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为什么没成为皇后?

谈文论史


杨贵妃名杨玉环,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贵妃美艳丰腴,精通歌舞音律,很得唐玄宗的喜爱,宠冠六宫,被后世评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唐玄宗曾对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文人墨客也对她的美貌大加赞扬,与她同时期的李白在《清平调》中用“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来描述她。后来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天生丽质难自弃”来大赞她的美貌。



那么唐玄宗如此宠爱的绝代佳人,为什么没有被立为皇后呢?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杨贵妃的身份太尴尬。

杨贵妃曾经是唐玄宗的儿子李瑁的王妃,也就是说杨贵妃曾是唐玄宗的儿媳妇。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逝世后,他便郁郁寡欢,后宫虽佳丽三千,他却没一个看中的。因为李瑁是武惠妃的儿子,所以很受唐玄宗喜爱,所以他和王妃杨玉环也就有机会经常进宫见到唐玄宗,时间长了,唐玄宗便对这个年轻漂亮的儿媳妇有了想法。

唐玄宗手下有一得力太监叫高力士,他猜透了唐玄宗的心思,知道他不便自己说,就向唐玄宗进言说:“杨玉环资质天挺,宜充掖庭。”唐玄宗心说总算有人明白我的心了,但儿媳妇不能直接纳到后宫去呀!于是天元二十八年(740年)他便先命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不久便接到了宫里。五年之后,待到人们已经淡忘这件事,唐玄宗便为李瑁重新娶了一位王妃,封杨玉环为杨贵妃。

唐玄宗虽然为了掩盖自己娶儿媳妇的丑事做了许多工作,但事实是改变不掉的,纳杨玉环为妃已经是有悖常伦了,他绝不会把前儿媳放到皇后的位子上。



第二,杨贵妃虽然受宠,但唐玄宗只是把她看成宠妃,并没把两人的感情上升到夫妻。

唐玄宗早期确实是位明君,开创了唐朝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最繁盛的“开元盛世”,但晚年的唐玄宗却是骄傲自满,荒唐昏馈的。他听信宠妃武惠妃,至使太子李瑛和皇子李瑶、李琚被诬陷至死。他还风流成性,甚至专门设了一个“花鸟使”的职务,来为他网罗天下美女。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为使杨贵妃吃上新鲜荔枝,让人日夜兼程送入京师,为此不知跑死了多少马。他还重用杨家人,尤其是杨国忠,把朝堂搞的乌烟瘴气,为安史之乱埋下祸根。

这一系列荒唐的举动虽然都是为了杨贵妃,但唐玄宗多是贪恋杨贵妃美色,对她的感情却并不是举案齐眉的夫妻情。


第三,唐玄宗根本没有立后的想法。

唐玄宗立杨玉环为贵妃的那年他已经有六十岁了,这个年纪的唐玄宗其实是没有立后的想法的,就是放到现在一个六十岁的老头还选择再婚的也不多见的。而且皇帝立不立皇后,立谁为皇后大都是从政治层面出发,很少是凭个人感情的。杨玉环既没有强大的娘家势力把她推上皇后的位子,也没有子嗣加持,所以唐玄宗根本没考虑过立她为皇后。

杨贵妃虽然没有被立为皇后,但在后宫却是最大的,跟皇后没有曲别。后来安禄山造反,唐朝将领把矛头指向了杨贵妃,可怜绝代芳华的美人最后成为了政治牺牲品,被缢死在了马嵬坡。


孔六十三


都知道李隆基有多宠爱杨太真。《旧唐书》有云:“开元已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玄宗凡有游幸,贵妃无不随侍。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造,又数百人。”



别的不说,杨太真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专门动用国家驿站,专门为她送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还有比她更得宠的女人吗?

从开元二十四年进宫,到天宝初年被立为贵妃。她在贵妃的位置上呆了十几年。自王皇后被废之后,皇后一直空缺。前期玄宗宠爱的武慧妃也没有被立为皇后。是玄宗不需要皇后吗?为什么不册立杨玉环为后呢?



