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知识点,有的同学很快理解,有的却很慢,有哪些能提高知识理解的方法呢?

蕾小败


当老师的都知道:课堂上,老师以4G的速度讲课,学神以wifi的速度听着,学霸以3G速度记着,其他学生,有的以2G速度干瞅着,有的经常掉线,有的是搜不到也连不上,最后自动关机了!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差距,而且差距很大!

老师却不能按照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去“因材施教”,只能按照多数学生的理解水平来备课、上课,这就导致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成绩差距也会很大,补课也就有了市场。

如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理解和记忆哪个重要?是先理解后记忆还是先记忆后理解?

一、记忆和理解哪个更重要?

我和上小学的儿子经常一起来背诵古诗,结果发现,对于一些短小的诗词,我们的背诵速度基本上差不多,我是理解着记忆,孩子是死记硬背。但是,到了篇幅比较长的诗词,他背的比我还快。如果说遗忘,两个人都会遗忘,只是拿回来复习一下时,也基本上都能重新记忆下来。

所以,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同等重要,记忆力和理解力是相互促进的,不可分割的!记忆,并不只是死记硬背,它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儿童阶段,还不能做到“博闻强记”,因为他没有那么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所以只能靠记忆,你让他理解着记忆,只是大人想当然而已。

二、先记忆后理解,还是先理解后记忆?

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可以的,相对来说,肯定是理解着记忆更好。

比如高中历史,有些学生,尤其是男生,你看他经常不背诵,有的学生背得很认真,但是从效果上来看,那些背的认真的学生不一定能记得好,记得牢,考试的时候往往成绩反而不好;那些看着背诵不好的学生,有的是理解着记忆的,所以效果不一定差,考试反而成绩更好。

所以,低年级的时候,可以先记忆再理解;而到了高年级,必须要重视理解,死记硬背得学生,在高中是学不好的。

三、有哪些可以通过理解的方法?

通过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主要有以下方法:

1、行万里路:所谓博闻强记,是指见得多,知识面广,记忆力强。我的理解应该是因为见得多了,所以记忆力自然强。比如我们学习地理知识,告诉你苗族人是什么样的,怎么生活的,很多学生因为是死记硬背,所以很快就忘了。但是,对于没有学习这方面地理知识的人来说,只要去一趟千户苗寨,对于苗族人的生活方式、衣着打扮就非常熟悉了。

再比如记忆地图、地形这些内容,了解历史地理知识,那些经常外出的人或者出去比较多的孩子,理解起来自然就快,记忆自然就好。

所以,假期不一定要把孩子送进辅导班,把这部分钱拿出来,带着孩子去旅游,他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毕竟需要时间和金钱。如果不能行万里路,那就去读万卷书吧,读书是增强理解能力的最好途径之一。

3、死去活来:在高中,我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要求,就是学到“死去活来”!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知识要记死,记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是要把它用活,不能用死了,不能生搬硬套,搞本本主义。如何用活?多做题,或者说刷题。见多识广,熟能生巧,只要知识记牢了,多做题,自然就能理解了。如果没有知识做依托,理解能力也无从谈起。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希望能够给你提供帮助,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长期奋战在高考一线,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同一知识点,有的同学很快理解,有的却很慢,有哪些能提高知识理解的方法呢?这确实是一个好问题,因为小徐老师常年奋斗在教学一线,见多了千差万别的学生,确实存在同一知识点,有的同学很快理解,有的却很慢的现象。但是小徐老师重来不认为理解慢的孩子就没有竞争力,而且据小徐老师多年的观察,即使同一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有快有慢,但这并不是决定中考胜负的关键因素,而起决定因素的往往是端正的学习态度、坚定的学习信念、持久的学习耐力和行之有效的提高知识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小徐老师所带的班级,每年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可以顺利考入市级和县级重点高中,但是在这些顺利升学的学生中,真正理解能力,头脑反应快的学生也就三四个同学,而其他升学成功的同学,大多靠的是勤奋学习的精神,坚定的学习信念和耐力,再加上适当的学习方法也能考入重点高中。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正确的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目标并明确与实现目标的差距,让学生看到前进的希望,并在奋斗中和老师的鼓励中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拼搏进取,实现内心力量的觉醒。

