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互联网肯定会进入实体产业 两者并不对立

新华网北京7月11日电(凌纪伟)7月11日,2017年中国互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院士在大会上表示,互联网经济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两者不是对立的,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渗透肯定会发生。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渗透性、全球性等特点,邬贺铨认为,互联网正成为公共创新平台,是一种通用工具。“消费应用进入门槛比较低,所以互联网首先会在消费领域广泛应用,但是它肯定也会进入到实体产业里。”

实际上,互联网正在助力传统厂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邬贺铨举例说,某车企委托某电信运营商从用户通信数据里分析一下,不同年龄段、收入层次的人群喜欢买什么品牌的车和车型,对车的内装饰有什么要求等。一般市场调研公司不见得能做到,但运营商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挖掘,就能够为车企提供咨询报告。

“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在实体经济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发挥作用,关键是怎么把它用好。”邬贺铨说。

人工智能来了,互联网是否就过时了?对此,邬贺铨表示,人工智能离不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都是信息技术发展路径上的不同技术,实际上彼此存在关联。

目前,BAT、华为等企业都希望在传统产业改造中贡献力量,而一些具备一定技术力量的传统企业已经开始探索转型。

邬贺铨说,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有钱就能买来的,关键是没有通用的软件和设备能用到所有行业的企业中,都需要进行改造。而很多企业虽然在传统行业里是领头羊,但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差距,本身的力量不足以支撑自己把买来的技术消化掉。

对于互联网如何与实体经济融合,邬贺铨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设性改进:

第一,人才。我们需要“两栖”人才,既懂新的技术,又懂传统产业,以前过于单一的教育系统存在缺陷,无法培养这种人才。

第二,技术服务要跟上。重要的是怎么提供第三方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改进。未来生产型服务业可能比本身生产产品来得更重要、来得影响力更大,这方面我们有差距。

第三,安全能力要提升。如果信息安全跟不上,带给企业的危害非常大,而这方面不能仅靠企业本身的安全能力,还得有国家强有力的安全支撑。

第四,改革。凡是转型都会产生新业态,如果用老规矩去管,肯定会把它扼杀掉。推动企业转型的前提是政府首先要转型。

第五,法律。如果没有相应法律保障,很难推动融合转型,比如数字交易诚信环境建设等。

邬贺铨认为,互联网是很重要的转型方式,通过互联网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生产率,更好地进行全球化等等。“过去靠人口的红利、土地的红利,这些都逐渐会减弱,将来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