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如果孫德勝是騎兵營長,那麼在後來的戰鬥中他能否戰勝日軍騎兵部隊?

木子知兵史


騎兵是冷兵器時代的寵兒。如果讓時光倒退一百年,把更多的騎兵撥給孫德勝,使他由騎兵連長升任為騎兵營長,說不定還有可能反敗為勝;可是,抗日戰爭畢竟是一場熱兵器時代的戰爭,騎兵早已失寵並淪為一個過時的兵種,機槍、火炮和坦克成為地面戰場的主宰。即使孫德勝率領的不是一個騎兵連,而是一個騎兵營,他也仍然無法衝破日軍的包圍圈。

《亮劍》中的孫德勝,身為八路軍129師386旅獨立團騎兵連連長,在1942年11月的一次對日反掃蕩作戰中,為了掩護主力部隊撤退,身陷日軍重重包圍。他面對的敵人,是由日本皇室成員黑島森田率領的騎兵聯隊。按黑島森田的話說,孫德勝的突圍行動實際上是一場困獸之鬥。

黑島此言,究竟是狂妄自大,還是客觀評價呢?我們先來作一個兵力對比:孫德勝的騎兵連兵力不足百人,配有戰馬60餘匹、步槍80餘枝、馬刀80餘把,沒有機槍等重武器;日軍的騎兵聯隊,隸屬於陸軍師團,其兵力規模隨師團類型而定,人數在400至1700之間不等。由於黑島是皇室成員、世襲男爵,他所率領的騎兵聯隊必然是隸屬於甲級師團,編制兵力為1400~1700人,下轄4個騎兵中隊和1個機槍中隊,其機槍中隊不僅編有九二式重機槍,還有九七式迫擊炮。

可見,孫德勝的騎兵連與黑島的騎兵聯隊相比,兵力相差懸殊,僅僅從人數上看,黑島騎兵聯隊就達到了孫德勝騎兵連的十多倍。而且,黑島不光有騎兵,還有重機槍、迫擊炮等重火器,孫德勝除了數十把長短槍及馬刀之外一無所有,即使把他的兵力規模擴大三倍、由騎兵連擴編為騎兵營,在黑島騎兵聯隊面前,也仍然是毫無勝算的可能。

從戰史上看,整個抗戰時期,日軍騎兵聯隊被中國軍隊殲滅的戰例僅有一次。那是1939年12月20日由傅作義第35軍發起的包頭戰役,日軍大佐小林一男率領第14騎兵聯隊在回援包頭的途中,遭我35軍101師伏擊,日軍被迫下馬迎戰,1100人的騎兵聯隊僅有200餘人生還,小林一男被當場擊斃。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關注慕什塔戈,領略軍事百科!


慕什塔戈


日本的這個騎兵部隊可不是孫德勝能打贏的,別說換成營,就是換成129師騎兵團都不頂用。原因無他,鬼子的騎兵聯隊人數不是一般多。

根據亮劍的設定,日軍部隊為日軍第四旅團黑島森田大佐率領的“黑島騎兵聯隊”。


黑島森田為皇室成員,部下訓練有素,從其所作所為,可以看出這是一支非常崇尚武士道的精銳部隊。他們的上級為平陸勇夫少將,消滅騎兵連的命令就是平陸勇夫親自下達的。

關鍵是,這是一支“聯隊”,而日軍甲種騎兵聯隊鼎盛時有3000多人馬。

日本騎兵聯隊是什麼樣的?亮劍裡的第四旅團上面應該還有個師團編制,一個甲種師團有多達8個聯隊的配置,騎兵聯隊就是配屬給師團的單位。因為師團下轄2個步兵旅團,因此作為機動力量,都是跟著旅團走的。

日軍一個騎兵聯隊為4個騎馬中隊和一個機關銃中隊,約1200-3000人左右(按時間和部隊級別人數差異很大,37年的甲種騎兵聯隊3000人很正常)。平時除了充當突擊力量,也會充當下馬步兵和機動力量,打起陣地戰毫不含糊,連炮都有帶。