我们知道,她曾经是玄宗的儿媳妇。不管怎么抹白,这一点抹不掉。从某种意义上说,玄宗和她是可以被称为“乱伦”的。李隆基宠爱她,别人没话说,要是让她“母仪天下”,明显杨玉环不够格,反对的人也会很多。

别看杨玉环有多得宠,在玄宗心底,她也只是个玩物,或者叫尤物。他们可以是知音,是恋人,但玄宗还会考虑到政权的稳定,李唐的江山。与其勉强立杨玉环遭受诟病,不如就这样保持现状。



杨贵妃和李隆基并非大家想像的那样恩恩爱爱。他们毕竟代沟太大,也有过很多次争执。有两次玄宗甚至让杨贵妃滚蛋的,虽然事后不久又和好如初。杨贵妃对自己的身份也不是特别追求。她并不成熟,乐忱于和玄宗的日日欢好,每天有歌舞陪伴就满足了。

她不大干涉政治,也不追求权力,不会在玄宗面前邀官请赏。虽然杨贵妃本人不热衷权势,但她的兄弟姐妹依靠她鸡犬升天,杨国忠官至丞相,她们已经已经是一股不可小视的政治力量。如果封她为皇后,玄宗担心会打破权力的平衡,出现擅权的外戚,对他的统治不利。



我们知道,一件事情的发生,也许不只是一两个原因造成的。杨贵妃没有被册立为后,应该不是一两个理由可以解释的,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我们无从得知唐玄宗的心里想法,但以上的分析应该是有点道理的。


历史漫谈君


杨玉环从入宫被封为贵妃,到安史之乱被处死死,二十年之久都深受唐玄宗宠爱!没有从贵妃升为皇后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①杨玉环没有为唐玄宗诞下子嗣!

杨玉环从始至终没有为唐玄宗生过一儿半女,我记得我有分析过这个原因,问题出在唐玄宗身上,但是唐玄宗可不管这些,与杨玉环恩恩爱爱,卿卿我我,“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已足够,孕育子嗣就在其次咯!当然不排除母凭子贵,那就只能怪老天爷了,偏偏在唐玄宗没有孕育子嗣的年龄段,杨玉环才姗姗来迟!



②杨玉环入宫前的身份!

杨玉环在入宫前是何种身份呢?唐玄宗的儿媳妇,李瑁的老婆!只因为唐玄宗在茫茫人海中多看了一眼,杨玉环就把刚失去宠妃武惠妃的唐玄宗的魂勾走了!饱受相思的唐玄宗最终决定夺其所好,活生生挖了儿子的墙角,送了儿子一顶纯天然的绿帽子。这本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有悖常理,毕竟没有关乎国家社稷,大臣们也就忍了,勉强糊弄过去!倘若把杨玉环封为皇后,整个国家大乱都有可能,晚年唐玄宗还是没有昏庸的太傻!



③唐玄宗担心外戚专政!

唐玄宗前期是一代明主,开创了开元盛世,是武周后李唐王朝最伟大的帝王,他自然不会让历史重演!由于宠信杨玉环,杨氏家族受到封赏何其之多,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更是手握兵权,形成了一股可以威胁朝政稳定的势力,如果再封杨玉环为皇后,平衡必定会被打破,造成权利倾斜!


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杨玉环个人本身就没有为后的欲望,从其认安禄山作干儿子一事就可看出!杨玉环做事全凭喜好,没有过多心思,唐玄宗全心全意对她好,她只想着伺候好唐玄宗,再加上两人有共同的爱好,比如赋诗弹琴,浪漫度一生,仅此而已!


瀚海说史


作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为什么没有成为皇后?这不仅与唐玄宗和杨贵妃个人有关,也与唐朝的时代背景有关。<strong>

首先,唐玄宗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宠爱杨玉环。所谓倾国倾城佳人,在马嵬坡兵变前,不过御赐一条白绫。在大唐江山权势面前,他选择了抛弃美人。她是得宠的,但是并没有到可以让唐玄宗为她抛弃一切。

唐玄宗是多情的又是薄情的。他赐死过他喜欢过的王皇后,他也宠幸过武惠妃,武惠妃去世后,遇到貌美的杨贵妃,又将心思放在了她身上。唐玄宗对她或许并不是真心,而皇后这样真正意义上与皇帝平起平坐的正妻地位,是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得到丈夫尊重的。在他面前,她不过是舞音动韵尽看不足的美人而已。

