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民國時期混到蒙古軍總司令的李守信?

舊史陳言


從貧苦人家的孩子,到喇嘛廟裡的喇嘛,再到揭竿而起的一方豪強,最後成為偽蒙古軍總司令,李守信的人生經歷也是異常的豐富。

李守信出生於1892年7月11日,出生在內蒙土默特右旗的普通農民家庭,祖上是闖關東來到此地的,幾代都是老老實實的農民。他是家裡第3個孩子,出生時起名叫做李義。

父親希望他繼續做一個好的農民,但是小李義又機靈又好動,一張不像父親老實巴交的樣子,不願意去田裡勞作。正好這時候有一座喇嘛廟需要出家人父親就把家裡的老三李義送到廟裡去當了喇嘛。當年小李義只有12歲,因為排行老三,所以大家都稱他叫三喇嘛。

李義活潑好動,根本不是那種能靜下心來好好唸經的人。當時的年月,兵荒馬亂,一年到頭有扛槍的人在街上走來走去。三喇嘛李義很是好奇又很機靈,容易的就和那些兵痞打成一片。1918年李義離開喇嘛廟,加入縣民團,正式當上了大頭兵。

這時候李義仍然是一位為人豪爽且善於交際的人沒多久他就和附近勢力較大的幾個土匪搞熟了關係。慢慢的他覺得似乎自己拉起隊伍來乾土匪也挺好的,於是離開縣民團,單幹當上土匪。不到兩年時間憑藉著積累起來的人脈他就落了800多人的隊伍。

熱河遊擊司令張連同很賞識這位有膽有識,十分機靈的土匪,於是將其招入麾下給了他一個連長的職務,李義也為了表達張連同知遇之恩的感謝,將名字改為李守信。

後來李守信也是多次立下戰功,從連長升到營長,又從營長升到團長。

日本人佔領中國東三省之後,不斷擴張,鞏固在這一地區統治,拉攏了一批漢奸土匪為自己所用。李守信也成了他們要拉攏的那份名單上的人。

1933年3月,李守信團擊落了一架日軍偵察機,俘虜機組人員4人電臺兩部。日本人發現這是和李守信進行接觸的一個好時機,於是指明要求讓李守信帶著機組人員和電臺到關東軍處用俘虜交換物資。

不知道李守信和日本人交流過什麼,總之不久李守信打開他所鎮守的開魯地區大門,將日軍迎入,從此是要錢有錢,要槍有槍。1933年4月,李守信的隊伍被整編為熱河遊擊獨立師,他當上了司令員,納入關東軍的戰鬥序列,接受日本顧問團的“指導”。

李守信投靠日本人之後的第一場大戰是在多倫。李守信帶領偽軍佔據多倫,當時恰逢中國軍隊組織長城抗戰。以馮玉祥為首組織起全國抗日大同盟召集戰士上萬人準備圍攻多倫。

進攻之前,馮玉祥派人找到李守信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希望他能為了民族大義反戈一擊。但是李守信不敢反抗日本人又不想白白損失自己的力量優勢同馮玉祥達成了一份協定。

1933年7月7日馮玉祥率領全國抗日大同盟近萬名戰士浩浩蕩蕩工打多倫,雙方攻守三天三夜,戰事膠著。三天後李守信的部隊已經彈盡糧絕,告訴日本顧問如今只有死守等待多倫城破之後和抗日戰士拼大刀片。日本顧問聽後也不想喪命於此,於是聯繫關東軍總部,允許李守信軍撤離多倫。

撤離多輪之後李守信部休養了15天,補充了大量的物資給養,又接到日軍命令奪回多倫。

李守信與馮玉祥的約定是“借地20天”,所以在出發路上又磨蹭了幾天,當他到達多倫城下正好20天吧。所以多倫城下當天又是一場激烈的“戰鬥”,馮玉祥“撤出”多倫城,李守信又“立一大功”。

多倫城一戰全國抗日大同盟“一度佔領多倫城,極大的打擊了日偽敵寇的囂張氣焰”,振奮了全國對於抗戰的士氣。而李守信也通過這樣一戰徹底的獲得了日本關東軍的信任,也算“雙贏”。

