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掷弹筒一发炮弹报销一个机枪阵地,为何到了太平洋就没用了?

orsunny


有用是有用,但在美军强大的火力面前最终也不能挽回失败的战局。

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到美国对日宣战,随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此时美国的军力国力几乎几倍于日本,可以说日本偷袭珍珠港完全是个错误的选择。以日本当时的军事水平和美国干仗根本就占不到的便宜。


(十年式掷弹筒)

如题日本的掷弹筒在太平洋战场上并不是没用了,而是到后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日军当年的军事水平和美国拼装备根本没的玩,拼军舰拼航母拼飞机拼重炮拼坦克都不是美军的对手。人家拼的是不怕死的精神,然而拼到最后发现脑袋到底是没有子弹硬,白白的送死太不划算,于是后来日军也开始玩起来战术。


最初的日军喜欢滩涂作战,就是美军一登岛日军就发动攻势,想一举把美军登岛之势扼杀在海上。结果人家美军天上有飞机海上有舰炮,结局就是美军那边一轮海空轰炸日军这边人仰马翻。

以当时的战争环境来说,掷弹筒也就岛内作战还有点用武之地,滩涂战想都别想。你想排着一排掷弹筒在海边等着美军来,想来个登岛阻击战?然而人家美军的每次登岛都有舰炮的火力支援,天上还有飞机盘旋,可以说在强大的炮火覆盖面前小小的掷弹筒真的是无处安放。


(美军缴获日军的十年式掷弹筒)

岛内环境复杂依托地势时不时地来个几炮,加上日军自建的隐秘工事很难被发现,美军当年因为这可谓吃了不少苦头。

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基本很少发动自杀式冲锋,基本上是本着多杀一个赚一个的心态玩起了地利战术。利用地势和密林一个几人小组共同发射可以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火力覆盖,这对于密林行军谨慎推进的美军来说是最为头疼的。且掷弹筒为单兵携带装备移动灵活,在不能使用中大型火炮且岛内复杂的环境下掷弹筒使用起来可谓如鱼得水。而美军当年唯一破解办法就是无差别的狂轰滥炸,即便如此依然损失惨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轻武君


不是没用了,是没那么大用了。

日军的掷弹筒是二战时期日军轻武器中唯一一个不会被人诟病的武器,相反,评价还挺高,美军对这个武器评价也是非常高,毕竟打的挺疼的,吃过不少亏啊。


掷弹筒一炮干掉一个机枪阵地,这种事情在中国战场上挺常见。这个主要原因其实是国军缺少强有力的支援性武器,才会被这东西压着打。另外,这东西干掉一个机枪阵地,主要是攻坚时用的。

日军的八九式掷弹筒非常不错,打个五六百米不成问题,就是个轻型迫击炮。在战斗中作为一个火力延伸还是非常出色的。可以打到迫击炮的死角,可以高于手榴弹的射程,是迫击炮和手榴弹中间火力空白区域的一个补充。



而在太平洋上,美军可不是像国军那样缺枪少炮的,美军的60迫击炮81迫击炮M2迫击炮,距离上可以覆盖很多位置,就跑炮弹足够充足的情况下,美军还嫌打的不够爽。


太平洋战争中的那些岛屿争夺战中,美军攻击日本占领的岛屿时,火力支援其实是靠海上的舰炮覆盖日军阵地,等把日军阵地打残了,掷弹筒还剩几个真就不一定了。

对于掷弹筒,美军的评价也是非常高,毕竟被日军的掷弹筒打的挺蒙圈的。美军对这东西是又爱又恨,毕竟好用啊,自己被打的也挺疼。


掷弹筒这东西没任何瞄具,也就一个瞄准线和标尺,大多数情况下全凭借经验来,后期日军有经验的射手死的差不离了,剩下那些小孩子能把榴弹打出去就不错了。

日军的掷弹筒,并不是不好用了,只不过就是没在中国那样效果那么好了。毕竟美军机枪打掉一个,可能换来的就是十几发炮弹。


军武文斋


说起掷弹筒,大家想必都不会太陌生,乃是日军最得意的武器杰作之一,与九二式,歪把子,并称日本三大杀器。



掷弹筒又叫超轻型迫击炮,西方将这款武器称之为“膝盖迫击炮”。从它的名字我们就能够看出来,这种武器装备非常便于携带。除了便于携带之外,掷弹筒还有发射时间短、杀伤力效果大等优点。它也有缺点,就是射程短。



