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浙商銀行活期存款一週後才產生利息?

手機用戶50268654968


恐怕是你理解有錯誤。

活期存款的計息方式

先說一下活期存款的計息方式,當你把錢比如100萬存入銀行,只要過夜(也就是存入當天未取走),就會產生計息積數,也就是會產生相應的利息,如果按照基準利率0.35%(也有的銀行是0.3%或0.4%)計算,每日利息1000000*0.35%/360=9.72元。

但是,這個利息不是每天給你的,活期利息要等到每季度末的20日(也就是3月20日、6月20日、9月20日、12月20日)按照活期賬戶裡的積數計算利息,21日才會打到你的或賬戶裡,這個時候你才會看到利息。

又或者,你在這之前銷戶,也會按照活期賬戶裡的積數計算利息,支付給你。

也就是說,假設你在3月13日、6月13日、9月13日、12月13日存活期,確實是一週後才會“看到”利息打入賬戶,但並不是一週後才會產生利息。

又或者,你不是存的活期,而是通知存款,而且是7天通知存款,那麼存滿一週才能享受到通知存款利息,但那不是活期,也不是一週後才產生利息,每天實際上仍有活期利息,只是當你取款時才計算支付。

所以你在任何一家銀行,都不可能是存一週才產生利息,只是你看不見而已。


鑫財經


浙商銀行活期存款一週後才有利息?

咱們先撇除銀行不談,先說一下活期存款的計息方式吧。

每天和每季

活期存款每天都會計息,在你的賬戶中存入10萬元,每天銀行都會按照0.35%(也有0.3%)活期利率計息,也就是差不多每天利息在1元錢。

但是活期存款的結息不是每天一結,而是每個季度末的20號是結息日,21號是到賬日。

什麼意思呢?

比如你存入活期存款10萬元,等到每季度的21號,你賬戶中才會有利息到賬,也就是咱們所謂的天計季結。

題主一週才有利息,是通過櫃檯辦理還是直接用銀行APP轉入?

如果櫃檯辦理,可以想一下櫃員有沒有問你短時間內用錢嗎一些問題,我覺得有可能給你辦理了7天通知存款。

七天通知存款滿七天會記一次利息,而且利息要比活期存款高不少,收益有保障,缺點是你用錢的時候要跟銀行提前說聲,如果不提前說,最後的七天會按活期存款給你計算利息。

如果你用銀行APP轉入,可以查看一下交易記錄中是否自己在轉入的時候買成了某種期限類的存款,年底到了,銀行APP活動也是相當多的。

題主不放心可以給銀行打電話查詢一下,我個人覺得櫃員給你辦理為七天通知存款的可能性較大。不過對你並沒有什麼損失。不過櫃員沒提前告知你,確實不應該。

另外大家去銀行存款時一定要回執單,一定要回執單,一定要回執單,蓋章的!避免櫃員給你改變存款用途!

金融理財方面有問題大家可以關注崔老師,崔老師每天都是原創更新一篇家庭理財文章,有問題也可以私信諮詢。





崔老師的金融課


任何一家銀行的活期存款都是存入銀行賬戶的次日開始計息,不必說是浙商銀行、齊商銀行還是萊商銀行,<strong>也不必說資金金額是1元、1萬元還是1億元,單說這個活期存款業務,都是按天計息的,只要當天存上,過了午夜12點那就是算1天的利息。一週之後產生利息的屬於7天通知存款。

第一,活期存款的計息方式

每種存款產品的計息方式都有不同形式。活期存款的利息是按天計算,但是給付時間是固定的,按季付息,每個季度末月的21號是活期存款利息支付日,也就是3月21日、6月21日、9月21日、12月21日一年當中活期存款只有這四天時間是活期付息日,當客戶支取活期存款時間在每季末21日之前的話則是看不到當季利息的,只能等到季末21日之後支取當季利息。

定期存款按照約定期限到期後支付利息,提前支取按照活期計息,自動轉存利息按照本息合計進入下一個計息週期;定活兩便的存款計息是按照存款期限達到3個月以上,就按照定存期限達6折計息,不足3個月按照活期計息。

第二,活期存款的計息方法

活期存款計息的公式就是:利息=本金x年利率/360x存款實際天數。現在活期存款年利率是所有銀行存款中利率最低的一款存款,基準利率0.35%,國有銀行和12家股份制銀行的利率都是0.3%,目前國內活期存款利率最高的地方銀行達到0.385%。假如存1萬元,存了21天計息公式即為:

10000x0.35%/360x21=2.04元

第三,一週之後產生利息的是7天通知存款

說到7天一計息的存款,真還有這麼一款——7天通知存款。通知存款的利率比活期存款要高,在我們當地7天通知存款的利率比定存3個月還要高,利率達到1.755%,定存3個月利率才1.54%,7天通知的存款利率1.755%是活期存款0.35%的5.01倍,7天一個計息週期。

如果客戶存款真的是活期存款,可能剛好趕上利息給付的時間是存款之後的7天,否則的話就是通知存款了。不管什麼樣的存款,什麼樣的計息方式,在銀行存款有息是國家規定的存款原則之一,不會少客戶一分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