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農村和三十年相比較有哪些巨大的變化?

鄉間一抹陽光


我所在的農村和三十年前有天壤之別,雖然我已經不在農村居住。但是我經常回老家去玩。我生長在貴州農村,三十年前我的家鄉不通公路,不通自來水。看到一輛汽車都感覺到好奇。我們村的學校破舊不堪,很多小孩被迫到隔壁村去讀小學。雖然早已經通了電,但是電線經常被盜,有時大年三十都有人偷電線。所以家家戶戶都準備了煤油,預防停電用來照明。由於糧食產量低,我們家都是要用玉米和小麥來吃的。對於我們南方人來講,特別喜歡吃大米。但是因為大米當時還不夠吃半年,才被迫吃玉米和小麥的。小孩子都天天盼著過年,有肉吃、有大米飯吃、有新衣服穿。但是可愁壞了大人們,真的是吃了上頓不知下頓的米在哪裡。 家裡有勞動力的男人基本上是以挖煤為生,雖然家裡有人挖煤,日子會比不挖煤的人家寬裕一點。但是經常聽到礦難發生,好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父親由於當時只能以挖煤為生,每天一家人都提心吊膽的等待父親從礦山回來,有時父親回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二點過了。看到父親回來後一家人才開始吃飯。我父親為了我一家八口人的吃飯問題,挖煤挖了二十五年。索性每次礦山事故,我父親都逃過劫難。可後來因挖煤得了肺氣腫病,年僅四十九歲就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今天老家已經無煤可挖了,大多數人已經買房搬到城市。只有少數老年人不願跟隨子女搬到城市,不過今天的農村,特別是我們貴州省農村發展日新月異。我們隔壁的好多村子都搞起了特色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在某些方面確超過了我們的城市。


赤子丹心16


我生長在湘南農村,30年前,我的家鄉鄉親們全靠種地養豬討生活,人均收入350元算小康家庭。電力供應成問題,白天沒電,晚上一兩個小時有微弱燈光,越到深夜燈光越亮,直至燈泡爆炸。公路修到離村子0.7公里的地方,而且是泥巴路。吃水必須到0.5公里外的水井挑水,我當時讀中學,回到家裡,經常幫母親挑水。

有的人總以為過去農村生態環境優美,現在的環境不如過去,這是錯誤的。30年前,我的家鄉很多人燒柴煮飯、炒菜,我們這樣的中學生回到家裡,必須去砍柴。嶺上除了油茶樹松樹杉樹,其他樹木全被砍光,茅草也被大家割回來曬乾拿來灶膛引火。整個山坡除了稀稀疏疏的油茶樹松樹杉樹,什麼都沒有。

彈指一揮間,30年過去了,我的家鄉湖南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老年人在家種地,青壯年勞力都出外打工了。年收入在萬元以上的家鄉多如牛毛,年收入在3200元以下的家庭吃低保,五保。電力供應也比較好,一天24小時,都有穩定的電力供應,只要不欠電費,夜裡家裡亮堂堂。農民家用電器比較多,還有摩托車、轎車🚗。

公路穿村而過,去年,在汝城縣委工作隊的幫助下,我們村的公路鋪了水泥,拆了簡易水泥橋,重新建了過河大橋。1996年冬天,我們村自籌資金,自己動手從嶺山腳引泉水到村裡水塔,形成自來水送到各家各戶。村旁的小河在1993年,由村民自籌資金,自己動手修了水池,方便大家洗菜洗衣服。

如今各家各戶都用電或者煤氣煮飯炒菜,只有少數幾個人會到山上砍柴了。山嶺上,各種樹木都有,鬱鬱蔥蔥的,還經常有野豬出沒。我的家鄉現在是汝城縣的水果之鄉,很多人種柰李、翠瓜梨為生,雖然不能致富,但是日子還過得不錯。


黃常慧湖南郴州汝城縣


以前清晨的鳥叫、雞鳴沒了;以前的菜園果園沒了;以前夏天中午樹蔭下乘涼的人沒了;以前從井裡打上來就可以直接喝的水和井沒了;以前孩子快樂的寒假暑假沒了;以前家裡的毛驢兒,白龍馬沒了;以前爸爸媽媽沒有外出打工滴,留守兒童那時候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以前老師講課明明白白,沒有課外班,也不會讓孩子天天晚上十一點還寫不完作業;以前沒有手機,有點什麼事到家門口喊一嗓子就有人出來幫忙;以前沒有霧霾,即使冬天生爐子也不用戴口罩;以前沒有手機電腦,想要說約個美女想也別想,當然要是想開房最少也得到幾十裡外的縣上,公共汽車一小時一趟!好有好多以前,好多好多以前。


