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有東北人嗎,東北人來自哪裡?

八戒吹泡泡


東北那疙瘩自古就有人啊。需要注意的是:歷史上東北地區所涵蓋的地理概念並不是固定的:狹義的東北就是今天黑、吉、遼三省;廣義的東北還包括內蒙古東部和俄羅斯遠東地區以及朝鮮半島部分地區。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紅山文化就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具體而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淩河上游。在屬於紅山文化的遼寧牛河梁遺址中發現有日用及農耕的石器、骨器,還發現了一部分祭祀用品,這清晰地表明:當時的牛河梁不但有人,而且已形成了較為原始的文明,已處於由原始部落向上古邦國過渡的階段。

早在商代在今天的遼寧省境內就存在一個據說是商朝貴族建立的孤竹國,這表明至少在這時東北地區已出現較為成熟的國家政權組織。商滅夏之時孤竹國曾作為後方基地負責在後面運物資,所以也是立過功的。在商朝中期孤竹國是北方的一個大國。孤竹國一直忠於商王朝,直到武王伐紂時期孤竹國的伯夷、叔齊兩位王子還曾親自前去勸諫周武王停止滅商的行動,遭拒絕後發誓不吃周朝土地上的糧食,最終活活餓死。周王朝建立後在今天河北北部及京津地區分封了自己的同姓諸侯燕國,燕國不斷擠壓孤竹國的生存空間,孤竹國不得不向北遷徙,逐漸由深受中原殷商文明影響的國家淪為戎狄部族,被中原諸侯稱之為山戎。春秋時代他們一度向燕國發起報復性進攻,結果當時的霸主齊桓公出兵救燕北伐山戎。

西周時期的東北主要存在三股地緣勢力。其中之一就是上文提到的商朝貴族建立的孤竹國。另一個則是西周王朝冊封的箕子朝鮮:箕子是中國商朝末年遺臣,名胥餘,稱箕子(畿內采地之爵)。箕子與比干、微子並稱為商紂王時期的“三賢”,也就是孔子在《論語·微子》中稱讚的“三仁”。武王伐紂後並沒對商朝後裔趕盡殺絕,倒是對箕子的賢德之名欽佩不已,於是向箕子請教人倫規範,箕子便作《洪範》,向周天子講述定國安民的道理。司馬遷《史記·宋微子世家》的記載與《尚書大傳》大致相同,只是先後次序略有不同,它認為是周武王先向箕子請教,箕子告以《洪範》。夏、商、週三代的改朝換代和後世王朝有一點很不一樣:後世改朝換代要麼就將前朝皇室趕盡殺絕;要麼好生優待,但嚴加監視。總之不會讓前朝皇族參與朝政,封一個空有其名的爵位倒是有可能。夏、商、週三代不這樣——那時華夏民族正由原始部族向文明國家過渡:商部族取代夏部族成為華夏各部族的聯盟領袖,但夏部族的後裔依然被冊封為商朝貴族,武王伐紂後對商朝後裔基本也延續這一政策。久仰箕子大名的周武王將朝鮮封給了他,但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周武王時代的朝鮮國和今天的朝鮮半島其實並沒關係——周武王時代的朝鮮國大體在今天遼寧省境內的遼河流域一帶。後來經過箕子朝鮮的開拓才逐漸將朝鮮半島納入其版圖之內,不過箕子朝鮮的統治中心在戰國中期以前一直在中國境內的遼河流域。孤竹國和箕子朝鮮基本位於今天的遼寧省境內,至於更為偏北的吉林、黑龍江兩省在當時主要肅慎人活躍的地區。肅慎人的後裔經過與其他民族的融合演變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勿吉人,勿吉人又演化為隋唐時期的靺鞨人,靺鞨人後分化為粟末靺鞨與黑水靺鞨兩支,其中的黑水靺鞨又演變為女真人,女真人則演化為如今的滿族人。周人在列舉其疆土四至時稱:“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可見遠在春秋以前肅慎人已臣服於中原王朝。

