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國人對莫言都是怎樣評價的?

醉心創作


我喜歡文學,所以從上初中的時候開始就關注文學。

對於我來說,諾貝爾文學獎高不可攀。我閱讀過大量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的作品。比如說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國》,《古都》,《千隻鶴》。美國作家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老人與海》等等。我對這些作家的作品極其崇拜,感覺他們的作品既神秘又遙遠,那時候我就想,中國作家驢年馬月能獲得諾貝爾獎。

在我盼了十幾年之後,莫言的作品在當代文壇橫空出世,我是那樣的興奮和激動。在之前我就讀過莫言的《紅高粱家族》,《透明的紅蘿蔔》,他的敘事方法,和他所使用的文學語言,是我在中國文學中聞所未聞。

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的重大意義,使我撥開雲霧,見到了光明。讓我也明白了,到底什麼樣的作品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土生土長的東西,可以成為民族的,但是不能成為世界的。莫言之所以能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他的語言和它的敘事方法,借鑑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的魔幻現實主義。

莫言和他的諾貝爾文學獎,將永載史冊。


京東千里行書法


莫言是一個作家,而且是一個被官方認證過的作家,即獲得過中國的矛盾文學獎,又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可謂是風雲人物在文學領域中。一個獲得這麼多殊榮的作家,現在去評價他,即便是排山倒海的群眾唾沫星,也震撼不動他在當今文壇的地位,因為“唾沫星”自身就沒有力量。

莫言的作品,《蛙》、《豐乳肥臀》、《生死疲勞》我都看過,就衝著他的諸多光環去閱讀的,看後唯一的感觀就是:粗俗、齷齪、下流、媚俗、………字裡行間看不到美感、看不到悲憫、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光亮、看不到指導的價值,只為揭露人性的醜惡、人性的貪婪、人性的弱點入手而寫,文字中處處透露著對權勢的傾慕,對平賤的鄙薄。

一部真正有價值的文學作品,是讓讀過它的人,在瞭解殘酷事實真相後依然有勇氣去愛,相信黑暗是暫時的,光明一定會來到,在絕望中產生新的希望,只有這樣的文學作品才有無限的生命力。揭示的同時已經蘊藏著巨大改變的力量。只是簡單醜陋的揭示,我相信會寫的作家比比皆是。

這個時候,有人會說了:你這樣說莫言的作品,是因為你嫉妒、你淺陋、你寡聞………,他寫得不好,為何得如此多的獎?我只想說:像莫言一樣沒有深遠價值的作品,而能得到殊榮的不只是我們中國才有,世界各地都存在這種現象:譬如德國歌劇作家曼依貝,生前在歐洲紅極一時,今日定為一個庸俗膚淺的作家。唯有時間能夠證明其真正的價值。

民族優越感,民族排他性這是世界各民族之間都有的。德國作家常常把法國作家寫的法國人醜陋的書翻譯成德文,以鄙薄法國人;西方人也常常把中國作家寫中國人醜陋的文章,翻譯成他們的語言,以偏低中國人。因為用你的人抽你自己人的耳光更響亮、更有說服力、更不帶民族的偏見,只要扯上這樣一面旗幟,就可以把什麼狹隘、偏見都遮蓋————這是你們自己人說的,我們的心胸是開闊的、我們是紳士的。

世界認同,世界公平是一種理想主義,是一種幼稚的、美好的願望罷了!





凌寒獨自開


當今的世面就莫言的評價,褒貶不一。然而發現,褒獎的大多是中外文學界名人,貶斥的多為名不見經傳者。評價基本態度:讚歎、欽佩,詆譭、侮辱。為什麼如此鮮明極端?因素挺複雜,是是非非,一言兩語難以說盡。

我的意見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莫言是虎穴,虎子是莫言的作品。要評價什麼,就要了解清楚什麼,才能寫出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評價;評價者要有高屋建瓴的學識水平。否則,露出淺薄、獵奇、玄乎、博眼球的無責任之小見。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分別是必要的。

下面,就一些關於莫言的經歷、作品、獎項等資料,提供給感興趣的同仁,回頭多讀讀莫言的東西,再評價莫言,興許不遲。

莫言。

1955年,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大欄平安村。

莫言在小學五年級時輟學,在農村勞動長達10年,種高粱、種棉花、放牛、割草。這期間無書可看,他看《新華字典》,後來,莫言靠著《中國通史簡編》這套書度過蹉跎歲月,接著又揹著這套書走出家鄉。