不久日本關東軍開始導演偽蒙政府的成立,有內蒙德王和李守信共同負責。但是由於德王一直強調“主權國家”,所以在最終協調之後,將“蒙古軍總司令”一職授予李守信,1940年,汪偽政權成立,偽蒙政權納入其中,但是地方自治。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八路軍勸李守信投降,的李守信冥頑不化拒絕會見八路軍代表,表示只向國民黨投降,而且還下達了見到八路軍要堅決反擊的命令。

李守信投降之後,手下的隊伍接受傅作義的改編,無兵無將,只得賄賂國民黨高層,給予部分權利讓他自己回到熱遼蒙邊境組織“人民自衛軍”,李守信又回到了拉桿子當土匪的日子。或許是李守信在該地威望尚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拉起了5000人的隊伍,但是在1946年12月被英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部剿滅。僅李守信一人倉皇出逃。從此他在國民黨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

1949年帶領全家飛至臺北安家。但是此時蔣介石有召見德王和李守信要他們去組織“蒙古自治委員會”,於是他又飛往寧夏一帶開始最後的掙扎。

德王(左)和李守信(中)

寧夏解放之後,德王與李守信流竄至中蒙邊界。本希望蒙古國能看在同族份上收留他們,但是蒙古人民共和國將其一行接至烏蘭巴托關進監獄不久引渡回國。

1950年9月20日,李守信被引渡回國,來到撫順戰犯管理所,直到1964年12月被特赦出獄。

出獄之後李守信被安排在內蒙古文史館擔任館員,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而且邏輯清晰,將他對內蒙古政治軍事經濟多方面的歷史狀況全部口述整理出,作為昔日偽蒙政權2號戰犯,他幾乎就是一部內蒙古近現代史書。

1970年李守信因心力衰竭併發症去世,享年78歲。他的骨灰仍在北京,由外甥保管,按照他的意願將會在兩岸統一之後帶回臺灣和他1949年帶到臺灣的大太太合葬。


廢墟的沉默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李守信這人,對於一般的歷史愛好者來說,眼生。所以開篇之前老梁先簡略的介紹一下這人。

李守信,蒙古族,不過拿他哪小照片瞅瞅,你會發現這傢伙和蒙古人的長相完全不搭邊,一張瘦臉蛋子,一對耷拉眼,小肩膀比正經蒙古人少一小半,就這副德性,腦袋上扣一頂小鬼子的短舌帽,他要不說話,完全就是一個小鬼子的德性。人說面由心生,就憑這長相您要拿蒙古人的好爽和他交往,您就把自己洗的白白等著挨宰吧。

這就是一個以利字當頭的人,為了利字轉頭就能把你賣了,您還自以為是的跟在人家屁股後面嘚瑟找了一好朋友,所以這人腦袋瓜好使著呢!最後老梁再送他一個標籤,一個臭名昭著的混蛋。

好了,咱轉入正題。

李守信的經歷

小地主出生的他,蹲在自己的家門口扯了塊白布寫了個“信”字,一幫子吃啥啥不夠的土匪就開始聚集在李守信的腳下。

憑著手裡臨時拼湊起來的這幫人,再加上他的心狠手辣,很快李守信就在熱河這地頭上,打出了名號,當然作為食草動物的老百姓也被他禍禍的不成個樣子。

那個時候,還是滿身窟窿眼的滿清蹲在大華夏的地頭上,也沒時間管他這破事,所以李守信的小日子過的還可以。但轉眼這就到了民國,開頭的民國那也是百廢待興,實在看不下去了,派了張連同來收拾,他們這幫子無法無天的混蛋。這不他頂不住了,這就被收編了,變成了張連同的手下。

你還別說,腦袋瓜好使的傢伙到哪裡也吃香,進了部隊從營長可就升到了團長。1922年的時候,大華夏的局勢那叫個亂,張連同帶著自己的傢伙事,就投靠了小個子張作霖。

捎帶著李守信也鳥槍換炮的坐上了騎兵團長的寶座,老梁在這裡插一句,團長和團長是不一樣的,尤其是這騎兵團長,這是當年數得上號的機動部隊,走哪牌子都是響噹噹的。

可到了1925年,李守信腦瓜頂上那顆給他提供遮風擋雨的大樹,張連同被宋哲元給收拾了,張連同這就基本上消失在了歷史舞臺上,而他留下的一幫子大頭兵,就被李守信接受了。