直到燕昭王時期東北地區基本都還在東胡部族和箕子朝鮮的控制之下,此時身為華夏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只控制著今天河北北部一帶(包括京津地區),在燕國東部是控制著遼西平原的東胡部族,再往東是控制著遼東半島的箕子朝鮮。這時的燕國疆域小、人口兵力少、國力弱,西方是正在崛起中的趙國,南邊是傳統的霸主國——齊國,這兩國的存在切斷了燕國向西或向南擴張的所有通道,燕國除了向東北方向開拓外別無選擇。然而東胡部族雖經濟文化落後,但尚武剽悍,並不是什麼好對付的對手——春秋時代的燕國險些被山戎滅國的歷史教訓仍時不時湧現在燕昭王心頭。這時一個曾在東胡對燕國的進攻中淪為人質的人走進了燕昭王的視線,此人名叫秦開。秦開有過在東胡為人質的經歷,他熟悉東胡的戰法和生活模式。據說他是在替東胡人販馬時脫離東胡部隊的監管而逃到燕國的,燕昭王任命他為大將。公元前283年秦開率軍迎戰東胡,燕軍自西向東,由媯水流域(今延慶境內)向密雲地區的漁水(今白河)、鮑丘水(今潮河)流域推進,一路斬關奪隘,馬踏平川,東胡軍雖奮力抵抗,卻無法阻擋燕軍凌厲的攻勢,只得一路退卻,燕軍乘勝追擊,接連收復失地。在連連勝利之下,燕軍士氣更加旺盛,一鼓作氣向東北追殲東胡。抵抗無用,一直退卻到千餘里外的今西遼河上游。東胡向北退卻逃遁,燕國北境大展,號稱拓地“千餘里”。燕軍又乘勝東擊遼水一帶的箕子朝鮮,奪取了遼東的廣大地區,極邊甚至伸過今鴨綠江以南。“直至滿番汗為界”——燕國的邊界由此一直推進到今天朝鮮半島鴨綠江以南的清川江流域一帶。

秦始皇嬴政一統華夏之後廢分封行郡縣——將全國上下劃分為三十六郡,其中遼西、遼東兩郡就位於今天東北三省中的遼寧省境內。此後歷經兩漢、曹魏、西晉等朝代中原王朝一直對遼西、遼東兩郡進行著行之有效的管轄。只是在經歷五胡亂華和南北朝的分裂對峙後遼西、遼東地區落入割據政權高句麗之手。唐代滅高句麗後進一步擴張了中原王朝對東北的影響:秦漢時期的遼西、遼東兩郡只延伸到今天遼寧省境內,至於更加偏北的吉林和黑龍江兩省在當時還基本上是蠻荒之地。唐代在東北設置有安東都護府、室韋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行政管轄機構,唐帝國的國境線一直向北延伸到了今天俄羅斯境內的外興安嶺一帶。這一時期唐朝還開闢了由東北地區通向新羅、日本以及今天勘察加半島一帶的東北亞海上絲綢之路。

隨著李唐王朝由盛轉衰逐漸形成了藩鎮割據的現象,而這些邊陲地區的都督府大多原本就是冊封當地部族酋長治理的,此時渤海都督府逐漸脫離李唐王朝的控制成為獨立的渤海國,渤海國同新羅、日本等東北亞國家較保持著較為密切的貿易往來。公元926年渤海國被新興的契丹國所滅,契丹則在逐漸漢化後形成了同北宋對峙的大遼王朝,至此東北地區又處於遼帝國的統治之下。1019年日本對馬、壹岐、筑前等地遭到一群駕駛50餘艘船隻的不明海盜襲擊,事後日本人才從高麗人口中得知這群海盜來自於一個叫”刀伊“的部落——這是一支散佈在中國東北地方和朝鮮半島東北部的女真部落。1114年生活在混同江(今松花江)流域的女真完顏部在首領阿骨打的率領下起兵反遼,1115年完顏阿骨打在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正式建都立國,國號大金。1125年金國滅遼,整個東北地區完全被金國掌控。