另一方面,杨贵妃是一个美丽浪漫,享受逍遥的女人。她性格婉顺,精通音律,善歌舞。她享受唐玄宗给她的爱情,对于权力权势是没有太大欲望的。对于她背后的杨家,她自己是不希望出动乱祸灾的,她更想要平静的生活。对于皇后之位,六宫之主的繁缛,料理处理起来,她是没有那么多心思的。

除了两人的个人原因,当时的社会大背景让她也不能顺利正当地成为皇后。从杨贵妃的得宠经历上看,她原先是寿王妃,之后是太真道士,再成为贵妃,而之后的进阶是成为了一名宫廷舞蹈家。

杨玉环之前是唐玄宗儿子李瑁的寿王妃,是唐玄宗看上她后便要纳入后宫的儿媳。横刀夺爱,纲常伦理上让杨贵妃成为皇后是不合适的。皇后母仪天下,品格和出身都是高贵的,若封位,大臣和百姓会有非议,势必动摇统治。

后宫封位与子嗣也有重大关系,当初武则天为李治生育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母凭子贵,是当时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重要原因。而相比较之下,唐玄宗跟杨贵妃同期生活了十五年,却未生下子嗣,就少了提拔封后的理由。

再一方面看,唐朝是一个开放昌盛的朝代,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唐朝的顶级人物对文人格外宽容。白居易写《长恨歌》涉及了很多敏感话题,讽刺皇帝不顾国家大事。当时官员没有阻止这首文篇的发表,开放的环境使得此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其中手法也未免不会夸大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杨贵妃一人对国家的影响。而且民间口口相传,并未亲眼所见所经历,其中的谬误传诵,也与事实有一定差距。

从恩爱的角度看,唐玄宗与杨贵妃虽不是皇帝与皇后的关系,但却似丈夫与妻子的关系,宫中未立皇后,宫中皆呼杨贵妃为“娘子”,除了贵妃唐玄宗也未再封更高位的妃子,杨贵妃之位实则与后位无异。

总言之,历史上皇后的册封大多是政治的结果,王侯出身的亲族关系,礼节品格多方面综合。唐玄宗虽宠爱杨贵妃,但立为皇后是有很多要解决的棘手问题,而现实条件往往是不允许的。


邓海春


随着《妖猫传》的热播,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杨贵妃再次进入大众视野,这个女人到底有多美,李白曾用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榄露华浓”描写她的美貌,白居易在《长恨歌》里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形容她的受宠程度,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皇帝宠爱女人古来有之,但唐玄宗宠爱杨玉环的程度已经达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既然唐玄宗如此宠爱杨玉环,为什么直到死,杨玉环的身份都是一个贵妃,而不是皇后呢!

从史书记载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始终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背后有着极为深刻的原因。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杨玉环。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玉环(公元719年—756年),名玉环,号太真,籍贯蒲州(今山西运城永济)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自幼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父母早逝,被叔父河南府士曹杨玄璬收养。原是唐玄宗和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亲自赐婚。

开元二十五年(737),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暴病身亡,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人能替代惠妃位置,玄宗终日寡寡欲欢,常独自在惠妃生前寝宫,一言不发,一站就是很长时间。高力士洞察一切,积极寻访美人,绝色佳人杨玉环引起高力士注意,制造机会让玄宗和杨玉环相见,玄宗惊为天人,高力士献出妙计,先让杨玉环在太真宫出家做道士,赐号太真,堵住众人之口,把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寿王李瑁为妃,安抚寿王。五年守戒期满,天宝四年(745年)八月,玄宗诏命,册封太真宫女道士杨玉环为贵妃,从此开始了她荣华富贵的短暂一生。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叛乱,李隆基从长安延秋门出发,流亡蜀中,途径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公历7月15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时年38岁。

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白居易形容她“温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被三位重量级大师作诗赞颂,可见杨玉环的美貌和影响力。

为什么没有册封为皇后。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将所有能做到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并对其家人给予巨大恩惠,远方兄弟杨钊,赐名国忠,官至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遥领剑南节度使,身兼十五使职,权倾内外,后扳倒李林甫,出任右相。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

总之,只要与杨玉环有关联的人,都由朝廷俸禄包养起来。甚至当时民间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风气。纵使“三千宠爱在一身”,但是为什么唐玄宗一直不加封她为皇后呢?