因此,小徐老师每年面对一个班的学生,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总要千百次的强调学习态度、学习信念、耐力和毅力等精神动力,先让学生有努力就能升上重点高中的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并拥有为此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这才是保证智力并不超群,理解能力一般的学生在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后持之以恒的学习奋斗直到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心怡的大学。

那么怎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坚定信念,实现学生内在精神的觉醒呢?

1、对学生成绩进行中肯的评价,指出学生学习上的优点,学科及学习上的优势,既为学生发挥优势,又要力争取长补短,再结合往年本校的升学率划定努力的方向。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很多中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不客观的,而且因中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经常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且情绪变化大,因此很多理解知识点较慢的学生面对初三紧张迅速的学习,就会打“退堂鼓”,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此时老师一定要给这些学生指指路,鼓鼓劲。

但是这个鼓劲不是肤浅的表扬,也不是泛泛地鼓励,是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思想上的波动给予最真实的评价,并依据个人学习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这样学生才真正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当自己觉得自己的目标可以实现时,内心的力量也会随之被唤醒。

2、时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在考前考后对个人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个人情绪等做指导,让学生有一个端正良好的心态,减少内耗,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知识点理解上较慢的学生更容易因学习进度慢而丧失信心,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时时的鼓励和学习方法上和知识点理解上的点拨。

二、提高知识理解的方法

学习任何东西,良好的学习方法都可以加快学习速度,知识理解的方法也同样如此。小徐老师常用于指点学生提高知识理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知识点归纳法

任何一个知识点的考查都是散落在不同的题型中出现,而如果能深透地理解知识点,就可以一眼看出不同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而一眼看出了该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也就明白了答题的角度和思路,再结合题目具体进行解析就可以了。

那么如果提高知识点的识别能力呢?那么就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各种各样的题型中归纳知识点,当对该知识点的出题方式了如指掌,当对不同问法的侧重点一眼即明,而且随着对该知识点的归纳也会进一步熟练,那么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也就会越来越透彻。

例如:在古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文实词的翻译是常考的问题,而文言实词的翻译中最难的,最常考的就是词类活用,虽然老师在讲课也一再强调哪些词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哪些词是活用作动词,哪些使动用法,哪些是意动用法,但是有些学生就是理解不了,一遇到课外文言文实词翻译,就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我就让学生把上图所示中的各种词类活用情况下的实词全部归纳出来,不断的感受不同语境下词类活用的具体含义,例如,归纳动词活用现象,将课本内外所学文言文的动词的不同活用情况全部归纳出来,并反复感知揣摩,随着同一类知识点归纳的越来越多,理解受到不断的强化,理解力自然而然地就提升了,这个知识点也就真正的学通了。

在语文中考复习中,记叙文阅读知识点从大类上分筛选信息类题、审美鉴赏类题、拓展启示类题三大类,而在小类上又分为标题的含义和作用、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文章的线索结构、文章的主题及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手法等多个知识点,而每个知识点在理解时,一是要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答题角度,规范答题语言等,另一方面还要在题目中一眼看出该题考查的是哪个知识点,做到答题角度正确。

而对知识点的归纳却可以实现对知识点的全面细致的理解。如对“词语/句子含义效果类题的答题角度”这一知识点的答题角度要紧紧把握三个要点,浅层含义+深层含义+作者感情。在不断归纳该知识点的实际题型时,也就加深了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形成规范的解题思路。如下图所示:

2、专题训练法

为了强化某一知识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老师们经常对其进行专题强化训练,在大量做同一类型题目中透彻理解该知识点,达到强化的效果。


任何学科的学习,知识点强化都离不开专题训练,例如,语文有基础知识专题训练,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等,在同一相关知识点的不断强化中加强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往往通过一段时间某一知识点的专题强化和知识点归纳后,理解力较慢的同学也可以理解并熟练掌握该知识点,实现和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同样的做题效果。

