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铃薯产业有怎样的发展前景?

努力就好123456


马铃薯作物具有高产、适应性强、营养丰富的特点,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贵州山区,它成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为之一。贵州全省已有85个县市种植马铃薯,截止2012年贵州省已有约8.5万hm2的面积用来种植早熟菜用马铃薯,占马铃薯生产总面积的12.8%。贵州省在马铃薯种植资源中具有较大的优势,气候自然环境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一般的收获期在4月份左右,而此时,北方的马铃薯已经进入了销售尾期,供小于需,且价格上涨,使得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1、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某些地区的马铃薯种植中,存在盲目、跟风式的选择品种,而未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合品种的马铃薯种植,这为马铃薯的栽培管理带来较大的困难,无形中延长了马铃薯的生育期,造成了产量下降等负面影响。在种植技术中,缺乏系统的对于马铃薯栽培方式的研究,使得单产水平并未发展到最佳状态。

2、马铃薯产业适用品种与生产技术

贵州地区种植早熟菜用马铃薯作物主要的适用品种有:费乌瑞它、中薯2号、中薯3号、中薯5号。费乌瑞它是由贵州省扶贫办公室于1998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的,并于2002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种植的马铃薯品种,适宜在贵州省海拔1000m以下热量条件较好的低热河谷地区冬季种植和全省春季种植。中薯2号是中国农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1984年~1986年春、秋两季无性繁殖、鉴定而得的优良品种,单株结薯集中,块茎大而整齐,出苗后50天可收获商品薯,块茎休眠期短,适合二季作栽培,较抗瘠薄和干旱。中薯3号是2004年9月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2~2003年贵州省区试中,全生育期85天左右,适宜在贵州中低海拔地区土壤肥力较好的沙壤土种植。中薯5号是从中薯3号的后代中选育而成,2001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北京市以及国家审定,该品种早熟丰产,耐水肥,生长势较强,但分枝少,宜密植增收,既适合平播又可以间套种。

早熟菜用马铃薯作物的主要生产技术有:露地栽培、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稻草包芯栽培、覆膜栽培、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以及地膜+小拱棚+塑料大棚三膜覆盖栽培。露地栽培是贵州冬作马铃薯最为广泛的栽培方式,一般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左右播种,次年2月下旬左右出苗,采取单垄单行栽培、单垄双行栽培、单垄多行栽培以及平作等栽培方式。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是在水稻收获后,稻田未经翻耕犁耙,直接开沟成畦,将薯种摆放在土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与管理措施,直至收获的一项轻型高效栽培技术。稻草包芯栽培是对稻草覆盖栽培技术的改进,能减少稻草使用量的同时降低绿薯率。覆膜栽培是采用黑膜覆盖栽培,有利于提高土温、保濕,促进提早发芽出苗,抑制杂草、防止土壤板结、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盖小拱棚的一种早熟、高效栽培方式,可克服前期低温的不利影响,缓解晚霜冻害。地膜+小拱棚+塑料大棚三膜覆盖栽培是一种人为调控马铃薯生产条件的重要农艺措施,能有效增加土壤温度和湿度。

3、马铃薯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3.1产业区域持续布局调整,产业融合不断加深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马铃薯产业也呈现了快速增长的发展事态,由规模扩大的趋势带来产量的增加,需要与消费总量保持平衡,同时对马铃薯产业的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以此来提高马铃薯产业的在未来的发展优势。参考《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计划的推进进度,预计在未来全国范围内的马铃薯产业,西南地区将比东北部地区地位有所提高,这主要是因为西南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受到全国市场的刺激和农业技术的水平的促进,使得马铃薯产业具有较好的突破,所以,从全国马铃薯产业布局来看,未来马铃薯产业生产量主要来自西南地区。马铃薯作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其用途产业链较为广泛,带动了相关加工、运输的其他产业,同时促进了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的加深。

3.2产业品种结构丰富优化,产业效益不断增加

马铃薯制品带动了相关加工、运输等产业的发展,这为产业发展的结构优化提供了更高的需求,弥补了市场的短板,促进消费,从而提升了马铃薯产业的附加值。同时,品种结构的优化能针对适合的地区种植相适应的马铃薯品种,为市场中多样化的马铃薯品种提供需求选择,实现优胜劣汰的品种抉择,提高马铃薯作物品质。除了产业和品种的优化,对种植空间结构的优化也是一项重要的发展趋势,西南地区对马铃薯种植的适宜延展,能有效的对春季市场的压力起到缓解作用。