其实,在唐玄宗的心里,何尝不想册封自己的爱妃为皇后,可是,他还有诸多的顾忌,不得不去面对,而其中的不少问题,对至高无上皇帝来说,都是一个死结。

首先,是纲常伦理的问题。众所周知,杨玉环本是唐玄宗正儿八经的儿媳妇,虽然用了一个出家为尼的弯弯绕,尽管极度开放、胡人出身的唐朝对这些不是太在意,但是,儿媳妇这个曾经的身份是改变不了的,册封为贵妃,陪皇上解解闷,虽然大臣非议,百姓笑话,但天下都认为这不过是才子佳人的美好故事罢了,唐玄宗再荒唐,也得考虑皇家的颜面。

其次,册封皇后非同小可。皇后通常都由皇帝的正妻担任,或者是妃子生子当了皇帝,母以子为贵,儿子追封母亲为皇后。唐玄宗册封贵妃,朝廷不少大臣就有诸多非议,但唐玄宗仗着大唐盛世,力排众议,大臣们也只能把火气压在肚里,其实,说白了,贵妃就是皇上的性伴侣,和大臣们纳妾一个道理。但是,册封皇后,就另当别论了,皇后是六宫之主,母仪天下,代表着皇家的威严和形象,有德者才能居之,册封自己的儿媳妇为皇后,杨玉环如何母仪天下,再者,册立的皇后背后都有强大的家族势力,往往和朝廷的走势息息相关,而杨玉环虽然出身官宦人家,但其父亲和叔父都是不入流的外省官员,缺乏强大的家族势力支持,要想当上皇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会受到诸多家族势力的攻击和排挤。

第三,政局稳定也是重要考虑因素。杨玉环受专宠,杨家鸡犬升天,已经成为一股庞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册封为皇后,势必打破权力平衡,引起其他家族和大臣的极力反对,引起朝廷的震动,这是温柔乡中的唐玄宗最不想看到的。

第四,不得不考虑儿子的感受。首先要考虑的是儿子寿王的感受,迫于压力,寿王李瑁心对夺妻之恨敢怒不敢言,如果册封杨玉环为皇后,让寿王如何面对,势必激起李瑁的怒气,极有可能引起宫廷政变。其次是太子李亨的感受,册封杨玉环,太子的位置就受到威胁,如果杨玉环生个儿子出来,按照惯例,就要立为太子,这是李亨最不愿意看到的,极有可能被逼造反,李隆基不敢冒这个险。

第五,杨玉环没有子嗣。可能是李隆基的原因吧,他宠幸杨玉环的时候已经55岁高龄了,早已经过了男人的最佳生育年龄了,杨玉环带给他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抚慰。也可能是杨玉环的原因,她在寿王府五年,也没有生儿育女,这可能是她册封为后的一大障碍吧。

其实,杨玉环虽无皇后之名,却得皇后之实,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宠。其实,杨玉环是个聪明人,她并没有请求唐玄宗立自己为皇后,她要的是专宠,以她的地位和待遇,当不当皇后,又有什么区别呢,何必为一个皇后的虚名招致大臣的攻击和天下的骂名。她只要发挥自己的绝世美颜和才能,把唐玄宗伺候的舒舒服服,牢牢把控在手中,便永远都是实际意义的皇后。

可惜,红颜多薄命,纵有“三千宠爱在一身”,仍然挡不住马嵬驿的一夜兵变,终归香消玉焚。


葛大小姐


我们都知道杨玉环非常的受唐明皇的宠爱,她一进宫就被封为了杨贵妃,并且还获得专宠。杨玉环喜欢吃荔枝,那唐明皇就让人千里迢迢,快马加鞭的为她送来这种水果。为了杨玉环,唐明皇的后宫三千都形成了虚设,他就只夜夜宠幸杨贵妃。从这等等行为上我们都能够看出来,唐明皇极为爱杨贵妃,甚至可以说是痴恋于她。既然如此,为什么杨贵妃一直都只是在贵妃的位置?而没有坐上皇后的位置?理由主要有三点。