1234年蒙古滅金後在東北以及今天俄羅斯遠東地區設遼陽行省。元末納哈出成為遼陽行省的實際統治者。元順帝北逃後以納哈出手握重兵,封其為丞相,繼封太尉。不久元遼陽行省平章劉益降明,遼東大部為明所有,納哈出領兵踞開元路(今開原),屯兵二十萬於金山(今昌圖金山堡以北至遼河南岸的吉林雙遼東北一帶),與明軍對峙。明太祖朱元璋多次遣使招撫,納哈出不僅置之不理並於洪武八年(1375)入犯遼東,兵鋒直達金州。洪武二十年馮勝率大軍二十萬於金山戰勝納哈出,見大勢已去的納哈出這才歸順於明,東北地區由此納入明王朝的版圖。明永樂九年(1411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20餘年中明朝派遣海西女真出身的宦官亦失哈出使黑龍江下游地區,在此設置奴兒干都司。隨著明王朝由盛轉衰,蒙古諸部開始向東越過興安嶺進入東北地區,東北的女真各部不得不在明朝和蒙古之間夾縫求生,然而也正因為明朝和蒙古在長期的拉鋸戰中彼此消耗才使女真人得以坐收漁利並最終在夾縫中崛起。

由此可見東北地區自古以來就有人居住並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不過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忽略一個基本事實就是:東北歷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外來移民不斷與本土居民融合的歷史——這種融合有一個特定的專有名詞”闖關東“。廣義上的闖關東包括有史以來山海關以內地區的民眾出關謀生的歷次遷徙。事實上在滿清王朝入關之前遼東地區已有中原內地遷徙去的的漢人定居,清朝入關前的漢軍八旗就多是由這些人組成。《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出身也是中華先民闖關東的見證:曹家本是漢人,世居遼寧鐵嶺,後金立國後被編入滿洲正白旗。事實上早在明代就已在東北設有遼東都司和奴兒干都司兩大行政管轄機構,而中原百姓也不斷有出關謀生的,那時東北各民族就已開始了早期的互相融合,共同開拓著中華文明的東北邊陲。清王朝入關後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將山海關外的白山黑水視為自家保留地以備有朝一日被中原百姓推翻後能重返關外落腳,正是基於這種心理從順治朝開始旨在禁止中原漢人進入東北的柳條邊籬笆牆就開始動工。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積貧積弱,東北日漸淪為俄、日兩國競相爭奪的勢力範圍,眼看自家老巢有陷落於俄、日之手的危險,加之此時的滿族也已融入中華文明,於是逐漸放寬了中原內地百姓移民東北的限制。這一時期黃河下游連年遭災,而隨著清政府的日益腐敗救災效率也呈下降趨勢,一時間河北、山東等地的農民迫於生計不得不另覓出路。清政府對中原內地百姓移民東北之事並不是一天之內解禁的,而是經歷了一個逐步放寬的過程,早期的移民者仍不得不面對朝廷的諸多限制。最終求生意志戰勝了朝廷的禁令——一批又一批中原內地百姓不顧朝廷禁令出關討生活,因此赴關東討生活就被稱之為”闖關東“。1897年清政府完全放開中原內地百姓移民關外的禁令,到1910年關東總人口增至1800萬人。1953年新中國進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統計出闖關東後留下的山東人達到700多萬,約佔當時東北總人口(4000萬)的17%,而當時全國人口為5.4億,闖關東因此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今時今日東北地區漢族居民的祖先多是關內河北、山東等地遷徙而來,同時部分蒙古族、朝鮮族也來到關東地區討生活,他們共同開發經營著東北的白山黑水,也共同抗擊著外來侵略者。他們從老家帶來的諸多習俗和關東本土文化逐漸融合形成了今天東北獨特的人文風貌。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東北那疙瘩自古就有人,史前就有燦爛的文明。比如屬於紅山文化類型的遼寧牛河梁遺址,位於遼寧朝陽市 、凌源市和建平縣的交界處,是屬於東北吧?五千年前的牛河梁不但有人,而且已經形成了原始文明,有廟、有冢、有祭壇。日用及農耕的石器、骨器很多,當時的東北先民已經進入了上古邦國階段。

夏代有“無終氏”,無終之國就是指在北面的廣大地區。《史記*匈奴列傳》說“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無終氏即古代燕北的民族“山戎”。“山戎”也叫北戎生活在東北地區。那麼這個北戎是怎麼來的?