這幫人就是李守信起家的資本。

從這一刻開始,李守信就開始了投敵叛國的道路。

九一八之後,李守信還和矮地瓜小鬼子幹過,可轉過兩年,在1933年的時候,小鬼子端著三八大蓋,挑著膏藥旗就衝進了熱河。

李守信揉著耷拉眼,瞅著局勢似乎不對,他那小心思可就翻了出來,帶著他那東北軍十七旅,一撅屁股就跪到在了地上,向著小鬼子投降了。

當然小鬼子也有著千金賣禿嚕皮的想法,就把這貨所在的部隊收編了,丟了個“興安西警備軍”的番號給他。

倆漢族支隊六千三百來人,一個蒙古兵支隊一千七百來人,外加一額外贈送的炮兵大隊,這就齊裝滿員了。

小鬼子瞅著齊裝滿員,穿著小鬼子軍服的李守信,心裡總覺的沒底,總感覺自己養了個狼崽子。

所以一腳就把李守信踹到前線去,和同樣投靠了小鬼子,但不受小鬼子信任的劉貴堂所部七千多人搞一下。

你還別說,李守信還真有倆把刷子,把個劉貴堂從多倫給踹了出去,整個過程劉貴堂只有夾著尾巴跑路的份。

這多倫可就落在了李守信的手裡。

在這多倫李守信可是唱了一出有名的雙簧戲。

當年大腦袋馮玉祥在察哈爾這地,組建了一支抗日同盟軍,手底下的吉鴻昌帶著抗日同盟軍將多倫周邊那些個小鬼子的偽軍,揍的只有出氣沒有進氣的程度。

隨後就把整個多倫給包了餃子,大傢伙都知道,這打攻堅歷來就是個苦力活,對於攻城部隊那就是個無底洞,那得填進去不少的部隊才能拿下來。

所以吉鴻昌就派了個人,去說服李守信。

咱前文也說了,這李守信是個有腦子的傢伙,這不從之前吉鴻昌揍那些個雜牌日偽軍的槍聲中,就聽出來吉鴻昌的部隊只有輕武器,沒有攻城的重武器。感覺抗日同盟軍,也就那樣,沒啥出息,不如小鬼子來的實在,拒絕投降。

好吧,這戰鬥可就打起來了,這過程中,小鬼子的偵察機還湊了幾次熱鬧,向著同盟軍丟了幾顆不大不小的炸彈,讓同盟軍的氣勢下降了不少,而且同盟軍畢竟只有輕武器,攻擊城牆還真有點吃力,最後局勢就僵持在哪裡了。

沒辦法吉鴻昌又派人去說服李守信,畢竟這幾次接觸下來,李守信也是有損失的。

蘇聯給馮玉祥一百萬支槍,如果你投降了馮玉祥,不僅能的美名,還能從中撈不少實惠。

說實話以上這句話就是吉鴻昌說服李守信的話,這整個就是畫餅充飢的節奏,李守信也不傻。名聲?拉倒吧!他李守信自打當了土匪就沒有愛惜過。槍?那是給馮玉祥的,跟他李守信沒啥關係。

李守信腦袋搖的就像撥浪鼓一樣,嘴巴都快裂到了後腦勺上了。

沒得辦法,信使又拿出來第二套方案:“我們借你多倫一個月,一個月後你們派人來接受,我們同盟軍就撤。”

看到這裡,大傢伙一定有個疑問,為啥會有這麼一個驚掉人下巴的方案。沒得辦法,大腦袋馮玉祥這才抗日,全國人民都再瞅著呢?你說你連個縣城都拿不下來,也不是回事。不管用啥辦法能名義上佔那麼一會,對於當前的局勢還是很有好處的。

摸著光下巴的李守信,一琢磨就回過味了,這就是一出借荊州啊!

咱前邊說了,李守信就是一個以利字當頭的人,小鬼子又是給槍又是給炮,臨行前還給他發了六萬發黃澄澄的子彈,守了這麼長時間,也對得起小鬼子了。而馮玉祥這裡,那是個炙手可熱的大軍閥,李守信也不想徹底得罪了大腦袋馮玉祥,所以同意了。

有人就要問了:“這李守信腦袋是不是被驢踢了,這要是萬一同盟軍最後不給這多倫,咋辦?”

