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為什麼沒成為皇后?

談文論史


楊貴妃名楊玉環,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貴妃美豔豐腴,精通歌舞音律,很得唐玄宗的喜愛,寵冠六宮,被後世評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唐玄宗曾對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文人墨客也對她的美貌大加讚揚,與她同時期的李白在《清平調》中用“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來描述她。後來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天生麗質難自棄”來大讚她的美貌。



那麼唐玄宗如此寵愛的絕代佳人,為什麼沒有被立為皇后呢?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楊貴妃的身份太尷尬。

楊貴妃曾經是唐玄宗的兒子李瑁的王妃,也就是說楊貴妃曾是唐玄宗的兒媳婦。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逝世後,他便鬱鬱寡歡,後宮雖佳麗三千,他卻沒一個看中的。因為李瑁是武惠妃的兒子,所以很受唐玄宗喜愛,所以他和王妃楊玉環也就有機會經常進宮見到唐玄宗,時間長了,唐玄宗便對這個年輕漂亮的兒媳婦有了想法。

唐玄宗手下有一得力太監叫高力士,他猜透了唐玄宗的心思,知道他不便自己說,就向唐玄宗進言說:“楊玉環資質天挺,宜充掖庭。”唐玄宗心說總算有人明白我的心了,但兒媳婦不能直接納到後宮去呀!於是天元二十八年(740年)他便先命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不久便接到了宮裡。五年之後,待到人們已經淡忘這件事,唐玄宗便為李瑁重新娶了一位王妃,封楊玉環為楊貴妃。

唐玄宗雖然為了掩蓋自己娶兒媳婦的醜事做了許多工作,但事實是改變不掉的,納楊玉環為妃已經是有悖常倫了,他絕不會把前兒媳放到皇后的位子上。



第二,楊貴妃雖然受寵,但唐玄宗只是把她看成寵妃,並沒把兩人的感情上升到夫妻。

唐玄宗早期確實是位明君,開創了唐朝乃至整個封建社會最繁盛的“開元盛世”,但晚年的唐玄宗卻是驕傲自滿,荒唐昏饋的。他聽信寵妃武惠妃,至使太子李瑛和皇子李瑤、李琚被誣陷至死。他還風流成性,甚至專門設了一個“花鳥使”的職務,來為他網羅天下美女。唐玄宗寵愛楊貴妃,為使楊貴妃吃上新鮮荔枝,讓人日夜兼程送入京師,為此不知跑死了多少馬。他還重用楊家人,尤其是楊國忠,把朝堂搞的烏煙瘴氣,為安史之亂埋下禍根。

這一系列荒唐的舉動雖然都是為了楊貴妃,但唐玄宗多是貪戀楊貴妃美色,對她的感情卻並不是舉案齊眉的夫妻情。


第三,唐玄宗根本沒有立後的想法。

唐玄宗立楊玉環為貴妃的那年他已經有六十歲了,這個年紀的唐玄宗其實是沒有立後的想法的,就是放到現在一個六十歲的老頭還選擇再婚的也不多見的。而且皇帝立不立皇后,立誰為皇后大都是從政治層面出發,很少是憑個人感情的。楊玉環既沒有強大的孃家勢力把她推上皇后的位子,也沒有子嗣加持,所以唐玄宗根本沒考慮過立她為皇后。

楊貴妃雖然沒有被立為皇后,但在後宮卻是最大的,跟皇后沒有曲別。後來安祿山造反,唐朝將領把矛頭指向了楊貴妃,可憐絕代芳華的美人最後成為了政治犧牲品,被縊死在了馬嵬坡。


孔六十三


都知道李隆基有多寵愛楊太真。《舊唐書》有云:“開元已來,豪貴雄盛,無如楊氏之比也。玄宗凡有遊幸,貴妃無不隨侍。乘馬則高力士執轡授鞭。宮中供貴妃院織錦刺繡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鎔造,又數百人。”



別的不說,楊太真喜歡吃荔枝,唐玄宗專門動用國家驛站,專門為她送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還有比她更得寵的女人嗎?