李雲龍的騎兵連是什麼編制?八路軍129師386旅獨立團騎兵連,連長孫德勝,騎兵80人。

電視劇中數不出多少部隊,反正那幾匹馬絕對不多。老王翻了下歷史資料,找了個對應的隊伍做參考,李雲龍的上級單位129師的騎兵團。

129師騎兵團前身是工農紅軍騎兵第三團,大多是老紅軍底子,有3個老兵連,1個新兵連,老兵連湖北人、四川人居多,新兵連多是陝北人。

但是到1938年,這支部隊也不過4個連加一個團直屬連,每團9個班,每班9-12人,一連滿編80匹馬,總數400多人,不到400匹馬。

就這400多人馬已經是熬盡了129師的心血,沒別的原因,一匹馬按八路標準,每天8斤粗糧10斤草,400人馬一天耗掉糧草7000斤,山裡飲水還不足。吃光、喝光、啃光,連老百姓都稱之為“三光騎兵團”。

放李雲龍這個團級編制上來呢?別說騎兵馬匹都是偷著扣下來的一部分,就衝那後勤,李雲龍再會打楚雲飛的秋風也是保不起的,他的騎兵連滿打滿算有60號人馬都不錯了。

就算有一個營的人馬,參考129師騎兵團的數字,那也不是日軍整個騎兵聯隊的對手。人數、裝備差異太懸殊了。

所以說,孫德勝乾的這事兒壓根不是什麼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的打鬥,而是一騎當千的血拼。如果算上包圍圍剿騎兵連的日軍,甚至可以算是以一敵萬。趙子龍啊。

日軍已經是喪心病狂的拿10倍兵力圍攻李雲龍,騎兵連變騎兵團都沒轍,除非真的達到後來兵強馬壯的時代。那是個日軍上萬人的旅團級包圍圈,日軍黑島森田大佐就算打不過,也可以從容撤退,將孫德勝的騎兵交給包圍圈解決。

真要打,那也得是386旅親自上才勉強湊合,但他們面對是整個日軍華北方面第1軍第四旅團,甲種部隊。恐怕上級129師都不會隨便開這種戰端。

我們可以參考另一場真實歷史中發生的戰鬥——黃土嶺戰鬥。

這場戰鬥殲滅了日軍阿部規秀中將以下900人,日軍也是一個旅團。然而八路軍耗費了6個團和1個支隊,經過了漫長的多次戰鬥後才終於打贏這仗,1個旅團才留下900人,也就幹掉了阿部浪過頭的孤軍。

你要說李雲龍獨立團比楊成武+晉察冀軍區+120師特務團還牛那我也就沒有什麼話說了,他們打的是誘敵深入的包圍戰,而不是獨立團騎兵連那種被敵人包圍的絕地死戰。

總之,孫德勝的騎兵連已經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成為日軍旅團級軍令中要求“必殺”的軍隊,還有一整個精銳騎兵聯隊撲上去圍剿,而團長李雲龍的部隊剛剛狼狽的突圍出去,他們已經成為一支孤軍。

沒有跪著生,更沒有腳軟的做無畏的逃亡,而是英勇頑強的搏殺到最後,所以騎兵連讓黑島森田也為之動容,乃厚葬之。

孫德勝註定要英勇,他的騎兵連面對的是一整隻合圍的日軍旅團,打的還是斷後的阻擊戰,在被日軍騎兵聯隊牽制住的那一刻就已經昭示了慘烈的結局。這不過是戰爭中最常出現的,另一曲《集結號》罷了。


王司徒老百科


如果是一個騎兵師,孫德勝還有可能擊敗對手,如果是騎兵營或者騎兵團的話,那根本就不是日軍騎兵的對手,畢竟人數在那裡呢,差距明顯。

騎兵連的規模

騎兵連這種連隊並不等同於其他步兵連隊,起碼人數就要少的多。以129師的騎兵團為例,129師騎兵團前身是紅15軍團騎兵團。全團總共也就四百多騎兵,沒多少人,和滿編的一個步兵團比,人數相差懸殊。

再看孫德勝這個騎兵連,這可以說是耗盡李雲龍心血了,其實也就七八十騎兵,這就是一個騎兵連的規模。一個騎兵營,滿打滿算,也就200騎兵。而孫德勝面對的是,一個騎兵聯隊。

日軍一個騎兵聯隊,巔峰時期有差不多2000人,人數非常眾多。其中有四五個騎兵中隊,再加上一個機槍中隊,實力不俗。即便後來縮水了,一個日軍騎兵聯隊仍然有一千四五百人。

1400PK200,孰輕孰重,大家心裡有數。這種實際差距,可不是簡簡單單通過戰術和不怕死就能彌補的,基本上就是個自殺式進攻了,抱著必死的決心和敵人拼了。

孫德勝的騎兵是怎麼消耗的

孫德勝的騎兵連與日軍騎兵交戰的戰場是1942年的五一大掃蕩,日軍派出重兵圍剿。而孫德勝的騎兵連主要消耗還是在突圍過程中,面對人數裝備都佔優的日軍,騎兵連傷亡非常大。