3.3产业营销模式拓展创新,产业标准规模形成

结合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创新深化拓展,马铃薯产业销售阶段的发展将会取得巨大的变革,打破传统的销售模式,引入新的营销概念,使订单增加,完善市场销售渠道。从而使马铃薯产业标准化的成产规模得以形成,不断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

4、小结

马铃薯作物作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为之一,具有较好的发展趋势,从产业、品种和空间三种结构的优化调整的角度对马铃薯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需要从马铃薯产业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并辅助现代化营销模式,才能使马铃薯产业在未来能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福建省村网通乡村振兴


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的主粮作物之一,其耐旱,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马铃薯不仅是粮食,还是一种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在中国居民饮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马铃薯产业在中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析近年中国马铃薯产业生产、消费、贸易、价格等方面情况以及马铃薯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对2017年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形势予以了展望。

1 近年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

1.1 生产概况

马铃薯是现今人类社会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全球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以及产量逐年攀升,世界上约2/3的人口选择马铃薯作为主粮[1]。1961年,我国的马铃薯产量仅占世界马铃薯总产量的4.77%,1990年之后,随着马铃薯生产技术的提高,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得到快速提升。2015年我国马铃薯收获面积平稳升至567万hm2;马铃薯产量由1993年的4594万t增至2015年的9380.60万t,2016年约为9450万t。2016年农业部正式发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2]。自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以来马铃薯收获面积稳步增长,但受灾害影响马铃薯产量略有下降。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已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扩张向稳定规模、提升质量的繁荣发展阶段。从我国马铃薯生产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看,1993年我国马铃薯产量成功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马铃薯生产国,并保持至今;2015年我国马铃薯产量占世界马铃薯总产量的25.29%,即世界1/4的马铃薯产量贡献自我国。

1.2 生产区域分布

我国马铃薯的生产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近年来主产省(市、自治区)并未发生大变化,只是各省(市、自治区)的马铃薯产量排名有所变化。2015年产量位居前6位的省(市、自治区)分别是四川、贵州、甘肃、云南、内蒙古和重庆,其马铃薯产量及占全国马铃薯总产量的份额分别为307.60万t和16.21%、237.60万t和12.52%、225.30万t和11.87%、

170.50万t和8.98%、146.30万t和7.71%、128.10万t和6.75%,六省(市、自治区)马铃薯产量合计约占全国马铃薯总产量的64.04%。我国马铃薯生产具有稳定的区域变化特征,西部省(自治区)的马铃薯产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1995—2015年,甘肃、贵州、云南、重庆、江西、新疆、安徽、广西、宁夏、青海等省(市、自治区)马铃薯产量占全国马铃薯总产量的比重由26.38%升至48.38%;中部和东部省(市、自治区)对全国马铃薯总产量的贡献地位在逐步下降,如黑龙江、陕西、湖北、河北、山西、广东、山东、浙江八省的马铃薯产量占全国马铃薯总产量的比重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已由33.20%降至20.50%