從開元二十四年進宮,到天寶初年被立為貴妃。她在貴妃的位置上呆了十幾年。自王皇后被廢之後,皇后一直空缺。前期玄宗寵愛的武慧妃也沒有被立為皇后。是玄宗不需要皇后嗎?為什麼不冊立楊玉環為後呢?



我們知道,她曾經是玄宗的兒媳婦。不管怎麼抹白,這一點抹不掉。從某種意義上說,玄宗和她是可以被稱為“亂倫”的。李隆基寵愛她,別人沒話說,要是讓她“母儀天下”,明顯楊玉環不夠格,反對的人也會很多。

別看楊玉環有多得寵,在玄宗心底,她也只是個玩物,或者叫尤物。他們可以是知音,是戀人,但玄宗還會考慮到政權的穩定,李唐的江山。與其勉強立楊玉環遭受詬病,不如就這樣保持現狀。



楊貴妃和李隆基並非大家想像的那樣恩恩愛愛。他們畢竟代溝太大,也有過很多次爭執。有兩次玄宗甚至讓楊貴妃滾蛋的,雖然事後不久又和好如初。楊貴妃對自己的身份也不是特別追求。她並不成熟,樂忱於和玄宗的日日歡好,每天有歌舞陪伴就滿足了。

她不大幹涉政治,也不追求權力,不會在玄宗面前邀官請賞。雖然楊貴妃本人不熱衷權勢,但她的兄弟姐妹依靠她雞犬升天,楊國忠官至丞相,她們已經已經是一股不可小視的政治力量。如果封她為皇后,玄宗擔心會打破權力的平衡,出現擅權的外戚,對他的統治不利。



我們知道,一件事情的發生,也許不只是一兩個原因造成的。楊貴妃沒有被冊立為後,應該不是一兩個理由可以解釋的,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我們無從得知唐玄宗的心裡想法,但以上的分析應該是有點道理的。


歷史漫談君


楊玉環從入宮被封為貴妃,到安史之亂被處死死,二十年之久都深受唐玄宗寵愛!沒有從貴妃升為皇后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



①楊玉環沒有為唐玄宗誕下子嗣!

楊玉環從始至終沒有為唐玄宗生過一兒半女,我記得我有分析過這個原因,問題出在唐玄宗身上,但是唐玄宗可不管這些,與楊玉環恩恩愛愛,卿卿我我,“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就已足夠,孕育子嗣就在其次咯!當然不排除母憑子貴,那就只能怪老天爺了,偏偏在唐玄宗沒有孕育子嗣的年齡段,楊玉環才姍姍來遲!



②楊玉環入宮前的身份!

楊玉環在入宮前是何種身份呢?唐玄宗的兒媳婦,李瑁的老婆!只因為唐玄宗在茫茫人海中多看了一眼,楊玉環就把剛失去寵妃武惠妃的唐玄宗的魂勾走了!飽受相思的唐玄宗最終決定奪其所好,活生生挖了兒子的牆角,送了兒子一頂純天然的綠帽子。這本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有悖常理,畢竟沒有關乎國家社稷,大臣們也就忍了,勉強糊弄過去!倘若把楊玉環封為皇后,整個國家大亂都有可能,晚年唐玄宗還是沒有昏庸的太傻!



③唐玄宗擔心外戚專政!

唐玄宗前期是一代明主,開創了開元盛世,是武周後李唐王朝最偉大的帝王,他自然不會讓歷史重演!由於寵信楊玉環,楊氏家族受到封賞何其之多,楊玉環的哥哥楊國忠更是手握兵權,形成了一股可以威脅朝政穩定的勢力,如果再封楊玉環為皇后,平衡必定會被打破,造成權利傾斜!


