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特别在意孩子在学校里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吗?

行者26048122


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成绩肯定很在意,但我在意的不是那个分数,更在意的是透过分数反应出的孩子成长情况。

孩子每次考试后,我更愿意拿出他前边的成绩和分析情况,和他进行对比和分析。这次与上次有进步吗?进步的成功经验是什么?能否通过分析和总结,对后期的学习指导和安排?

成绩只是对某一时间段的学习情况的一个反应,并不是全部。学习的过程讲求循序渐进,分数固然重要,分数之下反应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才是最重要。

透过成绩,我更愿意看到的是孩子的付出和获得。对孩子的努力和付出的肯定,才能保持孩子的积极向上之心,他的劳动得到了尊重才更有动力;只有收获获得感,孩子才有学习激情,更关键的是能让孩子明白他是在为自己而学。

透过成绩,我更希望孩子能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只有培养孩子的总结习惯,孩子才能更好的把握现状和规划未来,毕竟总结能使人提高。

看到题主的补充描述,真为那些孩子悲哀!错一题罚十题百题,恐怕重罚之下的教育只会让孩子更反感更迷茫,毕竟这种模式下的学习是在为分数而学为家长而学,你想过孩子的感受吗?

再说了,唯分数论早被无数次批判了,而必用明知是错的理论来扼杀孩子的学习激情呢?醒醒吧!还在坚持唯分数论的家长们,知识与能力要并重!


醉z清q风f


看完这个问题,我仔细回忆了一下我的整个学生生涯,不算大学,因为那个时候已经远离父母身边了,从小学到高中,我的父母几乎没有主动问询过我的考试成绩,排名,无论是平时的小测验或者是期中期末这样的大考,他们获知我成绩的渠道主要靠家长会,别人父母的八卦,还有就是我有时候的主动说起。即便知道了结果,无论好坏,进退,也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在饭桌上说上两句,好的,表扬一下,不好了,下次努力,如此而已。

在我记忆中,我妈有两次提及过别人家的孩子,一次是小学的时候,说到一个同年级的特别出色的男生,开玩笑地问我什么时候能超过他,变成男生里的第一?后来超过了,并且无论大小考和最后的高考都是男生里的第一,但是我妈似乎早就忘记这事了,再未提及;再有就是高中的时候,我几乎每半个学期就会超过前面的一个女生,我妈又跳了出来,开玩笑地说:你看那个谁,人家从来没有考过第二(这个妹纸大部分时间都是第一,最后高考也是第一),我就理直气壮地说,我也从来没有考过第二啊!打那以后我妈就再没提过了,不过这次我食言了,最后高考的时候我考到了第二。

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我的父母一定是非常不合格的,似乎他们从未关心过我的学习,没有打骂,也没有什么鼓励,从来不去给我定下什么目标,也不去关心我的具体排名,所以更不会去在意别人家孩子的排名。平时我时间怎么安排,他们也从来不过问,比如高三的时候,我依旧保持着放学回家看动画片,然后出去打篮球到八点的习惯,如果是在夏天,我妈也会保持着等我打球归来,带我去路边撸串喝啤酒的习惯,我敢说即便在那个年代,作为一名高三学生和高三学生的家长,我们绝对也是另类的存在。但是,看完动画片,打完球,撸完串,喝完酒,回家冲个澡,大概从10点到凌晨1点,时候我固定的学习时间,因为我觉得那个时段效率最高,而我父母也从来不会因为睡眠时间之类的问题干涉我,什么时候学,学到什么时候,那是我的事情,他们从不过问。

现在看来,这样的家庭氛围大概是我成绩一直不错,而且一直稳步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似乎我从小就把学习这件事情归属到了自己的名下,过程,方法,结果,都是我自己说了算,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没有人严格地管理,没有人因为阶段性的成绩而大喜大悲,反而让我觉得很舒服,但不会松懈,因为始终认为学习这是我自己的事儿,而且我也想把它做好,而且我也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做好这件事,这种自由的管理反而催生了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得益于这种管理能力,我有很强的内在动力去约束自己,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其实要说我的父母不在意我的学习成绩,那肯定是假的,只不过我觉得相比一次两次考试的分数,他们更看重的是趋势,是我自己是否有继续提升的意愿和行动,如果有,那么他们就不必去干涉,因为他们信任我,而这种信任让彼此收益。