1976年,莫言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員、教員、幹事等職。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的四年時間裡,莫言閱讀了大量的文學書籍,將圖書館裡1000多冊文學書籍全部看過。他也看過不少哲學和歷史書籍,包括黑格爾的《邏輯學》、馬克思的《資本論》等。

莫言作品年表及獲獎情況

一,作品

1981《秋水》,《民間音樂》《春夜雨霏霏》短篇

1982《醜兵》,《為了孩子》短篇

1983《售棉大路》短篇

1985《透明的紅蘿蔔》《球狀閃電》《金髮嬰兒》《爆炸》中篇《枯河》《老槍》《白狗鞦韆架》《大風》《三匹馬》《秋水》短篇。

1986《紅高粱》《高粱酒》《高粱殯》《狗道》《奇死》《築路》中篇

1987《紅高粱家族》長篇《歡樂》《紅蝗》中篇1988《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長篇

1989《你的行為使我恐懼》中篇

1990《父親在民夫連裡》中篇

1991《白棉花》《戰友重逢》《懷抱鮮花的女人》《紅耳朵》中篇

《神嫖》《夜漁》《魚市》《翱翔》短篇1992《幽默與趣味》《模式與原形》《夢境與雜種》中篇

1993《酒國》《食草家族》長篇《神聊》短篇

1995《豐乳肥臀》長篇

1998《牛》中篇《會唱歌的牆》《三十年前的一場長跑比賽》散文集

《拇指銬》《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白楊林裡的戰鬥》《一匹倒掛在杏樹上的狼》《蝗蟲奇談》短篇

1999《師傅越來越幽默》中篇

2001《檀香刑》長篇

2003《四十一炮》長篇

2006《生死疲勞》第一部章回長篇小說

2009《蛙》長篇

二,獎項

1997年,獲“大家文學獎”

2002年,獲第一屆““鼎鈞文學獎”、臺灣《聯合報》

2001年。“十大好書獎”、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第一部章回長篇小說

2011年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評價:

著名作家陳忠實:“中國作家終於走進了諾獎行列,我覺得這不僅是莫言的榮耀,更是整個中國文學的榮耀。”

著名作家餘華:“從文學的標準來看,莫言起碼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學獎了。因為90%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著名作家蘇童:“莫言可以說是當代文學創作的領軍人物,獲得這個獎應該說是實至名歸。他的書完全可以跟那些大師平起平坐。”

臺灣作家張大春:“實至名歸,臺灣媒體對此也很興奮,有人說莫言早就該得獎了。莫言和地氣相接。我覺得他是形似神異。他作品中博雜的敘事傳統,不是移植過來的,而是他從民間土壤中自然生長出來的,。

臺灣作家龍應臺:“莫言得獎,太棒了!他的小說充滿方言,可以徹底看到村落的經驗是如何給人充沛的生命力,最泥土的人就最國際。”

著名美籍華裔女作家譚恩美:”莫言的聲音完全可以像米蘭·昆德拉和加西亞·馬爾克斯那樣深入美國讀者的心。

國人無名氏:“未給中國人爭了光”。作品“丟了臉,漢奸文人”。“所謂獲獎作品,就是文學垃圾”。





炎黃子91379461


若貝爾大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走過七十年裡程,文人墨客不計其數,科技精英層出不窮,沒有一位獲獎。屠呦呦無名無利,默默無聞的戰鬥,為什麼能獲,榮獲若貝爾大獎???。

至於莫言能獲若貝爾大獎,評選機構在中國他可能,獲得這一殊榮嗎????國內大筆桿,精英,巨匠不計其數。少數人會耿耿於懷,心中怒火中燒,吃不到葡萄會說葡萄酸,情有可原。不同類型文藝作品吧,蘿蔔白菜個有所愛。客觀公正的看待莫言吧,若貝爾獎前無古人。後有來者。希望在中國大地,文藝文化藝術大復興高歌猛進勢頭,希望更多的作家能與莫言一樣 獲取若貝爾大獎。


曾經的小老兵


說起莫言,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稱他是中國文學史上一朵奇葩,絕不會過分。作為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者,是他把中華文化,帶進了世界舞臺,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再獻輝煌。

莫言,山東高密人,1955年生,中國著名作家。

他的小說:紅高梁,蛙,酒國,檀香刑,豐乳肥臀等都深受全國各地民眾的喜愛。

其實這則在網上流傳至今的酒色賦,讓人讀後深有感悟。

《酒色賦》

如果世上沒有美酒,男人還有什麼活頭?

如果男人不戀美色,女人還有什麼盼頭?

如果婚姻只為生育,日子還有什麼過頭?

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還有什麼寫頭?

