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是桃园三结义中去世最早的?

用户8247538710242




刘备、关羽、张飞的死亡先后和年龄无关,和性格有关、和历史事件有关。因为三人都是非正常死亡。正是关羽的大意失荆州导致了刘、关、张的死亡,而关羽自然是第一个去世的。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关羽的忠、勇、智、义天下共知,但关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轻视同僚、狂傲不羁。

先讲关羽的忠勇智义。关羽,河东郡解县人,因逃亡来到涿郡。刘备在家乡招兵买马时,关羽、张飞担任他的护卫。刘备任平原国国相时,关羽、张飞作为别部司马,三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稠人广众之中,关张常常侍立刘备身旁护卫,跟刘备应对各种局面,从不逃避艰难险阻。



关羽有统军之才,刘备的识人之明为当时及后世盛赞,连孔明也钦佩不已。刘备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关羽就镇守下邳,代太守。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徐州,活捉关羽,对他礼遇有加,任他为偏将军,关羽在白马县一枪干掉河北名将颜良,(关羽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这是元朝关汉卿替他在戏台上配的!)曹操奏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但关羽却无久留之意。曹操派关羽好友张辽探明关羽心意后,曹操知关羽去意已决,仍厚赏关羽。关羽封存全部赏赐,留书辞别,赶往袁绍军中投奔刘备。

刘备和小舅子孙权赤壁联手红烧曹操后,曹操北撤,刘备趁机袭占江南各郡当大地主,关羽被任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江北。刘备得益州后,又令他守护荆州,他是刘备手下为数极少的同时擅长水战、陆战的将领。

关羽曾中乱箭,箭头贯穿左臂,后虽愈合仍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入骨,需重剖伤口,刮毒才能根治。关羽当即伸出手臂让医生开刀,时关公正请诸将对坐宴饮,手术中手臂鲜血淋漓,关公切肉饮酒如常,真是一条汉子。和军神刘伯承有一拼!郑重声明:这个医生,不是华佗!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晋汉中王,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秋季,樊城暴西连绵,汉水泛滥,关羽水淹于禁七军,杀先锋庞德、降于禁,梁、郏、陆洋三县豪强受关羽遥制,关公名震中原,曹操甚至为此提议迁离许都。

但关羽的好强护短也是致命的。当年马超走投无路,投奔刘备。关羽竟去信问孔明:马超人品才干可与谁相比?孔明知关公毛病,回信说:马超文武兼备,勇武刚烈超出常人,真乃当世豪杰,类同英布、彭越,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不及美髯公超凡绝伦、卓尔不群。关羽眼泪、鼻涕横流,好不得意!关老爷还很懂得分享,把孔明的来信交给宾客幕僚传阅。

关羽对对手、下属同僚极为轻视。孙权曾派使者为儿子向关羽女儿求婚,关羽有不嫁女的权利,但他却辱骂来使,太过分啦!刘备小舅子、刘备军事集团衣食父母之一的南郡太守糜芳镇江陵、将军士仁守公安,关羽对两人极为渺视,两人对关羽素来不满,两人负责给关羽军需供应,因供应不十分及时,在前线的关羽放言:回师后要惩处,两人恨得白天牙根发痒,怕得夜晚噩梦连连,后来被孙权诱降。

关羽虽大败于禁,但危机四伏。荆州大部队调往襄阳、樊城前线。关羽后方空虚,却屯兵于坚城樊城之下,东边邻居孙权虎视眈眈,关羽仍然渺视曹魏名将曹仁、徐晃,后来魏、吴联手出击,徐晃打破关羽防守严密的大营在前,孙权部将吕蒙白衣渡江,偷袭江陵在后,关羽及部属妻儿老小沦为人质,关羽所部溃散,孙权派将在临沮斩杀关羽、关平父子。

刘备、张飞是在伐吴、复夺荆州的战争中先后去世的。《三国志》中张飞是智勇双全的。何以为证?曹操进占荆州,刘备逃往江南,曹操率轻骑急行一昼夜,在当阳长阪追上刘备,刘备得了乃祖刘邦真传,丢下妻子逃命,张飞率二十骑断后。张飞占据河岸,拆毁河桥,执矛大喝: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将无人敢上,刘备得逃。刘备平定荆州江南诸郡,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后刘备西攻益州,军师庞统中箭而亡,张飞、孔明奉令入川,张飞活捉严颜,张飞义释严颜,一路攻无不克,与刘备会师成都。张飞在汉中击败名将张郃,汉中王任他为右将军、假节。先主章武元年,晋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西乡侯。张飞和关羽都是三国时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般稀少的万人敌。



张飞敬士而不体恤士兵。杀人用刑过度、常常鞭打军士,又安置他们在身边,最终自取其祸。刘备劝说多次无效。刘备伐吴,张飞准备率一万手下赶往江州与刘备会师,却被帐下将领张达、范强在阆中杀掉,二将带张飞首级投奔孙权。

刘备报仇心切,先胜后败,在夷陵被陆逊火烧连营,十万之众所剩无几。刘备多年积攒的四海精锐丧失殆尽,刘备的英雄梦也宣告破灭。刘备又气又病,加之思念关、张,不久在白帝城托孤孔明,自己忙着和关羽、张飞在九泉之下相会去了!