最重要的一點,我覺得楊玉環個人本身就沒有為後的慾望,從其認安祿山作乾兒子一事就可看出!楊玉環做事全憑喜好,沒有過多心思,唐玄宗全心全意對她好,她只想著伺候好唐玄宗,再加上兩人有共同的愛好,比如賦詩彈琴,浪漫度一生,僅此而已!


瀚海說史


作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貴妃為什麼沒有成為皇后?這不僅與唐玄宗和楊貴妃個人有關,也與唐朝的時代背景有關。<strong>

首先,唐玄宗或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寵愛楊玉環。所謂傾國傾城佳人,在馬嵬坡兵變前,不過御賜一條白綾。在大唐江山權勢面前,他選擇了拋棄美人。她是得寵的,但是並沒有到可以讓唐玄宗為她拋棄一切。

唐玄宗是多情的又是薄情的。他賜死過他喜歡過的王皇后,他也寵幸過武惠妃,武惠妃去世後,遇到貌美的楊貴妃,又將心思放在了她身上。唐玄宗對她或許並不是真心,而皇后這樣真正意義上與皇帝平起平坐的正妻地位,是無論什麼時候都需要得到丈夫尊重的。在他面前,她不過是舞音動韻盡看不足的美人而已。

另一方面,楊貴妃是一個美麗浪漫,享受逍遙的女人。她性格婉順,精通音律,善歌舞。她享受唐玄宗給她的愛情,對於權力權勢是沒有太大欲望的。對於她背後的楊家,她自己是不希望出動亂禍災的,她更想要平靜的生活。對於皇后之位,六宮之主的繁縟,料理處理起來,她是沒有那麼多心思的。

除了兩人的個人原因,當時的社會大背景讓她也不能順利正當地成為皇后。從楊貴妃的得寵經歷上看,她原先是壽王妃,之後是太真道士,再成為貴妃,而之後的進階是成為了一名宮廷舞蹈家。

楊玉環之前是唐玄宗兒子李瑁的壽王妃,是唐玄宗看上她後便要納入後宮的兒媳。橫刀奪愛,綱常倫理上讓楊貴妃成為皇后是不合適的。皇后母儀天下,品格和出身都是高貴的,若封位,大臣和百姓會有非議,勢必動搖統治。

後宮封位與子嗣也有重大關係,當初武則天為李治生育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母憑子貴,是當時武則天登上皇后之位重要原因。而相比較之下,唐玄宗跟楊貴妃同期生活了十五年,卻未生下子嗣,就少了提拔封后的理由。

再一方面看,唐朝是一個開放昌盛的朝代,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唐朝的頂級人物對文人格外寬容。白居易寫《長恨歌》涉及了很多敏感話題,諷刺皇帝不顧國家大事。當時官員沒有阻止這首文篇的發表,開放的環境使得此作在民間廣泛流傳。其中手法也未免不會誇大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楊貴妃一人對國家的影響。而且民間口口相傳,並未親眼所見所經歷,其中的謬誤傳誦,也與事實有一定差距。

從恩愛的角度看,唐玄宗與楊貴妃雖不是皇帝與皇后的關係,但卻似丈夫與妻子的關係,宮中未立皇后,宮中皆呼楊貴妃為“娘子”,除了貴妃唐玄宗也未再封更高位的妃子,楊貴妃之位實則與後位無異。

總言之,歷史上皇后的冊封大多是政治的結果,王侯出身的親族關係,禮節品格多方面綜合。唐玄宗雖寵愛楊貴妃,但立為皇后是有很多要解決的棘手問題,而現實條件往往是不允許的。


鄧海春


隨著《妖貓傳》的熱播,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之一楊貴妃再次進入大眾視野,這個女人到底有多美,李白曾用詩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欖露華濃”描寫她的美貌,白居易在《長恨歌》裡用“三千寵愛在一身,後宮粉黛無顏色”形容她的受寵程度,中國古代數千年的歷史,皇帝寵愛女人古來有之,但唐玄宗寵愛楊玉環的程度已經達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既然唐玄宗如此寵愛楊玉環,為什麼直到死,楊玉環的身份都是一個貴妃,而不是皇后呢!

