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嶗山”概況

嶗山(Laoshan Mountain),位於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史書各有解釋,說法不一。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主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海拔1132.7米,是我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1982年被國務院設為中國名勝景區之一。其中道教宮觀太清宮在1983年獲稱道教全國重點宮觀。

[1]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1132.7米,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里,為嶗山的主峰。

嶗山山體從震旦紀呂梁運動時期已成為復背褶皺,而嶗山這塊巨大的花崗岩體是從白堊紀開始形成的。據今約6800萬年至13000千萬年的燕山運動晚期,從地殼深處上湧的熾熱熔融的岩漿,在地面以下幾公里的地方冷凝。岩石有肉紅色、白色,礦物結晶成粒狀,地質上命名為“嶗山花崗岩”,但在它誕生時,並沒有露出地面。新生代以來,地殼抬升,上邊覆蓋著的岩石逐漸被累年的風霜雨雪和經久的流水剝蝕掉,才露出了花崗岩石。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萬年以來,才開始呈現為現在的輪廓。嶗山面貌是第四紀末期,亦即在近幾萬年的滄桑變化中。[4]

嶗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劍峰千仞、山巒巍峨和各種奇石怪巖。嶗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犬齒交錯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們是1萬多年前末次冰期時形成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第四紀幾度進侵的海水已退卻到沖繩附近一帶,黃渤海成為一片荒原,氣候乾冷。此時,日夜之間、冬夏之間溫差很大,花崗岩在寒凍作用下,機械風化很快,大塊大塊岩石崩裂,形成參差不齊、面貌崢嶸的山峰。下層的花崗岩地貌,多是1萬年來冰後期形成的。此時,大海迴歸,化學風化佔了優勢,雨水和地衣植物參與這種風化,將質地均勻的花崗岩由表及裡一層層剝離,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巖塊,或原來沒動的岩石,遂形成一個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構成了嶗山的這種雄偉、奇特的地貌形態。

地質構成

中國“嶗山”概況

地質

山區地質構造屬斷塊隆起,中生代構造線大致以北北東及北東向的大斷裂特別發育,其次為北西向,一般以壓性及壓扭性斷裂為主。山區地質構造分三類:華夏系構造,壓扭性斷裂多發育在東部山區,控制了嶗山花崗岩及其岩脈的分佈,多次性活動,規模較大,一般為北東走向,主要有前金—夏莊—大棗園斷裂、浦裡—北宅—浮山斷裂。新華夏系構造,發育在山區東部及南部,多為北東向,局部為北西向,屬以扭性為主壓扭性斷裂,主要有源頭—羅圈澗斷裂、鐵家莊—前埠頭斷裂、溝崖—枯桃—朱家窪斷裂和下河—漢河—南窯斷裂。[3]

東西向構造,分佈在西部和北部山丘,走向近東西,多呈陡坎或負地形,主要有鐵騎山—土寨斷裂、後金—樓金石斷裂等,由於構造的多次性活動,使周圍岩石節理裂隙比較發育。

嶗山按其山脈的自然走向,可分為4個支脈。[5]

中國“嶗山”概況

山脈

巨峰支脈:嶗山按其山脈的自然走向,可分為4個支脈。巨峰支脈包括巨峰幹脊主體和東流水直插黃海諸山,最高峰為巨峰,位於山區東部,海拔1132.7米;三標山支脈包括石人河以西和白沙河以北的諸山,主峰為三標山,位於山區西北部,海拔683米;石門山支脈包括白沙河以南和張村以北的諸山,主峰為石門山,位於山區西部,海拔570米;午山支脈包括張村河以南和黃海北岸的諸山,主峰為午山,位於山區西南部,海拔398.3米。嶗山之餘脈,北至即墨區,西抵膠州灣畔,西南延伸到青島市區。巨峰為嶗山的主體,支脈四出,分東北、東、東南、南、西五個小分支。[6]

三標山支脈:三標山俗稱標山,為嶗山向西北延伸的一大支脈,分幹脊、東北、西南三個分支。

石門山支脈:石門山支脈以巨峰西支的茶澗為界,分南北兩支。茶澗北支,北行至觀嶗石屋又分南、北兩支。南支在南九河以西、張村河以東與南,即午山支脈;北支東起北九水,西至柳樹臺北流水,至峪夼約10公里,其間以鉅山為最高,海拔600米以上的有芙蓉峰、花花浪子諸峰。以峪夼為界,向西分出南、中、北三條支脈,統稱石門山支脈。

