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

魚之樂之渔


首先没有任何的史料能够直接证明刘伯温是朱元璋害死的。现在大多数人认为刘伯温是朱元璋杀的,很多时候是受到了现如今有关于朱元璋的影视剧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在现今可考的史料中没有任何一条关于刘伯温的死是跟朱元璋有关的记载。



就连热衷于明里暗里抹黑明朝的清朝,他们所编修的《明史》也从未说过刘伯温是朱元璋杀的,它只是写到“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此段记载大概得意思就是说刘伯温据现有的记载是自然死亡的,但是民间有传是被胡惟庸下毒害死的之类的说法。



从以上记载可以说跟朱元璋毫无关系,即使刘伯温是被下毒而死的,那也是胡惟庸所为,乃是政治迫害罢了。当然这不排除是清朝的高级黑,毕竟一般情况下修史的人都是极其严格的 很少会在史书中记载不可考的民间传说。



但是《明史》却这样做了,它对刘伯温的记载采取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说法,先是说他“居一月而卒”,而后却又画蛇添足的写上“并谓其毒基致死云”这样让人遐想连篇的话。而这就让人有一种胡惟庸之所以会下毒害刘伯温是因为朱元璋的授意。



毕竟在当时胡惟庸是朱元璋的宰相,很难不让人怀疑不是朱元璋下令胡惟庸去毒死刘伯温的。 可是既然如此,为什么《明史》不直接写到是朱元璋杀死刘伯温的呢?要知道对于热衷抹黑明朝的清朝来说,既然有这样能证明朱元璋杀害刘伯温这么一位功臣的证据,我想他们肯定很乐意对其大书特书。



而且众所周知朱元璋诛杀的开国勋爵们可不算少,就连蓝玉这样的即是开国功臣,又是朱标的舅父这样的人物朱元璋都杀了,那么如此朱元璋要杀刘伯温也就不意外。那么为什么朱元璋杀刘伯温这样看似很合理的做法,明史却没有直截了当的说明呢?反而是借助胡惟庸来意有所指的指向刘伯温的死是跟朱元璋有关呢?



这唯一的解释我想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连清朝修史的那些人都不相信刘伯温是被朱元璋用下三滥的做法给杀害的,他们也找不到任何的证据可以证明这点。但是在修史的时候,又不能将朱元璋写的太好,总得给朱元璋找点污点吧!也就是如此最终才出现了《明史》中“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这样含糊其辞的记载。 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即不会让后人觉得是在胡编乱造,又能让一些人想到刘伯温的死可能跟朱元璋有关。



实际上个人也不认为朱元璋是一个会使用下毒这样下三滥的做法来毒害功臣的主。其实熟悉朱元璋的人肯定知道,朱元璋在位期间虽然有些“嗜杀成性”,而且对功臣们也多有大肆屠戮的事情出现。但不管如何朱元璋在杀人的时候也算是“光明磊落”,想杀你直接杀你就是,不会拐弯抹角,直接下旨就你造反就可以了,又哪里需要使出下毒这样下三滥的做法。



可以说历来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开国君主,他们的性格都是向来比较直的,做事虽然很暴,但也很直接,要杀你定个罪名就是了,从不偷偷摸摸的。况且对于朱元璋这样的雄主,他也没必要偷偷摸摸的,他又不是禅让亦或篡位的皇帝,也不是靠祖上积累下的实力在夺得帝位色。整个天下可以说是他一步一步拼回来的,所以他想杀谁,又何必用下毒呢?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其他都是虚的,直接上就行了。



况且以后来朱元璋对待刘伯温儿子的态度,他也不像是会对刘伯温下手的主。据《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记载“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想想看如果朱元璋真的想对付刘伯温,他会在刘伯温死后如此的厚待刘伯温的儿子呢?甚至还当他是家人呢?



可以说从种种迹象表面,刘伯温还真不是被朱元璋害死的,朱元璋与刘伯温的死毫无关系。当然至于刘伯温到底是自然病死的,还是被下毒而死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澳古说历史


按照正史来说:明洪武八年,既1375年的一天,刘伯温感冒了,病了。朱元璋知道后,命左丞相胡惟庸带宫中太医来给刘伯温诊治。但是刘伯温吃了这个太医开的药之后,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更重了。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得刘基觉得自己这辈子为朱元璋鞍前马后太不值得了,相当的心寒!在随后的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案爆发,在搜集胡惟庸的罪行时,御史涂节揭发五年前就是胡惟庸指使太医在刘伯温的药方上做了手脚,最后毒害了刘伯温。问题就出在这儿!胡惟庸是谁?投朱元璋于和州,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后来当年朱元璋想罢免李善长的丞相职位就问刘伯温谁可以代之时,就列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三人可是一一都被刘伯温否定了,杨宪有做宰相的才能,却没有做宰相的器,而汪广洋还不如杨宪。而胡惟庸呢?如果以驾车为例,他们会毁了您的车的。朱元璋这下全明白了,搞了半天只有你刘伯温能做大明的丞相喽!当然隔墙有耳消息还是被胡惟庸知道了,这也是祸根之一。还有就是朝廷有两个系派--浙江派和淮西派。代表人物刘伯温和李善长!杨宪是刘伯温的弟子胡是李善长的弟子。自从杨宪被诛后,凭李善长推荐,任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淮西)又或是想获得更多宠信,你说他要不要做点事情?不管是为了自己当年被刘基否定还是为保住自己在淮西子弟中位置他都会试一试。对于朱元璋来说,刘伯温活着还是有点怕怕的,毕竟这家伙能掐会算还足智多谋会不会威胁大明的江山也是个问题,既然有人愿意背锅去做何乐而不为呢?


