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激发活力——宣恩县黄坪村金融扶贫经验分享

恩施日报记者 王 俊 通讯员 杨 盈 周 莉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大胆创新金融扶贫路径,以“金融扶贫互助社+”方式,引金融活水破解贫困户产业贷款难题。

5年来,该村“金融扶贫互助社”累计开出贷款担保函161笔,金额1150万元,承贷银行实际投放157笔,金额1135.3万元。

昔日的贫困村,得益于金融扶贫,变成了产业致富的“明星村”。

创新工作机制,探索放大扶贫资金效益

黄坪村位于椒园镇西北部,距恩施城区36公里,距县城9公里,全村12个村民小组、675户208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0户555人。“中间一条槽,二面都是坡;大米吃不饱,玉米也不多。”曾是黄坪村的真实写照。受制于地形地貌,该村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

缺水、粮食无收成,产业无基础,老百姓增收无门,村民纷纷外出务工。为改善贫困面貌,黄坪村村支“两委”通过多次考察,最终决定发展黄金梨产业,但发展产业需要资金,没有资金就是空谈。

在县扶贫办的努力下,2013年底,黄坪村作为金融扶贫试点,由扶贫办为该村注入扶贫风险补偿基金15万元,成立村级“金融扶贫互助社”,指定县农商行椒园支行为合作银行,并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对劳动能力较强、诚实守信的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互助社增信+户贷户还”扶贫小额信贷模式,支持他们发展生产经营;对劳动能力不足、依靠自身脱贫困难的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互助社增信+带动脱贫市场主体贷款+贫困户”模式帮助脱贫,推动市场主体与他们建立帮扶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带动支持,并将帮扶协议纳入贷款准入前置条件,将帮扶效果作为享受贴息的主要依据。金融扶贫试点的推进,有效解决了老百姓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

有了资金,黄坪村大胆发展黄金梨产业,经过几年发展,全村黄金梨达3000余亩。2017年全村实现总收入2500万元,人均1.19万元,其中依靠金融扶贫贷款实现的产业收入达2000万元,占比80%。

突出重点难点,加速推进金融扶贫工作

“我们全家4口人,有3人患残疾,还有1名学生。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合作社为我垫付了价值2100元的果袋和肥料,待梨丰收售出后再偿还,解了我的燃眉之急,2亩梨一年下来纯收入有6000元。”黄坪村十一组村民黄再良高兴地说。

黄坪村将两家黄金梨专业合作社“联姻”,开展合作,累计贷款240万元购买黄金梨生产资料,实行黄金梨生产“四统一”,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资料配送、统一技术信息服务、统一销售。对无劳动力、差资金的贫困户,由合作社联系提供帮工、前期垫付生产资料(袋子、农药、肥料)等。

在“金融扶贫互助资金合作社”的支持下,借款对象对所有有融资需求的人开放,除贫困户外,其他人借款后必须建立“1+1”结对帮扶机制。截至目前,黄坪村贫困户全部纳入互助社与大户结对。

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巩固金融扶贫成果

“难得的好天气,出来赏梨花、吃农家饭,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4月7日,张家界游客吴孟星开心地说。

在实现金融扶贫益贷担保贷款项目有效覆盖全体农户的同时,黄坪村积极探索营销模式,通过举办“梨花节”“采摘节”等节会活动聚集人气,打响名气,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和客商。旅游发展起来了,黄坪村还及时启动“在黄坪村认养一棵黄金梨”农业众筹项目,大山里的黄金梨被广东、武汉等多地客户网上认养,黄金梨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该村还依托“阿尼阿兹休闲旅游区”项目,逐步形成景村联合、农旅互动、区域协调的发展格局。如今,黄坪村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村民以产业实现增收,吃上了“旅游饭”,走出了一条“金融扶贫+产业+旅游”的乡村振兴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