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寫詩的動力是什麼?靈感來自哪裡?

月光河2


問題:你寫詩的動力是什麼?靈感來自哪裡?

第一個問題:

如果我說,我寫詩並沒有什麼動力,隨心所欲,順其自然,無非只是幾十年來的興趣愛好,並將這一愛好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用詩詞訴說自己的生活感悟,用詩詞來打發枯燥乏味,百無聊賴的生活,絕不是很多人說的陶冶情操,淨化心靈,洗滌靈魂,修身養性……之類的廢話。

你相信嗎?我就是這麼做的,這是我的心裡話!

第二個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想必很多愛好寫詩填詞的朋友,在長期的業餘寫作過程中,都遇到這種情況:無論你怎麼抓耳撓腮,搜腸刮肚,如“熱鍋上的螞蟻”,就是寫不出一個字來。


究其原因,造成這種狀況不外乎兩種原因:
  • 第一種,是所學積累不夠,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肚子裡墨水不夠”,“書到用時方恨少”,這不是本文要闡述的話題;
  • 第二種,就是找不到感覺,沒有了寫作的方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沒有了“創作靈感”——江郎才盡。


讓我們從古人那裡得到一些啟迪,看看他們較為全面的闡述和經驗。以唐代著名“邊塞詩人”,號稱“七絕聖手”、“詩家天子”的“詩傑”王昌齡為例。


他的詩詞論著《詩格》中有很具體的經驗總結:

他倡導詩有三格:一曰生思 。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竭,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二曰感思。尋味前言,吟諷古制,感而生思。三曰取思。搜求於象,心入於境,神會於物,因心而得。

詩人實際上是為後人揭示了寫作過程中“激活靈感”的三條途徑,這三則“寶典”也就是所謂的“生思三法”。

  • 其一,寫不出時不硬寫,可暫且先放一下,讓神思得到休息,養精蓄銳,也許在某一個節點,靈光乍現,偶然中就獲得創作的靈感。

明代胡應鱗《詩藪•雜編卷四》曾載有一詩壇掌故:南唐先主李弁,夜半聽人撞鐘,就命人把撞鐘人抓來質問緣由。撞鐘人說自己寫了三句詩,到了第四句卻一直未得,這晚偶得佳句,興奮異常,半夜躍起,欣然撞鐘,全城人皆驚。

李弁乃李煜的祖父,也好詩詞,遂命僧人誦之,詩文曰:徐徐出東海,漸漸上雲衢。此夜一輪滿,清光何處無?”是首題《月》詩,李弁喜,遂釋之。


  • 其二,是在寫詩時,研習名篇,吟誦前人的名作佳句,以及相關題目之詩,以引發靈感——這是一種“啟發式”運思,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不會作詩也能吟”,估計就是這個道理。

據《唐史》記載:號稱“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詩人張若虛開篇就是受到隋煬帝楊廣的同題詩句的感發而成的。

隋煬帝楊廣的《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隨月去,潮水帶星來。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仔細辨別,同出一轍,異曲同工之妙。


  • 其三,引發詩人靈感的方法叫“取思”。

何為“取思”?

簡單理解就是進取思維,強調的是詩人寫作的一種心態——積極的創作心態,創造性的思維,博大的胸襟;從自然、社會、人生中獲取詩思的感發。

心入於境,思與境偕,從而觸目興懷。其實也是老生常談,這就是我國最傳統的感發理論。


陸機《文賦》:“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劉勰的《文心雕龍。物色》雲:“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一葉且或迎意,蟲聲有足引心;況清風與明月同夜,白日與春林共朝”

歸根結底,寫詩的動力也好,靈感也罷!其前提條件必須是高度的興趣愛好,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否則一切皆是浮雲!

最後,祝福文友們在生活中尋求真善美,用最美的語言將起表達出來!再次感謝悟空問答平臺!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原創不易,敬請關注,留言轉發,雅正交流。


兵法天下


至於靈感,那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啊!在對一些景緻,對一些現象,發自內心的讚歎,感到美不勝收的時候,腦子突然湧出平常不常用的語句,恰到好處,畫龍點睛,這可能就是靈感吧。我酷愛古詩,名家們有風花雪月般的柔情,又有氣吞山河的豪邁,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也喜歡現代詩,無掬五束,行雲流水,實在灑脫。但是近年詩壇颳起歪風,刊物經常出現些沒有意境,沒有標點,不成句的文字,名曰朦朧詩,讓我實在是看不懂,我也再不寫了!

