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改革,楼市能否松绑?

燕郊楼市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一丝风吹草动都能挑起燕郊楼市的神经。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有人认为,文件中提到的“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目标取得决定性进展”“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等内容,是在为楼市调控“变相松绑”。

户籍制度改革,楼市能否松绑?

文件中提出: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

户籍制度改革,楼市能否松绑?

放开落户会对楼市会产生哪些影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国家发改委公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各地或将强化人才落户等相关政策,对购房需求影响较大。

放开落户根本目的

放开落户根本目的是提升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分析人士指出,落户放开是要让那些为城市做出贡献的新市民住有所居、心有所安,政策设定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真实工作、真实居住的需求,与“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调相一致。因此,“落户放开”不等于“楼市松绑”。

户籍制度改革,楼市能否松绑?

“客观上看,放开落户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确实可能带来一定短期影响,但必须明确的是,户籍制度改革并非为了松绑楼市而推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也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丛屹说,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解决的是如何吸引人以及如何实现“人的城镇化”等问题,其改革方向是一以贯之的,并非突如其来;另一方面,“靠房地产拉动经济是饮鸩止渴”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共识,各地只有留住人、做强产业,才能让本地房地产市场有实实在在的支撑。

户籍制度改革,楼市能否松绑?

放开户籍限制,可以增加居民对城镇的归属感,也会增加住房以及产业地产的需要。然而,这些与‘房住不炒’并不矛盾。政策的制订,目的是利于地方,而不是利于某个行业。

我们要正视燕郊楼市的发展,不要因有心人士的鼓吹而躁动,让燕郊的房子回归“住”的本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