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寧夏公務員申論兩會熱點:就業優先

一、背景鏈接

背景1: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凸顯,新的影響因素還在增加,必須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今年城鎮新增就業要在實現預期目標的基礎上,力爭達到近幾年的實際規模,既保障城鎮勞動力就業,也為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留出空間。只要就業穩、收入增,我們就更有底氣。”

背景2: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提出建議:“隨著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動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就業創業新空間也在不斷拓展,這些產業為勞動者提供了許多全新的工作機會,因此,要加強數字人才教育,深化勞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教育培訓體制改革力度,提高勞動者的能力。”

背景3:西部礦業集團董事長張永利認為:“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就是‘穩就業’的具體舉措,這就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只要搞活企業,就業就穩住了。”

2019寧夏公務員申論兩會熱點:就業優先

二、華圖評析

就業帶來的正面影響。

就業優先——民生最大。“就業優先”政策是對十九大報告中“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方略的進一步補充。也再次強調了“增進民生福祉,即是發展的根本動力”這一核心觀點。就業的背後最直接顯現出的數據,是一個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就業帶來的物質滿足讓百姓的獲得感更加充實,不僅如此,高質量的就業也是對從業者個人價值的肯定,更為個人實現社會價值提供舞臺。就業穩,收入増,國民消費才更有底氣。

就業優先——經濟主脈。“就業優先”為產業結構優化增速提質。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穩步推進,我國經濟新業態正在逐步形成。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動能產業的快速發展,必然催生出大批新興的就業崗位;服務業的多元化發展,也必定為就業提供強勁的吸力;小微企業的蓬勃生長也在為就業提供多元化渠道。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只有這些崗位集聚了更高質量的人才,各大產業發展才真正有了“發動機”。綜上所述,保障就業一方面是促進消費的有效手段,也是以上產業能夠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甚至是我國未來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主要推手。

推動就業的主要手段。

就業優先,教育先行。正所謂“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只有高質量的就業才能帶來高質量的發展。與產業轉型相匹配的是人才供給方向的轉變,所以,人才培養體系的改良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持續保障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開展,運用部分失業保險基金為職工技能培訓和轉崗轉業培訓提供資金支持;其次,擴大高職院校、職業培訓學校的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以此提高待崗轉崗人員的適應能力,以保證順暢的人才供給和培養。

就業優先,多措並舉。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保障就業質量的基本條件。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需要利用行政引導,為就業創設一個開放且有序的發展空間。一方面,做好“減法”,通過精簡審批事項,確需審批的要簡化流程和環節等手段,讓企業多用時間跑市場、少費功夫跑審批為企業減負鬆綁,以此提高小微企業創業熱情,以此創設更多就業崗位;另一方面,適當“加法”,通過減稅增貸的形式,為小微企業強化普惠性支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為企業創業創新、改善經營、提高員工收入、增強就業吸納能力提供援助。(作者:鄧泰,遼寧分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