從史書記載的蛛絲馬跡來看,唐玄宗之所以始終沒有冊封楊玉環為皇后,背後有著極為深刻的原因。

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楊玉環。

根據《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楊玉環(公元719年—756年),名玉環,號太真,籍貫蒲州(今山西運城永濟)人,生於官宦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自幼姿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父母早逝,被叔父河南府士曹楊玄璬收養。原是唐玄宗和武惠妃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親自賜婚。

開元二十五年(737),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暴病身亡,後宮佳麗三千,卻無人能替代惠妃位置,玄宗終日寡寡慾歡,常獨自在惠妃生前寢宮,一言不發,一站就是很長時間。高力士洞察一切,積極尋訪美人,絕色佳人楊玉環引起高力士注意,製造機會讓玄宗和楊玉環相見,玄宗驚為天人,高力士獻出妙計,先讓楊玉環在太真宮出家做道士,賜號太真,堵住眾人之口,把大臣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壽王李瑁為妃,安撫壽王。五年守戒期滿,天寶四年(745年)八月,玄宗詔命,冊封太真宮女道士楊玉環為貴妃,從此開始了她榮華富貴的短暫一生。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叛亂,李隆基從長安延秋門出發,流亡蜀中,途徑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曆7月15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時年38歲。

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被三位重量級大師作詩讚頌,可見楊玉環的美貌和影響力。

為什麼沒有冊封為皇后。

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將所有能做到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並對其家人給予巨大恩惠,遠方兄弟楊釗,賜名國忠,官至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遙領劍南節度使,身兼十五使職,權傾內外,後扳倒李林甫,出任右相。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楊家一族,娶了兩位公主,兩位郡主,玄宗還親為楊氏御撰和徹書家廟碑。

總之,只要與楊玉環有關聯的人,都由朝廷俸祿包養起來。甚至當時民間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風氣。縱使“三千寵愛在一身”,但是為什麼唐玄宗一直不加封她為皇后呢?

其實,在唐玄宗的心裡,何嘗不想冊封自己的愛妃為皇后,可是,他還有諸多的顧忌,不得不去面對,而其中的不少問題,對至高無上皇帝來說,都是一個死結。

首先,是綱常倫理的問題。眾所周知,楊玉環本是唐玄宗正兒八經的兒媳婦,雖然用了一個出家為尼的彎彎繞,儘管極度開放、胡人出身的唐朝對這些不是太在意,但是,兒媳婦這個曾經的身份是改變不了的,冊封為貴妃,陪皇上解解悶,雖然大臣非議,百姓笑話,但天下都認為這不過是才子佳人的美好故事罷了,唐玄宗再荒唐,也得考慮皇家的顏面。

其次,冊封皇后非同小可。皇后通常都由皇帝的正妻擔任,或者是妃子生子當了皇帝,母以子為貴,兒子追封母親為皇后。唐玄宗冊封貴妃,朝廷不少大臣就有諸多非議,但唐玄宗仗著大唐盛世,力排眾議,大臣們也只能把火氣壓在肚裡,其實,說白了,貴妃就是皇上的性伴侶,和大臣們納妾一個道理。但是,冊封皇后,就另當別論了,皇后是六宮之主,母儀天下,代表著皇家的威嚴和形象,有德者才能居之,冊封自己的兒媳婦為皇后,楊玉環如何母儀天下,再者,冊立的皇后背後都有強大的家族勢力,往往和朝廷的走勢息息相關,而楊玉環雖然出身官宦人家,但其父親和叔父都是不入流的外省官員,缺乏強大的家族勢力支持,要想當上皇后,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會受到諸多家族勢力的攻擊和排擠。

第三,政局穩定也是重要考慮因素。楊玉環受專寵,楊家雞犬升天,已經成為一股龐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冊封為皇后,勢必打破權力平衡,引起其他家族和大臣的極力反對,引起朝廷的震動,這是溫柔鄉中的唐玄宗最不想看到的。