很多家长提问怎么能让孩子主动学习,我觉得在要求孩子转变之前,我们先要转变,如果一切的计划,目标,方法都是我们制定并强加给孩子的,如果我们总是因为眼前的成绩来衡量孩子的过程,如果我们总是把他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很难想象,他们如何能对学习这件事情产生内在的动力。如果想要让孩子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那你首先就要把学习这件事交给他们,并信任他们,过程中可以引导,建议,但不要粗暴地干涉和奖惩。


爱陪娃的熊叔


作为家长,我在意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我认为,分数表明了孩子最近阶段学习情况。如果分数太低,说明这个知识点孩子没学懂。没有学懂,弄懂了补起来就好。

不为分数责备孩子,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成绩,家长才能在孩子遇到学习问题时,第一个知道。


我家囡囡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数学没考及格,回家直接说,妈妈,我数学测验没及格。我回答,拿来我看看,哪里没学会。囡囡说,没有!就是计算太多,粗心算错了很多。再要求她出示卷子,她始终不肯,说处处是叉,有什么好看的!我有点担心,但没有强迫囡囡。过了多久,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有一天囡囡放学回家,递给我一张90多分的试卷。再询问上次考砸的原因,还是回答,计算失误,不是不懂。

后来,我带每一届毕业班,都告诫学生们,每一次的考试都只是检查你的薄弱点。不要在意分数。每次考试下来,检查自己的错题,理解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一个一个的巩固。距离中考高考的时间越近,考试成绩才越接近你的最终成绩。以此,来缓解学生们内心的焦虑,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自有他成长的动力。每一个都有想生活得更好的愿望。老师家长不必用你庞大的身躯挺立到孩子面前,挥舞着你的大手发泄你的不满。


需知,每一次你对孩子的不满都是在索求。孩子考试没有达到你的要求, 孩子分数背后涉及到的一些东西没有了,诸如面子荣誉金钱……当孩子长大成人,他也会索求,也要求所有人满足他。于是,悲剧开始了……


教育之象


听说每个对育儿有要求的家长都关注了格格巫育儿日记。

女儿四年级了,我不是特别在意孩子在班上的每一次成绩,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1.不苛求孩子每一次都是满分或者第一名。

孩子的成绩,一直在班上虽然不是最突出的,每次满分,第一的情况并不多,但是很稳定,每学期在某一方面都有小进步。同样,你也可以为孩子提取出每一学期进步的闪光点,不断鼓励孩子的进步。

并没有要求她一定要考满分。那些经常得满分或者第一名的孩子,都是比较细心的孩子。我家孩子粗心一点,前几年考试满分的情况的确也并不多,这学期开始多一些了,数学和英语经常满分。这也是属于她的小确幸。

一直处于进步的状态当中,这种感觉比较好。不是第一,就感觉永远有潜力,有进步空间。也不怕人家超过自己,如果是第一名,被大家盯着,注定要被超越的,为了保住第一名,心会很累。

2.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本质是上课不听讲或者没听懂,所以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培养孩子爱上学习和良好的专注力。

培养孩子爱上学习的方法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班上成绩不好的几个孩子,有些家里是找不到一本书的,间接说明阅读的重要性。

有阅读习惯的孩子,专注力也会很不错,上课听讲认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考试自然就不会差。

3.成绩不理想时,本着帮助的态度,而不是指责,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一点。

如果孩子偶尔考的不好,就帮着一起总结一下,你知道以后要注意什么方面了吗?考的好不好,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

尽量让孩子知道,错误和失败是被允许的,这样能让她不那么纠结于考试结果,把注意力转到关注于学习过程之中。不断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细节,成绩不提高都不可能。

我也知道,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太一样,但是我们更愿意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尽全力,但是结果怎么样顺其自然。你觉得呢?

觉得好的话,请为格格巫育儿日记点个赞。

【格格巫育儿日记:育儿自媒体,育儿达人,专注科学育儿、亲子阅读,青云计划获奖者】

格格巫育儿


孩子的在学校的成绩固然重要,可是太过在意就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本意,我们是教育孩子变成一个考试机器呢?还是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有血有肉,能自力更生,勇敢面对社会的人呢?