如今已經退休,我還要重操舊業,再用詩筆贊詠河山,賦浪夕陽。



封護勝463


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歡詩詞,尤其是毛澤東的詩詞,但由於忙於工作,無暇專心學習和習練。但每讀到毛主席的詩詞,那種康概激昂,大氣磅礴詩句就不由得心動趕來。就想寫,但又不得要領。粗枝亂造地寫他一統。退休後總得乾點事,於是就拾起了我年輕時的愛好,寫詩和寫毛筆字。

關於詩詞。我特別喜歡敘發感情的那種。除了毛主席的詩詞外,我還愛讀陸游,蘇軾,王維,劉禹錫,岳飛等人詩詞。對他們那種熱愛中華的民族氣節,立志奮鬥,笑對人生的人生觀十分敬仰。

人老了,但志不能老,學寫詩就能使人腹有詩書氣自華。獻上一首拙詩自我鼓勵。《七絕》人之將老

曰暮秋風上古樓,

霜葉慢落去悠悠。

回首向來天將晚,

歸去路上人未愁。


40後17


當一個人愛上一種文化時,他/她的生命便嵌入了文化裡,成了他/她一生的追求,成為他/她的生命的意義,追尋所愛的文化時,一榮俱興,一衰俱悲,往往一種文化消亡和衰落給他/′她們打擊是毀滅性的,就如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王國維之對傳統文學的衰竭,以沉湖之死來寄託對那個被催枯拉朽的文學王朝的生死相隨。



在現代詩歌中,上世紀八、九年代的海子、戈麥等朦朧詩人以死來祭奠他們深深執戀而衰落的人文理想主義詩壇,這就是文人的文化情結,沒有太多功利主義態,以一顆赤子之心傾心他/她們所熱愛的文學和詩歌,他/她們的生命藝術化、文學化了,活著一種精神境界裡。



今天我們的詩歌處在荒涼、頹敗之勢,能在淒涼詩境下堅持用詩意的筆,開僻一條新興之路的人都是由愛而忠誠於詩歌,他們是在暗夜追尋詩歌曙光,都具有一種純粹精神追求的,以讀詩為樂,以寫詩為趣,以人格昇華為本。在學習和領悟中培養出一種多愁善感的氣質,在潛移墨化中書香滿腹、神寧氣朗,在詩中陶冶了情操豐盈了思想,正如杜甫所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詩歌欣賞和知識的積累是寫詩最大的靈感吧!


夢裡花落知多少718


1.如果我寫的還算詩的話,開始是因為喜歡異性,又不敢表白。語不能傳情,言可以承載。沒有良師益友,雖斟詞酌句,仍然情盛如洪水猛獸,而詩詞不能順暢洩洪導流,故抑鬱於心。

2.寫詩博不得美人芳心,終歸青春一夢。後欲憑識文斷字拼得一碗飯,無功而返。不說時運不濟,但說寫詩作文,雖有真情實感,卻無技巧嫻熟。青澀生疏,嘔啞嘲哳,吭哧癟肚,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3.一邊生活,一邊寫作,卻奈何苦力為生,精力有限,漸次不能為繼。約三十年有餘。

4.曾經的理想是我們生活的希望所在。理想漸行漸遠,才知道它的美麗只是虛妄。自從戒了理想之後,才有了腳踏實地的生活。有了閒暇,卻不能斷了七情六慾,於是,入情成詩,寄託流年似水。

5.有當務之急時,沒有良師益友 。現在只是怡情養性,自然是獨自揣摩。靈感大抵來自生活閱歷和閱讀瀏覽。得遇自媒體時代,發之於網絡平臺,遇喜歡者誇讚,心中竊喜,遇厭惡者差評,頗感不快。

6.詩這玩意兒於我,成無蕭何敗卻蕭何,平庸度日還需蕭何。





高歌吟詩


我若答“老驥自知夕陽短,不用揚鞭自奮蹄”,似乎自譽了一點。然而老兒真是這心態,只不過不敢當那個“驥”字而已。

若說靈感,則只敢言感,不敢附一“靈"字。感很多:讀感_書看得多感自然不少,替古人擔憂哩!觀感_視屏,現實,大自然,觸處皆生情也!情不自禁緣何?回憶感_此生坎坷,老而憶之,有甜,苦復多!追往事而欣今吾也!幸福感_盛世老養,妻賢子肖,興致亦秀一秀。感恩之心常有。

詩興之興,無處不在!有感而發,聊成歌吟。生活就是詩!