苍茫大地顾炜斌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相彼雨雪,先集微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的。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桃源三结义,誓要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然而结义三兄弟为什么关羽会先死呢?其一性格缺陷。刘备为人“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说明刘备待人宽和,能敬上恤下,知人善任,在世上能团结和好人;关羽则“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表明关羽心高气傲,鄙视看不起官宦贵族阶层的人,却知道体恤善待手下的士兵,但社会都是官宦贵族们统治的社会,鄙视小看他们,容易引起他们的报复,也是及早引火烧身之道;张飞雄壮威猛,万人之敌,“敬爱君子而不恤小人”,刘备曾告戒他说:“刑杀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点明张飞尊敬正直君子,却虐待下属不听话、办不好事的小人。由三人的性格可知,都重情重义,唯有刘备待人宽厚温和,喜怒不形于色,不易得罪人,而关羽张飞都有易得罪人的一面,为将来取祸被杀埋下伏笔,重情重义也让刘备为两兄弟报仇再所不惜。二是感情用事不顾大局。马超归降,关羽听闻马超英勇,不考虑自己身系镇守荆州大任,却要去成都与马超比武,多亏诸葛亮写信劝说,不然事情就闹大了;刘备自封汉中王,封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为五虎上将,关羽看了很是不悦,他下看黄忠,“不愿与老卒为伍”。身为刘备二弟,镇守荆州大将,竟能说出这样的话,对得住刘备重托吗?三是不能很好执行“东和北拒”国策。孙权派使臣到荆州提亲,要关羽的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关羽则大骂使臣,说什么“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致使孙权大怒,坚定了孙吴夺取荆州的决心。四是远镇军事要地。关羽受命镇守荆州,要知道荆州东接孙吴,北连曹魏,西通蜀汉,地处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曹魏不争,东吴必取,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关羽刚愎自用,渺视吴狗,严责部下,已预兆了关羽在荆州的危亡。

“事有必之,理有固然”。一个人的秉性和行事风格都会决定他将来的必然命运和发展方向。关羽的性格特点和他身负的使命,都决定了关羽将有先身死的预兆。


sunjin72976689


关羽在结义三兄弟之间最先败亡,这是由荆州的战略地位和关羽的性格所决定的。首先从荆州的战略地位看,当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时,从魏蜀吴三方的地形看,巴蜀地区、江东、北方的曹魏都是相对独立。而荆州地区实际上为三方相互之间最为重要的军事要地,这块地盘为蜀所控,就像一根楔子一样扎在吴和魏之间。如果被魏所控,吴也不可能睡得安宁。荆州地区后来也被吴视为国之西门,如若有失须举国争之的区域。因此,这一区域绝对是三方的必争之地。决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赤壁之战发生在这里也就可以理解。关羽镇守荆州,相对刘备张飞来说,发生军事冲突的概率要高得多。其次是关羽的个性。关羽是个自视甚高又非常强横之人。从关羽的角度来说,镇守这样一个战略要地,从当时形势来看,联吴抗曹最为上策。他却拒绝连吴,又主动出击曹魏,几乎是在以一己之力进行两线作战,岂有不败之理?再加上取得一时胜利后又更加狂妄自大,倾巢而出后被吕蒙来了个釜底抽薪,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从以上两个原因看,应该是关羽于三兄弟里败亡最早的原因。


随风履霜


首先大家要认识到兵败是兵败,身死是身死,不完全等同。刘备率领关羽张飞,颠沛流离大半生,打得多半是败仗,却能全身而退。刘邦打了一辈子败仗,就胜了最后一次。在如此多的败仗中,却都能顺利脱身。

而到了关羽独立领军出战,犯下的战略错误别人都说了几万遍了,咱就不说了。在败仗之后,居然被敌人生擒而死。这对于常年处于逃亡状态的关羽,是不是很奇怪。打了一辈子小的败仗都没事,打了一次大败仗,就全军覆灭,自己身死。

这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关羽的自尊心太强烈 ,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在得知吕蒙白衣渡江,奇袭了荆州之后,居然要在曹军和孙吴前后夹攻的情况下,计划回兵荆州,同时击败曹军和孙吴。这个大胆的可以说是狂妄的计划,不知道是怎么出现在关羽的脑海中的?

关羽的偏执的自尊心不容许自己失败。而刘备在无数次失败中,总能顺利脱身。可以参见夷陵之战后,刘备逃脱的经历。同样是战略大崩盘,结果截然不同。

刘备有高祖之心,阔达心态,不会把自己看作超人,不会不接受失败,败了就是败了。败了就要有败了的招法,尽快脱身,以后再战。关羽的策略是败了不认账,在不利的态势下想翻盘,不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固然凭借着关羽的勇猛和谋略,还会有很小的非常小的可能取胜,但是指望着敌人犯错而取得胜利,这个对于一个战略指挥员来说,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想法。李云龙可以这么赌,旅长可不能这么干!

朱元璋评价冯宝宝是:天下第一的奇男子。纵观冯宝宝的战绩,胜仗很少,却在败仗后,总能尽快保持实力脱身,然后再战。给明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在股票和期货外汇市场的人,看到这个有没有感悟?不要学习关羽,应该把自己看作普通人,接受失败,知道失败了该怎么操作,随时做好失败的准备,这才是王道,才可以活得长久。




军哥谈古论金


能问点有营养的问题吗?张飞先死你又得问张飞为什么先死,刘备先死你又得问刘备,同一天死你又觉得蹊跷……


江東徐眾和


性格是一个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