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清明雨、穀雨晴”,今年穀雨節大雨,農業會豐收嗎?

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有一定的寓意。有的祈求豐收,有的預示未來的天氣變化等。今天就來談談關於清明和穀雨這兩個節氣的相關諺語。

都說“清明雨、穀雨晴”,今年穀雨節大雨,農業會豐收嗎?

1、俗語:“穀雨有雨,45天無干土”,今日大雨,今年的年景咋樣?

都說春水貴如油,北方春季的雨水很少,而越冬的冬小麥、油菜等農作物和春播的玉米等都需要雨水的滋潤才能茁壯生長,帶給農民一個好收成。根據當地歷代人的經驗,只要穀雨下雨,就表示此後的一段時間會陰雨綿綿。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就會出現一些必須解決的問題。最嚴重的就是小麥白粉病、條鏽病容易大範圍流行給小麥造成巨大損失。因此上,根據預測預報和田間發病的具體情況,做好小麥“一噴三防”尤為重要。具體的就是選用合適的殺蟲劑、殺菌劑和磷酸二氫鉀以合適的比例噴灑1~2次。遇雨還需要重新噴灑一次,避免藥效不能正常發揮。

都說“清明雨、穀雨晴”,今年穀雨節大雨,農業會豐收嗎?

2、為什麼說清明最好不下雨呢?

首先因為清明節是祭祖的日子,不管是回老家,還是上山如果下雨就很不方便,這是正常心理。另外,清明節期間,正好是“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季節,等到春季作物播種結束後再下雨最好不過。如果清明節連續陰雨就不能按時播種了。

都說“清明雨、穀雨晴”,今年穀雨節大雨,農業會豐收嗎?

3、為什麼穀雨最好下雨呢?

上面說了,春季氣溫在穀雨前後已經很高了,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但是,如果土壤墒情過差,玉米等就不能正常出苗。播種10~15天左右下午,肯定就能保證全苗,為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都說“清明雨、穀雨晴”,今年穀雨節大雨,農業會豐收嗎?

事實上,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原有的有些農諺已經不能完全反映當地的農時季節了。原來清明到穀雨期間下雨非常少見,而現在溫度高,下午已經司空見慣,並不稀奇。按照科學,春季多雨,病蟲害發生嚴重,但是長勢良好。春季作物播種前下雨,墒情好的情況下出苗率最好。所以,應該查看長期天氣預報,在雨後播種。

都說“清明雨、穀雨晴”,今年穀雨節大雨,農業會豐收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