如果文學不寫酒色,作品還有什麼看頭?

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個願意去吃苦頭?

如果酒色都不心動,生命豈不走到盡頭?

這則流傳甚廣的《酒色賦》,到底是不是莫言所作,至今還是個謎。不管誰寫的我們姑且不論,但它道出了人生的真締,也道出了人類生活千萬年來不變的本性。人類都是在酒色物慾中繁衍沉浮,它是人類生活生命的主題,也是人類和平友誼有愛交往的橋樑。失去它生命生活將會沒有激情和動力。

古有《昭君出塞》就是用美色和親結盟,興國安幫。還有董卓,貂蟬,呂布都是在酒色權勢物慾中迷失了自我,亂了時局,喪了性命,丟了江山。從平民到偉人到名流,哪一個離開酒色物慾了?從偉人……斯大林,卡扎菲,薩達姆,到名人……拳王泰森,藝人……謀……龍……挺…峰,再到文人墨客、平民百姓,有幾人不近物慾酒色的?雖沒記載,但不近酒色者肯怕還是不多的。孔子說過:食色性也。聖人道不避之。世人以色盡興,沉迷之中,那就是正常之事了。

美國的紅燈區,奧門的大賭場,日本的KTV,中國的洗頭房,網上的召女郎。哪個不是在酒色上下功夫——謀取物慾或慾望的?就是酒色讓人奮進,就是酒色讓人墮落,但就是酒色,才使生命生活更有激情動力。天天物慾橫流,夜夜豔歌豔舞。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酒色,酒色是人類生活生存永恆不變的本色;也是人類生活永恆不變的本質。多少時局時事都是因酒色而改變。用酒色和親結盟安幫,用酒色擾亂朝綱。

因此酒色讓人陶醉,因此酒色讓人迷戀,因此酒色讓人流淚,因此酒色讓人災難。因此酒色讓人爭鬥,因此酒色讓人親密,因此酒色讓人奮進。

只因酒色

只因酒色,有的人為此逍遙自在;

只因酒色,有的人為此相互格鬥;

只因酒色,有的人為此傾家蕩產;

只因酒色,有的人為此家破人亡;

只因酒色,有的人為此鋃鐺入獄;

只因酒色,有的人為此身敗名裂;

只因酒色,有的人為此安定大局;

只因酒色,有的人為此暗箭傷人;

只因酒色,有的人為此瘋狂作惡;

只因酒色,有的人為此篡位奪權。

再過千萬年,酒色還是人類生活的主旋律。

莫言的每篇小說,都深刻道出了人性——好與壞,醜與美,邪與惡在現實生活中的本性。深入人心,所以深受廣大讀者作者和民眾的喜愛。

即興感嘆,望君指正,有錯即改,在此謝謝!俊波🍎🍎🍎🌹🌹🌹🙏🙏🙏圖均來自網絡。








俊波2494777000894


莫言先生的作品獲獎在很多人眼裡成了葡萄!

很多人用幾十年固有的意識形態來評價先生的作品,總認為先生的作品是迎合了歐美口味,現想起來真的荒唐可笑。

莫言在創作的初期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根本沒料到後來的獲諾獎。先生長我幾歲,他筆下的很多人物就是我們經歷過那個年代身邊的人物,的確和高大上扯不上邊。

荒唐的年代出現了一些荒唐卑陋的人物是很正常的。否則將來很多人會忘記那個年代的"運動"和"餓飯”。很多人一提作品就想到所謂"正能量”,這個"正能量"我們特有的產物,是我們意識形狀完全僵化的一種表現。

包容莫言吧,他是一個有獨立思想和獨特見解的作家!



三哥7536


這一切的緣起在於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具有中國國籍的作家,加上大眾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的“迷之喜愛”,讓莫言得獎這事兒成了巨大的新聞事件,莫言直接被一些人捧上了大師的位置。

在當代作家中,莫言的文學作品確實不差,確實屬於中國當代作家一流水平,但以世界文學標準來衡量,莫言目前已經發表的作品,至多三流。

顧彬說過,“中國當代文學垃圾論”,很多人可能受不了這種判斷,但看看中國當代文學圈子文化,以及作家們的“怒其文學本身的不爭”,而是爭名奪利,垃圾說還是有道理的。

再舉一個出版例子,莫言的作品全部轉會浙江文藝,據說是三千萬轉會費,去年年底竟然編出一本莫言給孩子的語文課,真是糟糕的出書的方式,先不說莫言的文字適合孩子讀嗎?單就一個偉大作家,怎麼會同意別人用這種方式來編自己的作品,這確實是精緻的利己主義。

