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广东人喜欢打包吃剩食这一现象?

正版才华有限青年


首先,我不觉得只有广东人没吃完饭,爱打包,这应该是个人的问题。比如我之前在广东打工时候的老板,他每次都喜欢点三四个菜,从来没有吃完过,也没见他打过包。

所以说打包这个情况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也有不喜欢打包的,和地区是没有太大的关系的!

不过打包这个举动我是赞成的,毕竟从小就学习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浪费是正确的选择。

但是也不能说不打包就不对,比如说你平时可能吃两三个菜没问题,但是你那天肚子不舒服,不过你又有事要去办,那么你打包提在手上也确实不方便,那么偶尔一次也没什么关系!

只是希望大家能正确的对待这个问题!


宅的影子


作为一个广东潮汕人,相信在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众做周知,战争过后,广东省大部分地区贫困,最为典型的就是潮汕三市,潮州揭阳汕头,那时候在我奶奶到我父亲这两代人尤为明显,李嘉诚之所以去香港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贫穷,所以广东大部分人都是贫穷过来的,一般广东人在外的饭局都会提前统计人数,按照就餐人数进行合理的点菜,最大程度降低浪费,而且大部分潮汕人都是种田或出海捕鱼为生,都知道其中的辛苦,每个食物都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潮汕人就知道。本人举个自身的例子,我就算吃泡面,也会连带汤也一起喝完,这是一种习惯,在外就餐时,有时因胃口等原因导致吃下的,一定会叫服务员打包的。很多人看到打包的会用异样的眼神看过来,听到外面好多人说潮汕人很奸诈,很精明,很精打细算,

在这里我要为我们潮汕人正言几句,我们不奸诈,我们精明,精打细算是因为我们穷过,我们知道赚钱不容易,我们勤俭,我们不浪费,在我们潮汕,普片可以看到很多大老板,外表很朴实,没有奢华的包包或手表,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就会说,土包子,不懂得生活,土豪这个词好像也是这样而来,我想说的是,每个人追求的生活不同,有些人追求物质生活,有些人追求的是心灵上的安逸,他们不是不懂的装饰自己,他们有资本可以装饰,只是他们觉得没必要,也不需要去装。在这里呼吁广大中国人民,希望大家珍惜食物,勿铺张浪费,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潮汕谈世情


广东人飘过,食物不能浪费的,一般我们在外面吃东西,吃不完,对厨师也是不尊重!所以我们点菜也是点到即止,不是越多越好!很多时候知道控制自己的饭量,就避免打包!但有很多时候菜无意点多了,我们都是会打包拿走,给家人吃,或者邻居吃,总之不会浪费,有时候房东约我去吃饭,人家身家过千万也是让我们不要浪费,吃不完全部打包走!

在村里的时候,摆酒席也是,客人全部吃饱后,剩余食物大多数都被打包,要么拿回去自己吃,要么拿回去喂鸡喂狗都不浪费!

这并不是脸子问题,是个人修养问题!

倒是遇到外省的朋友款待我的时候,点很多菜,大多数都吃不光,很浪费!可是他们认为款待客人要大方!我也理解,但是我都觉得浪费!!!!


Rampampam


我说过,与其说广东人对粤语执着,不如说是对粤语文化的执着。就正如将吃不完的剩菜打包。

吃不完打包不单是一种现象,其更是粤语区域的一种亚文化,其语言标签是:“要有衣食”。意思就是要尊重食物,珍惜食物,不要浪费。



在三四十年代的粤港,上酒楼吃饭的客人,是鲜有打包回家的。但他们吃剩的餸头餸尾,酒楼也不会丢掉,而是会收集起来卖给小贩,小贩收齐后,用水冲洗干净,再拿到街市,廉价卖给低下阶层的贫苦人。这种食物的名字叫“杂水”。其核心价值观依然是不浪费。

这种生意式微后,在酒楼老板的鼓励下,食客便开始打包回家吃或送给附近穷苦人吃。上一辈的长者还是喜欢用这个词:“有衣食”。



曾几何时,很多外省人都不理解这种打包现象,称其为吝啬。但广东人我行我素,执着坚持。而今日,此现象已成为一种带着浓厚地域色彩的“打包文化”,席卷全国各地。

或许,广东人对粤语的执着,便是源于对粤语文化的自信。“有衣食”也仅为万一,有机会再讲讲其他的。

嗌出广州嘅声音。我系筱静,麻烦大家帮个忙,关注一下。


粤菜美食联盟


可以这样说,广东是最完整的保留了古汉文化的一个省。由于地理原因,广东受外族文化的影响比较少。所以到现在,广东话就成了古汉语的正统继承地区,古汉文化也因此保留得比较完整。我国古代对于粮食是很重视的,“暴殄天物”是十恶不赦的行为!所以古汉人是非常珍惜食物的!这一点在很多古代典籍上可以印证。广东人不奢华、不虚荣、不浪费、行事低调……的行为都是我国古汉文化的体现!都是优良传统!如果有接受我国国学教育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些。反观我国其他内地,事无大小,必大排筵席!铺排满桌,剩菜太多!逢年过节,红包千百!外表光鲜,囊中羞涩!以至于低下层的穷困百姓也纷纷仿效攀比!苦不堪言!我认为,身为广东人不必因外省人觉得我们小气、吝啬而耿耿于怀,反而更应该觉得自豪!


大飞233385355


打包好哇!