理由1,杨玉环身份敏感。再怎么说,杨玉环也曾经是他儿子的王妃。他把这个女人抢夺了过来,若是封她为贵妃,到时候百官绝对会强烈反对。这个女人的身份太敏感了,让他做一个背地里受宠的妃子还行,若她坐上了那母仪天下的位置,成为了仅次皇上的人。这就涉及到权利的问题,而被涉及了权力的人这都会跳出来反对。再者来说,若杨玉环坐上了皇后的位置,她又一直没有生育孩子。难保她就不会看在以往的情分上暗中帮助寿王,那时朝堂之上又要乱起来。



理由2,杨玉环不适合做皇后。杨玉环和李隆基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太大了,这就导致李隆基很多时候都比较谦让杨玉环,使得杨玉环常常爱耍小性子。这样的女人,会被男人喜欢,是因为她知情趣。但这样的女人并不适合持家,有一个动不动就喜欢耍脾气的皇后,这不仅会让后宫不得安宁,也会牵扯到前朝人心惶惶。再者来说,李隆基曾经就两次将杨玉环送出了宫中,理由是什么并没有记载。他将杨玉环送出宫以后,又觉得十分想念,故而后来又将她给接了回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杨玉环也有会惹李隆基生气的时候。杨玉环只是贵妃的话,两人吵架了,李隆基还能送她出去,让自己冷静一下。她若是坐上了皇后的位置,那就不可能说送她出宫就送她出宫。


理由3,杨玉环并不想争夺皇后位。从历史记载上面的种种事迹就能表明,杨玉环是一个有着浪漫气息的女人。她追求的是生活中的享受,以及一个男人对她的宠爱。有了这两点,杨玉环就已经觉得足够满足。若她坐上了皇后的位置,她就必须要学着大度,学着忍让。

但杨玉环这样一个爱情至上,喜欢吃醋的小女人,让她主动将丈夫让给别人,那自然就让她相当难受。故而,从内心上面来说,杨玉环就不想去争抢那个皇后的位置。她觉得,做一个后宫中位置最高的妃子,既有了地位,又能肆无忌惮的霸占皇帝的宠爱,这个位置反而更适合她一些。


紫禁公子


纵观唐朝的皇帝,只有二位最为出名。一位是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另一位就是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流传后世,让后世感叹不一。但是杨贵妃没有被封为皇后呢?其中必有缘故。

大家都知道,杨贵妃是唐玄宗从儿子寿王李瑁手里抢来的。她原是寿王的妃子,唐玄宗不顾伦理道德,生生的拆散了儿子的一家,把寿王妃据为已有。大概是怕天下人笑话,才不把杨贵妃立为皇后的。

历代王朝还有一个规律,是母以子贵。那就是如果贵妃给皇帝生下几个皇子后,在没有太子的情况下,这个皇贵妃可封为皇后。杨贵妃虽然长的漂亮,无奈肚子不争气没给唐玄宗生下个一男半女的。唐玄宗没有理由把她立为皇后。

杨贵妃和安禄山有染一事,唐玄宗并非像传说当中的毫不知情,他是开元盛世的开创者,他的智商和聪慧程度都高与一般人。不能看不出杨贵妃和安禄山有染,只是嘴上不说,心里和明镜一般。

历史都已经过去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多半是从《长恨歌》里流传下来的。至于杨贵妃最后也没封为皇后,我想大概是唐玄宗虽然好色,但最后还是从心底里没有看起杨玉环。各个王朝死后追封的皇后大有人在,杨贵妃在唐玄宗的心里恐怕没有她的位置。

图一杨贵妃

图二唐玄宗和杨贵妃

图三安禄山

此图均来自网络





梦想成臻3


杨贵妃为什么没成为皇后?

杨贵妃没有当上皇后有两大原因,第一由于杨贵妃之前是唐玄宗儿子的妻子,后来又成为了唐玄宗的贵妃,因此杨贵妃的身份很难说服众臣;第二杨贵妃当时也没有子嗣,当皇后也是有些说不过去的。

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儿媳妇

杨贵妃原是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过世之后,唐玄宗相当抑郁呢,结果经人举荐,看上了寿王李瑁的王妃杨玉环。唐玄宗为了得到杨玉环,先是让杨玉环出家了一段时间,但是杨玉环毕竟是二婚,唐玄宗如果立了杨玉环为妃,他可能也怕天下人耻笑。