第四,不得不考慮兒子的感受。首先要考慮的是兒子壽王的感受,迫於壓力,壽王李瑁心對奪妻之恨敢怒不敢言,如果冊封楊玉環為皇后,讓壽王如何面對,勢必激起李瑁的怒氣,極有可能引起宮廷政變。其次是太子李亨的感受,冊封楊玉環,太子的位置就受到威脅,如果楊玉環生個兒子出來,按照慣例,就要立為太子,這是李亨最不願意看到的,極有可能被逼造反,李隆基不敢冒這個險。

第五,楊玉環沒有子嗣。可能是李隆基的原因吧,他寵幸楊玉環的時候已經55歲高齡了,早已經過了男人的最佳生育年齡了,楊玉環帶給他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撫慰。也可能是楊玉環的原因,她在壽王府五年,也沒有生兒育女,這可能是她冊封為後的一大障礙吧。

其實,楊玉環雖無皇后之名,卻得皇后之實,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寵。其實,楊玉環是個聰明人,她並沒有請求唐玄宗立自己為皇后,她要的是專寵,以她的地位和待遇,當不當皇后,又有什麼區別呢,何必為一個皇后的虛名招致大臣的攻擊和天下的罵名。她只要發揮自己的絕世美顏和才能,把唐玄宗伺候的舒舒服服,牢牢把控在手中,便永遠都是實際意義的皇后。

可惜,紅顏多薄命,縱有“三千寵愛在一身”,仍然擋不住馬嵬驛的一夜兵變,終歸香消玉焚。


葛大小姐


我們都知道楊玉環非常的受唐明皇的寵愛,她一進宮就被封為了楊貴妃,並且還獲得專寵。楊玉環喜歡吃荔枝,那唐明皇就讓人千里迢迢,快馬加鞭的為她送來這種水果。為了楊玉環,唐明皇的後宮三千都形成了虛設,他就只夜夜寵幸楊貴妃。從這等等行為上我們都能夠看出來,唐明皇極為愛楊貴妃,甚至可以說是痴戀於她。既然如此,為什麼楊貴妃一直都只是在貴妃的位置?而沒有坐上皇后的位置?理由主要有三點。



理由1,楊玉環身份敏感。再怎麼說,楊玉環也曾經是他兒子的王妃。他把這個女人搶奪了過來,若是封她為貴妃,到時候百官絕對會強烈反對。這個女人的身份太敏感了,讓他做一個背地裡受寵的妃子還行,若她坐上了那母儀天下的位置,成為了僅次皇上的人。這就涉及到權利的問題,而被涉及了權力的人這都會跳出來反對。再者來說,若楊玉環坐上了皇后的位置,她又一直沒有生育孩子。難保她就不會看在以往的情分上暗中幫助壽王,那時朝堂之上又要亂起來。



理由2,楊玉環不適合做皇后。楊玉環和李隆基兩個人的年齡差距太大了,這就導致李隆基很多時候都比較謙讓楊玉環,使得楊玉環常常愛耍小性子。這樣的女人,會被男人喜歡,是因為她知情趣。但這樣的女人並不適合持家,有一個動不動就喜歡耍脾氣的皇后,這不僅會讓後宮不得安寧,也會牽扯到前朝人心惶惶。再者來說,李隆基曾經就兩次將楊玉環送出了宮中,理由是什麼並沒有記載。他將楊玉環送出宮以後,又覺得十分想念,故而後來又將她給接了回來。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來,楊玉環也有會惹李隆基生氣的時候。楊玉環只是貴妃的話,兩人吵架了,李隆基還能送她出去,讓自己冷靜一下。她若是坐上了皇后的位置,那就不可能說送她出宮就送她出宮。