你想多了,這李守信根本就不怕,因為同盟軍根本就守不住多倫,別忘了李守信手底下還一個炮兵大隊,奪回多倫那也是分分鐘鐘的事。

所以,這兩頭就都答應了,馮玉祥的臉上的金子可就貼上了。

於是對打的雙方,這就表演上了,首先李守信先是來一出快要守不住的假象,這部隊裡那個負責監視的小鬼子就是一慫貨,腿肚子就哆嗦了,沒有讓李守信催促,這就給上司打報告,多倫守不住了。

好吧,名義有了,李守信退了,同盟軍就佔了多倫。

一個月後,李守信又跑回來把多倫佔了回來。

就這麼一傢伙,小鬼子對這李守信居然另眼相看,在小鬼子的授意下,又參加了那個所謂的德王建立的偽蒙古政府,還坐上了副總司令的寶座,接著又擠掉了前任,總司令的大帽子扣在了自己的腦袋上。

到了這裡李守信一路順風順水活的也叫個滋潤,可他也有踢到鐵板上的時候,這不百靈廟戰役被傅作義給收拾了。

隨後小鬼子投降了,這貨忙不迭的和德王湊一起去拜見了蔣光頭拜山頭,這第十陸軍的帽子又一次的扣在了腦袋上,不久內戰爆發又和咱八路大軍幹上了,那他能有個好,他的軍事生涯算是玩完了。

之後轉到北平,又跑到臺灣,接著在利的趨勢下,又跑了回來和哪倒黴孩子德王又勾搭在一起,搞什麼蒙古自治政府,這一傢伙又被剿滅,跑了。但被咱強大的政府部門給引渡回來,接著趕上特赦,在咱大華夏當了一個文史管理員,這輩子就結束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李守信是中華民族的敗類、漢奸,他當的是偽蒙古軍總司令。<strong>


李守信,1892年生於內蒙古,早年在熱河省以“信”字為號聚匪禍害百姓,後被張連同收編,1922年和張連同一起投靠奉軍,被改編為東北邊防軍騎兵,李任團長,在張學良的指揮下鎮壓過嘎達梅林,1925年張連同被宋哲元擊敗,其部大部分投靠李守信,這支部隊成為李守信起家的資本。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李守信率部抵抗日軍,1933年投日,同年夏天率部打敗劉桂堂進佔多倫。在多倫,李守信與馮玉祥唱了一出雙簧,在李守信進佔多倫的時候,馮玉祥也在察哈爾組織起抗日同盟軍,隨後吉鴻昌率領抗日同盟軍把多倫縣周圍的日偽武裝都清除了,並很快對多倫形成了包圍之勢,吉鴻昌派人去做李守信的工作,他認為圍城的部隊都是輕武器,並且自己已經上了賊船,所以決不放棄多倫,要在日本人面前好好表現一番。

抗日同盟軍由於是輕武器,並且李守信有日軍飛機支援,所以同盟軍一直攻打不下多倫縣,之後姚景川又去做李守信的工作,並對他說:“蘇聯準備給馮先生100萬支槍,不久便運來,你如果歸順馮將軍,將得到抗日英雄的美名,還有其他實惠。”李守信知道馮玉祥的為人,便委婉拒絕,姚景川又說:“馮先生真心抗日,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持,如果你讓出多倫,馮將軍決不虧待你。”李守信還是搖搖頭。

對於李守信的拒絕,姚景川又說:“馮先生派我這次是想借一借多倫,馮先生真有辦法,你就和我們合作,如果沒有辦法,我就將多倫還給你。”李守信心動了,在他回憶錄中記載,他覺得自己對得起日本人了,而且也不能得罪馮玉祥,於是將多倫借給馮玉祥一個月。李守信將多倫讓出後,佯裝撤退騙過了日本人,一個月後李守信再次攻佔多倫。

1936年5月,李守信投靠德王為首的偽蒙古軍政府,被任命為偽蒙古軍副總司令,隨後升任總司令。隨後日本方面要求他們進攻綏遠地區,對於這個偽蒙古政府蔣介石十分痛恨,於是電令閻錫山對進攻綏遠的偽蒙軍採取攻勢,之後又派遣陝西附近的中央軍開往前線,駐守綏遠的傅作義指揮晉綏軍和中央軍打敗了李守信為首的偽蒙軍。

