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了這麼多年的《陋室銘》,作者有可能不是劉禹錫

背了這麼多年的《陋室銘》,作者有可能不是劉禹錫

周有光先生從1955年到1985年,30年的時間都住在兩間清代建築、年久失修的舊房子裡,於是70多歲時仿《陋室銘》之意,寫了一篇《新陋室銘》:

山不在高,只要有蔥鬱的樹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魚群。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義地快樂自尋。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臥室就是廚室,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喜聽鄰居的收音機送來音樂,愛看素不相識的朋友寄來文章。使盡吃奶氣力,擠上電車,藉此鍛鍊筋骨;為打公用電話,出門半里,順便散步觀光。仰望雲天,宇宙是我的屋頂;遨遊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笑談高幹的特殊化,贊成工人的福利化,同情農民的自由化,安於老九的貧困化。魯迅說:萬歲!阿Q精神!
背了這麼多年的《陋室銘》,作者有可能不是劉禹錫

周有光先生與妻子張允和

樂天達觀閒適,盡在字裡行間,與啟功先生“計平生,諡曰陋”,有異曲同工之妙。後來每當有人問詢長壽秘訣時,周先生就拿出這篇文章來,口訣心法,傾囊相授。

背了這麼多年的《陋室銘》,作者有可能不是劉禹錫

啟功先生《自撰墓誌銘》

仿《陋室銘》、改編《陋室銘》,也成為古今文化中一道出塵遺俗或幽默詼諧的景觀。元代散曲家張可久已有曲子寫道:“寫十卷《續仙傳》,和一篇《陋室銘》,補註《茶經》。”

那麼原作《陋室銘》,是劉禹錫多少歲時,在什麼環境和什麼心境下寫的呢?

一般認為是劉禹錫貶謫安徽和州時所作,劉時年五十四五歲,是初貶朗州司馬的第20個年頭,也是寫了“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之後,又被貶的第10個年頭。和州兩年後,終於被召還,57歲時再遊玄都觀,寫下了“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清代野史掌故八卦秘辛全書《清稗類鈔》中記載,光緒末年,有個人名叫“德馨”,恰巧當了和州知州,據說就是唐代劉禹錫任和州刺史寫《陋室銘》而留下的讖語。

背了這麼多年的《陋室銘》,作者有可能不是劉禹錫

[宋]文天祥行書《陋室銘》

劉禹錫勤於著述,又很注意編錄和保存自己的作品,至今留存詩歌800多首,文章200多篇,大部分可以考證出寫作年代。因此陶敏先生花了30多年工夫,整理註釋的《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就是按作品寫作時間先後重新編排的,好讓讀者知人論世,跟隨劉禹錫沉浮仕隱的腳步,更深地理解其人其作。

《全集》詩和文分別編年。“銘”屬於文章的一種體裁,但在《全集》50多歲時的編年文,以及部分無考而未編年文中,都沒有《陋室銘》。

背了這麼多年的《陋室銘》,作者有可能不是劉禹錫

[明]祝枝山草書《陋室銘》

《陋室銘》去哪兒了?

在《全集》附錄部分的“備考詩文”中。“備考詩文”主要收錄後來託名劉禹錫假造的詩文,或者懷疑不是劉禹錫寫的,但目前尚無確鑿證據的作品。

好比500年後,有人收集魯迅的全部作品和語錄,把“湖人總冠軍!”也收集起來了。再過1200年,嚴謹的魯迅研究專家重編《魯迅全集》,介於這句“湖人總冠軍!”曾在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也不便直接拿掉,而是作為附錄先收起來,後面再加上學術性的判斷,以供將來的學者參考。這樣才是較為嚴謹科學、尊重歷史的做法。

背了這麼多年的《陋室銘》,作者有可能不是劉禹錫

就《陋室銘》來說,原來唐代和宋代所編的《劉禹錫集》裡面,都沒有《陋室銘》這篇文章。《新唐書》和《顏真卿集》中明確記載寫作《陋室銘》的,是崔沔,但內容是什麼並不清楚。

