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的他們含辛茹苦,起早貪黑“賣柴”為生!

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的他們含辛茹苦,起早貪黑“賣柴”為生!

  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人們燒飯燒菜沒有現在的燃氣灶,電飯煲,微波爐等烹調用具,只能用老鍋灶。那時城裡人老鍋灶燒飯的柴禾都由山裡的賣柴人提供的。柴禾分好幾種,引火的柴是野厥草和松毛等一些軟柴,燒火的是一些樹枝樹杆等一些硬柴,還有耐燒的則是用樹段劈開成片的柴爿。

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的他們含辛茹苦,起早貪黑“賣柴”為生!

  賣柴人起早摸黑在荊棘叢生的深山裡砍柴,那辛苦自不必說。他們將砍來的柴在家裡的房前晾曬十幾天,等幹了然後挑到城裡集市去賣。趕集那天,賣柴人很早就起來了,他們用一根兩頭尖尖的竹槓,兩端用繩子各捆上二大捆柴,大人挑的硬柴擔要重一點,婦女、小孩挑的軟柴擔則輕一點。他們穿著補丁納補丁的破衣服,穿上草鞋,匆匆地吃了一些飯,帶上一點中午吃的冷飯糰或紅薯之類的食物,從幾十裡外的山裡沿著佈滿荊棘的羊腸小道一步一步地往城裡挑。

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的他們含辛茹苦,起早貪黑“賣柴”為生!

  在挨挨擠擠的柴市裡,他們翹首期盼著買柴人來光顧。柴市柴不多的時候還容易“脫手”,但柴多的時候就不好賣了,到了上午11點多還沒有賣掉那就麻煩了,賣柴人不得不挑著柴擔離開柴市走街串巷“賣柴嗬!柴要嘛!”聲聲叫喊。

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的他們含辛茹苦,起早貪黑“賣柴”為生!

  可到街巷上也是一樣無人問津,就是有人問,不是嫌你柴溼,就是說你價高。有些城裡婦人在屋裡,頭也不探出來看一眼就隨口說你柴很溼!賣柴人見有人要買便如遇到救星一般,很客氣的迎上去並急著說柴不溼很乾燥,但那婦人頭也不抬仍說柴很溼。等賣柴人不斷地懇求著,那婦人才慢條斯理地出來,看了看柴的質量還好便施展她的壓價“本領”。此時賣柴人唯恐講高了價格怕嚇跑了她, 便如實地討價4元一百斤,但她聽後卻不還價說了一句不要,便往屋裡走。賣柴人想好不容易碰上了個買主,急著催她還價,她還是不理睬,賣柴人只得說3元半一百可以嗎?但她仍不滿意在繼續壓價。賣柴人無奈,最後直至2元一百斤的廉價忍痛割讓。

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的他們含辛茹苦,起早貪黑“賣柴”為生!

  那時,賣柴人也常會碰到一些更厲害難纏的買主,她要你解開柴擔的繩子當場驗查質量,在柴禾中揀來翻去“橫挑鼻子豎挑眼”,並不停地說柴很溼質量差,到最後丟下一句“我不要!”徑自返回屋去。此時,賣柴人口乾舌燥,巴不得早些將柴賣掉,於是拜爺爺求奶奶似的,用近乎乞求的口氣請她再出來看一看。任你賣柴人千呼萬喚,她就置之不理,最後賣柴人無可奈何地只得將零亂的柴擔整理好繼續挑著沿街叫賣。但那時城裡大多買柴人對賣柴人的辛苦還是比較同情,在價格上也不大錙銖必較。

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的他們含辛茹苦,起早貪黑“賣柴”為生!

  我伯父家是個“世襲”的賣柴人,伯父有個與我同齡的兒子因家貧,上了小學二年級就輟學了,為了掙點錢,他也經常跟著伯父挑著柴擔來城裡賣柴,小小年紀那稚嫩的身軀被沉重的柴擔壓得喘不過氣來,個子長不高,背也有些駝了,他很羨慕我們城裡孩子不砍柴不賣柴有書讀的“幸福”。有時逢週日我沒讀書,也跟著他去賣柴,我很想分擔一下他的壓力,但我根本挑不起他那沉重的柴擔。

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的他們含辛茹苦,起早貪黑“賣柴”為生!

  賣柴偶爾也能碰到順利的時候,他和他父親較早賣了柴,他顯得很高興,一上午的疲勞煙消雲散,也和我玩一下游戲。我的父親母親常常留他們在我家吃飯,看著他倆賣了柴換來火柴、肥皂和鹽等帶回家,我們也為之欣喜。那時,賣柴人也有直到下午柴也沒賣出去的時候,家裡等著買油鹽的錢還無著落。他們只有挑著沉重的柴擔拖著疲乏的身軀,無可奈何地嘆著氣回家,看著夕陽下他們映射在地上那長長的身影,我心中有說不出來的滋味。

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的他們含辛茹苦,起早貪黑“賣柴”為生!

  賣柴人挑著沉重的柴擔沿街叫賣,一邊走一邊聲嘶力竭的叫喊,柴擔又不能輕易放下歇歇,擔子一放下重新挑起更為吃力。尤其是近中午時,夏天灼熱的烈日和那沉重的柴擔使得賣柴人飢腸轆轆、腰痠肩疼。他們兩腳似踩著棉花似的,眼冒金星渾身乏力,賣柴人砍柴賣柴的生活猶為艱辛和煩惱。

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的他們含辛茹苦,起早貪黑“賣柴”為生!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老鍋灶早已退出了我們的生活舞臺,現在再也不會有賣柴人了。但那年代賣柴人辛苦砍柴和肩挑重擔沿街賣柴的情景卻在我眼前浮現,留下了難以忘卻的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