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柳百成、孙逢春三大院士谈AI与汽车之间的“门道”|中国汽车报

邬贺铨、柳百成、孙逢春三大院士谈AI与汽车之间的“门道”|中国汽车报

三大院士认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离不开智能制造、大数据、还有5G……

邬贺铨、柳百成、孙逢春三大院士谈AI与汽车之间的“门道”|中国汽车报

汽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性能和结构特点。在智能网联时代,汽车到底会怎样?智能网联汽车应该如何发展?其实,业界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弄明白,很多困惑仍然存在其中。

10月20日,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专门设立一个“院士大讲堂”,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邬贺铨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柳百成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车辆电动化专家孙逢春院士等三位重量级院士,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传道、授业、解惑。

邬贺铨、柳百成、孙逢春三大院士谈AI与汽车之间的“门道”|中国汽车报

智能驾驶没有5G,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说1G到4G是面向消费者的,5G则是面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和智慧城市。因为,相比4G,5G的流量密度、体验速率、连接力度等提升了十倍、甚至百倍。

邬贺铨在大讲堂上说:“5G本身不仅仅是一个传输系统,它还具有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后台,它能够对数据进行清洗、解析、格式化、统计分析、可视化,而这些都是比4G先进的地方。”

智能网联汽车离不开城市数据的支撑。现在的城市中有大量的摄像头、道路上也有很多埋地线圈,实时捕捉行人、汽车的所有数据。邬贺铨介绍,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有上百个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可以感知出驾驶员的习惯、天气情况、位置信息等,也可以实时收集到整个路况。

邬贺铨、柳百成、孙逢春三大院士谈AI与汽车之间的“门道”|中国汽车报

邬贺铨解释,车联网是5G的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在车联网里要实现V2X、V2E、V2I、V2P,同时还有收集城市发布的道路情况、地图更新等等。5G本身也能护航自动驾驶,因为它低时延1毫秒,基于边缘计算、车-云的交互,应急制动、安全响应,能无缝网络覆盖,具有网络切片的能力,能优先服务QOS,能实时下载高清的地图,能传输高清的视频,还有大连接,实施海量的连接,支持自动驾驶。

“智能网联汽车生逢其时。” 邬贺铨指出,“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大概每分钟都有交通事故造成死。交通拥堵造成了严重的时间浪费,也增加了二氧化碳排放。实践证明,通过交通智能化管理可以改变这些状况。”

汽车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信息技术重新定义汽车,网联化、智能化是汽车的发展方向,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的重要支柱。信息技术助力汽车技术转型升级,智能网联汽车驱动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互相促进的,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企业和汽车企业的紧密合作。

邬贺铨、柳百成、孙逢春三大院士谈AI与汽车之间的“门道”|中国汽车报

孙逢春:

大数据是推动智能网联发展重要支点

当前社会,“大数据”概念满天飞,到底大数据怎么采集?怎么挖掘?怎么分析?怎么用?孙逢春院士在大讲堂上把这个问题讲得很透彻。

智能网联汽车有别于传统汽车的特点之一,就是其在行驶过程中甚至全生命周期中都能产生大量的数据。英特尔指出:数据是未来无人驾驶的新“石油”。而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包含了决策控制数据、网联化交互数据以及产业服务数据,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搜集与处理这些衍生的大数据,企业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价值。

国家大数据战略已经形成,各部委都在此方面做了很好部署。孙逢春认为,新能源汽车融合AI、大数据、汽车,已是大势所趋。 接着,他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网联平台的几个关键技术:大数据平台架构、通讯的高并发关键技术、信息数据安全、大数据的压缩率和传输技术、高效云计算服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检测技术及数据的可视化、新能源汽车、云平台的技术应用。

邬贺铨、柳百成、孙逢春三大院士谈AI与汽车之间的“门道”|中国汽车报

孙逢春从国家公共管理及企业服务的角度对云平台进行了讲解。他介绍,云平台是连接车与车、车与人、车与云等的信息交互平台,包括V2X通信系统、安全解决方案、电子电器架构以及云平台等领域。其中,云平台聚焦车路协同管理,是未来实现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基础。

云平台可以建立一个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将人、车、路、环境相连接,有效监督车辆运行状态,提供综合服务,提升交通安全与交通效率。此外,云平台可也可以帮助汽车制造企业跟踪车辆售后情况,将有效数据反馈给汽车企业,提升服务技术。

“我们现已建立了100多个分析模型,针对企业和用户需求。它可通过大数据全方位检测车辆健康情况、能耗影响,也可以记录使用者的驾驶行为等。”孙逢春说。

智能汽车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也是智能交通的重要支柱。信息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因此,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企业和汽车企业的紧密合作。

邬贺铨、柳百成、孙逢春三大院士谈AI与汽车之间的“门道”|中国汽车报

柳百成: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必先强化基础

光5G、大数据、智能技术发展得很好不行,汽车制造本身也要强化。

世界各国都将智能制造作为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和主要研究方向。我国“制造强国战略”也聚焦实施五大工程,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但是仍然需要和创新工程、强基工程、绿色工程等相互支持和协同。此外,我国要加强发展智能制造的传感、建模仿真、控制、平台等关键共性技术及研发相应支持软件。柳百成认为,强化基础是走在智能制造路上的关键。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智能制造的十大领域之一,是智能交通的重要支柱。

“万层高楼不可能建在沙滩上,我们仍然要大步地补基础,元器件、原材料、基础工艺要扎扎实实,否则就变成空中楼阁了。”柳百成认为,智能网联汽车首先是汽车,目前汽车本身基础薄弱。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必须做好强化基础。

邬贺铨、柳百成、孙逢春三大院士谈AI与汽车之间的“门道”|中国汽车报

如果说,全面实施智能制造任重而道远,那么,网联汽车同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市数据是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资产,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则是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支点。

邬贺铨、柳百成、孙逢春三大院士谈AI与汽车之间的“门道”|中国汽车报

爆料热线:

010-56002742;[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