有智向


三十年前不記得了,二十幾年前到還有些記憶。

現在村子裡沒有小孩兒,最年輕的也是五六十歲大叔大嬸,二十幾年前村裡的大街小巷到處是孩子的嬉鬧聲。現在村子裡的有些小道已經變的溝溝壑壑,好像從沒人走過,村子邊上田埂上的草長的跟人那麼高,而許多年前還沒等它長高就已經被我們割回家喂牲口了。村子裡的人家越來越少,而荒廢了的住宅變得破敗不堪,門上的油漆被風雨剝落,屋頂的瓦片似乎也在褪色,土壘的院牆東倒西歪。不過政府又幫人們蓋起了新房子,統一樣式,整整齊齊的,非常的漂亮,

變化最大的應該還是農民的生活,道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收入提高了,有部分人家還買了農機,種地更省時省力,得益於互聯網的發展,電腦幾乎也普及了,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刷新聞看視頻,網上購物,倒是比城裡人過的更悠哉。

總之跟三十年前相比,農村的變化還是很大的,無論是從村貌還是農民的生活方面來看,今後的變化會更大,會越來越好。


大齡單身矮窮矬


只能用“翻天覆地”來形容:首先是吃的,以前是能吃“飽”就行,無論是什麼只要能填飽肚子,那就是幸福的。吃肉和米飯,只能是過年才有的。現在要吃“好”,肉和米飯天天都可以吃,並且在菜上下工費,變著花樣吃。純奶、果汁,太多太多以前見不到的東西,現在都可以吃喝。再說穿,以前冬天就穿老孃縫的棉衣、棉褲,裡外什麼都不穿,冬天冷風直往裡面鑽,冷啊!真冷!!!腳上穿的是棉鞋,沒有襪子。沒過冬天衣服鞋子就爛了,不說了...現在呢?裡面保暖衣,外面羽絨服,大皮鞋。怎麼暖和怎麼穿,衣服穿不壞就不穿了。“住”的就更好多了。以前住的土房,不通電。房裡做飯燻的烏黑烏黑,睡的是老木床,上面鋪上麥杆,一張竹蓆,蓋的是棉被。現在呢?二層小樓,睡的是老闆床,席夢思床墊,蓋的就更不用說了。村裡都裝上路燈了,雖然不能和城市相比,但是晚上串門不用拿手電了。最後說“行”:農村有百分之六十都有車。水泥路通到家門口,去地裡幹活,都能開上車。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以前去縣城得2天,現在坐客車大半天就能打來回...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雖然我沒有太多的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日子一天天地過,珍惜現在。將來我們會更好!!!👏👏👏


人生如戲的二傻子人生


你所在的農村和三十年前相比較有那些變化?

我是70後,也是農村人,在重慶一個小縣城,說起這30年來,農村的變化肯定是很大的。 一是,村裡公路都硬化了,實現了村村通,近年國家大力支持鄉村振興計劃。二是,農村人在外打工也賺錢了,在家裡搞養植的(養豬、牛、羊)都賺錢了,現在買小車的人也很多,不像以前騎自行車了。

而現在農村好多都是建樓房,以前基本都是土房子和木房子,還有一些農村人也進城買房子了,生活水平提高很多。

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也進入鄉村,使農村人也用上了智能手機,網上購物,等等,這是跟30年前不敢想象的。我是70年後,經歷過曾經的落後鄉村,也感受到了新時代的變遷。我相信,未來農村會越來越好。





渝鄉小馬哥


作為七八十年代農村出生的人,現在都已經到了中年,30多年前也基本上是童年,或者是青少年,那時的農村可謂還是一窮二白,生活條件相對來說還都不太好。30年的時光過去了,現在的農村早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回顧30年前的農村生活:

在我當地農村30年前,房子大部分還都是土坯房,有土坯與磚的混建房就屬於是好房子了,村裡的道路也都是泥土路,農村街道上更沒有路燈可言。農民種地也基本上還都是依靠體力,播種、拉車、打場等之類的活兒,也都還是使用牲畜,那個年代,農民除了幹農活之外,也沒有什麼其他的事情可做。

30年前,在我當地農村外出打工的現象還基本很少見,農民閒暇的時候,多是聚在村裡聊天、打牌等打發時間。那時農村家庭主要的交通工具,能有一輛自行車就是好的了,村民們一家建房,全村都會出人幫忙,氛圍還是相當融洽的。

30年之後的農村生活對比:

但時至30年後的今日,在我當地農村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說原有的土坯房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大部分都是樓房了,村裡的道路早已經修建成了水泥路或者柏油路,村子裡的小汽車也越來越多了,街道上也都有了路燈,各個路口還都安裝了監控,人人都有了手機,很多家庭也都開通了寬帶上網。

村民們也不在完全依賴於土地生活了,種地反倒成為了捎帶著種一下,農活也基本上不需要人力了,大部分都已經實現了機械化。農民日常打工成為了生活主流,每年除了春節之外的幾天,村子裡也很少再見到有人聚在村口聊天打牌的了。



總結:30年前後的農村生活,相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變化實在是太大了,這也讓老一輩的農民都想象不到的改變,農民的生活條件也都富裕起來了,這就是我當地農村這幾十年的變化現狀。不知在你當地農村有什麼變化?也歡迎留言評論。