原卉詩詞


我個人認為,當今的社會最需要詩。詩和詩歌是最能表現社會的光明和黑暗的。

詩:如劍,如戟,更如導彈,射擊社會的真善美邪惡醜。

如:爐火,如火炬,如烈日。

能刺向社會的心臟;照耀社會每個人的心靈。將你心中的喜怒哀樂,真善美,邪惡醜,對生活的感受,象劍象戟,象火焰,象火炬明燈,一樣刺將出去,光芒照耀世界的每個黑暗的角落,使它們看到世界的光明。

靈感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個人內心世界,對觀察到的,感受到的,用詩的語言爆發出來。

靈感高於生活本身,只有將自己放進生活,感受生活的:真善美,邪惡醜,真正的溶進生活,親身體驗生活的酸甜苦辣,才會有靈感的爆發。

脫離生活的靈感,是低上談兵,不是紙上寫詩,沒有什麼感染力,讀起來也任何雷同。


海羊的天


回答悟空兄:

我寫詩的動力是想用最簡潔的文字記錄生活,寄給同好,說句悄悄的私房話:討好老婆。

我認識一位省一級文學雜誌詩歌專欄編輯,一次在存自行車棚相遇,我問他,你忙什麼那?他像哭一樣笑著說;忙著退稿,再寫幾句鼓勵的話。多好的小編,現在少了。

有鑑於此,我從不投稿,偶爾找襪子,把舊詩找出來,似曾相識,經臭味兒鑑定,別人沒有,個別例外,好像找到一瓶老窖,"自珍自引″不醉自醉。↗ꪦ


匹夫有擇762


詩歌源於生活,生活的昇華,便是詩歌。我喜歡寫詩,不需要,什麼機構證明?自娛自樂,寫出自己的情感。

在詩的海洋,遨遊,輝煌!

雖然,詩歌圈子化,我輩民間之人,只能,在門外徘徊。我會,一直寫下去,寫出,自己的精彩。

人生,處處有伯樂!我相信,會有人,懂我,支持我。

寫作不易,關注轉發一下,你們的支持和鼓勵,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水,

奏著樂章,

從身旁走過。

風,

翩翩起舞,

從樹梢掠過。

雲,

悠閒遊蕩,

飄向四海八荒。

善良的人們啊,

哪裡是,

港灣?

哪裡是,

回家的方向?

無知的上蒼啊,

何時是,

歸途?

何時是,

幸福的天堂?

願世間,

再無災難。

願人生,

一路平坦!

我願,

像水,

輕輕流淌。

我願,

像風,

悄悄飛掠。

我願,

似雲,

偷偷盪漾!

《我願》


山野第一人


詩,尤其是古典詩詞歌賦,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離開生活,是無病呻吟。如果無韻無律,那只是打醬油。

我喜歡古典詩詞,因為她代表著古典文學的最高表現形式。可是,我們當代人,只曉得詩經三百以來至唐朝時期頂峰文學就是唐詩,並且分為了許多流派,各呈其妙,無論什麼階層的人士,不管是帝王將相,文人雅士,還是下里巴人,只要是有所耳聞,心有所感,皆有詩句從口中流出,如舌燦鮮花!故有此一說,中國是詩的國度!不論是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飛鳥走獸,還是郎情妾意、家國天下、天地哲思,無不示之於文,律之成詩!

而今,我們只能在課本里、網絡中、碑碣上才得見其芳蹤,那麼,詩的國度了,她去哪裡了?不要說是現在的中小學,即使是大學,有幾個老師是詩人?雖有詩意,但無詩文!豈不悲哉!痛哉!作為學生,又哪來的詩文創作傳承?!

有道是:國家不幸詩家幸!痛苦,詩之源由,情之真味。雖說現在是太平盛世,但這不是我們丟棄傳統的藉口!

上軍校時,有戰友會寫詞,回地方,既有妙詞,又有油詩。當時我就覺得傳統真諦的傳承最重要。

我也試著仿做,幾年下來,也只有那麼二十首左右吧。反響是局部的,但她總歸是真的!我喜歡,冷門,但金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