君莫笑醉卧


你好,刘伯温我的观点是他是被朱元璋害死的。明史记载是胡惟庸毒害刘伯温的,我觉得有很大的疑点,疑点有两个。

第一点,地位不同。胡惟庸是丞相,一品大员。刘伯温是封了伯的,在一品之上,他的地位是比胡惟庸要高的,两者相比胡惟庸属于下级。在古代下级杀害上级是跟大逆不道的道理一样,是要犯法的,同样被查出也是要杀头的。胡惟庸不可能这么傻,他也不敢做。这就有意思了,尤其是下毒这种手段人死会有很明显的中毒死亡的特征的。那他为什么敢冒生命危险去毒害刘伯温呢?这一定是背后有人指使,谁有权利去指使他敢毒害具有伯爵封号的人呢?当然除了皇帝朱元璋还能有谁啊!



第二点:朱元璋自己的行为暴露了。1373年刘伯温被害而死,也就是胡惟庸被杀的那一年。到了1389年朱元璋接见刘伯温的儿子们时强调刘伯温是因为看不上胡惟庸而被胡惟庸毒害而死。都过去十几年了你还过分的强调刘伯温的死,不强调还好,一强调就表明你朱元璋借刀杀人就做实了,这就是心虚的表现。这么大的功臣,没有封公就算了,侯也没有,最后给了一个第三封的伯的地位,最后还被害了,这就是想推脱责任。其实就是朱元璋所害,一箭双雕,这样胡惟庸也被除掉了,实在是高,这皇帝没白当,权术玩儿的贼溜。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以史说史


是的,历史记载刘伯温有病后,朱元璋让胡惟庸带御医去看病,结果吃药后病情不但没有好转且更加难受,刘伯温向朱元璋反应此时,朱元璋却淡然处之,刘伯温知道命不久矣就再也没吃药,只是坚持正常饮食。刘伯温死后朱元璋假惺惺的说刘伯温是被胡惟庸毒死的,这不过是欲盖弥彰,只不过是借胡惟庸之手除去刘伯温罢了,之后胡惟庸案发,刘伯温之死也被朱元璋拿来当胡罪证之一,真是一石二鸟啊,自古以来皇帝是最冷酷无情的。


狼的味道你不懂


照正史来说:明洪武八年,既1375年的一天,刘伯温感冒了,病了。朱元璋知道后,命左丞相胡惟庸带宫中太医来给刘伯温诊治。但是刘伯温吃了这个太医开的药之后,病情不见好转,反而更重了。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得刘基觉得自己这辈子为朱元璋鞍前马后太不值得了,相当的心寒!在随后的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案爆发,在搜集胡惟庸的罪行时,御史涂节揭发五年前就是胡惟庸指使太医在刘伯温的药方上做了手脚,最后毒害了刘伯温。

问题就出在这儿!胡惟庸是谁?投朱元璋于和州,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职。后来当年朱元璋想罢免李善长的丞相职位就问刘伯温谁可以代之时,就列出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三人可是一一都被刘伯温否定了,杨宪有做宰相的才能,却没有做宰相的器,而汪广洋还不如杨宪。而胡惟庸呢?如果以驾车为例,他们会毁了您的车的。朱元璋这下全明白了,搞了半天只有你刘伯温能做大明的丞相喽!当然隔墙有耳消息还是被胡惟庸知道了,这也是祸根之一。还有就是朝廷有两个系派--浙江派和淮西派。代表人物刘伯温和李善长!杨宪是刘伯温的弟子胡是李善长的弟子。自从杨宪被诛后,凭李善长推荐,任丞相,位居百官之首(淮西)又或是想获得更多宠信,你说他要不要做点事情?不管是为了自己当年被刘基否定还是为保住自己在淮西子弟中位置他都会试一试。对于朱元璋来说,刘伯温活着还是有点怕怕的,毕竟这家伙能掐会算还足智多谋会不会威胁大明的江山也是个问题,既然有人愿意背锅去做何乐而不为呢?


末日曙光233886772


是的,虽然没有正史可以考证,史上说是被诬陷而死,但从朱元璋的个性和对功臣的处理方式来看,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完全能干出这事


小黑蛋大梦想


是的,虽然没有正史可以考证,史上说是被诬陷而死,但从朱元璋的个性和对功臣的处理方式来看,他完全可以干出这样的事,朱元璋才是幕后黑手。


提莫大魔王TM


历史上的开国功臣,不都是差不多的被皇帝悄悄弄死,刘伯温也不例外,能同患难却不能同享福,这不是人的本性吗?


皛牛嘟嘟故事会



丹凤176671015


可能吗?他能算天算地难道不能算自己的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