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岁男孩跳桥自杀,你有什么想说的?

张子曰


一孩子抗压能力弱。现在有很多孩子只能听进去好的意见,一旦在某一方面受到批评,他的心理就承受不了。我女儿的同学就是一个例子。那个男孩儿其实学习很好,但如果某一次某一科考得不好,那么那个孩子整晚都不睡觉,拼命做题,大人一逼他睡觉,孩子就哭,就喊,考的不好,我要做题。其实这个孩子有上进心是特别好的,可是他有点太过了,假如将来发生了什么达不到他要求的效果,究极容易走向极端。

二父母的影响。我们小区有一位妈妈,你不论什么时候看见她和孩子,都会发现她在不停的指责孩子。早上上学,她会不停的对孩子发牢骚,中午上学,她不停的发牢骚,下午放学,她不停的发牢骚。她的孩子只有一种表情,那就是没有表情,整个人是沉默的麻木的。试想一下,一天除了上学之外的时间里,一个人对你不停的指责,你是什么感受。烦躁,极其想逃离。我不知道那位跳桥的同学经历了什么,但是试想一下也许他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许并不是大人所看的那样呢,我们应该试着多去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最后我想说,不能简单的说谁的错误,但是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是不对的。生命只有一次,请你好好珍惜,想想爱你的家人,朋友。这么轻易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那么纠正错误,重来一次的机会都不会再有。


海城味道



算是自问自答吧。

似乎有些蹭热点的嫌疑。

不过确实看到了较多的评论,觉得和大家的看法有些不一致,而问答似乎也没有相关的问题,所以只好舔着脸自问自答一番了。


我主要是针对著名的环球网主编胡某人的言论,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胡某人是怎么说的呢?

大家看截图。


看一个人的言论,确实是挺能了解一个人的。

看了胡某人的言论,我倒确实是更深的了解了胡某人。


人生之大事,无过于生死;

当一个人以一种我们绝对无法理解的决然毅然的态度抛弃生而选择死;

这当真体现出来的,只是可怜和怯懦?


今天,抑郁症并不罕见,很多人身边就有,多多少少都能接触到一些;自杀而死的人,在当代社会也不是少数,很多人也有亲戚朋友走上此路。正如胡某人,发小自杀,一位熟悉的朋友也自杀。

大家问问自己,那些离自己远去的人和朋友,是可怜和怯懦所能概括一切的吗?


这个17岁生命就已经永远定格的上海少年,难道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只能给他一个可怜和怯懦的标签?


关于抑郁症,关于自杀,我们可以有很多感慨,可以有很多看法,

但是唯独如胡某人这种看法,这种感慨,是万万要不得的。

因为他缺少最基本的对逝者的尊重,缺乏对逝者的最基本的理解。

人死了,便死了;

但是,请不要随意污名化别人;如果没有非常靠谱的证据的话。

你不能假象每个自杀的人,都是可怜和懦弱的。


死去的人,是没有什么痛苦的;

活着的人,才有。

死亡也不是一件需要说抱歉的事情;

所以也请不要动不动就代替死者向生者说抱歉。


有时候,

仅仅是厌倦了某些人,某些事,

仅仅是厌倦了这些色彩,这些风景,

如此而已。


张子曰


上海17岁男孩跳桥自杀,那种速度,那种奋不顾身、毫不留恋的态度震惊到我了。

这绝对是冲动的后果,一时脑热、愤怒到了极点的表现。

从男孩的纵身一跳,看得出这个家庭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至少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如何去梳理情绪、处理事情。也有可能在平时的教育中,仅用的方式就是批评和责骂,而没有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没有教会孩子正确地处理问题。

我想说的就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抗挫折教育任重而道远。而我愿意为这份事业而全心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