3、错题集整理法

为了提高知识理解能力,就要对没有透彻理解的知识点加以整理,以便不断复习,反复记忆和理解,强化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力。

错题集整理法,是我们当地名校让学生必用的一种强化记忆和加强理解易错知识点的有效学习方法,往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后,在考前再前错题集进行反复强化复习,那么曾经理解不透彻,记忆不深刻的知识点就会变得越来越熟练,做到真正理解知识点。

综上所述,对理解能力较慢的同学来说,并不是没有升学的机会,而是需要坚定信念和信心,持之以恒的努力,再加上行之有效的强化理解强化记忆的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特别是中小学,知识点是固定的,凭借对知识点的熟练程度依然能提高成绩,因此当时理解能力慢不足为惧,你需要比理解能力快的学生多用一点方法,多用一点心,多用一点时间,就可以追上来。加油吧,同学们,迈入中考这道坎儿,大学圆梦才会切近。


指尖教育帝国


具体“知识点”需要具体分析。

跟“前续学习”有联系的知识点

如果是跟前续所学过的内容有联系,而且前续知识对这个知识点的影响很大的话,那么很显然:那些对前续知识掌握更好、理解更透的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一定会更快一些。反之,对前续知识都模棱两可的学生而言,没准新的知识点就如同“天书”一般。

这一点我认为在英语和几乎所有的偏理科科目(比如数理化)上都有明显的体现。

我想这个问题在理科学习上存在高概率发生的情况应该不是很难理解,但是可能会有人对我说的文科学习会有一定的异议。

关于这点我不勉强大家接受,但是我真的认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几乎所有的文科学习对老师的依赖都远远低于理科!尽管在作业量上尤其是中小学阶段,语文作业可以说是最多的之一,但是从“应试”的角度去看,实际上更多的时候那些作业也就是比较侧重“记忆”,而事实上即便不讲,只要学生阅读有保障、时政有了解,也就是“博闻强识”,那么应对现在的改革后的新语文考试,他们的优势反而会比那些只会跟着各种资料死记硬背的考的更好!

但是理科则不然,自学不是不行,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效率会比较地下,而且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容易前面,更严重的是对灵活运用上自己学真的是比较局限。

跟“前续学习”没关系的知识点

这种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1、天赋!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人与人之间天赋上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而和别人还可能特别高或者特别的差!

2、逻辑思维能力的区别

罗辑思维不像天赋那样,直接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它是可以后天培养和训练的。把看似没有关系的问题结合起来辅助自己理解新的问题我想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经历过吧?

在同的阅历的情况下,也不是任何人的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都一样。有些人可以从多个已知推出到多个未知,有些人可以推导出一个,而有些人却半个也想不出来!

少概率但是一定存在的可能

老师的授课方式、导入方式、引导方式等课程的设计可能不适合有些学生。

有些学生因为没有认真去跟着老师的思路去理解。

有些学生因为讨厌老师或者这门课而主观上放弃思考。

……

还有很多的可能性。

不过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够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然后想办法去解决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这种情况在班中是很常见的,也正是由于有这些差距,才造成了有人学习很优秀,有人学习很一般。

1.

方法一:提前学,加强预习。

我了解的一位学霸,他在每年暑假的时候,就把下学期的课全部都自学一遍。

每个晚上最后一项学习任务,就是预习第二天上课所要学的课程。

这样到了真正上课的时候,她已经预习过两次了,自己能学的已经学会了,能理解的也已经初步理解了,只留下疑问的在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老师的讲解。

这样,老师在讲解比较浅显的知识的时候,他早已经会了,显得特别自信,仿佛理解的特别快,比别人快了一步,大家都认为他很聪明。其实他只不过是提前预习了。

如果你想象她理解的那样快,那么请你也提前预习。预习还能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是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2.

