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本文轉載自【騰訊講武堂】喜歡的話大家趕緊去關注騰訊軍事講武堂微信公眾號,只要是軍事領域的他們都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問:堂主,三八大蓋是否有打不中要害只能鑽兩個眼兒的特點?這個特點是不是跟其槍管過長,子彈口徑小有關?聽說我軍95自動步槍也是這樣,是不是跟三八大蓋原因一樣?

這個說法是經典謠言了……

三八確實是不先進,但是這個不先進不是體現在兩個眼的問題上,而是在於三八用800毫米長的超長槍管,也才打出來762米/秒的初速,而美德用600毫米級別槍管能打出更高的初速,這說明其槍管承受膛壓的能力要強得多。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美德日三國步槍比較,日德步槍初速差不多,但是德國98K槍管短197毫米,也就是三分之一的長度。

三八步槍其實只是口徑小,威力反而並不小。6.5毫米彈丸重量是9克,而對應的蘇聯7.62毫米步槍一般用的是9.7克的輕彈而已。除了用SSS超重彈的德國,身大力不虧的美國.30-06子彈以外,三八式的彈藥威力跟英法蘇其實是基本一樣的。而且由於口徑小導致彈體長,所以反而打入人體後更容易翻滾。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6.5毫米有坂步槍彈,彈頭長32.5毫米,全長75.7毫米,重21.1克,槍口動能2613焦。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子彈變形程度測試,有阪步槍彈明顯更嚴重,於是可以更好的傳遞動能。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實戰中搜集的彈頭。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步槍彈造成的瞬時空腔,這個衝擊力甚至可以在遠端造成人體骨折。說有坂步槍彈一槍兩眼,可能是擊中了手臂等身體很薄的位置,於是子彈在翻滾前就穿透人體,就像圖中左側彈道起始位置有一段很細的地方。

所謂的穿透力強,其實更可能是跟圓頭的漢陽造還有超重彈的中正式步槍比,停止作用反而比較小。

問:請問堂主,未來轟-6戰機還可以更換國產先進發動機,增加作戰航程等性能嗎?美國B-52轟炸機電子設備近些年都有過哪些更換,以適應更新的裝備體系呢?

航程這個是沒啥辦法了,因為轟-6本身設計上是翼根進氣道,發動機是安裝在主體結構的框架內的。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組裝中的轟-6K,其機翼採用中單翼結構,為了保持結構完整、提高結構強度,進氣道中部有橫樑穿過,其後方就是發動機。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用於容納發動機的機艙結構框架,這個尺寸限制死了發動機的直徑。

現在我們之所以用D-30K發動機,是因為它雖然進氣量大,但是發動機本體結構直徑跟渦噴8是差不多的,所以修改下進氣道就能塞進去。而要更先進的發動機,從降低油耗角度來說就得提高涵道比,而加大涵道比就得加大直徑,加大直徑就得把翼根部分的梁和框架全換了,這樣還不如重新設計一架飛機了。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另一種辦法是把發動機吊裝在機翼下,比如當初計劃裝4臺斯貝發動機的轟-6T。但現在很少有推力這麼小的大涵道比發動機,用4發不值得。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能發射巡航導彈的飛機平臺相對簡單,用大型客機、運輸機改裝都可以,美國空軍考慮過用波音747改裝,巡航導彈從尾部扔出去,在空中點火。不過只要隱身轟炸機採購數量足夠,它們就有很強的導彈發射能力,不需要額外採購。

B-52改進是持續性的過程,60年代開始配備高精度的靜電陀螺儀、星光導航系統,70年代初強化電子戰設備,70年代中期增加了前視紅外成像系統,70年代後期又增加了了空射巡航導彈,90年代以來又有各色制導武器,而且電子戰設備也是一直在升級。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早期B-52轟炸機,機頭還是乾乾淨淨的。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現在的B-52,機頭前方增加了5個鼓包,下方2個是光電探測設備,兩側和機鼻是電子偵察與對抗系統天線,這都是機內設備增加的外在表現。

問:我們如果有了傳說中的轟-10以後他去幹高精尖的活,那低端的髒活兒得誰去幹,不會繼續改造轟-6吧?有沒有計劃設計新機型,抑或是效費比低的新轟炸機?

