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我們一起背過的古詩文:《陋室銘》

30多年前我們一起背過的古詩文:《陋室銘》

陋室銘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30多年前我們一起背過的古詩文:《陋室銘》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為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與白居易並稱“劉白”,與柳宗元並稱“劉柳”。政治上主張革新,一些詩歌反映了作者進步的思想。

銘是古代一種刻於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於歌功頌德與警戒自己。《陋室銘》託物言志,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30多年前我們一起背過的古詩文:《陋室銘》

這篇不足百字的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於一體。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緻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兩袖清風、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文章運用對比、白描、隱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壓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餘音繞樑,讓人回味無窮。

劉禹錫因在任監察御史期間,曾經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永貞革新失敗被貶被貶至安徽和州縣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裡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後很生氣,吩咐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於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並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30多年前我們一起背過的古詩文:《陋室銘》

知縣見其仍然悠閒自樂,滿不在乎,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只給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劉禹錫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並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