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在铝业价值链上“再造一个新魏桥” 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

滨州:在铝业价值链上“再造一个新魏桥” 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

“世界高端铝业峰会·2019”高端媒体滨州座谈会现场

大众网滨州·海报新闻4月19日讯(记者 王亚明 吴雪颂 韩金枝 李露 牛一鸣)4月18日,“世界高端铝业峰会·2019”高端媒体滨州座谈会召开,会上滨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一涛, 滨州市工信局党委委员、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主任厉明, 山东省铝业协会秘书长赵前方分别就滨州铝业发展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创新能力提升及工作突破点等方面回答记者提问。滨州将推动铝产业由原铝向新材料提升,产品由粗建工向精加工、轻量化制造发力,在铝业价值链上“再造一个新魏桥”,努力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推动铝业高质量发展。

专门出台引进人才激励办法,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滨州创新创业

记者:科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源泉。请问在培养和引进人才、技术方面做了哪方面工作?

答:近年来,滨州市一直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等工作。在人才引进方面,市里专门出台了引进人才的激励办法,吸引更多人才集聚滨州创新创业。2018年,专门成立了滨州市高端铝产业集群专家委员会,首批吸引25名业内专家参与,定期到滨州涉铝企业进行“把脉问诊”,开出转型良方;举办了铝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交流研讨,集聚产业前沿智慧,加强技术交流合作;结合“渤海英才博士故乡行”活动,专门组织了高端铝产业人才项目对接会,着力解决业内难题,攻克技术难关。

在人才培养方面,每年要联合组织部门分期分批组织涉铝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到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学习,去年有30多位涉铝企业主要负责人接受了培训,同时组织少数重点企业董事长到国外深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提升管理决策能力。支持滨州市内各高校开设涉铝专业,既培养高技能职业学生,又委托学校对现有职工进行“二次教育”,不断提升企业工人整体素质。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1000余人次受到多种形式培训。

在技术创新方面,滨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工程的意见》(滨政字[2016]124号)等文件,明确提出对高端铝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品牌建设、质量提升等予以鼓励支持,加强产学研联合,每年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申报一批省、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和创新研发平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目前规上涉铝企业均与有关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集群内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3个、省级15个;全国质量奖企业1家、省长质量奖企业1家;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3项,拥有专利5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79项目。比如魏桥集团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全系列600千安电解槽的电解铝生产线和最低排放的生产工艺;盟威戴卡每千名员工拥有机器人数量125台,远超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山东裕航与山东大学联合研制的高端航空铝合金板材,出口美国波音公司等等。

围绕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创新、品牌打造

记者:创新能力不足是最新的矛盾点之一,面对这样的问题以后的计划怎样?

答:围绕加大创新力度,滨州市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技术改造。认真落实省、市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和帮助企业用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涉铝产业,尤其加快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改造步伐,持续创新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始终走在生产技术的最前方。

二是加快产品研发创新。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瞄准铝锂合金、石墨烯、铝基符合材料等高端产品,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联合研发,促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更新和提升产品。重点支持魏桥铝电与苏州大学、渤海汽车与山东大学等的合作,加快魏桥集团、南山集团等联合建设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是加快品牌打造。坚持走品牌发展之路,提升品牌层次,增大品牌总量,培植一批全国乃至世界行业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提升滨州在全国、全球铝行业的话语权。

四是强化人才支撑。发挥好高端铝产业集群专家委员会作用,帮助企业做好产品研发、工艺创新、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工作。瞄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采取股权合作、周末服务等方式,为滨州铝产业技术创新提供智力支持。支持滨州学院等本地学校开设铝材加工等专业,大力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加大企业家培训力度,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境界,提升企业家综合管理水平。

在铝业价值链上“再造一个新魏桥” 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

记者:要打造世界高端铝业集群,接下来要做的突破是什么?

答: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铝业发展,特别市委书记佘春明同志到任后提出“六问八策、富强滨州”方略,强调抓落实的“开头炮”就是组织世界高端铝业发展峰会,集聚全球产业同仁,融聚社会、企业、金融资本,汇聚若干政策措施,推动铝产业由原铝向新材料提升,产品由粗建工向精加工、轻量化制造发力,在铝业价值链上“再造一个新魏桥”,努力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推动铝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滨州市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一是强化项目引领,加快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园区服务配套能力,着力在延伸、补齐、做强产业链上下功夫,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魏桥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铝产业发展等,努力实现产品终端化、产业高端化、领域规模化。引导和帮助企业瞄准投资方向,加大投资力度,优先投向技改项目、创新项目、循环发展项目,加快推动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不断优化存量、做大做强。围绕产业链增粗拉长,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以项目建设促转型提质效。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招商选资、招才选智,加快引进一批高端上下游企业,加强与国外先进企业合作,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实现借力借智发展。

二是强化开放发展,不断拓宽市场空间。引导企业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不断开拓新兴市场,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积极开展跨国经营,设立生产基地,加强原料合作开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引导企业加强与央企、军工、民营企业合作,强化企业之间资金、技术、土地等方面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力争2-3年引进重大铝深加工项目20个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铝产业联盟,保持长期战略合作,打造命运共同体。

三是强化节能减排,加快绿色发展步伐。加大环保投入,抓好危废处理,降低环保成本,补上环保短板,在全市规划建设铝固体废弃物、赤泥等处理中心,引导企业提高综合利用率,实现循环发展。加快推进煤炭压减替代,为铝产业发展留出更大的空间。加快“两化融合”,切实通过智能化与铝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滨州铝产业价值链迈向中高端。加快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借助大数据服务中心,加快信息资源整合,实现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四是强化平台搭建,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是进一步履职尽责,转变职能,切实做好引领、服务、监管的工作。深入研究上级政策措施,注重土地节能挖潜,帮助企业破解瓶颈制约,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建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铝产业集群建设。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推广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循环类贷款业务,鼓励县区设立企业专项续贷过桥资金池,大力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努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渠道窄等问题。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由政府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其他企业参与,打造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政策信息、人才培训、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等共性需求服务,重点抓好滨州工业大数据中心、邹平“铝谷”等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滨州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联盟作用,分期分批组织互联网服务商深入县区、企业开展对接交流,实行点对点服务,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推动生产方式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精细化转型迈进。加大对铝行业协会支持力度,让行业内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加强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