低端髒活?髒活才是轟-10或者說轟-20的工作啊。但是髒活又不是低端了,髒活那是出生入死的高端工作,要能滲透到敵方防空系統內部才能幹髒活,也就是要有隱身能力才行,其他飛機可幹不了。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美國B-1B就時代來說是個很落後的東西,但即便如此,它也是有一定隱身設計和強悍超低空突防能力的,遠比之前的B-1A、圖-160等型號強大。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B-21的設計任務包括深入我國青海德令哈,獵殺東風31AG和東風41這樣的導彈發射車。沒有強大的隱身能力,不用到青海,剛進四川、山東就被攔截了。70年代SR-71就不敢飛入我國本土,別說21世紀了。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俄羅斯的SS-25導彈發射車假目標,用來迷惑衛星已經夠用。要想識別,必須接近到幾十公里或十幾公里範圍內,用雷達、紅外、可見光進行綜合識別,非隱身機根本做不到,這也是為什麼90年代初服役的B-2就有相控陣雷達的原因。

現在轟炸機的主要作戰模式,是遠遠的用遠程巡航導彈在敵人的防空火力外打擊,這也是轟-6的主要做法。至於非隱身轟炸機凌空轟炸,美國人只有炸阿富汗帳篷的時候才用,我國也就是炸黃河冰凌才用,像毛子那樣凌空轟炸早OUT多少年了。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轟-6轟炸黃河冰凌,此類任務的飛行高度一般只有幾百米,以取得最高的轟炸精度;主要風險來自超低空飛行失事和炸彈扔歪了。

未來轟炸機其實就是兩種,一種是幹髒活的隱身轟炸機,一種是隔得遠遠扔巡航導彈的,那你覺得哪個低端一些?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如果你說的低端髒活是近距離對地支援,那麼幹這個的是它:F-35B才是低端作戰飛機。比它更低端的是AH-64之類的攻擊直升機,再低的是各類簡易攻擊型無人機。

問:為啥拿破崙輸掉滑鐵盧以後不能翻盤?英國人也遭受了慘重的損失,拿破崙還有三萬沒參戰的嶄新的部隊。

因為滑鐵盧之前,拿破崙的部隊規模本身就比英普聯軍少很多。英普聯軍接近20萬,拿破崙就10萬。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滑鐵盧戰役態勢圖,參戰的英盟軍總兵力68424人,普魯士軍總兵力56412,法軍總兵力70156人。當時英法兩軍都已經筋疲力竭,誰的援軍先趕到戰場誰就能獲勝。

拿破崙是先打垮了普魯士軍,逼著普魯士軍撤退,這才能用格魯希的三萬人追擊。他不指望格魯希能贏,只是希望普魯士軍沒有重整的機會,這樣在他殲滅威靈頓以前,普魯士人不能重整後回來參戰,這就夠了。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埃曼努爾·格魯希,當時因鎮壓保王黨叛亂有功,被授予法國元帥權杖,指揮北方軍團的騎兵軍,後來指揮北方軍團的右翼(第三、四軍和第一、二騎兵軍共3.3萬人)。因為他死抱著6月17日拿破崙給他的追擊普軍命令不放,又沒能阻止所追擊的普軍布呂歇爾軍團支援威靈頓的英荷聯軍,從而導致滑鐵盧戰敗。

問題是格魯希的部隊雖然保住了,但是卻沒有完成賦予他的戰略任務,讓普魯士人完成了重整,全軍到了滑鐵盧,以壓倒性兵力優勢打垮了拿破崙的主力。現在變成對方追擊法軍,讓拿破崙沒法重整了,在被追擊過程中主力軍團完全垮了。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普魯士布呂歇爾軍團的騎兵,在法軍撤出戰場後,英荷聯軍已經無力追擊,普軍承擔了追擊任務,並打垮了法軍主力。

這時候只有格魯希的三萬還完整,面對的卻是十幾萬聯軍,這麼巨大的兵力差距完全沒法打了。

問:堂主,很多穿越小說都寫回到民國時期打日本人的,或者就是穿到德國打二戰的,而且很多都有金手指,可以得到各種各樣的好處。那麼問題來了,以二戰時美國或者德國的技術實力,在有圖紙的情況下,可以造出T-54/55或者五九坦克嗎?