而與日軍騎兵聯隊正面交鋒的時候,孫德勝的騎兵連就剩下幾個人了,根本就沒辦法和人數眾多的四輪正面交鋒了。

即便孫德勝有一個騎兵營,200人左右,還是會有70%的士兵消耗在突圍過程中,與日軍騎兵遭遇,頂多比一個騎兵連多十個人,還是沒用,還是避免不了全軍覆沒。

如果騎兵營滿編,去正面對抗一個日軍騎兵聯隊,日軍直接一輪齊射,騎兵營基本就報銷一大半了。即便用刀砍,也無法彌補差距。如果孫德勝有一個騎兵師或者騎兵軍,這就難說了。


軍武文齋


《亮劍》之所以經典,是什麼其中的事蹟,大多都是通過真實的案例進行的改編。

而孫德勝當年面對的騎兵聯隊,就是日軍騎兵第四旅團的第二十六聯隊,那次戰役也叫做“黃沙溝遭遇戰”。

只不過那次戰役中,同日軍騎兵遭遇的是八路軍的129師的騎兵團,戰場戰役也是為數不多的騎兵戰鬥。

日軍騎兵在整體的訓練水平和裝備水平當面,當時是高於我軍的,連當時的戰馬,也是比我軍要彪悍。

且最重要的就是日軍的這個騎兵第四旅團,乃是一支榮譽之師,當年在日俄戰爭中。

日軍著名將領秋山好古,率領日本騎兵擊潰了俄國的哥薩克騎兵,這其中就有第四旅團的功勞。

秋山好古作為日本騎兵之父,其軍事理念就是騎兵同樣需要重火力,所以在日俄戰爭中,他將馬克沁機槍配置給了騎兵。

要知道當時日本陸軍中,馬克沁機槍裝備的數量極少,但是日本騎兵當時就能夠做到每個師團配備40挺以上,精銳部隊配備更多。

正是因為這種配置,使得日軍可以利用騎兵的高速機動性佔據有利地形,然後通過強火力擊潰敵軍騎兵。

戰況也證明了,面對現代化的屠殺機器,騎兵這個兵種作用性越來越小。一旦對方佔據優勢地形,在機槍的交叉火力之下,基本上騎兵都不能發揮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後來日本騎兵便一直秉承著這個觀念,那就是騎兵不一定是用來衝鋒的,騎兵最大的功能應該是攜帶重型武器迂迴包抄。

在日俄戰爭中的奉天戰役裡,日軍就創造了117萬日本包圍21萬俄軍的奇蹟,這背後離不開他們的騎兵。

所以在《亮劍》中,孫德勝的殉國基本合理,吊打日本騎兵,這才不合理。而孫德勝的犧牲,也是亮劍中的點睛之筆,道出了中國軍人不屈的意志。

孫德勝即便是騎兵團團長,其實結局也會是一樣,何況當時他只有80個人。而日軍一個聯隊擁有大約3000人,加上日軍騎兵火力猛,孫德勝根本佔不到便宜。

正是因為有這些真實的東西存在,這才成就了亮劍這部經典。若是換作抗日神劇,估計就算是秋山好古在世,也被活生生的兩半撕了。

日軍在騎兵方面的開拓性,以及他們對待任何事務的探索精神,這些其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不能用神劇去毀掉這些!


小司馬遷論史


相信看過《亮劍》的人,對裡面兩位角色的死會感到非常惋惜,其一是魏和尚魏大勇,其二是騎兵連連長孫德勝。

這兩位,可是與段鵬、張大彪並稱為李雲的四虎上將,理當不會早早的領便當,但這麼安排,有什麼玄機呢?

還別說,真有!


孫德勝這人一心打鬼子,曾經當著李雲龍與趙剛的面說出:“既然做了軍人,就要做個不怕死的軍人。國家有難,我們當兵的不上誰上。”

難道這就是電視劇裡常見的一語成讖?

要我說,還真不是這樣的!

李雲東用五挺機關槍跟丁偉換來孫德勝,為的就是組建一支騎兵,其寶貴程度,從打山崎大隊時藏著掖著最後沒辦法只能讓騎兵最後衝鋒就能看出來。

按照李雲龍的性子,這麼一支兵馬,他捨得全軍覆沒?