農大知事


和三十年前比,確實變化挺大的。 吃的比三十年前好多了。以前逢年過節才能吃上白麵饅頭,過年的時候,家裡燉個大鍋菜,蒸上幾屜肉包子,年三十的時候再包頓餃子,那滋味,吃完肉包子還會拿嘴去舔舔手指尖上淌出的油。現在平時出去吃飯,可供選擇的種類也多了。火鍋、烤肉、牛排、海鮮,這些東西要在三十年前,大概大多數農村的都是沒聽過的。 另一個變化是網絡和智能手機普及,讓農村過年年味變淡了。以前沒有電視,網絡和智能手機的時候,晚上吃完飯,鄰里之間多是串個門,沏上一壺茶,嘮嘮家常。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要靠聯繫維持。這種鄰里之間閒話嘮嗑的熟絡溫情,比起高樓林立、鋼筋混凝土的樓房要有溫度的多。 筆者父母這一輩,上完大學的鳳毛麟角。在農村,高中畢業已經算的上高學歷了。在三十年前的那個時代,彩色電視機在周圍都算稀罕物價。於是儘早掙錢成為了一個明智的選擇。有錢能吃上白麵饅頭,有錢單身漢子能娶上媳婦。同以前比,現在更加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了,為了讓孩子有個更好的教育,甚至從小學、幼兒園就開始補課,每天高考,村子裡也能出好多考上大學的。




清冷黃昏曲終人散


在農村的這三十多年看到的現象確實翻天覆地變化。說實話如果問二十年前的問想沒有想到過今天這樣的生活,那是想都想不出來的,這些年變化確實是很大,不說四十年,就拿最近十年來說農村的變化都很大。

我來說一下我小時候的生活環境,住的房子不大,房子估計只有七八十個平方吧,那個房子只有兩間房一個堂屋,後面是廚房和穀倉以及雜物間。外面是我們家的小院子,房子是爺爺早年建的,當時還是六七十年代,建房子的很多建材都是東拼西湊弄齊的。而且西面的牆還是就了鄰居家的牆,上面不夠的地方就用稻草做牆遮風擋雨。磚石也是各種各樣,有的磚甚至是從山上撿來的墳磚。那時候我們村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房子,那時候全村幾百戶人家一年也難得蓋一兩棟新房,那時候農民都還不富裕,也只是剛剛溫飽而已。

當時我們家的居住環境就是這樣,到了九十年代父親才蓋了一棟紅磚紅瓦的磚石房,那房子我們一家人住了二十來年,前幾年我們家又蓋了第三代房子,也就是三層樓房,現在的房子三層兩個客廳,十間房,裝修也基本上弄好了,雖然談不上有多氣派好看,但是住著溫馨。就拿居住條件來說,今天的房子比我小時候住的房子那真的是好了無數倍,如今農村的居住環境和城裡差別不大了。

再說到吃,我們小時候吃肉都是奢侈的事情,除了過年過節和家裡來客人了,一般一個月也難得吃上兩回肉。平時基本上天天吃素,當時村裡每家每戶都有自己家裡的菜園,每天吃自己菜園裡種的菜,冬天沒有新鮮蔬菜就吃一些鹹菜和乾菜什麼的。而如今我們吃肉吃的不想吃了,我們今天又在大談建康,說吃多了脂肪的東西對身體有害。今天農村的條件來說經常吃雞鴨魚肉也不是什麼稀罕事情,吃的東西比我們小時候那真的是好了太多。

再說到行的問題,那時候我們全家只有一輛永久自行車,還是爸媽結婚時的嫁妝。我小時候摩托車都很少見,假如看到路上行駛一輛摩托車,我們都一路目送。那時候路也不好,村裡的縣級公路還是土路,一下雨那就是坑坑窪窪。而村裡的村道更是都是土路,下雨別說騎車,出門都要穿雨靴。而如今公路越修越好,村裡也基本實現了戶戶通路,就是水泥路到了每家每戶的門口。村民很多在外面打工的都來著汽車回來,在家裡的老人代步的也基本上是電動車,而這些都是我們小時候不敢想的事情。

還有通訊,小時候要與外面的親人聯繫就必須寫信,那時候我們全村都沒有一部電話機,我們看電視裡面的人打電話,覺得電話確實是一個好東西。那時候我就渴望,什麼時候自己也有一臺電話就好了,如今這個夢想早就實現了。而且如今很多家庭不用電話機了,被很方便的手機代替...

這樣的變化要說我還可以說出很多來,但是我覺得沒必要說了,我覺得假如你來自農村,假如你已過三十歲,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這幾十年變化的感悟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我生活在北京郊區,三十年前我們村裡幾乎沒有什麼外地人,都是村裡的人,經營者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每天下地幹活,到點兒回家做飯。現在村裡幾乎三分之二的人都是外地租房的,村民都想當房東,所以不斷擴張自己的房子,原本寬闊的衚衕變得只能容一輛車湊合過。臨街商鋪林立,吃的喝的用的應有盡有。垃圾池永遠都是滿的,一到夏天酸臭酸臭的。並且夏天用水也相對緊張,地勢高的地方自來水都上不去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