再者,杨玉环虽然名分上不是皇后,但是她享受到了皇后的一切待遇,玄宗对她是“集万般宠爱于一身”,她该有的都有了,尊贵、财富、荣誉、权力等等,后宫里也一直都没有其他的皇后,可以说,在整个后宫里,杨贵妃横着走都没问题。所以,皇后只是一个称号的问题,实际上,杨玉环虽然是贵妃,可是她享有的待遇却一直都是皇后的待遇。结果当然是立不立都无所谓。


杨玉环无儿无女

杨玉环是16岁嫁给了寿王李瑁,23岁才成为杨贵妃的。杨玉环和李瑁生活的这几年里也没有孩子出生,跟了唐玄宗之后也没有孩子出生。都说环肥燕瘦,据说杨贵妃走路走个三五步就香汗淋漓,可见杨贵妃不是一般的胖呀。难不成杨贵妃因为丰腴的身材影响到怀孕了?只是猜测。

杨国忠权利太大

杨国忠是杨玉环的哥哥,自从杨玉环得宠后,杨家一门都得到了荣宠,特别是杨国忠。他虽然不至于功高盖主,但是他的权利之大确对唐玄宗造成了影响。


拼搏1514878035


杨贵妃不可能被立为皇后,我来说说这个事情。

皇后是皇帝册立的妻子,是后宫中的老大。她既有管理后宫、引导众妃子的实际职能,还有母仪天下的象征意义。《周礼·天宫内宰》中就有“王后帅六宫之人”的说法。

皇后的产生有一定规矩,需要经过皇帝的册立。册立皇后是一件国家大事,不仅要诏告天下,普天同庆,而且还有一套非常正式隆重的立后仪式,因为皇后是要母仪天下的,因此不是谁都可以当皇后的,而且也不是皇帝一个人就能决定的,就像当年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由于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所以搁置了几个月,这也说明立后是国家大事,要君臣共同参与。

杨玉环被立为贵妃,因为她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史上后妃中是少有的,美貌更是得到世人的认可,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李隆基对杨玉环更是一见倾心,集“三千宠爱在一身”,并且宠爱了近二十年,直到杨贵妃吊死马嵬坡。

但是,李隆基的皇后之位一直空着,杨玉环为什么没有成为皇后呢?

我们通过《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可以看见李隆基没有册立杨贵妃的线索。

杨玉环原为李隆基的儿子李瑁的王妃,当年,李瑁与杨玉环也是一见钟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请求下,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而这时的李隆基并没有见到杨玉环。五年之后,武惠妃死了,李隆基才看见了杨玉环,一见之下便被儿媳妇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而李隆基还是用技巧把杨玉环弄到了手中。

我们知道皇后必须是德范天下的人物。再怎么说,如果李隆基把揽入会中的儿媳妇立为皇后,必定天下哗然,自己的颜面尽失。他不可能这么做。另外,杨贵妃跟李隆基虽然夜夜笙歌、日日云雨,但是却后一直没有子嗣,李隆基没有立她为皇后的基础条件。再就是当时太子已经确立了多年,李隆基不可能把一个看不见的希望给杨玉环。

杨玉环自入宫以后,遵循封建的宫廷体制,不过问朝廷政治,不插手权力之争,以自已的妩媚温顺及过人的音乐才华,受到百般宠爱,虽曾经因妒而触怒龙颜,两次被送出宫,但最终李隆基还是情不能断。

杨玉环虽然没有皇后之名,但却有皇后之实,不仅自己受宠,家人也一道沾光,甚至可以说一人成仙鸡犬升天,她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宠。


文踪旅迹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古代拥有皇后的称号,大体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成为皇帝的正妻,自然也就成了皇后。其次,虽然不是皇帝的正妻,但是皇帝的妃子,因所生的儿子当了皇帝,所谓母以子贵,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可以追封自己的母亲皇后称号。