更为重要的是,掷弹筒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大规模、快速装备。日本是个小国,资源匮乏,军工能力相对较弱,掷弹筒这种生产成本低、生产速度快的便携式武器自然受到了日本人的青睐。

当年,掷弹筒作为日军制式武器,在日本的侵华战争中被广泛的使用,当时的掷弹筒可以说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残害了无数中国人。



在侵略中国时,这种武器显得非常无敌,给中国军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杀伤,中国军队吃尽了日军掷弹筒的亏。没办法,当时的中国没有什么很像样的武器装备,所以掷弹筒就能压制得住中国军队。日军还把生化武器和榴弹放在掷弹筒里一起发射,造成了无数中国人死伤。



但是后来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装备更加优良的美军的时候,掷弹筒可就没那么风光了!

美国当时使用了一种叫做火焰喷射器的武器。在岛屿上作战时,火焰喷射器能够对日军修筑的防御工事完成威胁。这种武器被命名为M2-2型火焰喷射器。喷火器的射程很远,可以达到45米。士兵们可以在安全范围内使用它而不会收到日军的射击。日军对这种武器可以说是“闻风丧胆”,因为喷火器的火柱能够沿着日军修建的坑道飞溅,并且很难灭火。

所以日军一旦身上被溅了火柱就只能等着活活被烤死。在这种武器创造出来以后,原本易守难攻的小岛被美军逐一突破。并且美国有强大的国力作为保障,战备物资非常充分,可以源源不断的运过来。当时的日军普遍缺乏重武器,美军则一个排一台M2式60mm迫击炮和M1917机枪。



使用M2型-60毫米口径迫击炮对目标轰击的美军炮兵。

这些“豪华”的重武器对日军进行了强势的火力压制。掷弹筒再远,也只不过能扔个几百米。而M2式迫击炮射程可以达到一千多米,远远大于掷弹筒的射程。即使日军的掷弹筒投手再优秀,美军的机枪手强有力的火力压制,谁敢出来扔个掷弹筒?



刚探个头怕是不会被美军打成筛子!

所以说啊,这个人比人气死人!


白话历史君


二战日军掷弹筒纯粹就是欺负弱国、小国用的大杀器,换成欧美国家除了枪榴弹、迫击炮之外就没这种装备。原因很简单,人家玩的是炮弹洗地,而不是精确打击,不用考虑节约问题。

二战日军掷弹筒配置到分队(相当于排、班一级),在中国乃至东南亚战场,连水泥都少见的战场防御工事面前,一炮一个机枪阵地是常有的事。再加上日军本岛资源限制,不论哪个军种都以精确命中、节约弹药为目的,二战前期凭借训练有素的士兵往往战绩丰富。

以日军89式掷弹筒为例,最大射程670M、使用有翼榴弹达到800M,可以很轻松的躲在步枪、轻机枪的有效射程之外射击。不过这套战术在太平洋战场上就有点悬了,因为美国人最不缺的就是炮弹。

美军近战火力支援利器包括:M2 60毫米迫击炮,最大射程1840米。M1 81毫米迫击炮,最大射程3150米。在这个单兵就可以搞定的范围内,大密度的火力支援让日军无从发挥。

以上述迫击炮火力再配合轻重机枪、以及随呼随到的大中小口径火炮支援,不论是防守作战,还是岛屿争夺战,日本人曾经引以为豪的掷弹筒怕是完全没有机会开火就先成零件了。同时二战后期有经验士兵伤亡惨重,补充的兵源素质和早期已经没办法相比,能打炮弹打出去就不错了,举办投降也成了不错的选择。