當然是可以的,因為本身蘇聯人在44年也造出來了T-44坦克,而T-44實際上你就可以當它是裝85毫米炮塔的T-54,底盤基本是一樣的。而以二戰來說,因為主炮往往都是拿的的高射炮之類改的,所以難度體現是在車體的動力、行走裝置上。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T-44坦克樣車,底盤已經是我們熟悉的五對輪,炮塔還類似大腦袋T-34/85。

T-54主要改進其實是傳動機構。T-34看起來現代化,也換了柴油機,但是實際上的動力傳統裝置還是來自於20年代末美國人賣的克里斯蒂坦克。

克里斯蒂搞坦克的時候是個短平快項目,所以比較省事,把液冷散熱器放在發動機兩側,而散熱風扇懶得設置複雜的傳動裝置,直接就裝在發動機主軸上面,連皮帶輪都不需要,等於佈置是發動機-風扇-變速箱的設置,比起正常傳統不佔總長度的風扇,克里斯蒂系統的傳動設計長度超大。不光長,還得墊高,浪費了後置降低高度的優勢。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夾在發動機和變速箱中間的就是冷卻風扇。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圖最上方露出一點的圓形物體就是風扇。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T-34動力系統,可以直接看到風扇。

所以T-34雖然長度比T-54還大,炮塔座圈也小,但是動力艙超長,逼得炮塔只能往前走,也逼得駕駛員只能在最重要的前裝甲上打洞進出,而沒有頂部艙門。更要命的是因為炮塔和前裝甲都壓在前面,第一負重輪的彈簧負重太大,不能繼續增重。所以戰爭初期T-34前裝甲是45毫米,到戰爭後期還是45毫米,不像美國人搞M4A3E2能直接從60多毫米加到114毫米。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T-34坦克正面裝甲上的大蓋子就是駕駛員的進出口,因為要方便打開,所以這個蓋子不能太厚,於是成了防護上最大的弱點,被擊中就玩完。

T-54就換用了正常水平的變速箱,風扇裝到變速箱上面(所以T-34大傾斜的後裝甲在T-54上沒了)加上發動機橫著擺,省了很大長度,這樣就能把炮塔往後挪,從而實現了重量的平衡,前裝甲加厚到100毫米,炮塔也加強了。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T-44的風扇放到了變速箱後, 佔的是T-34後傾斜裝甲浪費的空間,而且發動機可以直接安在地板高度,不用墊高。

以二戰時期美國人在變速箱技術水平,蘇聯到70年代技術上都才勉強追上,搞個T-54這樣的變速箱對美國毛毛雨了。GMC的71系列柴油機,體積尺寸功率也很優秀,只不過是二衝程的而已,戰時90炮也跟蘇聯100炮威力差不多。德國實際上也是有相關技術的,只是德國二戰不產柴油,羅馬尼亞提供的柴油得優先拿給海軍潛艇用。

問:堂主,在一般電子遊戲中,AK47的威力比一眾小口徑步槍諸如M16啊、AK74啊都大,哪怕打的是防彈衣目標,這是一種刻板印象還是確實如此?

這是因為AK-47畢竟彈丸口徑大得多,彈丸重量達到了7.9克,雖然初速低,動能也有2100焦耳。而5.56毫米子彈哪怕用長槍管的M16打,動能也只有1700多焦耳,用M4打那更不用說了。至於AK-74,更是隻有1300多焦耳的動能……這本身就差了很大檔次了。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Ak-47是7.62*39毫米子彈,也就是圖中的7。AK-74是5.45*39毫米子彈,也就是圖中的8。兩個子彈雖然長度一樣,但粗細顯然差很多,於是彈丸重量、發射藥容量都更大,威力自然也更大。

而且AK-74的5.45毫米子彈還使用了空尖設計,也就是頭部是空的,這樣命中無防護物體後殺傷力很強,但是穿透力就極弱,甚至打中手腕粗細的小樹都會失去穩定性,所以面對防彈衣之類就不要說了。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AK-74使用M74步槍彈的結構圖,圖中C部分就是空腔。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5.45X39毫米的M74槍彈,以919米/秒的速度射擊明膠,瞬時空腔非常明顯,而且出現在彈道初段。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7.62X54毫米的R彈頭,以816米/秒速度射擊明膠。瞬時空腔雖然也很大,但出現在彈道末端,這樣打中人體時很可能一傳而過。

另外還有一點,AK-47的M43彈常用的是鋼芯,雖然不是硬化的穿甲鋼芯,但是比起鉛芯彈還是強的。

迷你踢館

問:求問堂主,有些多管火箭炮前車窗有一個把車窗遮擋的嚴嚴實實的結構,是做什麼用的?