唐肃宗的母亲杨氏生前与杨贵妃一样,是唐玄宗的妃子,而且品级没有杨贵妃高,她在史书上被称为“玄宗元献皇后杨氏”,拥有“皇后”的称号,而杨贵妃只能被称为“玄宗杨贵妃”。其原因就是杨氏生了唐肃宗李亨。当然,也并不是儿子当了皇帝的,就一定能拥有“皇后”的称号。比较宋仁宗的母亲李太后就没有“皇后”的称号。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大概是这样,皇后和太后是不同的,皇后是皇帝的老婆,而太后是皇帝的的妈。所以,后世皇帝封自己的母亲为太后容易,封皇后就难了。追封皇后相当于给自己的爹娶媳妇。就不太易。但生前地位比较高的,还是可以的。比如唐肃宗的母亲。而宋仁宗的母亲,因为是个宫女。儿子只能尊其为太后,不能强迫地下的父亲再娶媳妇,于是,宋仁宗的母亲在史书上只能被称为李宸妃。

杨贵妃从开元二十四年进宫到天宝十五年马嵬坡兵变被赐死,整整陪伴了唐玄宗二十年,这段时间,杨贵妃在宫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宫中没有皇后。唐玄宗想要给杨贵妃一个皇后的名号,其实是没有什么障碍的,这么长时间里,唐玄宗为什么不封其为皇后呢?个人猜测,大概是以下情况。

首先,从社会的婚姻习俗上来说,人生第一次娶媳妇是比较郑重的。娶妻也叫大婚,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一个媳妇是姓王,娶进门的时候,李隆基而不是皇帝。在李隆基夺取帝位的过程中,她也有出谋划策之功。所以,在李隆基当了皇帝之后,他自然成了皇后。因为没有儿子搞迷信活动,在开元十二年被废。在近四十年之后,李隆基的孙子李豫当皇帝后,才恢复了她皇后的称号。也就是说,李隆基当了四十五年皇帝,除了前十二年有皇后之外。后边三十多年,一直没有立皇后。史书上虽然有“贞顺皇后武氏”以及“元献皇后杨氏”的称号,但这都是死后追封的。武氏生前的称号是武惠妃,杨氏的称号是“杨妃”。

李隆基之所以这样做,大概是有政治上的考虑。皇后与皇帝是平等的夫妻关系。政治地位的崇高,也代表着强大的政治权力。因为夫妻是平等的,与皇帝平等的皇后是很容易参与到国家政治中,从而掌握国家权力的。女人掌权,给国家政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是从封建男权社会的眼光来看的,女权主义者们不要激动),在李隆基上台之前的几十年里,大唐王朝的政权基本上掌握在女人的手里。先是武则天夺了权,之后又出现了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掌握和干预朝政的事。而李隆基的伯父唐中宗就是死在自己老婆和女儿的手中。李隆基的上台,就是通过激烈的斗争,把权力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手中抢来的。所以,他上台之后,对女人弄权是非常关注的。不立皇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减轻女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人或许会说,杨贵妃盛时,杨家富贵满门,权力很大。但这些权力都是唐玄宗给他们的。权力把在唐玄宗的手上。

从文化的角度看,孔子曾说过一句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句话常常被做为儒家重男轻女的罪证。不管这句话对不对,唐玄宗对夫妻关系的处理上,都能体现出这句话的影响。

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之间,大概是平等的夫妻关系,他不是以“女子与小人”的眼光来看待韦皇后,所以,与他同样地位的韦皇后最后把他给毒死了。李隆基的做法,是把“女子与小人”的目光看待女人的。她不想也不能给他们与自己一样的地位和权力。使他们只能依附于自己,成为自己的附属和玩物。这就是李隆基不立皇后的原因。

杨贵妃是接替武惠妃的位置成为玄宗皇帝的开心果的。他们的爱情曾经感动过很多人。但李和杨在所谓爱情中的身份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果真的平等,在马嵬之变中,李隆基可以选择让杨贵妃死。杨贵妃却没有选择的权力。这就是不平等。

假如没有安史之乱,也没有马嵬之变,而且杨贵妃有幸死在唐玄宗之前的话,她应该可以和武惠妃一样在死后被追封为“皇后”。如果她在玄宗之后死,她还是很难获得皇后的称呼。原因就是,她没有儿子。后世的皇帝会说,我爹生前都没有娶你当媳妇,现在爹死了,我不可能再给他娶个媳妇吧?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杨家仗着玄宗的宠爱,得罪了不少人。老皇帝死后被清算是大概率事件,估计结局也不会比马巍坡好到那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