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浙商银行活期存款一周后才产生利息?

手机用户50268654968


恐怕是你理解有错误。

活期存款的计息方式

先说一下活期存款的计息方式,当你把钱比如100万存入银行,只要过夜(也就是存入当天未取走),就会产生计息积数,也就是会产生相应的利息,如果按照基准利率0.35%(也有的银行是0.3%或0.4%)计算,每日利息1000000*0.35%/360=9.72元。

但是,这个利息不是每天给你的,活期利息要等到每季度末的20日(也就是3月20日、6月20日、9月20日、12月20日)按照活期账户里的积数计算利息,21日才会打到你的或账户里,这个时候你才会看到利息。

又或者,你在这之前销户,也会按照活期账户里的积数计算利息,支付给你。

也就是说,假设你在3月13日、6月13日、9月13日、12月13日存活期,确实是一周后才会“看到”利息打入账户,但并不是一周后才会产生利息。

又或者,你不是存的活期,而是通知存款,而且是7天通知存款,那么存满一周才能享受到通知存款利息,但那不是活期,也不是一周后才产生利息,每天实际上仍有活期利息,只是当你取款时才计算支付。

所以你在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可能是存一周才产生利息,只是你看不见而已。


鑫财经


浙商银行活期存款一周后才有利息?

咱们先撇除银行不谈,先说一下活期存款的计息方式吧。

每天和每季

活期存款每天都会计息,在你的账户中存入10万元,每天银行都会按照0.35%(也有0.3%)活期利率计息,也就是差不多每天利息在1元钱。

但是活期存款的结息不是每天一结,而是每个季度末的20号是结息日,21号是到账日。

什么意思呢?

比如你存入活期存款10万元,等到每季度的21号,你账户中才会有利息到账,也就是咱们所谓的天计季结。

题主一周才有利息,是通过柜台办理还是直接用银行APP转入?

如果柜台办理,可以想一下柜员有没有问你短时间内用钱吗一些问题,我觉得有可能给你办理了7天通知存款。

七天通知存款满七天会记一次利息,而且利息要比活期存款高不少,收益有保障,缺点是你用钱的时候要跟银行提前说声,如果不提前说,最后的七天会按活期存款给你计算利息。

如果你用银行APP转入,可以查看一下交易记录中是否自己在转入的时候买成了某种期限类的存款,年底到了,银行APP活动也是相当多的。

题主不放心可以给银行打电话查询一下,我个人觉得柜员给你办理为七天通知存款的可能性较大。不过对你并没有什么损失。不过柜员没提前告知你,确实不应该。

另外大家去银行存款时一定要回执单,一定要回执单,一定要回执单,盖章的!避免柜员给你改变存款用途!

金融理财方面有问题大家可以关注崔老师,崔老师每天都是原创更新一篇家庭理财文章,有问题也可以私信咨询。





崔老师的金融课


任何一家银行的活期存款都是存入银行账户的次日开始计息,不必说是浙商银行、齐商银行还是莱商银行,<strong>也不必说资金金额是1元、1万元还是1亿元,单说这个活期存款业务,都是按天计息的,只要当天存上,过了午夜12点那就是算1天的利息。一周之后产生利息的属于7天通知存款。

第一,活期存款的计息方式

每种存款产品的计息方式都有不同形式。活期存款的利息是按天计算,但是给付时间是固定的,按季付息,每个季度末月的21号是活期存款利息支付日,也就是3月21日、6月21日、9月21日、12月21日一年当中活期存款只有这四天时间是活期付息日,当客户支取活期存款时间在每季末21日之前的话则是看不到当季利息的,只能等到季末21日之后支取当季利息。

定期存款按照约定期限到期后支付利息,提前支取按照活期计息,自动转存利息按照本息合计进入下一个计息周期;定活两便的存款计息是按照存款期限达到3个月以上,就按照定存期限达6折计息,不足3个月按照活期计息。

第二,活期存款的计息方法

活期存款计息的公式就是:利息=本金x年利率/360x存款实际天数。现在活期存款年利率是所有银行存款中利率最低的一款存款,基准利率0.35%,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的利率都是0.3%,目前国内活期存款利率最高的地方银行达到0.385%。假如存1万元,存了21天计息公式即为:

10000x0.35%/360x21=2.04元

第三,一周之后产生利息的是7天通知存款

说到7天一计息的存款,真还有这么一款——7天通知存款。通知存款的利率比活期存款要高,在我们当地7天通知存款的利率比定存3个月还要高,利率达到1.755%,定存3个月利率才1.54%,7天通知的存款利率1.755%是活期存款0.35%的5.01倍,7天一个计息周期。

如果客户存款真的是活期存款,可能刚好赶上利息给付的时间是存款之后的7天,否则的话就是通知存款了。不管什么样的存款,什么样的计息方式,在银行存款有息是国家规定的存款原则之一,不会少客户一分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