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日子过成老年人的生活?

258山河


谢谢提问,没明白题主的意思,我想题主的意思是:老年人一般比较“宅”,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喜欢“宅”在家里。针对这个意思的提问,我有如下理解: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老年人的“宅”和年轻人的“宅”有哪些区别?

对于老年人的“宅”,城里大部分老人有退休金,平时会自己锻炼身体,尽量不给子女负担,财力一般、身体状况差的老人,即使有钱,也很少出游,平时会“宅”在家里看孙子;而农村老人的“宅”,一般不同子女一起飘在外面,农村老人一般没多少退休金,过了退休年龄,还要在家里种点地、养点牲口、逮点鱼捞点虾,然后卖钱补贴家用或自用,孙辈留守的,还帮忙照顾孙辈,旅游一般不可能,老年人的“宅”,我理解就是不出远门。

而年轻人的“宅”,就是不出门,上班时间就去上班,休息日就窝在家里,两点一线,生活单调,外卖火起来与年轻人的“宅”有很大关系。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宅”在家里呢?无外乎以下四点:

1、性格决定生活习惯;

2、生活压力(车贷、房贷等各种“贷”和负担)无钱消费;

3、互联网的盛行,所有生活场景都可以网上实现;

4、工作压力大、上班时间长,周末难得休息,就要好好的休息一下。

年轻人的“宅”,我理解就是不出门。

总之,老年人的“宅”和年轻人的“宅”是有本质区别的。各位小伙伴,您说呢?支持点赞,不支持请留言讨论,非常谢谢!


行者二旺


三个西红柿一斤 国内5元 一个凉拌西红柿 一盘凉拌西红柿 4元 一斤菠菜 3.8元 一斤豆角 6元 半斤 蒜苗4,4元 一斤猪肉14元 一斤大米3元 一个菠菜汤 一个豆角炒肉 一个蒜苗炒肉 一个凉拌西红柿 三菜一汤 一斤肉 31.2人民币 一家三口 北京物价局 日本 西红柿 3个360日元 一斤菠菜400日元(2.5把) 一斤豆角4把 600日元 半斤蒜苗300日元 一斤猪肉 650日元 一斤大米 200日元 我家附近 同等消费量 2600日元 折合人民币 2600日元=157.426人民币元 差5.1倍 整体吃饭对等的国内1500日本要5500 每吨水价格国内5倍 每度电三倍 每立方气国内10倍 水费国内100日本500 电费100日本300 气费50日本500 100兆宽带50 日本300 一家三口20G流量加话费150左右 日本要1500 公交地铁每天往返6元 一家三口18元 乘以26天470元 日本500日元三口1500日元乘以26就是2450人民币(东京坐地铁的多,地方有些是开车的,油价是国内1.3倍 汽车年检和保险很贵,日本孩子和家庭主妇很多是骑自行车上学和买菜什 么的) 香烟一天一包一个月210元 日本850人民币 啤酒一天两瓶国内180人民币 日本760人民币 理发一家三口75人民币 日本480人民币。 中国2800元 日本 12900元。差一万 能买个LV了。宝马还贷一个月也才5000多 日元20万5000日元 日本税后平均工资26万日元(奖金通勤加班全包),税后中位数21万日元,50%的人低于这个。 没算房价(一线房价除外)房租和教育差距就更大了。 当然日本基础设施完善度高,看着体面,游客好感度高,中国很多城市修的也很体面,但是只有3000工资的购买力不会觉得自己富裕。 消费逻辑是这样的两口子月收入个5000 1万人民币 买车买这些的东西还是可以负担的,中国如果生虎必需品开销太贵,就没有闲钱买这些非生活必需品所以中国消费世界33%的奢侈品 和汽车消费量是日本6倍开外,GDP只有日本2.7倍 汽车单价也比日本高。 两万以上就得看购买力了, 消费趋向饱和了更多是物价差距刷出来的 中位工资 所有物价房价房租 中位居住面积 工作时间 GDP只是个统计最终物价的商业指标而已,比如日本一涨电影票1800日元 中国30元(双方都是不打折情况下) 日本看个电影贡献中国4张电影票的GDP,中国现在人均观影次数已经超过日本了,但是每人只贡献4分之1GDP 购买力才是经济指标 所以GDP必须和PPP购买力以及各种产品服务人均消费量以及人均居住面积综合一起看,城镇化率,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综合一起看