我们家老大已经小学四年级了,从孩子上学开始,我们就从来没要求孩子考试一定要考100分,每次考试前,我会跟孩子说,考试的时候要认真一点,把自己平时的学习水平发挥出来即可。

孩子虽然每次考试都考的不错,但是,有时候会有个别题目因为马虎考不了100分,考试成绩出来以后,有时候孩子也懊恼。我们会告诉孩子,认真总结考试出错的原因,争取下次考试不要在同一个地方出错。

平时的作业也是一样,每次题目出错,要找到错误的原因,及时的纠正。功夫花在平时,而不是考前临时抱佛脚。平时作业出错是在所难免的,如果不出错就不用学习了,孩子都是在错误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关键是要找出来错误的原因,争取下次不要再犯错。如果因为孩子做错了一个题目,就罚孩子10道,甚至50道,是一种非常短视的行为,势必会伤害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算孩子做完了被罚的10道或者50道题,掌握了这个题目,孩子也会因为内心的痛苦,对学习产生抵抗的情绪。

只要孩子平时做好了各种细节,考试的时候就一定不会考的太差,后面要帮助孩子的就是考试的时候的一些技巧,考试毕竟只是衡量孩子做题的水平,并不能代表全部,家长切勿太过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心理和能力的成长。


欢迎访问我的头条号“睿爸快乐育儿”,浏览更多育儿知识。睿爸和睿妈是一对真诚的爸爸妈妈,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睿爸修了工商管理和物理工程双学位,我们育有两子,一个10岁,一个3岁,老大学业优异,我们以亲身经历分享育儿经验。所有回答全部保证原创,欢迎分享、收藏、评论、关注。


睿爸快乐育儿


您好,我是翼翔老师,也是一个父亲。

现在的教育,造成了家长们的普遍焦虑,除了家长自身对孩子的高期望外,也跟老师平时给的一些压力有关。

似乎大家流传着一个说法:小学低年级95以下属于不及格。这种说法绝对是不科学的,人为的制造恐慌。

成绩只是一个参考而已,就像是体温计。你是关注一个人的健康,还是盯着体温计天天在那调体温?

孩子的学习,其实关键在于状态。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我们教育的关键,其实在于让孩子相信,他自己拥有改善自身的潜力!

为了一两分,对孩子进行惩罚式的累积作业,我不知道最终教育成功的家长到底有多少。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便是只算到高考,也是十几年的时间。这么多年,如果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甚至是恐惧的状态,我不知道一个孩子能够坚持多久!

从心理学上来说,孩子的心智发育不完备的情况下,是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的,出现一些小失误其实也是被允许的。

如果一味的简单重复式的惩罚式的练习,可能可以收到效果,但是失去的更多。你得到了那一两分,但是孩子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与其天天盯着那些一两分的分数,不如让孩子去尝试接触更多有挑战性的任务。

语文,可以阅读有深度的文章吗?能写出有条理的长文吗?有时间,不如多读书,多写作。

数学,多去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吧,尝试着接触新的概念,做一些有意思的思维题。甚至只是自己尝试去读一读课外读物也是不错的选择。

看一个学生是不是尖子生,成绩是表象,真正需要注意的是:

1、孩子的独立性

这个学生有独立完成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吗?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在低年级通过各种方式,想尽办法慢慢让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

2、孩子的精神品质

孩子喜欢学习吗,她觉得学习有成就感吗?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好学,乐于接受新事物,不怕失败,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但是很多父母的做法却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行,你怎么就是做不到,为什么会的还是错?

这些做法都是在损害孩子对于学习的感觉。

3、足够的智力支持

大部分孩子的智力开发都是不够的,混乱的。智力的开发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可惜的是,很多孩子根本没有时间探索,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一切都是在简单的重复。

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平时练习的时候,一个自己的想法,比正确答案更重要。

欢迎说出你的想法,互相交流!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我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家长,我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但,我不会把孩子每一次考试成绩看得那么重!原因有三点:

1、我希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孩子学习好,我高兴,但,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德行,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高尚的情操和审美能力,懒惰成性,这样的孩子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

2、正在学习阶段的孩子,我十分关注他的考试成绩。

孩子考得好,我高兴,如果偶尔一次,成绩不理想,我不会对孩子发牢骚,更不会拳打脚踢。不会罚孩子写10遍,20遍,甚至50遍。我会帮助孩子分析失分的原因,看看孩子那部分内容没学好,然后,和任课教师取得联系,在老师的帮助下,在我的耐人辅导下,协助孩子把丢落的知识尽快补上来,争取不让孩子掉队。

3、成功的教育不能只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快乐成长尤为重要!

