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系列小说中摸金、发丘、搬山、卸岭是作者编出来的,还是历史上就有的?

重温经典小说


摸金校尉

摸金的流派始于战国时期,崛起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当时曹操为了筹集军饷就让士兵去盗汉朝古墓,但是曹操又觉得盗墓的名声听起来不咋的,于是就干脆给盗墓的士兵们设置了两个军衔,一个是“摸金校尉”,另一个就是“发丘中郎将”。

三国时有个叫陈琳的人,写了一篇文章来吐槽曹操,文章其中有一段说道:“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骂的就是曹操盗墓的勾当。

发丘和摸金同属一门,都是在曹操的领导下办事。但不同的是发丘中郎将是摸金校尉的上级。发丘中郎将配发“丘印”,摸金校尉配发“摸金符”。摸金校尉精通“寻龙诀”和“分金定穴”,注重技术环节,懂得天星风水秘术,善于用风水星象计算出古墓的方位。

发丘派

又叫“发丘天官”或者“发丘灵官”,手段和摸金校尉差不多,只不过他们摸金的时候带有一枚刻着“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大字的印信,这个印信神奇无比,号称“一印出手,鬼神皆避”。

发丘派常乔装成当铺掌柜、古董商等身份,一般不轻易出手,除非发现大型陵墓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是四大盗墓门派中唯一不忌讳与官府合作的一个门派,为其他门派所不齿。据说隋唐时期发丘一脉就失传了。

卸岭

卸岭力士诞生于北宋期间,融合了摸金校尉和崂山派的两家长处,据说鼻子非常的灵敏,只要将铁钎插入地下,凭借着带出的土壤气息,就可以对墓藏中的情况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卸岭力士的行事作风更像是绿林好汉和盗墓贼之间的一种角色,平时散布天下或者聚啸山岭,敬关帝,并尊西楚霸王为祖师,一旦遇到大墓就会倾巢而出,众力发掘,毁尸平丘,搜刮宝货,毫厘不剩。

搬山道人

搬山道人起源于秦汉时期,传说是古代西域人的后人,因族人受到诅咒,血液会慢慢变成金黄色,一般活不过60岁,只有找到传说中的“雮尘珠”才可以解除这个诅咒。所以他们盗墓的目的只为寻找“雮尘珠”不为钱财。

搬山门人喜欢身穿道服,而且会一些类似茅山道士的法术,比如“搬山分甲术”。擅长破解墓道中的各种机关,但是他们在风水上并不精通。而且搬山门人喜欢独来独往,通常情况下不与别派合作。

摸金校尉,发丘将军和卸岭力士这三种盗墓贼在历史上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官方记载和野史里面都有提到。但是搬山道人可能是不存在的,因为这一派的说法太过玄乎。野史中也并为提及,应该是属于杜撰。


梧桐细雨东篱黄昏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哦。

说到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就要先提一下西汉的梁孝王,这位王爷一生的遗憾就是没能当上皇帝,既然现世无法圆梦,这位王爷就决心在死后过把皇帝瘾,他给自己和家族修建了规模巨大的王陵,不仅斩山作廊,穿山为藏,内部也是极尽奢华,陵墓面积为明十三陵的四倍,里面有中国最原始的冰窖和最早的坐便厕所,而墓穴中的壁画更是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

不过这位梁孝王没有想到,几百年后,他的奢华王陵又和中国历史上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联系在了一起,这个人就是曹操。在东汉陈琳所写的《为袁绍檄豫州》一文中记载:“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梁孝王的王陵豪华肃穆,里面藏了很多珍宝,曹操为了筹措军饷,亲自带领士兵发掘了王陵,将梁孝王的棺椁打开,把里面所有的金银财宝全部掠走,汉献帝听说自己祖宗的陵墓被人盗掘了是痛哭流涕,全国的老百姓也都对曹操的行为十分气愤。而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记载《水经注》:“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则直接说明了这次盗墓行动,曹操大发了一笔横财。而之后,尝到甜头的曹操干脆设置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两个官职,专职负责盗墓,凡是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经过的陵墓,无不遭到劫掠。而根据汉代的官制,中郎将的职位要比校尉高,所以这么看来,发丘中郎将应该是摸金校尉的领导。

而或许是盗墓盗得多了,怕自己死后也称为被盗得对象,曹操不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薄葬”的统治者,更传说,他为自己布下了七十二个疑冢,不过2009年,尘封了两千多年的曹操墓还是被世人找到,从陪葬品看,曹操墓里的确是十分寒酸。

在正史中关于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的记载则只见于《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中:“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诔》及杂篇章,往往有辞采。以魏武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祐领之。意思是,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根据曹操的例子,设置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命令王休仁和王休祐来统领,至于这二位是否真的率兵盗过墓,正史中则没有记载。

至于卸岭力士和搬山道人两派,在历史中则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个人推测,应该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杨过的大仙


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自于汉代陈琳所作《为袁绍檄豫州》。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饷

摸金校尉就是一种古代军官职称,通俗地说,就是国家盗墓办公室主任。古代指专门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以充军饷的人,后多指盗墓者。

而作者以此为基础,将它变成了一个门派。

发丘,发丘中郎将,发,发掘。丘,坟墓。中郎将,官名,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

发丘中郎将与摸金校尉同属曹操的盗墓军队,盗墓手段几乎一样。只不过发丘中郎将官大一级,是摸金校尉的首领,并且多出一枚发丘天印,印上刻有“天官赐福,百无禁忌”八个大字。是件不可替代的神物,号称一印在手,鬼神皆避。

卸岭,又称卸岭力士,历史上并未有过记载。不过根据小说提到的赤眉军。赤眉军在历史长河中是真实存在的。属于农民起义军。这支对于在莒起事,首领为樊崇,是琅琊人,起义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当地的农民受到严重的剥削,民不聊生,农民为了能够活下去,奋起反击。最后这支队伍不断壮大,周围领地的人欲讨伐之,樊崇命自己的手下染红眉,避免在战场上和敌人混在一起分不清敌友。此后,这支队伍也就成为了赤眉军,作者的灵感大概由此而来。

搬山道人,搬山派据说是在秦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壮大,到了清朝的时候是最鼎盛时期。他们盗墓的方式是开喇叭式盗墓,主要是打通墓地的门,然后让它通风,通了风之后里面的有毒气体就会被释放出来,也会大大的降低盗墓的危险性,但是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强的破坏力,对于墓穴来说会造成极大的破坏。搬山道人之所以被称为“道人”,是因为他们都以道士的身份装扮自己,而且还会一些道士的法术。搬山派还精通武术,跟一些机关,也是实力比较强的一个。不过也如同卸岭一样,只存在民间传闻中,如今也是无从考证其真假了。

这四个门派有实有虚,小说作者应该翻阅了古书和借鉴了一些民间传闻合理虚构安排,这样也不影响大家的观感。






锦瑟宫配音社团


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从2006年2月份开始,直至2008年2月底,前前后后总共写了整整两年时间,约有两百万字的篇幅。

《鬼吹灯》是一部探险小说,根源于易学的风水,是贯穿其中的经脉。虽然书中包含着众多元素,但只有“探险”二字能概括其精髓,绝非单纯的盗墓小说,也绝不是恐怖灵异和老掉牙的推理悬疑小说。古墓只是故事中探险的凭借,本书所讲述的,是一系列利用中国传统手艺和理论来进行的冒险旅程。


用户9021770800800


说是以文字残卷为引,应该有历史的部分,也有自编的一部分


莲生说戏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曹操是盗墓祖师爷他的军费大部分来自于盗墓,他培养出来盗墓贼都很厉害所以历史可能真的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