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搞懂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的關係

風水初學者,對於十大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不算陌生,但對天干地支的五行屬性的歸類卻一頭霧水,市面上很多書都是直接引用古人總結天干地支和五行的配對,卻未講明這樣做的理由。

一張圖搞懂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的關係

對於天干,它的陰陽屬性劃分比較簡單,陰陽的劃分是奇數為陽,偶數為陰。

陽:甲、丙、戊、庚、壬

陰:乙、丁、己、辛、癸

如果用天干表示季節的關係的話,

甲乙→春,丙丁→夏,戊己→長夏,庚辛→秋,壬癸→金。(據考證,“長夏”一詞首次出現於《黃帝內經》,以應五行、五方(東南西北中)之說。)

又,春季屬木,因為春天樹木開始發芽生長,也就是木的能量最強;夏季屬火,因為夏天炎熱,所以火的能量比較多;秋天屬金,因為秋天草木凋零,而金是克木的,所以這個季節金的能量最強;冬天屬水,因為水的代表方位是北方,所以說水的屬性是陰冷的,而冬季又是四季中最冷的一個季節,因此水的能量最強。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曰:中央為溼,溼生土。因此天干地五行劃分如下

一張圖搞懂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的關係

有口訣如下:東方甲乙木 - 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葵水。

一張圖搞懂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的關係

地支簡稱為“支”,支乃四時運行的順序。《淵海子平》中“論十二支陰陽所屬”,明確講到:“子陽、醜陰、寅陽、卯陰、辰陽、巳陰、午陽、未陰、申陽、酉陰、戌陽、亥陰”。基本上和天干相同,陰陽的屬性是依次隔開。

古人將天空劃分為十二塊,再以北斗七星鬥綱所指之地來確定月份。鬥綱指的就是北斗七星中的一、五、七星,也叫魁星、衡星和杓(biāo)星,如何斗柄指向寅方,這一時期就是得月份就是寅月;如果鬥綱指向卯方,就是卯月。由此分四季,如寅卯辰為春,巳午未為夏,申酉戌為秋,亥子醜為冬。

天干的流轉方式,是把五行土放在了中央,地支的流轉方式略有區別,因為土載萬物,故五行土放在了四隅,。所以五行土有時候也用神話中的勾陳大帝來描述,在天居於中央,然後在地駕車四處巡遊。

一張圖搞懂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的關係

為方便記憶,古人寫有口訣:

天干地支,天圓地方;

配以五行,時位無疆;

天干之土,居於中央;

地支之土,布在四方;

小小歌訣,易學難忘。

又或者, “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醜未土”。

天干五行的屬性明確,如甲木就是甲木為陽木,乙木就是乙木為陰木等等,地支陰陽五行的屬性就不明瞭。在十二地支中,每個地支中分別藏著一個、二個或三個天干,這又叫做地支藏幹。

一張圖搞懂天干地支與陰陽五行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