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春秋和战国怎么划分的?

老耿说


可以从三个事件来划分春秋(公元前770—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221年)两个时期。

一、周平王东迁;

西周最后一个天子周幽王被西北蛮族犬戎攻打(公元前771年),因之前烽火戏诸侯事件,众诸侯没来增援,最后被杀。后周平王上位,即位第二年(公元前770年)迁都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没什么威信,王权开始衰落,各地大的诸侯国势力不断坐大。致周天子地位不断衰落,形成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局面。

二、三家分晋;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所在的晋国,被本国的三大势力韩、赵、魏瓜分了,晋国灭亡,所以韩国、赵国、魏国是战国时期才有的。

之后各诸侯国之间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吞并,最后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势。

三、秦国统一六国;

秦国在秦穆公时期进行商鞅变法之后,开始越来越强大起来。秦王嬴政上台后,最先灭了韩国,然后就是赵国、魏国、楚国、燕国,最后于公元前221年灭掉齐国,统一六国。


Boy先生


首先要说明的是,东周政权在前256年灭亡,而秦统一则要到前221年,所以春秋战国的下限一般比东周王朝要长。那么题干的“东周春秋和战国”就有问题,因为战国不完全属于东周。我们就直接说“春秋和战国是怎么划分的?”

春秋和战国的划分方式,因为是个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所以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说法。

我们比较熟悉的教科书说法是春秋时期为前770年—前476年,战国时期为前475年—前221年。教科书的说法来源于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中国史稿》的观点则渊源于《史记》中《十二诸侯年表》与《六国年表》的划分。而太史公的主要考虑,则因为前476年/前475年为周元王元年,所以选择了这个较有象征性的年号。

除了这种最广泛的说法外,对于春秋时期的下限,古人也有不同的意见。比如《左传》最后一年是前468年、《春秋大事表》最后一年是前481春秋绝笔、《左传纪事本末》最后一年是前473勾践灭吴、《左传事纬》最后一年是前453三家灭智。对于战国的开始,比较代表性的则是《资治通鉴》的前403年说。但是单从史料来看,春秋和战国也无法衔接上。

金景芳先生于1979年在《中国古代史分期商榷(下)》提出,以前453年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这可以说是目前最科学的观点。

第一,虽然《左传》最后一年是前468,《通鉴》第一年是前403,但是《左传》结尾补叙和《通鉴》开头插叙都提到了三家灭智,那么前453年这个时间正好把两部文献衔接起来;第二,三家灭智形成了晋国赵、韩、魏三家独大局面,而秦、楚、燕、齐国没有分裂(齐国为田氏一家独大),实际上奠定了战国七雄的基础。


林屋公子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这两个时期,都是奴隶制逐渐瓦解的时期,并且孕育出了新的封建地主制度,松散的分封制也最终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所代替。而之所以要分为两个时期,还是因为这两个时期有着很多不同。

关于春秋时期的起止有三种说法,其中一种是前771年周平王东迁到前476年共295年。在这近三百年的历史里,奴隶制渐变瓦解,铁犁农耕开始出现,生产力水平在发生一个大的变革,同时周朝确立的那些礼乐制度也在瓦解,也就是礼崩乐坏。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相互征战,但主要目的不在吞并,而是争霸,吞并小国只是争霸的一种手段,其他手段还有尊王、攘夷等。而春秋打仗的方式也很特别,简直就像是儿戏,两国军队就像电视里一样摆成两个方阵,各自击鼓三次,然后对冲,直到一方扛不住了溃逃,一旦对方跑出五十步外,就不能再追击。

春秋无义战,指的是开战的理由不义,而不是战争的方式不义,不过,春秋的特点之一,就是这种所谓义战变成不义战。在春秋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守规矩之人,像鲁国的曹刿,明明说好三鼓就要出击,但他偏偏就不,结果一战而胜,从他追击的情况来看,他显然没遵守五十步的约定。还有楚国,在跟宋国的战争中,宋军讲礼数,对楚军半渡不击,还让他们摆阵势,结果输惨了。

整个春秋从始至终,战争越来越显残酷,而所谓义战也被谋战所取代,春秋末期的孙武所作《孙子兵法》更是谋战的代表作。

战国时期,前475年到前221年,一说为三家分晋开始。在这个时期内,各国已经不以争霸为目的,周王彻底被踢开,各国纷纷称王,并进行激烈的兼并战争,动辄就是灭国之战,死伤数十万人的战役也不鲜见。

为了增强国力使得自己国家能够立足于乱世,各国纷纷展开变法,经过残酷争斗,最后形成战国七雄。战国七雄与春秋五霸截然不同,五霸只是要做名义上的老大,偶尔叫你做事,而七雄奉行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既然做了小弟,就全给我吧。

在战火纷飞下,奴隶制轰然崩塌,新的制度诞生,并在六国被秦消灭以后,体现在一系列制度中,有的甚至绵延数千年。


平沙趣说历史


在历史上而言,春秋时期划分的起点,特别简单,就是周平王东迁。

由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博美人一笑,最终导致自己身败名裂,西戎灭了西周,后来,周平王在自己的外公的帮助下,东迁,史称东周,周王朝的影响力大大降低,以前的王羲千里,也就是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土地有1000里地,结果因为这一次动乱。所控制的土地大大降低,此时此刻,周王朝这个武林盟主的地位已经名存实亡,底下一帮有实力的小伙子开始互相掰腕子,比拼实力,也就开始了所谓的春秋争霸时代。