有多少家长死盯着孩子的分数,一次没考好,又讽刺又挖苦,弄得孩子眼泪汪汪,苦不堪言。

有多少家长因为看重分数,为孩子择名校,结果在紧张的学习大环境下,孩子因为不适应学习环境而焦虑,有的孩子因焦虑过度而生病。患精神分裂症的孩子大有人在,跳楼自杀的孩子也早有耳闻。家长的唯成绩论,把孩子折磨的没有了快乐。

因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位家长,我希望孩子成绩好,但我不把每一次考试成绩看得那么重,我希望我的孩子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临溪抚琴


身为父母,说不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是假的,但是如果不树立正确的成绩观,你很容易焦虑呢。从孩子一年级开始,直到考上大为止,想想十几年时间让你得长多少白发哟。很多家长由于对孩子成绩期望值过高,每次孩子考试哪怕丢几分都要发脾气,其不知你这是在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元凶行为哩。

第一,何为成绩观。很简单,就是父母对孩子每次考试成绩的态度和观点。一年级时,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考双百才过关,才能让自己满意,其实这就是错误的成绩观。为什么错误呢?想让孩子考一百分,你得培养孩子考一百分的能力啊。能力从哪里来?从平时的学习习惯培养中来啊。如果你不知道怎样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百分百会让你对孩子每次考试成绩失望,这就如老农民种地,把种子撒到地里,不锄草、浇灌、施肥、除虫等粗心耕作,哪会有秋天的丰收嘛。

第二,从肯定孩子的努力着手。记得多年前,正上一年级的儿子突然对我说,爸爸我怕明天考试考不好。我心里就一惊,立刻意识到孩子已经背负成绩的压力了。细想想,我从没有要求过孩子成绩啊,是谁在给孩子制造成绩压力呢?分析之后,发现是孩子妈妈,家里的老人,还有学校的老师。于是我就蹲下来,微笑地对儿子说,你不要有任何担心,哪怕你就是考零分,也是爸爸最爱的好儿子啊。以后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你的成绩,你只要相信爸爸接受你考出的任何成绩就行了,因为你每天都在努力,瞧,老师说你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后你认真写作业,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啊。儿子听我这么说,立刻高兴起来了。

第三,帮孩子分析丢分的原因。每次孩子考完试,我都不让儿子告诉我他考了多少分,而是让他说丢了几分。你很奇怪吧?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这里有奥妙所在,就是和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丢分,一起来查找丢分的原因。如考试时没认真读题,书写时匆忙不过大脑,答完后没有认真检查,平时该记该背的内容偷懒了等。找到具体原因后,再重点从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意识引导入手,鼓励孩子重视这些基本功,你就可以少丢分或不丢分喽。瞧,注意力都放在查找问题上,孩子自然就专注听和配合了,压力自然就消失了。

第四,鼓励孩子的进步。孩子历次考试都会有波动现象,或高或低。如果你对孩子取得的进步只沾沾自喜,对孩子过多丢分而严加训斥,这就坏了。会让孩子产生心里压力,只要丢分多了,就怕挨训,久而久之,就成了孩子给你考试,而不是为了自己。理性的家长,谢谢是不管孩子考的怎么样,都会鼓励孩子。考的好时,拿孩子平时学习习惯养成做鼓励,考的不理想时,鼓励孩子重视学习习惯养成为出发点。不管怎样都让孩子看到你乐于接受他的成绩,这样孩子就会特别感激你,认为你和其他同学的爸爸或妈妈不一样,你很尊重他,信任他,自然就会努力喽。

第五,让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凡是过度看中孩子成绩,并且对孩子成绩稍有下滑就风声鹤唳的家长,往往眼里只盯着重点校,其实你这样做,反而容易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试想,有多少孩子是在小学阶段就背负着父母过高的期望,苛刻的要求而负重前行的。远且不说,到了中考分流时,有一半的孩子上不了普高,如果你不调整好心态,让孩子先做一个普通人,或许你的孩子就是上不了普高的那一个。因为你过早地让孩子厌学,或者压力过大把注意力转移到游戏中去了。我在培养自己孩子时,我始终坚持把他培养成一个普通人的观点与原则,因此,孩子从小学到初中结束都是在快乐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虽然成绩普通,但是孩子学业后劲十足。

和家长们聊了这么多,你对自己孩子的成绩观是否有改变?如果你是理性的家长,相信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了吧?成绩本身说明不了什么,而培养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习惯品质,学会做人做事,才是获得好成绩的根本哩。


寒石冷月


作为家长,肯定需要在意孩子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无论大型还是小型的!

