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作诗词,往往“一字千金”,在古诗词鉴赏中,如何巧解其妙处?

夏日孤雪


说诚信,有一诺千金,说明诚信价值之高;说诗文,有一字千金,说明诗文价值之高。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其中一个知识点就是炼字。炼什么字?一字千金之字!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形容红杏的众多和纷繁,化静为动,沟通视听,有声有色,点染出了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有个成语叫“一字之师”,出自唐代一个故事:齐己拿着自己写的《早梅》前往拜见郑谷。诗中有一联:“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郑谷笑着说:“‘数枝’不早,不如‘一枝’好。”因“一”字更准确地表现了梅之早,一字之师,一字千金呀!足见诗词用字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在读一首诗词时,哪些词会有“一字千金”的价值呢?

1、动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里的“溅、惊”,移情于物,突出诗人国破家散的悲怆心情。

2、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圆”,描摹形态,绘形绘色,准确写出了边塞的壮美景象。

3、数量词。“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万、百”,采用数字夸张,增强了表现力,极力烘托诗人的悲怆心情。

4、虚词。比如副词,“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空”,诗人将主观情移入客观景,自然春色虽美,国家希望却无,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高考炼字题鉴赏时,主要从四个角度思考。

1、修辞。“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怨”,拟人手法。

2、词类活用。“风老凤雏,雨肥梅子”的“老、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叠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叠字增强了韵律美。

4、语境。“两句三年得”的“两、三”,极力夸张,符合好句之难以写出这样的语境,触动人心。

高考炼字题答题分三步。

1、析本义,即解释该字意思;

2、描情景,将该字放入句中,通过联想,结合文本语境分析;

3、说效果。包括运用的技巧、景物特点、环境氛围、人物形象、情感抒发等。具体诗句具体分析。

一点浅见,请您批评指正。



笨珠珠001119




还真流传着一个一字索要千金的故事。说的是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写完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后,余兴未尽,又写了一首《滕王阁诗》。诗的结句是“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__自流”。其把诗呈给都督阎伯舆后便告辞离去。都督发现结句空出一字便连忙将王勃请回,王勃却说补上此字需要千金。

故事多是小说家之言,其强调的无非诗词用字的重要性,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例如贾岛“推”还是“敲”的故事,估计大家已看过不下十次了。我之所以在这重述,是想借此反证一下,既然贾岛如此纠结用“推”还是用“敲”,恰恰证明了其实用那个字相差并不是太大,或者说是各有各的妙处。



所以我们在诗词鉴赏中,没有必要太着眼于一字的得失,因为大部分情况下,其作用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大。

我们换个近义词:“惜字如金”。古人写诗词讲究凝练,就是指追求用最精简的文字,表现最丰厚的内容。我觉得这才是诗词鉴赏需着力之处。那诗词是运用什么方法,去表达更丰厚的内容呢?两个字,意象!

诗词的意象和自由诗的意象有很大的不同,自由诗强调主观感受,其意象具有主观性,所以我们很多时会读不懂。而诗词的意象则具有客观性,其大多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大部分都是有出处、有特定含义。所以我们要读懂诗词,就得先读懂意象,知其出处,知其含义。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柳永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句词,人人都说好,那好在那里呢?假若我们离开意象,那这句子则并不觉得很妙。但当我们知道“柳”在诗词中是一个离别的意象,而“杨柳岸”则是分手之处的意象,那么句子的内容便丰富了,意境也出来了。


再说一个我自己做的句子:寻花浪蝶误缠钗。寻花问柳,狂蜂浪蝶,这都是能让我们很容易产生特定联想的意象,而钗也是一个有特定指向的意象,因为在古代,此一头饰为已婚女子所用,故又是已婚女子的意象。

以上两例的意象都是比较简单常用的,在唐宋诗词中,很讲究“字字有出处,句句有来历”。其应用也比上例要复杂得多。而在一些释本中,我们经常可看见,把一些有出处的意象当作“词”来解释,那不仅会使诗词变得乏味,也很容易出现误读。