我侄女结婚,订了一大堆酒席,有的才四五个人就开吃。

其中有一种干饼子,味道特别好,有好几桌都剩了,我们桌上的吃的干干净净,后来我去找看有没有剩的,还被那些服务员给藏起来了。

我看到他们一摞一摞的拿塑料袋装起来,搁再一个我们都不会注意的角落,我就毫不客气的拿了三个走。

我侄女把剩的瓜子,糖果给了我一袋,后来又特别可惜了那个小炒肉和干锅虾,味道还好就是因为上的菜太多了,他们一共定了19道菜,意思是长长久久的意思。

我也带了一些小炒肉和干锅虾回来,那些这东西整整吃了五顿,另外别人也有带的,糖果瓜子本来就是我们自己拿进去的,虽然剩的太多,又腆着脸拿出来了。

出来混的,都不容易,谁也不认识谁,为什么会不好意思拿呢?主要是觉得自己应该拿走的就拿走。

有些东西不拿走,被人家倒在泔水桶里,大大的浪费资源,地球上有好多资源都可以再生,可是我们的钱它不能下崽呀,能省一点是一点,所以我觉得应该打包,不管住在哪里,能打包就打包,面子可是吃不饱的。


青鸟说玄幻


十几年前,一次同学请客。去之前虽然没有去期待什么大餐,但其实潜意识里就认为是平时大家去的馆子或者差不多的。结果到了一看是水饺,不免心里有点落差,可能有这种感觉的不止我一个人,都没吃多少,吃完有一句没一句的,没一会就约了去网吧了。剩下我和请客的人,看着剩下的水饺,对方说别浪费了,打包各自带些回去吧,我想也没想一口就回绝了,对方以为我是客气,我就又表态了一次。对方只好打包自己带走,其实对于那个年龄的我来说,虽然明白什么是对的,还是产生了一些瞧不上扣扣搜搜的感觉。

里面开了暖气,推门出来的时候,一阵风吹得还是有点凉的。也把我吹醒了,心里一万个鄙视自己,鄙视自己会那么想,也鄙视自己连续回绝两次,不禁问自己算什么。打从那里开始,就真的从心里看淡这种行为,也觉得这么做事应该的。

过年过节婚嫁生日也离不了饭店,如今的人去了都不是图饱的,每每结束后,剩菜怎么处理依然是个问题,我觉得打包没问题,甚至也会帮着打包,可是轮到自己家里做宴席,还是不想往家里带,可是不同于过去,而是确实多,带回去了肯定吃不掉最终还得倒掉。当然还有一点,钱都花了,吃不了就留下那不是吃亏了,又或者,我自己花钱买的,凭什么不带走。

打包吃剩食,真的是生活气息十足。


mentiroso


现在不止是广东人,其他地方的大部分人也会把剩余的菜打包回家的。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以前人们穷,但没能树立正确的人生消费观,自以为打包是丢脸的事情。记得以前打包剩菜时,很多人都喜欢找拿回家给自家养的动物吃的借口。

现在赞成打包的我个人以前也以为打包是丢脸的事情,好好一桌没吃完的菜也不打包,回家还肯馒头。

要知道的是,国家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和人们的素质越上升,越会对食物尊重,不会浪费食物的。

中国人好客,习惯点一大卓菜表示诚意,这也是中国人的特征,我也不反对,但吃完剩下的打包回家也是要提倡的事情。

我招待客人也是喜欢点一大卓,虽然吃完剩下的打包回去,但每次客人都表示不理解,他们说点少一点,点能吃的量多好,我就笑着跟他们说“因为你们偶尔来一次,点这么多是想让你们尝尝多种料理。点刚好吃完的量,那点不了多少种料理。剩下的我打包回去吃,一点都不浪费”.

当然我不是说点一大卓是对的事情,但如果点了一大卓,不浪费那也是可以的。

请爱惜食物吧,虚伪的“面子”是不会给你带来别人的欣赏或尊重的。



CKJU


作为广州人,专业打包剩菜几十年。不仅是到饭店吃饭会打包,有时候去亲戚朋友家吃饭也会打包。不过这种一般都是主人家煮了太多,太多剩菜了,就会问来客要不要打包一些回家。小时候很烦这种,每次打包好多剩菜回家,连着吃几顿。等到自己当妈了,能打包就打包,回家不用煮。

一直以来觉得吃不完的菜打包是正常的。因为从小家里的老人就教育浪费粮食很“折堕”。几年前广州还发起了“光盘行动”,倡议大家在外面吃饭时不要点过多菜。吃不完的要打包带有,但是最好还是吃多少点多少。走的时候能全部吃光是最好的。

广州人对打包这件事表现得非常理所当然。比如外出吃饭准备结账了,如果剩菜比较多,都会有人提议打包。如果有人请客的,就会建议请客的人打包回家。如果请客的人不想打包,会直接说自己吃不了,然后建议其他人打包回家。完全不会有人觉得low或者瞧不起或者别的。纯粹就是不想浪费而已。


Dan44850483


那个说菜一上席就打包也是广东,注意了是指宴席。这是粤西一些地方的特有风俗。现在很少见了,有的地方还有余存。以前乡下农村办酒席,各家各户随一份礼,但不会一家去吃席,就是一个人代表,村宴上十个莱,各人自带了篮碗,上一个菜在坐的人就分一个,注意了是很客气地分不是抢。主菜分完后,主人家会准备好一个咸鱼什么的下饭菜,各人就这菜吃饭。分的菜回家和家人分享。为什么有这样风俗,一是实在一是穷。一家人来,礼金出得多出不起。出少了礼一大帮人来也打扰主家。一个人代表全家来了,家里人还饿着呢。这风俗很代表,广东精神:精于计算、实实在在,也很顾家很温馨。当然这是八十年代前的事了,我父母知青下乡的粤西农村的风俗,现在有没有不得而知。我们广东人信一种东西,吃得是福,浪费了食物就是折福,所以:唔该打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