河东三叔


原因实际上很简单,太平洋战争是一场依赖于海空战的战争形式,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步兵之间的战斗,而是海空战。谁拿下制海权,拿取制空权,那么就谁可以获得战争的优势地位。

在这种情况之下,在战场上的,海空军才是主角,争夺完制海权,陆军属于打下手的,只是坚守或攻占某个地点。如果在海空军战中失利,那么陆军实际上就陷入了孤立,那么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当中,在这种局面之下,在早期是美军面对的问题,中后期为日军。

面对源源不断投入战斗的美军,海量的物质投入,日军陆军优势根本就发挥不出来,更不要说,掷弹筒只是一款小型的武器的,本身存在精度不足,威力较小等原因,在全方位的美军火力压力面前,占不到任何便宜,美军所拥有的全方位的优势,单纯的一两件武器所为的实用性不能解决的问题,更不弥补双方的差距。


浴火


日军掷弹筒分轻重二型,步兵分队装备的主要是轻型掷弹筒,重型主要装备海军陆战队和太平洋战争后期的海洋旅团。轻型掷弹筒除了发射专门的榴弹还能发射日军的2式手榴弹。重型只能发射榴弹。掷弹筒主要是弥补手榴弹与92步兵炮或迫击炮之间的火力空白。轻型发射榴弹时射程50~300米(手榴弹最大150米),重型最大射程可达800米。掷弹筒无论轻重都无瞄准装置,筒身上有一简易标尺,用筒身与掷弹筒背带成一定夹角,参考标尺进行概率射击,有训练有素的射手操控下,能有非常可怕的准度。精度超过英国和德国的50㎜轻迫击炮。

在中国战场上,由于当时国军支援火力非常薄弱,大部份营、团一级的部队连轻机枪都做不到每排一挺,所以在防御时重机枪就是最强的基干火力。而单兵素质日军是远超国军的,日军掷弹筒手往往在机枪火力掩护下跃进至防御阵地前100米内精准射击国军机枪火力点。如进攻时有大队炮兵掩护,则此任务可由37mm速射炮和92步兵炮完成。但在太平洋战场上,以瓜岛为例的进攻中,掷弹筒碰到了二大问题,1、在从林遭遇战中,由于热带雨林的阻挡,掷弹筒发射的抛射类榴弹经常打不到目标,甚至于被巨大树冠弹回来反杀自己。2、美军的自动火力,支援火力,单兵素质远胜于国军。而且美军在防御时为了发扬自动火器的威力,一定会扫清射界,日军掷弹筒手很少能靠近到100米以内。而且美军步兵连装备有迫击炮,可轻松压制日军。在后期防御做战时,日军在山洞,坑道,永备工事等处拼死抵抗,但这样,掷弹筒的弱点就被放大化了,射程近,威力小。容易被压制。而机动性(伴随性)好这一优点又被弱化。

综上所述,掷弹筒是日军的一种针对性装备,对于高火力,高输出的美军,所起作用不大。欺侮下火力弱,无支援的国军,八路军等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AATONY523


不能说没有用,只是效果大大降低了。

太平战场上的美军火力是远远超过日本的,双方完全不在一个级别,每战前,美军必是飞机,军舰舰炮饱和轰炸,近战轻武器完全压制日军打。

而日军掷弹筒是步兵轻武器,一般口径50毫米,射程200-300米,掷弹筒优点是结构筒单,轻便,携带方便,劣势是因为轻,简化到极点,没有精密的瞄准装置,打击目标时,操作更多靠射手个人的经验。

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有经验的掷弹筒老兵越来越少,再加上美军强大火力的压制,在近距离上日军更无法从容和熟练使用,当然打击效果自然不如以前。


岭南随行记


在美军的火力覆盖下日军都没有机会掏出来



武刚经典游戏爱好者


美军动不动炮火覆盖 ,掷弹筒用处小了


我的名字二三画


太平洋不是有炮的吗,海战这起什么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