捨不得也得捨得!

騎兵這個兵種,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無數次左右了戰爭走向,李雲龍違背上級命令也要建立,應該是根深蒂固的認知。

但是,隨著現代機械化戰爭的來臨,面對鋼鐵巨獸,騎兵突然變成了夕陽兵種。

除了湮滅在歷史中還能怎麼辦?

所以一九四二年的大掃蕩中,斷了一條胳膊的孫德勝孤身大喊:“騎兵連,進攻!”


西遊言己


《亮劍》中李雲龍搶了日偽軍一個營的騎兵裝備,後來被旅長得知,要走了一多半裝備,只給李雲龍留下了一個連的騎兵裝備。

後來李雲龍用五挺機槍從丁偉哪裡換來了曾在69軍騎兵團幹過的孫德勝,讓其擔任騎兵連連長,訓練騎兵。


李家坡之戰中,騎兵連曾出現出,衝鋒中騎兵連的士兵雖然沒有馬,但是依舊比步兵跑的還快,衝在了步兵的前面。

日軍大掃蕩中,騎兵連為掩護李雲龍的撤退,用自身作為誘餌,吸引走了日軍的騎兵聯隊,但是騎兵連在人數上並不佔優勢,在日軍人數的優勢下,最終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

正常情況下一個騎兵連和正常的連隊差不多,大概有120左右,而日軍騎兵聯隊和正常的步兵聯隊差很多,日軍騎兵聯隊大概有1400-1700人左右,而步兵聯隊大概有3000人左右的編制。



而八路軍與日軍騎兵聯隊相比,相差太多。

如果騎兵連變成騎兵營,能不能戰勝日軍騎兵聯隊?

這個其實無法確定,雖然說日軍在人數上依舊佔據優勢,但是日軍騎兵也不是很強悍,在1939年諾門坎戰役期間,日本一個騎兵聯隊孤軍深入,與蒙古騎兵部隊遭遇,與蒙古騎兵相比,日本騎兵就差得遠。最後,孤軍深入的日本騎兵部隊被全殲。

所以不能說人數佔優勢就能贏,但是李雲龍的騎兵剛剛成立不久,想要和成立許久的日軍騎兵聯隊對抗,還有所欠缺,但是八路軍在意志上非常的強悍,就比如獨立團6連,用堅強的意志抵擋了日軍一個聯隊猛烈的炮火攻擊,雖然全部壯烈犧牲,但是卻成功拖住了敵人。

所以能不能打的贏,真不好說,一半對一半吧,各有50%勝的幾率。


湯裡放藥


如果孫德勝是騎兵營營長的話,肯定能夠打敗日本鬼子騎兵。為什麼這麼說,李雲龍當初繳獲偽軍一個營的騎兵裝備,就是為了搞個騎兵營,因為李雲龍有眼光,早就算好了,再也不怕鬼子的騎兵大隊了。不幸被旅長打劫了,只剩下一個騎兵連的裝備了,也就這樣子吧。

騎兵連和鬼子交戰中,實力不輸鬼子騎兵,許多老兵一槍一個鬼子,打到最後沒有子彈了,為了掩護大部隊突圍轉移,孫德勝決心拖住鬼子騎兵,如果選擇突圍完全可以活下來,這個只有真正的血性軍人才會這樣做。一個八路軍騎兵連獨自對抗一個完整的鬼子騎兵大隊,一個騎兵連大概200人不到,一個鬼子騎兵大隊大概500人,而且缺少彈藥,差距太大了,如果孫德勝指揮一個騎兵營對抗鬼子一個騎兵大隊,我認為可以完勝鬼子。

最經典的臺詞就是,騎兵連向敵人進攻,讓人熱血沸騰。






一顆小白楊188818128


抗戰時期,侵華日軍騎兵的戰馬,都是非常高大的,一般高度超過1.6米,體形都在中國蒙古馬之上,因此中國人稱日軍騎兵乘的馬為“東洋馬”。

乘東洋馬的日軍騎兵,與乘坐矮小的蒙古馬的中國軍隊騎兵,撇開雙方槍炮對打,僅騎兵乘馬各自用馬刀對砍,估計日軍騎兵在居高臨下的態勢下,會對中國騎兵形成一定的優勢,此其一。