无名小奖


马铃薯在我国已有 400 多年的栽培历史,其所含营养 成分全面,含有多种蛋白质,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对预防 人体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均有一定作用。此外,马铃薯不 仅能够用作新鲜蔬菜,还能够作为食品加工、工 业 原 料 以 及饲料,具有广泛的用途。河南上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 生产基地,境内有生姜等土特产,土质适合块茎作物生长, 近年来当地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业。 本文通过分析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前景,详细阐述马铃薯高 产栽培技术,旨在促进当地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 1 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 马铃薯是粮食、蔬菜、饲料及工业原料兼用型高产高效 作物,且具有较高的适应性,目前已成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 物,种植面积以每年 4.5%的增速在增长。同时,根据国际食 品 政 策 中 心 和国 际 马 铃 薯 中 心 的 预 测,在 接 下 来 的 20 年 内,全球对马铃薯的需求量会增加约 40%,超过对水稻、小 麦以及玉米等粮食作物的需求增长。因 此,马 铃 薯 具 有 较 高的发展潜力,用途广泛,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种植马 铃薯不失为效益农业的一种良好选择。 1.1 马铃薯的用途广泛 近年来,马铃薯食品已逐渐得到市场的认可,在英国、 美国等国家,直接鲜食的马铃薯约占 5%,制作的马铃薯食 品占比能够达到 80%。主要包括马铃薯泥、干制马铃薯及其 半成品等马铃薯干制品,马铃薯丸、马铃薯饼、马铃薯馒头 等马铃薯冷冻制品,油炸马铃薯片、酥脆马铃薯等马铃薯油 炸制品。在我国,马铃薯食品也备受欢迎,随着麦当劳、肯德 基等国外连锁快餐店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炸薯条、薯片等马 铃薯食品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1]。 此外,马铃薯是除玉米、小麦以外的第三大淀粉原料作 物,尤其是在高寒地区,马铃薯显得更为重要。而且相对于 其他淀粉,马铃薯淀粉具有颗粒大、类脂化合物、蛋白质含 量低、较强的抗切割性等优点而受到加工企业的欢迎。在食 品加工业中,马铃薯淀粉的应用更加普遍,如荷兰已能够将 马铃薯淀粉应用于挂面、各种小吃、饼干、面食以及肉食制 品的生产,我国也进行了相关食品的科研工作,如中国农科 院研制的马铃薯馒头已在北京几家大型超市进行试卖,收 到良好的市场反响。 1.2 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发展空间来看,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潜力依然较大。一方面,利用南方冬闲田发展冬作马铃薯。南方冬闲田 面积较大,可用于种植马铃薯的面积在 400 万 hm2 以上,按 产量 15 000 kg/hm2 计算,在不影响其他农作物生产的前提 下,可以增加 6 000 万 t 马铃薯,按 5∶1 折合增产粮食 120 亿 t 以上;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合格脱毒种薯的推广应用。如 果经过努力,现有马铃薯种植面积合格种薯覆盖率能够提 高到 70%,那么马铃薯产量将新增 2 000 万 t 左右,而其产 量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我国未来发展马铃薯生产的 前景还十分广阔,产量很有可能达到 1.50 亿 t 左右。 2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尽管马铃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多数地区均能生长, 但为了能够提高产量,保证品质,还是有必要了解马铃薯生 长的最适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 2.1 温度及光照要求 马铃薯生长期间需对温度进行较好的控制,一般而言 当昼夜平均温度在 17~21 ℃最为有利,但在不同的生育期 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播种时土壤深层 10 cm 温度达到7~ 8 ℃时,马铃薯幼芽即能生长,温度在 10~12 ℃时能够保证 顺利出苗。当夜间最低温度高于-2 ℃时即能播种。茎叶生长 期最适温度在 17~21 ℃,当温度在-1.5 ℃时幼苗便会发生冻 害。当温度低于 7 ℃或超过 42 ℃时,茎叶即会停 止 生 长。块 茎形成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17~19 ℃,地温低于 2 ℃或 高于 29 ℃时,块茎即停止生长。马铃薯开花结果最适温度在 15~17 ℃,低于 5 ℃或超过 38 ℃时便会影响马铃薯开花,16~ 18 h 长日照和高温有利于花芽分化,促进开花结实。此外,马 铃薯喜光,属于长日照作物,长日照有利于营养器官的生长, 而块茎在短日照下容易形成[2]。 2.2 土壤、水分及肥料要求 马铃薯的食用部分为其在地下膨大的块茎,因此要求 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因此马铃薯一般 种植在砂壤土中。此外,马铃薯较喜酸性土壤,土壤 pH 值应 控制在 4.8~7.0,最适宜生长 土 壤 pH 值在 5.0~5.5。当土 壤 pH 值超过 7.0 时便会造成马铃薯的大幅减产[3]。 马铃薯整个生长周期的需水量均较大,在其生长过程 中均需供给足够的水分方能获得高产,但在不同生长周期 所需水分也存在差异。发芽期的土壤保持湿润即可,幼苗期 土 壤持 水 量 应 在 50%~60%,发棵 期 土 壤 最 大 持 水 量 应 在 70%~80%,结薯期田间持水量应在 80%~85%[4-5]。 在生 长 周 期 内,马铃薯需求量最多的养分分别为氮、 磷、钾,其次为钙、镁、硫和多种微量元素。在氮、磷、钾 3 种肥料中,马铃薯对钾肥的需求量最大,其次是氮肥,对磷肥 的需求较少


微光公社


马铃薯是中国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大人小孩都爱吃,所以它的前景很好的


一雨一彩虹露瑶博


简单些讲是马铃薯可以出粉,可以做粉条,可以做薯条是人们餐桌必备的菜肴,未来前景非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