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成為明朝衰弱和滿清崛起的轉折點?

我們來談談萬曆援朝抗倭戰爭,這場戰爭絕對不是《明朝那些事兒》裡描述的一場簡單的、輕鬆的戰爭,而是一場打了整整7年多的、艱苦卓絕的拉鋸戰,對明朝的衰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是關於這場戰爭的詳細闡述!

是什麼成為明朝衰弱和滿清崛起的轉折點?

在史書上,萬曆年間的入朝抗倭戰爭明朝軍隊根本沒有以少勝多。實際上,明朝絕大多數時候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甚至是數倍於敵人。日軍在朝鮮最多的時候是14萬人,而明朝萬曆二十六年在朝鮮最多時陸海軍兵力不少於15萬,還要加上朝鮮國的20餘萬盟軍,雖然說朝鮮軍隊除了李舜臣的水師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戰鬥力可言,但是兵力擺在這裡,我們也姑且提一下,所以明朝的總兵力比日本有壓倒優勢!

是什麼成為明朝衰弱和滿清崛起的轉折點?

有很多人還真以為明朝只派5萬精兵去朝鮮抗倭,其實不然,那5萬精兵只是先頭部隊。實際上,明朝前前後後派出了不少於50--100萬大軍!明朝葛總兵說:“這次動員有關內薊州、宣府、大同等處鎮兵共7萬人及南兵10萬人,廣寧、遼東等地鎮兵60萬人共70萬人,……聖旨以為直殺到王京,如果讓倭軍今年逃走,則明年必當再次入侵,當使倭軍片甲不還。”

不僅如此,明朝派出的軍隊,包括了幾乎全部最精銳的遼東鐵騎,還從廣東、浙江、福建、四川等多省區抽調大量兵力,甚至特獲神宗恩准從南直隸調動部分拱衛京師的衛戍部隊參戰!還有大量的明朝水軍參戰!

是什麼成為明朝衰弱和滿清崛起的轉折點?

歷史的真相就是這樣,萬曆抗倭戰爭並沒有把鬼子趕下了海,而是長達7年多的拉鋸戰!互有勝負,說實話,日軍贏得多,輸得少,而中國和朝鮮聯軍是本土作戰,以中國大陸為後勤,軍力和物質支援比日軍方便太多了。

是什麼成為明朝衰弱和滿清崛起的轉折點?

我們仔細翻閱萬曆年抗倭援朝戰爭,整整7年極其艱苦的戰爭,幾次大規模的著名戰役,明朝軍隊除了取得第一次大戰役平壤戰役的勝利外,在其後幾年,明軍輸得多,贏得少!多次慘敗、多次大規模潰退!只是因為明朝大陸與朝鮮連成一體,派出後續援軍、組織後勤比日本更方便,才沒有丟掉朝鮮!

是什麼成為明朝衰弱和滿清崛起的轉折點?

看萬曆年間7年抗倭戰爭,幾次著名的大戰役:

第一場大勝是平壤會戰。中朝聯軍共殲滅日軍死傷1.2萬人,收復平壤;明軍陣亡四千餘人,傷者達數千人;

接下來是蔚山會戰。明軍慘敗!陣亡人數至少2萬人以上!在日本援軍的追擊下,明軍撤軍失控,全軍潰敗!《明史-李如梅》載,李如梅的遼東騎兵部隊,率先逃奔,致使各營潰散,兵敗如山倒。《明史-楊鎬傳》、《明史記事本末》、《中國全史》等書載,明軍潰敗是由於主帥楊鎬策馬先逃引起。此次潰敗,明軍、朝鮮軍一路死傷無數,血流成河。

一場恥辱之戰:島山會戰。明軍在島山圍攻十晝夜無法得手,後路反被日軍增援部隊截斷,陷入日軍重圍之中。各部潰不成軍,士兵死亡兩萬餘人!日軍驅趕明軍直至王京。島山一戰,是明朝軍事史上的慘重失敗,日軍為炫耀戰功,將全部明軍將士首級砍下壘成塔狀,並建武德碑為標誌。這塊武德碑至今尚存,該地區的韓國民眾每逢祭祀時節便自發前往該碑處祭奠。

還有東南會戰。明軍發兵四路,共9萬人,向屯據東南各地的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東南會戰。二十日至十月三日,明軍4路皆敗,傷亡慘重,被迫撤軍;日軍也損失慘重,無力追擊。

戰爭繼續,幾年的戰爭拖垮了豐臣秀吉,日本關白、一代梟雄豐臣秀吉忽然病死,日軍開始撤軍。戰機出現,中朝海軍趁機發動露梁海戰,消滅日軍上萬。萬曆抗倭援朝戰爭結束。

是什麼成為明朝衰弱和滿清崛起的轉折點?

關於這場戰爭的統計:萬曆抗倭,以中國作為後勤線,“朝鮮用兵,首尾七年,費帑金七百餘萬”,明軍抗倭損失數十萬人,國庫一空。最精銳的遼東鐵騎傷亡慘重,精銳損失殆盡。據戶科都給事中李應策統計,遼東原有兵額95000,至萬曆二十八年(1600)只有40000,也就是說減少了60%。

在中日雙方廝殺得精疲力竭,朝鮮也是千瘡百孔的時候,女真族的努爾哈赤卻在一聲不響地兼併其他女真部落,進而變得越來越強大。在萬曆晚期,努爾哈赤率領女真人向被抗倭戰爭拖垮的明朝發起了攻擊!這個敵人遠比日本人更加可怕!後金崛起,殘酷的燒殺搶掠和屠城後,由於國庫空虛,軍隊精銳損失,明朝也慢慢變得無力迴天了。

是什麼成為明朝衰弱和滿清崛起的轉折點?

我們分析一下明朝從萬曆年後的衰敗和滿清的崛起,不可否認的是戰爭會拖垮一個強大的國家,明朝便是被拖垮的,在朝鮮打完日本打了七年,又出現滿清的女真族,持續的戰爭弄得民不聊生,後面才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戰爭,加速了這個巨人的滅亡。從某種程度上說,萬曆朝鮮戰爭,是引發明朝滅亡、滿清崛起的的轉折點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