午山支脈:午山支脈在嶗山區的西南部。由觀嶗石屋向南西下,有磨石屋、松山、小嶗頂、煙臺頂,南九水河以西和張村河東南,有魯度山、蓮花山、平頂山等,迤西為午山、石老人,又西斷而復起為浮山,北去為錯埠嶺、大山、孤山、四方嶺,西南去為湛山、太平山、信號山,盡處為團島。土壤

嶗山土壤的成土母巖,主要是中生代花崗岩酸性巖類及噴發熔岩基性巖類,其母質有現代殘積物、洪積沖積物、河流沖積物、河海相沉積物5大類。據1982年土壤普查統計,嶗山山區內有棕壤、潮土、鹽土3個土類,其下分7個亞類、12個土屬、26個土種。[7]

植被

嶗山地處亞熱帶之終,北溫帶之始,又瀕臨黃海,故氣候溫和溼潤,宜於南北各方多種植物在此生長或馴化繁殖。由於地形複雜,植物種類繁多,形成森林、灌木叢、草叢、沙生植物、鹽生植物及農業栽培等多種植被類型。[8]

水資源

嶗山有攔蓄的地上水約3.17億立方米,地下水約1.12億立方米,扣去重複量0.93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約為3.36億立方米。地表水主要集中在6~8月汛期,年際變化大,地區分佈也不平衡。地下水由於各區域地形水文地質條件的不同,其類型分佈及運動規律都有明顯差異。第四紀鬆散層孔隙水含水組主要分佈於山前、河肩地帶,含水豐富,水質良好,開採方便。基岩風化構造裂隙孔隙水,由於局部殘積層較厚,溝谷下切較深,形成下降泉,是著名的嶗山礦泉水發源地。[9]

礦藏資源

嶗山域內蘊藏大量花崗岩,另有少量白堊土及雲母,其他礦藏甚微。明代黃宗昌《嶗山志》中僅記有試金石、綠石、文石及五色石等。清代《即墨縣誌》則記有試金石、高山石、綠石、海綠石、五色石、田橫島石(可琢硯)、鏨子石、墨晶、茶晶、紫石英、馬蹄石。[9]

生物資源

野生動物

嶗山山區的野生動物,大體分為獸類、鳥類、海洋生物類和淡水魚類。據《元史》記載,古代嶗山有虎,已絕跡。

中國“嶗山”概況

嶗山

清同治版《即墨縣誌》記載,清以前嶗山狼較多,深山內白晝可見。1930年青島市政府公佈准許獵狩之野生動物有“野豬、狼、兔、狐狸、野貓、鼬鼠等”。1949年後,嶗山的主要野生獸類有狐狸、野兔、獾、貉、黃鼬等。清同治版《即墨縣誌》記載,嶗山有烏鴉、鶯、鳩、雉、雁、鳧、鳶、鷹、鴇、鷗、鸛、灰鶴、燕、布穀、倉庚、鴿、啄木、寒號、鴛鴦、鵲、雀、鶉等28種鳥類。1930年鳥類專家壽振黃對嶗山的鳥類進行了系統調查,記載了鵲、雀、燕、雁等250餘種。1983年嶗山縣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站對嶗山的鳥類資源進行了調查,發現嶗山共有鳥類230餘種,隸屬10目、30科、63屬,其中食蟲鳥86種、食鼠鳥17種。據1984年就225種鳥類進行的調查,計有留鳥15種、夏候鳥85種、冬候鳥18種、旅鳥107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禽,一類的4種,二類的28種。另據野外調查統計,1986年途經嶗山的候鳥多達300多萬隻,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珍禽和猛禽多達50萬隻以上。

嶗山海洋資源豐富,沿海魚種約87科、155屬、200餘種。沿海15米等深線以內生物主要為貝類、甲類、軟體類及藻類,共有310餘種。

嶗山野生淡水魚類有4科、9屬、9種。[9]

野生植物

嶗山山區植物分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兩大類。

木本植物有72科、156屬、328種和變種,多為自然野生,資源極其豐富。

嶗山山區的雜草、野花等草本植物有900餘種,其中以禾本科、菊科、豆科、藜科為常見品種。

嶗山的水果有7種、14屬、377個品種。[9]

藥材

藥用植物資源有173個科近1100種,列山東省第一位。其中有益母草、丹參、藁本、桔梗、黃芩、黃芪、北細辛、草烏、徐長卿、前胡、紫草、元胡、山茱萸、柴胡、連翹、太子參、蒼朮、黃精、玉竹、黃柏等中藥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