理由3,楊玉環並不想爭奪皇后位。從歷史記載上面的種種事蹟就能表明,楊玉環是一個有著浪漫氣息的女人。她追求的是生活中的享受,以及一個男人對她的寵愛。有了這兩點,楊玉環就已經覺得足夠滿足。若她坐上了皇后的位置,她就必須要學著大度,學著忍讓。

但楊玉環這樣一個愛情至上,喜歡吃醋的小女人,讓她主動將丈夫讓給別人,那自然就讓她相當難受。故而,從內心上面來說,楊玉環就不想去爭搶那個皇后的位置。她覺得,做一個後宮中位置最高的妃子,既有了地位,又能肆無忌憚的霸佔皇帝的寵愛,這個位置反而更適合她一些。


紫禁公子


縱觀唐朝的皇帝,只有二位最為出名。一位是貞觀之治的李世民,另一位就是開元盛世的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流傳後世,讓後世感嘆不一。但是楊貴妃沒有被封為皇后呢?其中必有緣故。

大家都知道,楊貴妃是唐玄宗從兒子壽王李瑁手裡搶來的。她原是壽王的妃子,唐玄宗不顧倫理道德,生生的拆散了兒子的一家,把壽王妃據為已有。大概是怕天下人笑話,才不把楊貴妃立為皇后的。

歷代王朝還有一個規律,是母以子貴。那就是如果貴妃給皇帝生下幾個皇子後,在沒有太子的情況下,這個皇貴妃可封為皇后。楊貴妃雖然長的漂亮,無奈肚子不爭氣沒給唐玄宗生下個一男半女的。唐玄宗沒有理由把她立為皇后。

楊貴妃和安祿山有染一事,唐玄宗並非像傳說當中的毫不知情,他是開元盛世的開創者,他的智商和聰慧程度都高與一般人。不能看不出楊貴妃和安祿山有染,只是嘴上不說,心裡和明鏡一般。

歷史都已經過去了,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多半是從《長恨歌》裡流傳下來的。至於楊貴妃最後也沒封為皇后,我想大概是唐玄宗雖然好色,但最後還是從心底裡沒有看起楊玉環。各個王朝死後追封的皇后大有人在,楊貴妃在唐玄宗的心裡恐怕沒有她的位置。

圖一楊貴妃

圖二唐玄宗和楊貴妃

圖三安祿山

此圖均來自網絡





夢想成臻3


楊貴妃為什麼沒成為皇后?

楊貴妃沒有當上皇后有兩大原因,第一由於楊貴妃之前是唐玄宗兒子的妻子,後來又成為了唐玄宗的貴妃,因此楊貴妃的身份很難說服眾臣;第二楊貴妃當時也沒有子嗣,當皇后也是有些說不過去的。

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兒媳婦

楊貴妃原是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過世之後,唐玄宗相當抑鬱呢,結果經人舉薦,看上了壽王李瑁的王妃楊玉環。唐玄宗為了得到楊玉環,先是讓楊玉環出家了一段時間,但是楊玉環畢竟是二婚,唐玄宗如果立了楊玉環為妃,他可能也怕天下人恥笑。

再者,楊玉環雖然名分上不是皇后,但是她享受到了皇后的一切待遇,玄宗對她是“集萬般寵愛於一身”,她該有的都有了,尊貴、財富、榮譽、權力等等,後宮裡也一直都沒有其他的皇后,可以說,在整個後宮裡,楊貴妃橫著走都沒問題。所以,皇后只是一個稱號的問題,實際上,楊玉環雖然是貴妃,可是她享有的待遇卻一直都是皇后的待遇。結果當然是立不立都無所謂。


楊玉環無兒無女

楊玉環是16歲嫁給了壽王李瑁,23歲才成為楊貴妃的。楊玉環和李瑁生活的這幾年裡也沒有孩子出生,跟了唐玄宗之後也沒有孩子出生。都說環肥燕瘦,據說楊貴妃走路走個三五步就香汗淋漓,可見楊貴妃不是一般的胖呀。難不成楊貴妃因為豐腴的身材影響到懷孕了?只是猜測。

