面對狄仁傑提的2個問題,武則天恍然大悟:還是應該傳位給李家!

面對狄仁傑提的2個問題,武則天恍然大悟:還是應該傳位給李家!

唐高宗還在位的時候,作為皇后的武則天在三十年中一直輔佐他處理國家之事,他去世之後由太子李顯繼位,權利卻依舊掌握在武則天那裡。沒過多久武則天因為一件小事就把他這個皇帝的位置給撤了,由自己做起了皇帝,還改了國號,由李唐變成了武周。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過這種先例,也因此那時的的一切都需要全新的處理辦法。在國家大事上,她有著長久的輔政經驗可以重用賢臣,明辨是非,沒什麼毛病。而在個人私事上,雖然說她有許多男寵,但這也沒有影響到國傢什麼。最大的問題就是關於她百年之後這個皇位由誰去繼承了。

面對狄仁傑提的2個問題,武則天恍然大悟:還是應該傳位給李家!

說是關於一個國家是否可以延續下去最基本的問題,按照常理的話都是立自己的兒子然後按照大小來排,實在不行就找自己族裡的宗親,不管怎麼樣,皇位也不可以落到外姓人手中。但不同的情況是這個國家已經算是改朝換代了,是武家的天下,如果讓李家的人繼承那又變了回去。可若是讓武家的人來繼承,那又怎麼來操作呢?還因此她將四兒子李旦的姓氏更改為自己的姓,把他立為皇嗣,遷居到了東宮。雖說李旦的姓氏被更改,但他到底還是李家的孩子,武家的人又不樂意了,這導致她也拿不定主意,在有一段時間,她還想將武承嗣立為太子。

面對狄仁傑提的2個問題,武則天恍然大悟:還是應該傳位給李家!

這個武承嗣是她的侄子,雖然說武則天在成為皇后之後,藉機報復將他的哥哥將他流放導致甚至最終死在了流放地,但這個武承嗣一點都不記恨她。那時她剛剛接手皇位苦於無人可用,於是就把自己這個侄子接回了京中委以重任,這個對她表現得可以說是忠心耿耿。我們都知道做帝王要得民心,在她剛繼位之時,朝野民間的反對聲音還是很大的,為此,這個武承嗣還招人做了一塊含有"天意"石頭,假別人之手送到朝中,以此來為她爭威。甚至於在揣摩了武則天的心意之後,陷害忠良,殺死了許多支持李家的大臣來實現武則天想要弱化李氏影響力的目的。不過他這麼做,其實說到底還是為了自己考慮,假如支持李家的人在朝廷中越來越少,那麼以後武則天在立儲的時候選擇武家之人那朝廷反對的力量就會越弱。

面對狄仁傑提的2個問題,武則天恍然大悟:還是應該傳位給李家!

甚至於曾經有一度他的目的就要完成了,但是卻因為一個叫做李昭德的人而終止,這個人對武則天說武承嗣現在已經高居王位,若是再讓他做百官之首,其中的風險實在太大了,武則天回他說,他是她的親侄子,對他十分放心。但這個李昭德又告訴武則天,自古為了奪取皇位殺父的人都大有人在,何況是侄兒。這話確實說到了點子上,也因此這件事情才被耽擱了下來。

面對狄仁傑提的2個問題,武則天恍然大悟:還是應該傳位給李家!

不過一直拖著也不是辦法,立誰為太子這個問題終究是要解決,最後武則天找到了狄仁傑。關於這個問題狄仁傑只回答了她兩句話。第一話就是問兒子和侄子到底哪個親?第二句話就是從古至今只見有兒子為自己的母親建立廟宇,但哪有自己的侄子為姑姑立廟的例子。在我想來,狄仁傑的心裡還是向著李氏一族的。但他的聰明之處就是在於並沒有自己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反而是讓武則天自己來做最後的決定。

面對狄仁傑提的2個問題,武則天恍然大悟:還是應該傳位給李家!

對於當時朝政的局面,其實武則天自己也是很明白的。將李氏的人立為太子,那就等於是推翻了她自己一手建起來的一切,但倘若立武家的人為太子,必然也是會遭到許多人的反對,她總不能將朝中的那些人都殺光,況且假如武家的後人不爭氣,那結果還是一樣。而武則天最終做出的選擇,也沒有辱沒了她身為一代女皇的氣度。在考慮再三之後,她最終將李顯又接回了皇城,再次成為了武周王朝正式的接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