莫言獲獎過去七年了,他幾乎沒有寫出像樣的作品,估計還會吃這種名利的老本。

你喜歡莫言的作品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是瑞典文學院對中國作家的愧疚,對中國讀者精神上的期盼和內心裡的焦灼進行的補償。

言之鑿鑿也是實至名歸可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有三個人:魯迅先生、老舍先生和沈從文先生。大概是這三位作家都被自己的同行,朱自清先生那篇膾炙人口的散文《匆匆》給吸引,都走得有些匆匆,以至於錯過了他們應該獲得的榮光,這不得不說是中國文學的不幸,也是中國讀者的不幸。

純粹的路遙和純粹的陳忠實絕對是一九四九年後最優秀的中國作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陳忠實的《白鹿原》絕對是現代中國最優秀的文學作品。九十年代的瑞典文學院不可能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一箇中國作家,隨即心力憔悴的路遙英年早逝。

為什麼二零一一年陳忠實的《白鹿原》沒有跑入瑞典文學院的法眼,而莫言的《蛙》卻跳進了瑞典文學院的懷抱,我是百思不得其解?我想很多中國讀者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傳言陳忠實動了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奶酪。可能狹隘的西方文化人更重文化保護主義,更加對比他們優秀的作家會文人相輕。

第一個吃到螃蟹人的不見得是最好的美食家,第一個拿了諾本爾文學獎的作家也不見得是最好的作家。這是我對莫言先生這個還不夠純粹的文人的看法和意見吧。

五張照片依次向魯迅先生、老舍先生、沈從文先生、路遙、陳忠實致敬。


想象一陣風


當今對莫言評價貶謫勝於褒揚。為什麼?表象是絕大多數評價認為:莫言語言低俗、猥褻、作品暴露現實缺陷為主,等等。深層次問題是:反映了當下社會在意識形態上,特別在文學欣賞上,傳統的喜歡圓滿、奉迎、遮醜,不喜歡露缺陷、要臉面,等等。這種脫離實際迴避現實的陳腐的傳統意識,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束縛二十一世紀的人腦筋。這和與時俱進是對立的觀念。當下,必須立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講實在,這就是意識上與時俱進,反之就是阻礙進步。

實在講:莫言的作品是源於生活精於生活的,是作者歷煉陶洗現實生活,去除渣子的精華再現。今天我們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就是它誤國誤民,精準扶貧就典型反官僚主義的措施,‘’精準‘’就是實在。莫言《天堂蒜薹之歌》主旨就是通過天堂縣蒜薹豐收之後嚴重滯銷,由於縣政府的官僚主義導致農民採取了對抗行為造成冤獄。作品通過高羊、高馬……等人物的遭遇,淋漓盡致的暴露了官僚主義的嚴重危害,它是用故事情節和人物挫折警示人民,官僚主義危害極大。其民謠導引情節獨具特色,人物塑造細膩入微,語言通俗樸素。莫言是在用作品反對官僚主義。《透明的紅蘿蔔》小黑孩、小石匠、小菊……一系列人物的遭遇在訴說形式主義是最大禍害。講實在,就是堅持事實求是,要能聽、看負面的反映和現象,精準的去糾正就變好了。迴避只能是《天堂蒜薹之歌》的結局。莫言作品的可讀性就在這裡。

所以探討莫言作品,首先要端正意識,陳腐的阻礙社會進步的傳統思想要不得,必須拋棄。莫言需要今天的人民再認識,他獲得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們瞭解莫言,會推動文學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促進人們意識更新,以適應改革開放實際需要。


知行軒主人


看過《紅高粱》這部電影。張藝謀導演的,抗戰體材。在眾多的抗日神劇中,《紅高粱》讓人耳目一新。

日寇侵華,上邊是國民政府,下邊不論土匪百姓,全民抗戰。《紅高粱》真實的反映出時代的民族抗日情節。與傳統的抗日神劇相比,卻實是大大的進步。莫言的諾貝爾獎獲得,卻讓國人很是糾紛,讚美不是,否定亦不是,我們真的需要諾貝爾文學獎,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卻不抵建國都不到歷史的年鑑國家,真真的讓國人汗顏。可是目前的社會體制在意識形態領域,很難與世界文化對接。老舍的《四世同堂》讓我們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莫言的西方情結亦可理解。

我不喜歡莫言,亦不看他的作品,但國學不允許我們同世界文學因不同而相悖。只有將國學引向世界文學,才能使國學發揚光大。

接受莫言,畢竟他的努力使我們的文章在國際領域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