1938年,李守信出任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副主席,日本投降後投靠蔣介石,內戰爆發後受命在內蒙古東部招納舊部配合國民黨軍隊,1947年其部被解放軍全殲於開魯。1949年4月逃往臺灣,6月返回內蒙古,追隨德王,阿拉善旗和平解放後逃往蒙古國,1950年被引渡回國,1964年被特赦,在內蒙古自治區文史研究館任館員,1970年5月死亡。

如有錯誤,望斧正。


司馬長史


李守信是馬匪出身,他的這個所謂的“蒙古軍總司令”也的確是混上的,年中,李步步升遷,從排長直升到團長職位。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我國東北。不久之後李守信即主動投靠日本,先後充任偽“熱河遊擊司令”、“察東警備軍司令”等職。

抗日戰爭時期,李守信被日本人重用,曾任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副主席、偽“蒙古軍”總司令等要職,在任偽職期間,李守信對我國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

日本投降後,李守信又投入蔣介石的懷抱,繼續與人民為敵。解放以後,李守信逃到蒙古國,後被捕引渡回國,關入監獄改造。1964年12月,我國特赦了一批戰犯,李守信就在其中。


特赦之後,李守信被安排在內蒙古文史研究館擔任館員,最終於1970年5月病死,這個為禍多年的軍匪,至此終於了結了他罪惡的一生。

1918年,26歲的李守信加入熱河遊擊馬隊,先是親自出去當了將近4年的鬍匪,到30歲他升官以後,也從未中斷與鬍匪的聯繫和勾結。特定的歷史條件造就了李守信這個典型的反面人物,以至最後成為熱河一帶最大的鬍匪頭子,變為偽“蒙疆”的第二號戰爭罪犯。

李守信當鬍匪時,比一般拉“杆子”的交遊要廣得多,因而路子很野,幾乎是四通八達。他深知商人膽小怕事,從不敢沾鬍匪的光,不象地主敢施出毒辣手段。


因此,他總是以“燒、當”兩行作為自己的“窯兒”,一般都是在商號中落腳。這些商人都懼怕李守信這號人物,生怕得罪了會截他們的貨物或綁了他們的票,所以紛紛上趕著跟他拉關係。

湯玉麟丟了熱河後,李守信就正式做了漢奸。沒想到在抗日的時候沒表現出來的軍事才能,做了漢奸之後發揮得淋漓盡致。

1933年,馮玉祥在張家口組織起“抗日同盟軍”,7月初派出萬餘人進攻多倫。李守信為在日本人那裡取得一定政治資本,決定堅守多倫。抗日同盟軍於7月7日夜發起進攻,8日,日本飛機給李部運去6萬發子彈和一些慰問品。

抗日同盟軍因天氣緣故,給養供不及時,再加上多次進攻不下,一時鬥志衰弱。為守住多倫,以博得日本人信任和重用,李守信常是日夜不眠,總在最吃緊的地方親自指揮。致使抗日同盟軍雖將多倫三面包圍,但卻很難攻下。


於是馮玉樣遂派姚景川出面同李守信談判。李守信為給自己多留條後路,便答應將多倫暫時讓給抗日同盟軍佔領,時間約定為一個月。李守信為使“撤出多倫”的話由日軍方面說出,便接連發出糧草彈藥告急的電報。

他的日本人顧問見多倫被抗日同盟軍包圍數日,也怕城陷身亡,故亦誇大其辭,將雙方作戰描繪得十分激烈,以敦促上峰早下撤退命令,在此情況下,松室孝良乃於7月11日夜決定讓李守信所部撤出多倫,把部隊撤到圍場縣內的錐子山一帶。

李守信所部到錐子山後,休整數日,日方又給他補充了20萬發子彈,500枝步槍和9萬元軍餉,然後就摧其反攻多倫。按照預先約定,李守信藉故又拖延些時日,至8月10日再度“攻佔”多倫。

李守信第二次佔據多倫後,深得日本人信任和稱讚。不久,日軍即將李部改編為偽“察東警備軍”,任李為司令,把原來的第一第二2個支隊改稱為師,由原來的劉繼廣和尹寶山2個支隊長任師長。


同時,日本還調撥來8門野炮和2門山炮,補充給李的炮兵大隊,此外又增設了1個通訊隊和1個憲兵隊,自此,李守信便更加死心踏地為日人賣命,生活也越發腐化墮落了。

1936年5月10日,日本在蒙古建立了偽蒙政權,任命漢奸德王做偽“蒙古軍”總司令,1937年10月,日本人覺得德王不能獨攬大權,於是讓李守信擔任偽總司令。

李守信在任偽蒙古軍總司令期間,更加拼命的為日本人效力,直到日本投降後,他還心存僥倖,企盼日本“東山再起”,只是可惜了這麼一個大漢奸,居然讓他活到了七十年代!