所以,要读懂诗词的深意,巧解诗词的妙意。应先知其意象体系。


诗词书院


👑欢迎来到“老穆说语文”问答领地,老穆将用最大的热忱和最好的回答来回馈您!👑


老穆解析

在古诗词鉴赏中,炼字题作为入门题,向来备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关注。

炼字题,顾名思义,就是古人在作诗词时,对某字精斟细酌,熔炼精警,以起到传意之最佳效果。

炼字,也叫炼词,通常在“动词、形容词、叠词、数词、副词、拟声词、表颜色”等词上下功夫,以求达到“惊人”之神效。


💞【精炼动词效果】

a.富有动态

b.生动形象

c.写活画面

d.传递感情

💞【精炼形容词效果】

a.突出特征

b.营造氛围

c.体现意境

💞【精炼数词效果】

a.具体真实

b.符合情境

c.夸张渲染

💞【精炼叠词效果】

a.增强韵律感

b.起强调作用

💞【精炼副词效果】

a.加强语气

b.表达情感

c.突出形象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炼字题常见题型有哪些?穆老师为大家整理如下:

✨题型一:

a.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题型二:

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精炼传神”是哪一个?为什么?

✨题型三:

a.诗中某字(词)可否换成另一字(词)?

b.这个字(词)与另一个字(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炼字题方法,如下:

🎀第一步:释含义

如有手法,需要明确

🎀第二步:描景象、析内容

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生动形象地去描述景象/情境

🎀第三步:表感情、谈效果

【答题格式】解释(手法)+内容+情感态度


最后,穆老师为大家准备一道相关试题,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接着往下看,如下: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如果您觉得不错,记得关注“老穆说语文”,并点个赞哦!👑


老穆说语文


在古典诗歌中,“一字千金”的案例很多。下面我来举几例子。


案例一:关于“推”和“敲”的运用。唐代诗人贾岛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题目叫做《题李凝幽居 》。书写的是作者去拜访一位隐居友人而不遇的故事。“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诗歌的大意是:我的朋友李凝悠闲的住在这里少有邻居,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园子,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上,月光皎洁的晚上有僧人在敲门。桥把原野分成了两部分,云脚下的山石好像也在移动。我暂时会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不辜负隐居的承诺。诗中最有名的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因为这句诗有一个典故。据说贾岛在路上反复的吟诵这句诗,骑的毛驴不小心闯入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贾岛于是向韩愈讨教用“推”字还是用“敲”字好。韩愈说用敲字,一是显得有礼貌,二是有声响更可以衬托夜色的安静。于是贾岛采用了韩愈的说法,并且诞生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推敲”这个词。



案例二:关于“绿”和“过”的运用。宋朝王安石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歌《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首诗的大意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隔着几重山而已,温暖的春风又把江南给吹绿了,天上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想要回归故里的迫切心情。这首诗在词语的运用上也有讲究。传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王安石做过好几次的修改,她用过“过”字也用过“满”字,但最终选择了“绿”字。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也是这个“绿”字用得最为精彩。“绿”本来是一个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一下子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原野一片翠绿的景象,既有色彩也有动感。



案例三:苏东坡与苏小妹填诗的故事。有一天苏小妹出了一道题:清风细柳、淡月梅花,要求分别在4个字中间加一个字变成诗句。苏东坡的是:清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黄庭坚的是清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的是:清风拂细柳,淡月失梅花。在我看来,我更喜欢黄庭坚的,不太喜欢苏小妹的。悟空问答里面也有网友提出同样的题目,许多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比如清风斜细柳,淡月染梅花。清风摇细柳,淡月抚梅花。我也献丑一下,给出一个答案:清风携细柳,淡月吻梅花。到底哪一个好呢?这个其实没有前两个案例那么绝对,而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您说呢?