楊國忠權利太大

楊國忠是楊玉環的哥哥,自從楊玉環得寵後,楊家一門都得到了榮寵,特別是楊國忠。他雖然不至於功高蓋主,但是他的權利之大確對唐玄宗造成了影響。


拼搏1514878035


楊貴妃不可能被立為皇后,我來說說這個事情。

皇后是皇帝冊立的妻子,是後宮中的老大。她既有管理後宮、引導眾妃子的實際職能,還有母儀天下的象徵意義。《周禮·天宮內宰》中就有“王后帥六宮之人”的說法。

皇后的產生有一定規矩,需要經過皇帝的冊立。冊立皇后是一件國家大事,不僅要詔告天下,普天同慶,而且還有一套非常正式隆重的立後儀式,因為皇后是要母儀天下的,因此不是誰都可以當皇后的,而且也不是皇帝一個人就能決定的,就像當年李治想立武則天為皇后,由於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所以擱置了幾個月,這也說明立後是國家大事,要君臣共同參與。

楊玉環被立為貴妃,因為她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史上后妃中是少有的,美貌更是得到世人的認可,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李隆基對楊玉環更是一見傾心,集“三千寵愛在一身”,並且寵愛了近二十年,直到楊貴妃吊死馬嵬坡。

但是,李隆基的皇后之位一直空著,楊玉環為什麼沒有成為皇后呢?

我們通過《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可以看見李隆基沒有冊立楊貴妃的線索。

楊玉環原為李隆基的兒子李瑁的王妃,當年,李瑁與楊玉環也是一見鍾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請求下,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而這時的李隆基並沒有見到楊玉環。五年之後,武惠妃死了,李隆基才看見了楊玉環,一見之下便被兒媳婦楊玉環的姿色深深迷住了。這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而李隆基還是用技巧把楊玉環弄到了手中。

我們知道皇后必須是德範天下的人物。再怎麼說,如果李隆基把攬入會中的兒媳婦立為皇后,必定天下譁然,自己的顏面盡失。他不可能這麼做。另外,楊貴妃跟李隆基雖然夜夜笙歌、日日雲雨,但是卻後一直沒有子嗣,李隆基沒有立她為皇后的基礎條件。再就是當時太子已經確立了多年,李隆基不可能把一個看不見的希望給楊玉環。

楊玉環自入宮以後,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百般寵愛,雖曾經因妒而觸怒龍顏,兩次被送出宮,但最終李隆基還是情不能斷。

楊玉環雖然沒有皇后之名,但卻有皇后之實,不僅自己受寵,家人也一道沾光,甚至可以說一人成仙雞犬升天,她比一般的皇后更受尊寵。


文蹤旅跡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古代擁有皇后的稱號,大體只有兩個途徑。一是成為皇帝的正妻,自然也就成了皇后。其次,雖然不是皇帝的正妻,但是皇帝的妃子,因所生的兒子當了皇帝,所謂母以子貴,兒子當了皇帝之後,可以追封自己的母親皇后稱號。

唐肅宗的母親楊氏生前與楊貴妃一樣,是唐玄宗的妃子,而且品級沒有楊貴妃高,她在史書上被稱為“玄宗元獻皇后楊氏”,擁有“皇后”的稱號,而楊貴妃只能被稱為“玄宗楊貴妃”。其原因就是楊氏生了唐肅宗李亨。當然,也並不是兒子當了皇帝的,就一定能擁有“皇后”的稱號。比較宋仁宗的母親李太后就沒有“皇后”的稱號。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大概是這樣,皇后和太后是不同的,皇后是皇帝的老婆,而太后是皇帝的的媽。所以,後世皇帝封自己的母親為太后容易,封皇后就難了。追封皇后相當於給自己的爹娶媳婦。就不太易。但生前地位比較高的,還是可以的。比如唐肅宗的母親。而宋仁宗的母親,因為是個宮女。兒子只能尊其為太后,不能強迫地下的父親再娶媳婦,於是,宋仁宗的母親在史書上只能被稱為李宸妃。