夏民族裡有向東北遷徙的豕韋氏。《左傳》晉國大夫範宣子就說他的先祖“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氏”。範宣子家是這個大部族裡仍然留在中原的,而歷經夏代滅亡這個部族裡有很多遷到了東北。豕韋,有可能就是《禮記》裡說的“昧”。後來又叫“靺鞨”。因為居住地不同又有沃沮、勿吉、挹婁等名稱。《北史》裡也說勿吉,也叫靺鞨,是豕韋的後裔。《後漢書*東夷挹婁傳》裡說挹婁“東濱大海,南與北沃沮接”、“處於山林之間,土地極寒”。

戰國時期的東北有兩大族群,西邊是東胡,東邊是肅慎。東胡不是一個民族是部落聯盟,其中包括稱呼不一而族屬相同的大小族群。肅慎生活在長白山以北,黑龍江中同下遊的東北地區。


沅汰


東北地區,有人類活動的歷史與中原地區一樣久遠。東北地區的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源頭。通過已有的考古發現,可以認定,至少5000年前,這裡已經出現國家雛形。這裡的出土文物風格,與河南地區商代文物,甚至疑似更早的夏代文物有確實的相似性。當然,他們之間的明確的傳承關係,理不清的地方還是極多。

可以明確的是,春秋時期的燕國,管轄範圍已經達到現在的瀋陽北部。

東北地區,也是中國許多古代民族的發源地。肅慎、東胡、匈奴、烏桓、鮮卑、高勾麗,契丹、女真、蒙古、滿洲等等。他們之間或傳承,或滅絕的相互關係,還是眾說紛紜。

我們一般對契丹,女真,蒙古,滿洲比較熟悉。因為他們建立了遼,金,元,清四個強大的政權,對中國目前的疆域形成,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除了這四個,還有一些民族也有巨大的影響。唐代的吐谷渾,實際是漢末時期離開東北的一個鮮卑部落。吐谷渾實際與金庸小說中的慕容復的祖先,在南北朝時代建立前燕,後燕,南燕,北燕的慕容家族同宗。

南北朝時期進入中原的鮮卑宇文部落,一百年後建立了後周政權,這是大一統的隋朝前身。

與宇文部落同時進入中原的段氏部落,可能是宋代的雲南地區的地方政權,大理國的皇族。這個說法有爭議。

唐代,安史之亂時期立下大功的李光弼,是高句麗人的後代。

今天,東北三省的漢族人,超過90%是山東移民,也有部分是河北,河南移民。所謂的闖關東,其實順治八年就開始了,就是清北入關(1644年)的當年。大規模移民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太平天國與捻軍鬧大了以後。

當年的闖關東的人,都是生活貧苦又嚮往美好生活的人,他們勇敢又敢於冒險,他們心懷夢想,希望用雙手在廣袤的土地上耕作,希望用辛苦的勞作來養兒育女。他們紮下根來,他們開荒,他們建房,他們修路搭橋建學堂。他們病亡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的兒孫一代代成長。

這裡的各族人民,與生活在中華大地上任何地方正派的中國人一樣,都會能為祖國做出貢獻而激動,都會為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與悠久的傳承而自豪。

本人是生在吉林省的漢族人,向上數十二代的祖爺爺在嘉慶二年(1797年)離開山東高密。

因為極度厭惡地域黑與民族黑的人,所以寫下了一些與題目無關的話。


北方人211654638


來答一下。中國地圖像只雄雞,東北三省處在“雞頭”位置。100年前東北是巨大吸鐵石,祖輩們共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規模罕見的移民壯舉。