北宋以後,民間就廣為流傳《陋室銘》是劉禹錫所作的說法。北宋前期有一位要振興儒學的僧人,覺得銘文內容仙啊龍啊,狂悖矜誇,容易誤導青少年,為了給劉禹錫“巨儒”的形象正名雪恥,曾予以駁斥:“俗傳《陋室銘》,謂劉禹錫所作,謬矣。”並且所指就是有“惟吾德馨”這句話的《陋室銘》。

現在看到最早把《陋室銘》歸在劉禹錫名下的文獻,是南宋的古文選本《古文集成》和地理書《輿地紀勝》。南宋鄭元佐註釋朱淑真詞,也引證了“唐劉禹錫《陋室銘》:苔痕上階綠”。元明兩代,《陋室銘》的歸屬也並不統一。

背了這麼多年的《陋室銘》,作者有可能不是劉禹錫

[明]文徵明行書《陋室銘》

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吳楚材選編《古文觀止》時只收了劉禹錫的一篇文章,就是《陋室銘》。由於《古文觀止》風行天下,《陋室銘》作者是劉禹錫的說法也就成了定論,嘉慶年間欽定的《全唐文》也把《陋室銘》收在了劉禹錫名下。今天中學教材所選,就是沿用這一通行的說法。

清代大學者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中,也持肯定之論,說崔沔和劉禹錫都寫過《陋室銘》,就像李德裕和歐陽修都寫有《秋聲賦》,桓譚和華譚都寫有《新論》,揚雄和楊泉都寫有《太玄經》。

但由於年代久遠,證據不足,《陋室銘》的作者究竟是不是劉禹錫,現在學術界尚沒有定論。所以對於治學極其嚴謹的陶敏先生來說,採取了最為謹慎的做法,姑且不把《陋室銘》編在《全集》正編裡,而是闕疑待考,放進附錄。

背了這麼多年的《陋室銘》,作者有可能不是劉禹錫

馬一浮篆書《陋室銘》

當然不管作者是誰,都絲毫不會影響這短短81字銘文永恆的文學魅力,以及君子尚德的高雅志趣。英雄不問來路,來路交給學術。

學術之道,便是在自己的一壺天地裡,唯物主義、實事求是地快樂自尋。孔子云:“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背了這麼多年的《陋室銘》,作者有可能不是劉禹錫

背了這麼多年的《陋室銘》,作者有可能不是劉禹錫

《劉禹錫全集編年校注——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全六冊), [唐]劉禹錫 撰 陶敏 陶紅雨 校注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其先洛陽人,後遷居滎陽,自稱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好學,精通諸子百家、詩文辭賦。參與永貞革新是其命運轉折點,數月之間,從人生巔峰跌到了谷底,且一貶就是二十三年。被排擠貶謫與反抗鬥爭充斥著他的仕宦生涯,其一生創作了大量雄渾蒼勁的詩歌,因此有“詩豪”之稱。作為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劉禹錫在詩歌和散文創作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詩風獨特,豪邁俊爽,自成一家。文章以論說文成就為最大。柳宗元稱讚他“文雋而膏,味無窮而炙愈出”。陶敏先生積十數年之力,對劉禹錫的作品進行蒐集、校勘、編年、考訂、註釋等工作,數易其稿。作為其學術研究的起點,他在此投入了大量的熱情與精力,終於成就了其學術生涯中的一部力作。校勘精審,舉證豐備,考訂堅確。註釋或稽考史實,或究明出典,或詮釋詞義,均準確詳明。書末附錄《劉賓客嘉話錄》《傳信方》《備考詩文》《評論》《傳記資料》《著錄序跋》《劉禹錫簡譜》等資料。所附《劉賓客嘉話錄》《傳信方》,在流傳過程中多經後人竄亂,雖經唐蘭、羅聯添等學者校補考辨,仍遺留了一些問題。本附錄在吸收諸家考辨成果的基礎上重為校輯考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