楊貴妃從開元二十四年進宮到天寶十五年馬嵬坡兵變被賜死,整整陪伴了唐玄宗二十年,這段時間,楊貴妃在宮中的地位是最高的。也就是說宮中沒有皇后。唐玄宗想要給楊貴妃一個皇后的名號,其實是沒有什麼障礙的,這麼長時間裡,唐玄宗為什麼不封其為皇后呢?個人猜測,大概是以下情況。

首先,從社會的婚姻習俗上來說,人生第一次娶媳婦是比較鄭重的。娶妻也叫大婚,唐玄宗李隆基的第一個媳婦是姓王,娶進門的時候,李隆基而不是皇帝。在李隆基奪取帝位的過程中,她也有出謀劃策之功。所以,在李隆基當了皇帝之後,他自然成了皇后。因為沒有兒子搞迷信活動,在開元十二年被廢。在近四十年之後,李隆基的孫子李豫當皇帝后,才恢復了她皇后的稱號。也就是說,李隆基當了四十五年皇帝,除了前十二年有皇后之外。後邊三十多年,一直沒有立皇后。史書上雖然有“貞順皇后武氏”以及“元獻皇后楊氏”的稱號,但這都是死後追封的。武氏生前的稱號是武惠妃,楊氏的稱號是“楊妃”。

李隆基之所以這樣做,大概是有政治上的考慮。皇后與皇帝是平等的夫妻關係。政治地位的崇高,也代表著強大的政治權力。因為夫妻是平等的,與皇帝平等的皇后是很容易參與到國家政治中,從而掌握國家權力的。女人掌權,給國家政治帶來許多負面影響(這是從封建男權社會的眼光來看的,女權主義者們不要激動),在李隆基上臺之前的幾十年裡,大唐王朝的政權基本上掌握在女人的手裡。先是武則天奪了權,之後又出現了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掌握和干預朝政的事。而李隆基的伯父唐中宗就是死在自己老婆和女兒的手中。李隆基的上臺,就是通過激烈的鬥爭,把權力從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手中搶來的。所以,他上臺之後,對女人弄權是非常關注的。不立皇后,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減輕女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有人或許會說,楊貴妃盛時,楊家富貴滿門,權力很大。但這些權力都是唐玄宗給他們的。權力把在唐玄宗的手上。

從文化的角度看,孔子曾說過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常常被做為儒家重男輕女的罪證。不管這句話對不對,唐玄宗對夫妻關係的處理上,都能體現出這句話的影響。

唐中宗李顯和韋皇后之間,大概是平等的夫妻關係,他不是以“女子與小人”的眼光來看待韋皇后,所以,與他同樣地位的韋皇后最後把他給毒死了。李隆基的做法,是把“女子與小人”的目光看待女人的。她不想也不能給他們與自己一樣的地位和權力。使他們只能依附於自己,成為自己的附屬和玩物。這就是李隆基不立皇后的原因。

楊貴妃是接替武惠妃的位置成為玄宗皇帝的開心果的。他們的愛情曾經感動過很多人。但李和楊在所謂愛情中的身份地位是不平等的。如果真的平等,在馬嵬之變中,李隆基可以選擇讓楊貴妃死。楊貴妃卻沒有選擇的權力。這就是不平等。

假如沒有安史之亂,也沒有馬嵬之變,而且楊貴妃有幸死在唐玄宗之前的話,她應該可以和武惠妃一樣在死後被追封為“皇后”。如果她在玄宗之後死,她還是很難獲得皇后的稱呼。原因就是,她沒有兒子。後世的皇帝會說,我爹生前都沒有娶你當媳婦,現在爹死了,我不可能再給他娶個媳婦吧?還有一點更重要的,楊家仗著玄宗的寵愛,得罪了不少人。老皇帝死後被清算是大概率事件,估計結局也不會比馬巍坡好到那裡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