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不应该提倡用方言报站名?

李奎赏


改革开放前,广东人基本不接触外省人,不看外省电视,不吃辣,语言,饮食,生活习惯自成一派,我们小时候的老师也是本省人,粤语授课,所以我们80后这一辈普通话大多也不好,我们的父辈,基本会听懂一半,不会怎么说,再老一辈,基本是普通话文盲,你说有没必要呢,当然现在年代不一样,有的家庭从小跟孩子说普通话,学校也是,很多小孩基本不会说了,当然普通话水平也比我们好,这个不知道好不好,留给时间去证明


滚滚政


保护方言是很好,但是有些状况就无语了。去上海的时候,公交车三种报站名,普通话,英文和上海话,本来无可厚非,但是让人无奈的就是,用普通话报站名的时候声音非常小,而上海话与英文报站名的时候就非常大声。公交车上本来就嘈杂,加上站名有时候会相似,这样报站名的方式实在够麻烦的。


中国这么大,北方还好说,一到南方,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有些南方的县,一个县都有好几种方言,方言的五花八门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色,普通话确实要推广,每个地方的方言也要保护。


普通话是为了大家更好的沟通与交流,而方言是为了保持每个地方不同的特色和独特性,百花争艳才有趣。


澹奕


方言必须要,普通话必须要,英语也必须要

很多网友吐槽,在地铁到站经常走神听不到普通话报站就来英语(方言)了,所以有些人就主张废除英语(方言)报站,但随着越来越多外国人来华旅游,不用英语真的不行,事实上这问题超容易解决的而已啊,改改顺序就行啦

现在大部分地方的报站都是普通话-(方言)-英语

香港地铁MTR的报站方式是粤语(方言)-普通话-英语,我觉得这种方法是最科学的


第一:把方言放在第一位,大大增强了地区文化自豪感

第二:大大降低外地人因为走神没听到报站的几率(因为普通话放在第二位,报站时间拖长)

第三:对本地人来讲,即使走神没听到方言广播听普通话也不迟

第四:保留了英语,方便了外国游客

就这么简单的解决方法,一举四得,话说管理地铁那群博士博士后不可能想不出来吧,为什么还不搞呢?


Myobs


不应该。

但粤语不是方言,而是独立的语言。

是否同一种语言,要看未经学习和接触的情况下,母语a人士能否勉强听懂母语b,像东北官话、中原官话、西南官话这些才是方言(官话方言),还有广府话、勾漏话、邕浔话、四邑话、高阳话、吴化话、钦廉话、儋州话和桂南平话才是方言(粤语方言),既然能互通,就没必要每种方言来一次了,用标准音(一般是语言区最大的城市,比如粤语区的广州)就好


az2777


没有必要用方言报站名。

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已经几十年,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国家标准通用语言,已经明确地被法律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三条规定: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车站也属于服务行业,面向的是广大人民群众,且服务对象来自于全国各地,范围大,地域广,为了更好的达到服务效果,宜使用国家通用的普通话进行广播。相反,使用方言只能服务一部分人,会给其他的众多人员带来诸多不便。有的人说,使用方言能够保护地域文化,彰显地方特色,这不假。但不是什么时候说方言都合适的。车站又不是戏台,车站要完成的任务不是要演好戏,而是要把乘车的旅客服务好,让他们准时上下车,不要误车。所以在这里谈保护文化和彰显地方特色,不但完全没有必要,而且显得十分可笑。


芳华校园


用方言报站,很好,值得推广。

在上海,坐公交车能听到亲切的上海话报站,因为有普通话和英文的报站,所以不会让外地人、外国人听不懂。

方言报站,只是保护方言的一种方式,可能作用不是特别大,但很有必要,有的人觉得说普通话就好,方言有什么好说的,该淘汰了,说这种话的人对于方言肯定是不了解的,不了解方言,也不了解地方的历史、文化,也不知道普通话除了方便不同省市的人语言交流之外,无论是美感还是历史的沉淀,都有不足。

吴语地区的人经常把“腔调”两字挂在嘴上,有腔有调,才有美感,而普通话恰恰是没有腔调的。

推广普通话,保护方言,这就是我的态度。


又见叶飘零的飘零驿站


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要从服务质量去考虑一下,🀄️国人众多,语言也很丰富。目前人口流动活跃。普通话报站是首要考虑,然而,我觉得为了给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在给省市也可以在普通话报站后,用当地最流通的语言报站。这既有地方特色,🈶️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上海话、白话,南京话。这些拥有最大人群的地方语言。让外地游客一听就是在这里。香港,一直以来都是英语、粤语报站,97后又加上了普通话。这是更人方便,又要特色。好好的。


银妆素裹31111373


关于语言这方面很多人都争辩广东的粤语是方言还是语言,在国内是属于方言,但出到国外就属于语言是国际语言之一,为什么广东话可以成为国际语言而其他省市的地方语言却不能呢,很简单,相信大家都知道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广东人选择出海去闯荡从而在异国扎下了根,也在异国快速的传播了粤文化,久而久之便有了今天世界各国的华人聚集地都使用广东话交流为主,也成为了当地的第一大到第三大使用语言不等,广东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非常大......而广东的省会广州做为国际大都市也可以借此在公共交通上大力宣扬广东话

反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广东话比国内任何一个省市的地方话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都要大


有着我便有着ni


语言是工具,它是用于服务的目的。

交通工具上报站的首要目的是什么?是让大家知道到了哪个站,不要耽搁下车。

毫无疑问,普通话懂的人最多,如果只选择一种语言报站名,普通话是首选。

英语使用的对象主要为外国人,他们和普通话使用的人群重叠很少,因此作为第二种报站语言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在大城市。

方言报站有必要吗?

现在懂普通话的已经占绝大多数了,可以说懂方言的基本上都懂普通话,从服务的目的出发,纯属多此一举。

有人提出现在要保留传统文化,方言报站似乎也可以用于保留方言文化,可是事实上,在同一个城市,车走了十几公里,南部郊区的方言和北部郊区的方言就多多少少不一样,如果你用一种方言报站,是不是在扼杀和这种方言有差异的方言?

语言趋同是一个无法阻挡的趋势,这是信息社会的潮流,既然如此,又何必阻挡这样的潮流呢?就算阻挡,也是螳臂当车。

所以,方言报站,毫无必要。


我是谁谁是我谁是谁o


不反对说方言,因为方言里有许许多多的文化信息是其他语言替代不了的。但不能只说方言…

如果你只是想做个本地的城市,城市里面只是本地几个人,那么你尽管使用方言。

如果你还想做大一点,做个在全国有点影响力的城市,城市里面还来几个外地人,那么你只说方言合适么?

如果你的志向再高远一点,做个在国际上还算有点名气的城市,城市里不但有本地人、有外地人甚至还有几个外国人,那么你会只说方言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