这个需要表现出的是告诉孩子一个态度,因为如果家长对每一次考试的重视程度不够,那么会过渡给孩子,让孩子认为考试也不是很重要,那么如果作为一名学生,认为考试都不重要了,那么学习自然而然也就不重要了!

学习其实是一个态度,这个态度肯定是由家长先引起重视的,然后过渡给孩子告诉他考试的时候可以不紧张但是绝对重视考试,因为有很多家长认为学习不是太重要,孩子健康才重要,其实两者都很重要!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就应该以玩为主,这种想法其实是在孩子上幼儿园中班以前是可以这么考虑的,你会发现,等到孩子四年级以后学校开始转为成绩为主,很多家长在那个时候回头找到老师问我怎么办?如果孩子在三年级之前一直处于学习散养的状态,是很难调整过来的!

关注曲老师的悟空问答号,看曲老师的教育类问题精彩问答!


曲老师课堂


为什么家长会在意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呢?主要因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为了让孩子每一次的考试成绩满足中考和高考的需求,作为一名初中生平时的考试成绩要达到中考的录取分数线哪怕是一所普通高中的分数线,才能让孩子在中考的时候考上一所高中,高中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则要达到历年高考的二本线,最低也要达到三本线,才能让孩子在高考的时候考入一所大学!二本专业高考过后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第二个原因:可以从每次考试成绩中来判断孩子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从以上两点看出,想要让孩子学业有成,通过中考和高考这两次极为重要的考试,那么作为一名初中或高中的家长就必须重视孩子的每一次考试!然而现实却是很多家长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主要因为有他们以下两点错误的认识:

第一点:错误的认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试又不是什么重要的考试,考不好也没什么关系。

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能够充分的反应出一个学生本学期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态度,大家可以想一想一个学生如果连平时普通的考试都考不好的话,又怎么可能在中考和高考这样的大考面前取得好成绩呢?因此小学的时候可以不必过于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既不能过高要求也不能听之任之,但是到了初中和高中以后家长务必要关注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稳中有升距离中考或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越来越近,说明孩子近期学习态度端正,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到位,不能说每次要考前几名但是最起码不能有不及格的科目,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知当孩子考试成绩下滑的时候,家长要赶紧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学习需要的是无缝对接从初(高)一到初(高)二再到初(高)三知识只能越来越难,如果孩子出现了不及格的科目,说明之前所学的知识存在漏洞和断层,如不及时解决问题查漏补缺,那么孩子就会越来越学不懂后续越来越难的知识,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听不懂老师讲课,孩子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低,距离中考和高考的录取分数线越来越远,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们不妨拿最容易
出问题的英语这门功课来说,如果一个初二的学生英语考试成绩不及格,说明之前有很多单词和短语根本就没有背会,可想而知接下来他还能听懂初三老师的讲课吗?而且初三还有很多新的单词和短语需要背,补背之前没有背会的单词就没有时间背新学的单词,所以只能是越积越多,很多孩子最后索性也就干脆不背了,彻底放弃了这门功课,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低,只要二三十分,放弃了英语这门主要的课程,这个孩子还能考入高中吗?还能考入大学吗?所以在此建议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以防患于未然!

第二点:很多家长溺爱孩子,心疼孩子,错误的认为不给孩子太多的压力,放松了对孩子的管理约束,结果让孩子在本该学习的时间,肆无忌惮的玩耍

时间就是成绩是我多年来给初高中生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在初一到高考这六年的宝贵时间里,时间对谁都一样都是那么的公平,如果你想在中考和高考的时候取得好成绩,那么你就必须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如果你沉迷于玩游戏或看电视等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那么时间只能给你带来短暂的快乐,悄无声息带走你的知识,给你带来一次比一次低的考试成绩,最终带走你的大学梦想,因此家长要想让孩子去的好的考试成绩,考一所理想的大学,就必须《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珍惜时间》
由上图可知:孩子考试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在玩,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学累了需要放松一下玩耍的时候,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还再玩,这就是两者之间考试成绩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观念是多么的重要!

以上内容和图片选摘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新书推介我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由于上传篇幅有限,只能上传一小部分,希望上述回答能为各位家长教育孩子带来帮助,同时警戒那些进入小学,初中,高中以后仍然没有好好学习的孩子,警钟长鸣,引以为戒!并且在头条中回答了很多教育孩子的问题。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阅读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感谢今日头条给我们交流的平台!最后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考入理想的高中!最后考入一所理想的大学,让您的孩子学业有成,赢在终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