不僅是春秋戰國時期,其實是自有文字時起,東北作為一個地區就已載入典籍。吉林省長白縣土過戰國趙國藺相如戈!吉林省集安市高臺子出土了戰國趙國的陽安君劍!吉林四平現在還有個春秋戰國燕國的古城遺蹟---叫二龍湖,吉林四平周圍是燕國秦漢三國時期遼東郡的邊部小城!漢長城最北遺蹟在蒙古國境內,而漢長城目前發現的最東遺蹟在吉林通化!

穢貊是東北松嫩平原上古老民族。東漢時索離族人東明稱王,不再用穢貊和索離族名,而採用鳧臾族名,中原漢族王朝譯作夫餘,後改為扶余人。扶余人主幹居住中心在今吉林省農安境內,一度強盛。後穢貊族系的主幹從扶余人變成了高句麗人。

漢族是東北地區最早的土著居民,遼寧省從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的燕國開始就是漢人領土,燕國秦漢三國時期都有遼西郡和遼東郡。

1871年,一位滿族新娘。/Wikimedia

從康熙開始就對東北採取消極移民政策,乾隆則變本加厲徹底封禁東北,目的是保持滿族的純潔,防止漢化,以免威脅到自己統治。乾隆九年山東、河南、天津等地受災,難民湧入東北覓食。到乾隆四十一年,東北地區的移民人數總計131萬,這波移民運動也被稱為“闖關東”。

1928年,蘭州饑民在中山橋乞食狀況。/Wikimedia

清朝末年到九·一八事變之前,短短几十間,東北從處女地成為全中國發展最快發展程度最高地區。近代進入東北的移民山東人佔絕對的主流,比如說1927-1929年,東北三省移民85%都來自山東,河北河南次之。1902年之後的30年時間內,有1500-1700萬人次關內移民先後進入東北,其中永久居民至少800萬-1000萬人。移民是東北人口增長的最重要力量。

(xtm)


新文化報


東北人是清末,山東闖關東的移民。

歷史上,中原王朝對他的掌控,只是遼東一代,所以東北的漢族歷史是遼文化!

所以,東北的文化多為少數民族,遼契丹 金女真 滿金!只是闖關東以後,才變成漢人的“奉文化” 在此之前 稱之為: “長城已外 化外之地”

與關內相反,東北的文化沒有世襲!金女真幾乎滅絕了遼契丹,滿金跟金女真之間,是相隔百年荒野!奉系與滿金,相隔百年,這期間是沉睡的沃野!契丹族 女真族 渤海族等都幾乎滅族!

那麼,遼東漢人可以說是數次滅族的!

1.春秋時的燕國,就包括遼東,一直髮展到 秦漢時期,的遼東郡,但是後來的遼契丹,統一東北之後,幾乎滅絕了漢人。包括後來的金女真統一東北,遼東漢人再次消亡於歷史。

2.滿金統一東北之後,對大明的遼東總兵下轄民眾進行了《遼東之屠》,這讓東北漢人再次消亡於歷史。

1850年,山東 河北 河南 闖關東開創了東北的漢人社會體質,從此有了今天漢人為主體的東北人!之前遼人金人都不是漢人!

綜合上述:東北的各民族文化,一次又一次的消亡!近代才奠定他的社會體質!


奉桀


東北至少在帝堯時代就有人了。

第一、《史記》記載,帝堯時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按照破譯的歷史看,是帝堯在大洪水發生時擊敗大鯀,將其一分為二分別發配東北和四川。大鯀族就是帝堯體系脫離的那個九黎,所以後來東北和西南都有九黎這個詞。比如東北的高勾麗、高麗其實就是使用九黎這個名稱。勾是九的另外一個語音。西南的高黎貢山也是這個詞。

《山海經》海外北經原文:無腸國在深目東,其為人長而無腸。這一段也是反應大鯀族在東北的證據。無腸就是指螃蟹,就是指九黎與七仙女的組合。七仙女就是狄人,共工氏。代表冥神體系,黑白無常就是指他們。