方法二: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学科的基本功,如果把基本功打扎实,基础打的牢牢的,那么在往上学的时候就像盖高楼,地基牢固盖的就会很高。

例如学习语文,字写的漂亮,读书多,语感好,那么语文学习就会显得很快捷。

例如学习数学,心算能力特别强,基础概念理解的透彻,数学思维搭建的好,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理解就会快。

3.

方法三:适度的超前学习。

在学习上有时候会有这种现象,你理解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可能理解不了,但是如果你继续往后学,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知识点的时候,就会觉得理解的特别快捷,简单,一下子就顿悟了。


禾页老师


同一个知识点,有些人理解的快,有些人理解的慢,这真的是与个人脑袋瓜子的天生优势有关系!没办法,这是爹妈基因造成的,那些理解的慢的同学只能忘洋兴叹了,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勤能补拙,具体看下文。




第一,理解能力好的同学分两种。一种是先天优势,真没法比。一种只是比你早一个晚上知道了答案而已,那就是后天的勤能补拙。

既然你的理解能力不如人,那么你就要比别人多下苦功夫。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比别人晚睡一个小时。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你就要做到早点预习功课,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及时记录下来,等老师讲课的时候好好听课,特别是自己理解不了或者是理解不透的地方就要注意了。要是听的还不是很明白,可以课堂提问或者是下课了在问老师。然后就是晚上要对今天不理解的知识进行总结,加深记忆,也就是做学习笔记,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的读书笔记可真是千金不换了。


第二,就是不耻下问,相互讲课。

这个说的就是,既然你不懂不理解,那就要去向懂的同学请教,不要觉得丢面子,没什么丢不丢面子的,孔子还向三岁孩子学习了。同学给你讲的时候你就会认真的听,这个时候不像是老师给你讲,弄的你很紧张。反正大家都是同学,平级的嘛,你的神经也会放松,同学给你讲发过程当中,你也可以自己给同学讲一下,让他分析你讲的对不对。这样相互的讲题做题的过程当中你会发现记忆真是深刻,理解起来还特轻松,毫无压力的感觉哦!


最后,总结一下。勤能补拙,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没有什么是克服不了的,只是你自己需要更努力一点哦!


澄番谝闲传


对同一知识的理解快慢决定了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这种差异不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缩短,反而会更加拉大,于是就出现了学生两极分化的状况。

提高知识点理解要联系学生的基础、习惯,学习方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一般都是这样做的。

理解概念,溯本求源。

对于一个知识点只有准确领会它的概念,溯本求源,掌握概念的本质特征,而不为外在表现形式所左右,这样才能增加知识的运用能力。

比如说,对诗歌鉴赏中“情与景”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了解了诗歌表达的方式常常是通过“景物”来抒发感情。当学生理解了这个知识点,那么诗歌根据诗歌里“景与情”关系就很容易理解它的表现形式,比如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

融会贯能,学以致用。

提升概念的理解能力,更主要的是运用,在运用中,达到熟能生巧了,再遇到相关的知识就可以有意地去分析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比如还是借景抒情这个知识点,当我们理解了概念的本质,那么看到一首诗歌,我们就会无师自通,就能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了,就不会产生理解起来有快有慢的情况,而能实现进度统一,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似的。

比如我们看到这样一首小诗:“江动月移石,溪虚云傍花”,“江、月、石、溪、云、花”这些词语在头脑中立即呈现是写“景”,几乎是条件反射式的我们会想到描写景的指向是“情”。再联系诗歌景物所描绘的画面:一个人站在江边,月光洒满了江面,江水潺潺流动,水中的石头由于水的折射作用,仿佛流动似了,江水清澈,天空的云儿倒映在水中,与岸边的花相依相偎。这样的画面,自然让人想到诗人的“闲适”的情感!

通过这样的讲解,不知能否有助于你对一个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方法你就不会因为班级学生众多因为理解有快有慢而不能实施有效教学。如果能有所帮助,请点赞,加关注喔。


乱语三千


班级授课的特点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会的学生可以辅导不会的学生。对不想学的学生,基本没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