魏青衣


糾題,必須稱之為“偽蒙軍”總司令,因為這支軍隊是由日本關東軍和“偽滿洲國”控制的“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建立的,武器和訓練也都是由日本侵略軍提供,完全徹底的是偽軍。1936年綏遠抗戰中,晉綏軍名將傅作義指揮取得的“百靈廟大捷”,打的就是李守信率領的偽蒙軍,因為內蒙古地區一直是日本帝國主義所覬覦的,其所宣揚的“滿蒙生命線”便是此意。



(傅作義卡通像)

我們當然不能稱其為漢奸,因為李守信是蒙古族,準確稱謂應該是“蒙奸”。

李守信乃是內蒙地區的土匪出身,奉系軍閥張作霖曾奉北京政府命令在內蒙東部剿匪,李守信1922年被招安後搖身一變成為奉軍的騎兵團長,曾殺害過內蒙古著名的起義軍將領嘎林梅達(有同名電影)。1933年日本關東軍和“偽滿洲國”部隊進攻熱河,奉軍統帥湯玉麟不戰而逃,李守信則率部投敵,先後任“熱河遊擊司令”“察東警備司令”等偽職。








(李守信)

日本關東軍效仿偽滿洲國,在內蒙古地區也準備建立傀儡政權,並且選中了蒙古族王爺“德穆楚克棟魯普”,這廝名字過長,歷史上習慣以“德王”稱之,是被清王朝冊封過的蒙古郡王。偽滿洲國建立後,德王謁見傀儡皇帝溥儀,既夢想恢復清朝統治,又幻想擴大自己的王爺特權,於是在日寇的支持下成立了“蒙古軍政府”,走上了認賊作父的道路。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建立了一支近萬人的部隊,李守信被任命為副總司令,不久轉正。

“偽蒙軍”不僅在全面抗戰爆發前威脅著北平的西北方向,還成為日本關東軍侵略的幫兇,打頭陣進攻不肯投敵的內蒙古其他部落。1936年10月,兼任“偽蒙軍”第一軍軍長的李守信率領四個師一個炮團,在日本顧問的指揮下,與“德王”的第二軍和漢奸王英部分三路出動進攻綏遠,日本大特務田中隆吉給他們打氣說:“九一八事變時,東北軍一打就跑,綏遠的軍隊也不過如此”,這幫傢伙過於樂觀了,他們碰到的對手是晉綏軍名將傅作義將軍。

(德王和李守信)

綏遠抗戰從1936年11月15日打響,整個抗戰分為紅格爾圖戰鬥、百靈廟戰鬥和錫拉木楞廟戰鬥,在中央軍湯恩伯第13軍的策應下,傅作義指揮晉綏軍第35軍為主力大破“偽蒙軍”,近萬名偽軍和幾十名日本顧問被打死打傷,日本人嚇得全部撤走了青海、綏遠和寧夏地區的僑民,撤銷阿拉善地區的特務機關,並且從此再不敢相信“偽蒙軍”的戰鬥力,事實證明,對待日本人就該如此,奉軍上下確實該學習傅作義將軍的敢戰精神。

全面抗戰爆發後,日軍在蒙疆建立了隸屬華北方面軍的“駐蒙軍”,經常性轄有兩個騎兵旅團為主力,李守信的偽軍成為看家望門的配角,1938年又升任“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副主席”,日本投降後與德王一起又到重慶拜見蔣介石求饒,完全是見風使舵的土匪作風。



考慮到民族政策的複雜性,國民政府對德王和李守信未予深究,所部偽軍又開始進攻解放軍,1947年被冀熱遼軍區部隊全殲,李守信隻身逃跑。

1949年6月,李守信從臺灣再赴內蒙,與德王繼續組織分裂活動,陰謀破產後被逮捕入獄,1964年特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