老哥稳稳稳哒


还真是的!外国游客在北京看见活崩乱跳的老人晨练,不由自主的发问美国的年轻人怎么就没有了朝气。这真是一个问题。日本也很突出。看来不是中国独有,而是世界性的。美国青年吃喝玩乐混日头,中国孩子失了勇气混日子。看来经济学家来课题了,一定是经济结构出了大问题。私营,个体经济不是_般的萎缩了,直接是阳萎了。私营经济承担着国家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就业任务,现在遇到了瓶胫,过不了。这种现象真的不能简单的从品性,个人能力去说事,而是整体上出了问题。退居家里装小老人,哈哈,堪忧。妈妈的,房价太高了,都是房价惹的祸。让国企央企的僵尸死掉吧,把资源滩给私营,这恐怕是唯一的出路。混改还沒见着成效。下岗潮下一浪会更大。稳,稳,稳。这是今年的总目标。棋经有言,败中求和,和中求胜。就说这几句吧。


秋歌988


你的提问对于每一个接受邀请的朋友,都有各自的看法和见解。我以为現在这个社会里有很多的青年人,他(她)们虽然是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但是却不能独立的生活,不能够做好家务,特别是生小孩以后就更加懒惰,把一切家务活全部都给了父母或者岳父母。做为父母却不能左右这些事情。是爸爸妈妈把你们扶养成人,所有的付出都成为泡影。却不成想老的时候,做起了子女忠心耿耿的保姆,即可尽心尽力操持家务,又能拿出养老金去买米买菜往里贴钱,反过来还有些子女闲老年人无用无能。可怜天下父母心。子女们还美其名曰是扶养父母,孝敬父母,这就是老来难。要说年轻人忙于工作和事业可以理解。那么长期在家里的子女们,你们躺在床上玩手机,却让父母做家务是不是有点过份啊。当然生活中却实有很多的父母是心甘情愿的帮助子女照顾家务和孩子,子女也很孝顺,只要让父母能够安度晚年生活幸福!这才是孝顺的子女。


好心态由感而生


第一,家里的条件宽裕,让孩子很早就享受了生活,所以没有吃苦的精神了,毕竟独生子女嘛,一个家庭,几个老人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个年轻人,滋生了年轻人的懒惰心理。

第二,从小的教育问题,很多老人把孩子视为掌上宝,舍不得,害怕让孩子吃亏,总要年轻人,快捷,方便的得到所有想要的东西,故而让年轻人,觉得不需要再努力,反正有人会帮自己摆平这一切。

第三,缺少同理心,不会为他人的事情操心和同情,更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总是想着自己过好,自己还不错就行了。

虽然这个时代的进步是个好的发展趋势,如果让太多年轻人的生活过早的进入老年化,也会是社会的悲哀。


唐珊爱生活


老年人的生活场景不可一概而论,有诸多存在形式。

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因众多原因过着老年人式的生活,或消闲自在,或孤独悲凄,或自我麻木………凡此种种,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一是家境富足,生活无忧无虑,乐于坐享其成;

二是几番大起大落后心灰意冷,失去斗志,陷入迷芒;

三是有人正沉下心来,潜心思索,观望,寻找,等待……;

四是无追求,无奢望者。往往今曰有酒今日醉,不管明朝饿饥肠;

五是社会环境或科技力量自觉或不自觉地改了人们的生存方式。


海韵3532


在陈旧的观念里,老年人的生活意含懒散无为,安逸亨受。不过现在许多老年人仍焕发活力,发挥余热为社会为家庭做贡献。所谓年轻人过老年人生活则意指无所事事,不求上进混日子。生活中确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有三种:一是啃老族,其中有的人是正在择业中,有的人是身体原因等情有可原。不可理喻的是有的人年轻力壮却不思进取,游手好闲在家哨老。二是受挫者,有的人由于在生活中感情受挫,在工作中出现失误,走的不顺大伤元气,失去青春活力,显得老气横秋。三是小老人,其实就是少年老成者。他们比同龄人成熟老练,待人处事有榜有眼,懂的风情世故。这是修练的结果也是个性的表现。


我高兴18


现实就是现实/每个人都须面对。。房子。医疗。教育。以及物价你能去无视吗?应对这些要不要精力?如果家里没矿/你还有多少时间去寻欢高兴?

人不是钢铁侠/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而今的年轻人(尤其是独生子女)其实很累/然而这个社会无力减少、或替他们负重一点点。。。


大莫僧人


这朝乱象,更糟糕的还在后头…


这个是因为有人会有那么


年轻人的日子会和老人一样,向前方看二十年后,社会穷富距离天地之差,一般家庭养不了个败家底儿子,最老人为子创就了家业住行不愁,也同时贯养习性的好吃懒做。老言说,好女不穿培送依,好儿不种祖爷田。可说老人命息后断了子女的奶,留给这样的幸福和惯养出的习性子女,他永沒有上进心,永没有跟老人过的日子了,并会比一般家庭更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