其二,日軍騎兵歷來訓練有素,陸軍中個人技戰術性能最好的士兵才有資質加入騎兵隊伍,佐級軍官大都數來自國內的貴族階層,《亮劍》中的日軍第4旅團所轄騎兵聯隊長黑島森田大佐本身就是日本皇室成員,崇尚武士道精神,且帶兵有方,命令部下厚葬戰死的八路軍騎兵。

日軍騎兵軍官都受過高等軍事院校培養,屬於自帶戰馬參軍的軍人,戰馬包括軍人的自身素質,是一般中國騎兵所無法比擬的。

其三,日軍的騎兵聯隊,除了4個騎兵中隊,騎兵本人配短小精幹性能優良的四四式馬步槍和軍刀以外,還裝備有1個機槍中隊,配備輕重機槍和擲彈筒,因此,火力遠在中國軍隊僅配一般步槍(做不到人人都有專職的騎兵槍械-馬步槍)和軍刀的騎兵部隊之上。

抗戰劇《亮劍》中,在殘酷的五·一大掃蕩中,作為騎兵連長的孫德勝,是主動率所部衝進日偽軍的包圍圈,給團長李雲龍和政委趙剛所部打開了一個臨時缺口,趁機衝出了日軍的包圍圈。

見突圍無望,騎兵連陷入了日軍一個聯隊騎兵的重圍,孫德勝就率部主動對日軍發動了軍工衝鋒,最終,全都戰歿,全連官兵無一倖免,騎兵連以自身的犧牲,換來了團部首長的安全,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可歌可泣,敢於向強敵亮劍更是打出了第18集團軍的虎虎生威。

倘若孫德勝所率的是一個騎兵營,頂多也就300號人馬而已,依然無法與日軍一個1500人的齊裝滿員的騎兵聯隊相抗衡。

最終,孫德勝的騎兵營,為掩護團部轉移,想突出日軍一個騎兵聯隊的重圍,也是困難重重的。

即便孫德勝集中兵力,攻其一點,損失也是極大的,不可能整個騎兵營全都突出日軍的包圍,殺出重圍的也不會很多,作為騎兵營長要指揮戰鬥,非常有可能就戰死沙場。


國平軍史


《亮劍》中若孫德勝的騎兵連是一個營的話能否戰勝日軍騎兵部隊?我要說完全不能!

《亮劍》中的鬼子騎兵可是一個騎兵聯隊,從兵力上來講,日軍通常一個聯隊的兵力在3500人左右,加強的可超過4000人,而騎兵聯隊人數上要少很多,通常有4一5個騎兵中隊外加機關槍中隊,迫擊炮擲彈筒中隊以及一些後勤保障分隊,總人數不低於1500人。八路軍步兵連隊一般為110人一120人之間,這還是主力部隊,騎兵連少點在80一90人間,即使一個騎兵營總人數底於歩兵應不超過250人。

再說裝備,日軍一個騎兵聯隊擁有的機槍遠多於八路騎兵營,還配有迫擊炮,擲碑筒,整個聯隊擁有戰刀1300一1400把,日軍戰馬都是西洋馬的帕來品,中國人稱其東洋高頭大馬,而八路軍在火力上遠遜日軍,全營能上馬撕殺的不過200人,擁有馬刀一般在200一220把之間,試想,兩軍對壘200多把馬刀對1400把敵刀那顯然是不夠人塞牙縫的,況且中國騎兵使用的多為中國馬,相比東洋馬要矮小,即使繳獲了鬼子的馬那也是數量有限,兩軍正面硬拚劣勢定在我方!即使是一個騎兵團迎戰一個鬼子騎兵聯隊也可能處於劣勢,需利用戰術來取勝。


那年那支56半


李雲龍的獨立團繳獲了偽軍的一個騎兵營,旅長打了李雲龍的秋風,只讓他留下了一個連的馬匹,李雲龍以此組建了獨立團騎兵連,連長為孫德勝。在後來的反掃蕩突圍中,孫德勝的騎兵連迎擊的是日軍一個騎兵聯隊。日軍的騎兵聯隊下轄4個騎兵中隊和1個機槍中隊,雖然人數比不上日軍的步兵聯隊(3800人),但是人數和獨立團的總人數相差無幾,約1400人。如果按照張大彪一營的360人計算,即使孫德勝是騎兵營營長,獨立團騎兵營在人數、火力、戰鬥力方面均不及日軍。



孫德勝在強敵面前敢於亮出自己的寶劍,縱然是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倒在敵人的劍下不丟人,那叫雖敗猶榮。孫德勝視死如歸的精神,也得到了敵人的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