杨晓艳写作


诗词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是浓缩的文学精华。而古人往往在文学上非常注重,古代读书人无不以学文为荣,古 代科举制度也非常注重讲究诗词文章。因此古人在写诗词时往往运笔娴熟,用字精辟。运典恰当。下面着重举例:

比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使全诗意境立即提升了几重,绿字不仅妥帖地表现了春天江南的景色,,更将春风拟人化,增添了动态美。使读者在读此诗的时候仿佛有一幅美丽轮美奂的春景图尽显眼底。绿字在此处以形作动,确是巧妙无比。

再比如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在此处也用得恰到好处,也更符合诗人当时的情境,当时月色如洗,四周清寂,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一个敲字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达到了艺术效果。

再有如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二字,使物与情融、神与景会,草自春色,鸟空好音,此写祠庙荒凉,而感物思人之意,即在言外。这就是古人用字的学问。

古人不废炼字之法,如果没有相当的文字锤炼功底,我们今天便不会看到如此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佳作了。因此我们在作诗学文的时候也要注意多学习古人的文字锤炼之法,这样才能不断在学习中有所进步。


慕羽轩文社


“一字千金”从其字面意思就知道意思是:一个字值一千金。一字千金的故事最早来源于吕不韦,话说吕不韦在秦国掌得大权之后,还想着提升自己的威望,门客们纷纷献计,有的说带兵多攻下几座城池,多灭掉几个国家,有的说可以爱护百姓,可以增加群众基础提升威信。但是还有一个门客说:“大家都知道孔子写了《春秋》成了大学问家,孙子会打仗,写了《孙子兵法》,如果我们也效仿前人著书立说,比打仗可划算多了,而且影响还是长远的。”

这个主意可是说到吕不韦的心坎上去了,他立即组织人进行分门别类,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三个部分,共计20多万字。吕不韦自以为这部书包罗天地万物古今之事,故得意地取名为《吕氏春秋》。

书成之日,吕不韦将《吕氏春秋》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的上面,广邀各诸侯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吕不韦许诺:如果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赏给他一千金。“

后来,“一字千金”也形容诗文的价值极高,以表示对文辞的赞美。

南北朝梁国的钟嵘在《诗品》中写道:“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好的文章是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也不能多的,何其苛刻与金贵。

1

想必大家都知道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谁读来都有种超脱世外的清逸。到底是“见”好还是“望”更胜一筹呢!“望”放在诗句中读来,似乎有种有提前意识的感觉,也就是诗人的心中已经有了南山的形象,采菊有点累了才抬头望望南山。而“见”字放在诗句中,更显得是无意,采两三株菊花,不经意间抬头看见了远处的南山,更显得有种超然悠闲的感觉,也给读者有一种想知道南山到底在诗人的眼中是个什么形象。

此一字就分开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而“无我之境”又恰恰符合了陶渊明隐世的安逸和自在。

2

在滕王阁里,年轻豪放的王勃泼墨挥毫写成了一诗一序,其中《滕王阁诗》写道:“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 自流。”

对,最后一句少了一个字,宴会上的众人对王勃的这个填空题纷纷说出了自己满意的答案,有“水”、“独”等,而王勃揭晓的答案却是在场的人们都拍案叫绝。

王勃望着眼下的江水悠悠说道:“空者,‘空’也!”众人轻呤道:“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空”字也可谓是一字千金,相较于以上宾客们给出的选项,让长江“空自流”,没有一个具象的表现,而更像是一种时间的概念,对比现在存在的滕王阁和已逝的帝子,更加表现出一片惆怅、落寞之情,且完美的将这种情绪烘托于景中,达到“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特别效果。

书人者其实就是在书自己,纵观王勃短暂而坎坷的一生,空有一腔报国之情,但是却屡屡受挫。先是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而后好不容易返回长安,求补得虢州参军。又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写《滕王阁诗》时,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走到尽头,第二年,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3

小学就学过的王安石《泊船瓜洲》写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洪迈《容斋随笔》记载:“‘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一个“绿”字让江南的美景动了起来,连春风都这么欢脱,王安石自己的心里肯定也是异常欣喜。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熙宁八年(1075)二月,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心里不高兴都不行。

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些千金之字,有些是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但更多的却是“百炼为字,千炼成句”的结果,而这些诗眼也完美的诉说出了诗人的真实情感。

如下:

宋祁 《玉楼春 春景》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闹”字使烂漫的大好春光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也表现了诗人春游的喜悦之情。


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弄”字用得好,不但是“花”弄了“影”,也弄出了诗人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所闪现出的一星晶莹艳丽的火花。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字让人在苦寒的边塞感受到春风的到来,使人的心扉焕然一新。


疆旅人生


诗词是文字高度精炼的成果,是表达情感的最佳方式之一。短短数十字,却包含着大量的情景和丰富的情感。

古人写诗词,非常讲究炼字,有的字能一字传神,有些诗句往往因一字之异而决定一句之优劣,甚至决定整首诗的高下,可谓是一字一乾坤。杜甫有诗写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一字一千金”用在诗词中很是恰当。下面为大家举一个例子略作分析。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中的这个“闹”字用的妙,可谓是言有尽意无穷。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红杏开花时间是每年的三、四月间,春天刚刚到来。这个“闹”字写出了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令人回味无穷。

我们欣赏诗词既要对整首诗词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于诗词中用的传神的字眼可以做重点分析。为什么这个字用的妙?它妙在何处?是把景写的更传神了昵?还是把情感表现的更加动人了昵?

在诗词的鉴赏中,一个字用的妙,主要可以从景与情两个方面来分析。王安石的这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的妙,主要在于更加传神的体现了春风吹过所带来的变化,更加生动的体现了江南春天的景色,使诗的意境有了很大的提升。


阅读与思维


南北朝梁国的钟嵘在《诗品·卷上·古诗》中写道:“陆机所拟之十二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由此可见,好的文章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也不能多。

话说《吕氏春秋》书成之日,吕不韦将其公布于咸阳的城门旁,并将千金悬挂于书\b的上面,广邀各诸候国的游士宾客前来评阅并许诺:“若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个字或减去一个字,就奖给他一千金。”

后来,“一字千金”也形容诗文价值极高,文辞精彩绝妙。

据洪迈《容斋随笔》记载:“‘春风又绿江南岸’,原稿则是:‘春风又到江南岸’,由‘到’改为‘过’,再改为‘入’,又改为‘满’,最后定为‘绿’。”一个“绿”字让江南的美景动了起来,连春风都那么欢脱。

总上所述,这些千金之字,有些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更多的是:“百炼为字,千炼成句。”而这些诗眼也完美的诉说出了诗人的真实情感。

又如东晋陶渊明《饮酒二十五》其五有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放在诗中,突显出诗人悠闲超然、安逸自在的状态。

再如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有诗云:“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弄出了诗人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所闪现出的晶莹艳丽的火花。



Lee211169


所谓一字千金,是指某首诗,词,或其中一句中,一字换了其它一字则逊色多,这一字是诗人通过认真推敲,花费不少时间心血的诗眼。如:红杏枝头闹,用个闹字,把花(植物,非动物)赋予生命,静止物变成有声有色,充满生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重了一个异字,更体现游子在他乡之孤独,思亲情切。……古诗词中,不少象这样一字千金的诗句,多不胜举。从而证明古人的认真创作态度,是今人学习的范例。


石湖老土


得一字尽显风流,吟一句统领全篇。这看似容易的事情,往往不知融注了作者多少心血。"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所以,那些能够传世的佳作,我们在鉴赏的时候,就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解读。站在作者的角度,深入了解其创作背景,探究其心路历程,用灵魂触碰灵魂,你收获的才是真正的心灵滋养。

以一首家喻户晓的李白的"静夜思"为例简单分析一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的意思明白如话,似乎就是随口而出,接下来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这一举头,一低头就特别有了讲究。为什么"举头"而不是"抬头",在我看来,一个"举"字,极好的表现了诗人明月之夜,人静心不静的状态。窗外明月照进来,诗人不由得轻轻移步床前,慢慢抬起头来仰望星空,遥念故乡。这样理解,就能感受诗意的浪漫和神韵。同样,用"低头"来表述的也是这样一种心情。实际上,举头低头之间,都是思念故乡的情感萦绕于心。

文学作品鉴赏,是用心感受的过程,也是努力学习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