那個是保護駕駛室成員的,防止發射時燃氣流。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美國M270火箭炮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不關防護板的時候是這樣的,方便正常駕駛。畢竟火箭炮是二線裝備,視線內面對敵人的時候很少,保障駕駛安全方便更重要。同理,輪式裝甲運輸車一般也這樣做。

問:堂主之前說過日本變態殘忍是因為地理的原因,那韓國呢?表面的極其不要臉的自大,不是內心的極度自卑麼?越戰韓軍的殘忍不輸日本,原因是什麼?

韓國人那比日本還慘,韓國是被各方反覆踩,而且窮到列強踩完都懶得留下來,讓朝鮮民族自生自滅的地步,那自然更加壓抑了。而且朝鮮半島從甲午戰爭後就被日本佔領了,受日本文化影響很深。

問:堂主,看資料發現,美國空軍曾在1974年演練過用C-5運輸機發射過民兵洲際導彈,為啥會用這種考慮,生存能力不是堪憂嗎?現在還有類似的發射需求嗎?

這樣好歹比發射井躺著挨炸安全,而且也可以試驗用來發射小型衛星。現在也有用C-17扔運載火箭的,實際上也是導彈改出來的。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空射民兵的試驗。美國執行核打擊任務的B-52是輪番升空巡邏的,一旦核戰爆發就掉頭出擊,這種飛機肯定也是如此,所以生存性比陸基發射井好多了。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國內在研製的空射火箭,這主要是為了降低發射成本,利用飛機賦予的速度-高度降低火箭自身加速需求,從而降低發射成本。

問:現代潛艇還使用主動聲納嗎?記得馬島戰爭英國擊沉阿根廷巡洋艦,用的是老式非制導魚雷,當時有沒有用主動聲納?

那老巡洋艦是布魯克林級,也就是美國二戰前造的,想想就知道毫無反潛能力了,連二戰潛艇都對付不了,何況核潛艇。當時是用的潛望鏡瞄準和測距,很輕鬆的二戰模式。現在主動聲吶在攻擊時還是很常用的,因為只有主動聲吶測距準,不然不好裝訂目標數據。

問:最近看到有論壇上在為F-22和殲-20的起落架撕逼,說殲-20的起落架製造水平和收放方式都不如F-22。堂主能不能講一下它倆的起落架,以及中國的起落架製造水平在國際上是啥水平?

那是看殲20的起落架艙比較大就這麼說。那很大原因是因為要強化起落架支柱,也要為著艦任務考慮了。F-22就沒這個需求,所以可以小點,也不用放在最堅固的框架位置。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F-22的主起落架,支柱連接在機身肋骨的下部,上面那個轉軸是連接液壓驅動系統的。這樣做起落架支柱可以做的很短,節省重量和空間。但因為需要通過肋骨傳力,所以承重能力有限,也就是飛機下沉速度不能太快,載荷也不能太重。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殲-20的主起落架直接連接機翼結構,這樣起落架支柱就得比較長,所以重量也較大。但機翼是飛機承力最強部件,這樣做方便重載著陸,也方便著艦,因此殲-20改海軍型是很方便的。

問:踢館,堂主我國空空導彈在世界是什麼水平?能否在亞洲稱王稱霸,面對周圍的AIM-120能否對打?

比AIM-120還是要差的,電子技術水平差距是擺在這裡。當然跟其他國家比不差,但是美帝不是其他國家啊。

問:躺著接招,半世紀前蘇美核彈數量就能消滅地球人類N次,到底誰的核防護攔截很有把握呢?若是都沒有招架之功,那就是說誰先下手先發制人,對方就沒有了還手之力,所謂二次反擊豈不是空話,儲備再多核武器(烏龍)自食其果,有什麼用呢?只能壯膽嗎?

二次反擊主要是靠核潛艇,第一波攻擊怎麼消滅根本不知道在哪兒的核潛艇?

踢館|日軍三八大蓋威力小,打人身上就穿倆孔,是真的嗎?

圖:蘇聯德爾塔級核潛艇。美國評估認為,冷戰時期蘇聯海軍需要2周時間才能讓50%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出海疏散。這個時間在危機爆發時是可以爭取到的,古巴導彈危機就持續了13天。

問:坦克大多都是柴油發動機的,空調是怎麼用的?

很簡單,老式坦克不用空調,連德棍坦克都不用,也就是油霸國家不正經打仗不需要考慮密封,會要求給自己坦克安個空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