第二、遼寧牛河梁遺址的紅山文化,也說明很早就有人了。且歷史在五千年以上。

第三、今天看通古斯人,包括滿族核心O1以及融入蒙古的C系,很明顯就是當年北逃的大鯀族及其跟隨民族。還有日本的D系也是大鯀族的跟隨民族。顓頊的黑帝就是指帶領著兩隻矮黑群體。

第四、周滅商時逃往東北朝鮮的萁子族,萁子族也有融入東北其他民族的成分。


國病


有啊!不光有東北人,連朝鮮人都有。東周早期商朝王室成員箕子,就到朝鮮半島上建立起箕子朝鮮。

東北遼寧、吉林一部分春秋戰國時屬燕國,至於黑龍江一直都是少數民族控制區域。應該說遼河平原上,一直都有漢族人在生活,但這時期的東北人,在分佈的廣度上不如少數民族。春秋大戰燕國參與了很多,所以東北人也參加了春秋時期的戰爭。

到漢代遼寧以北主要由東胡、扶余、抺褐等幾個個少數民族控制,是匈奴的僕從國。歷經東漢、三國至南北朝。南北朝時期的燕國,是鮮卑人,王族複姓“慕容”(慕容復的老祖宗)。鮮卑人起源地就在東北大興安嶺,所以這一時期的燕國領土範圍是包含整個東北的。中原王朝直到唐代,才控制瞭如今東北三省全境,五代、北宋時期東北先後屬渤海國、遼、金等割據國家政權,南宋時期屬蒙古。到明代藍玉捕魚兒海戰役,吞併了整個東北,包括外興安嶺、庫頁島在內都是我們的領土。

在這幾千年內漢族人口不斷地向東北遷移,東北人口也不斷地遷入關內,這是一個區域民族融合的過程。由於有河北、山東、山西、遼寧的人口不斷遷入,所以東北人口也一直比較可觀。但明朝滅亡以後滿清調動東北大量人口入關鎮守,後來又修柳條邊,只准入關,不許出關,人為的阻斷了人口流動,東北大片區域才成了無人區。清末民國關內戰亂不斷,山東、河北、山西的老百姓,不斷向東北逃亡,史稱“闖關東”。但人口相對於東北廣闊的領土而言,顯得依然很單薄,以至於解放後東北沃野千里,都成了北大荒。

所以幾千年來,東北人一直都是河北、山東、山西等省人口,和當地少數民族融合的後代。


所以然者


一張圖解決你的問題,東北的主體大概就這樣了。


白完家


春秋戰國時期,在東北實際是有契丹和女真的先祖啦,在東北供奉薩滿的都是這個先祖民族。供奉薩滿教,信薩滿教的在世界範圍裡很多土著民族,從東北向北到達白令海峽,愛斯基摩人,到北美的印第安人,中南美洲的瑪雅和後來從瑪雅發展出來的印加文化,一條信仰主線就是古老的薩滿信仰。這是很奇怪的,為什麼從中國東北到北美直至南美,都是這個薩滿,形成的脈絡像是一條遷徙的路線。本人大概推測,就是武王伐紂後殷商遺民,不願臣服武王而遷往別處,當時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就是個佐證。


笨笨大海戰


此時,東北南部各部落被關內各國稱之為東胡,放牧為主,也打獵捕魚,應當也些地,不多。

燕國人秦開在東胡混了十年,到哪都受好客的主人盛情招待。不過秦開是個喂不飽的白眼狼,他向燕王要軍隊攻打東胡,佔領遼南。其實他是覺得打不過秦國,搶個地方落腳為王。

有人說是東胡先搶掠華夏的。有可能。只是更值得懷疑的是強盜後退千里,被搶的佔領了強盜家園。有這麼弱的強盜嗎?

有人說那是因為東胡是業餘強盜,白天要放牧。這強盜也太弱了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