但是战国时代的开端,这一点是有争议的,实际上面。司马迁是把三家分晋作为战国时代的开端,因为一般来说,说到战国时代的话就是战国七雄,齐楚韩魏赵燕秦,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出现,但是其中有一个国家,齐国这个国家有点特殊,齐国在三家分晋之后,他的国主仍然姓姜,姜子牙的姜,由于田氏太过于庞大,取代了姜姓,成为了齐国的王,在郑国时代末期,通常都是田齐代表着齐国势力,因此,也有很多人选择将田氏代齐作为。战国时代的开端。

当然,战国时代结束的日期很明确,就是秦始皇一统六国,战国时代彻底结束。

有很多人就会问,春秋和战国,有什么不同?其实说到底还是周,这个以前的武林盟主在这其中扮演的地位。

春秋时代,诸国虽然你攻打我,我攻打你,但是大家都不敢僭越,在他们眼里,周王朝仍然还是独一无二的王,至少没人欺负周王朝,即便权力达到顶峰,也不敢称王,只敢称霸,霸者,依靠武力射服天下,无论是谁,都必须得像周王朝进贡。

但是到了战国时代,所有人都不把周王朝放在了眼里,首先就是韩国人率先发难,韩国在灭掉郑国以后,直接就开始了他欺负周王朝之旅,秦国在拿下宜阳,以后甚至秦武王直接举鼎已示天下,周王朝的威严荡然无存,诸侯之间相互称王,甚至再次以后,秦国和齐国一起称帝。


漩涡鸣人yy


春秋战国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二:

一是孔子做《春秋》,书中最后所至的年限。

二是赵魏韩三家分晋后,进入战国时期。

史学界公认的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是公元前770—476年是春秋时期,公元前475—221年是战国时期。与《春秋》之尾和三家分晋大致吻合。


杨朱学派


要搞清楚春秋战国如何划分,先要搞清楚“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

尊崇礼制的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按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称“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修订整理,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间发生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录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一致,因而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来代指这个历史时期。

春秋以后,逐渐形成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可见当时就称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战国”一词在当时只是用来指当时参加连年战争的强国,如《尉缭子·兵教下篇》说:“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

直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把“战国”正式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名称。

一般把周平王东迁作为春秋时期的开始,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

但战国开始时间,也就是春秋战国的划分时间颇有争议。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是公元前481年之说,是以《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为据。

二是孔子的死亡(公元前479年)为战国开始,以彰显孔子划时代的作用。

三是前476年为战国时期开始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说法。战国各国史籍被秦国付之一炬,司马迁采纳秦史书《秦记》所载,定战国始于前476年。


四是前475年(周元王元年)之说是周元王前一个王周敬王的在位年数有不同书法。《左传·哀公十九年》所记:“冬,叔青如京师,敬王崩故也。”以周敬王在位有四十四年,故次年为周元王元年,为战国之始。


五是前468年(周贞定王元年),以《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


六是前453年(周贞定王十六年),以韩赵魏三家灭智作为战国的开始。


七是前441年(周哀王元年),是《孙子兵法论正》书中提出的说法。


八是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是北宋司马光的编年史著作《资治通鉴》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代表周礼崩塌,群雄争逐,遂定战国始于前403年。


第四种说法也是郭沫若所持的观点,以前大部分历史教科书按此说。
第三种说法是翦伯赞所持的观点,《辞海》也支持这种观点。
第八种说法是范文澜《中国通史》的观点。
以上说法中比较主流的是四、六、八。

通行是以周元王元年,即公元前475年或476年为春秋时期结束,战国时期开始的时间。

战国截止时间基本无争议,即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


赵燕云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但东周又不完全等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东周。

东周,以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为开始的标志。


公元前256年,周朝被秦国所灭,周朝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病死,周朝亡。

东周凡514年,25王。

然而此时的战国并未结束。

春秋时期,通常的说法是起于公元前770年,止于公元前476年。

战国时期,通常的说法是起于公元前475年,终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六国。


因此,春秋+战国>东周,东周灭亡后,战国时期仍然延续了35年。

另外,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有争议,公元前475年是司马迁的分法,这一年是周元王元年。

司马光的分法是以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为战国的起点。

此外,还有以公元前481年田氏代齐为战国的起点。

但无论如何,战国的终点都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心向青山


首先,春秋时期是以各诸侯大国之间争霸战为主,师出有名打的是义战,周天子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还是有一定的权威的,比如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小白就是打着尊王攘夷的大旗九合诸侯,从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公认的霸主,紧接着是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相继称霸,历史也称他们为春秋五霸。而到了战国时期就变成了大型的兼并战争,战争的形式更加残酷,以消灭一个国家占有它的土地和百姓为目地,真正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周天子更加的式微,已经到了苟延残喘的地步,各诸侯大国之间相继称王,在残酷的灭国战争中,最终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脱颖而出,形成了七国鼎立的局面,历史上也称它们为战国七雄。春秋时期是以公元前771年平王东迁到公元前476年一共经历了295年,而战国时期是以三家分晋为标志公元前453年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为止。


飞翔吧强子君


第一,春秋是争霸战国是兼并!第二,春秋的主角是老贵族,战国底层的人逐渐登上历史舞台,第三,战国的社会变革春秋时期君臣父子和谐,战国就有相掺时有发生!第四,战国大量变法图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