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大臨鐵路紅豆山隧道:防毒面具成建設者“標配”

探访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防毒面具成建设者“标配”

圖為大臨鐵路紅豆山隧道建設施工現場。 繆超 攝

圖為大臨鐵路紅豆山隧道建設施工現場。 繆超 攝

中新網臨滄4月19日電 題:探訪大臨鐵路紅豆山隧道:防毒面具成建設者“標配”

作者 繆超 李鼕鼕

一名工人從灰塵中走來,通過棧橋後,取下防毒面罩,拿起擱在冰塊上的水瓶,一飲而盡……在他身後,一隻溫度計顯示氣溫超過36攝氏度,一組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閃爍著綠燈。

探访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防毒面具成建设者“标配”

圖為建設者佩戴防毒面具進行隧道掘進。 繆超 攝

近日,記者探訪雲南在建大(理)臨(滄)鐵路紅豆山隧道,目前隧道施工中已發現硫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8種有毒有害氣體。

大臨鐵路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北起大理向南至臨滄,線路為Ⅰ級電氣化鐵路,全長約202公里,橋隧長度佔線路總長的87.3%,開行旅客列車速度目標值160公里每小時。紅豆山隧道地處臨滄雲縣境內,全長10616米,穿越無量山脈。

建設方中鐵十局大臨鐵路項目部經理趙宇告訴記者,紅豆山隧道岩層風化程度高,並伴有湧水突泥、高地溫、高地應力、蘊藏有害氣體等不良地質,是全線建設難度最大的工程。“有毒有害氣體在非煤系地層賦存,這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首次遇到。”

探访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防毒面具成建设者“标配”

圖為一位佩戴防毒面具的建設者。 繆超 攝

記者進入隧道之前,被告知了數種有毒有害氣體的危險性:一氧化碳濃度過高會引起窒息和爆炸、二氧化氮會損傷呼吸道引起肺水腫等疾病、硫化氫吸入後會在短時間內致命……

隨後,隧道口值班室通報稱,隧道內各處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皆閃爍綠燈,空氣指標正常,為安全起見,隧道內又進行了兩次石灰水的噴灑。

無量山,作家金庸筆下詩與遠方的絕美之地,山體深處全然是另一番景象,昏暗、悶熱、潮溼,瀰漫的灰塵如同一層薄霧,巨大的噪音令人不適。儘管隧道頂高近20米,依舊讓人感到壓抑,越往裡走,這種感覺越強烈。

探访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防毒面具成建设者“标配”

圖為一位建設者在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下施工。 繆超 攝

在36攝氏度的隧道內行進數分鐘後,褲腿與皮膚黏貼一起,此時,記者看到了奮戰在最前線的工人,他們悉數佩戴防毒面具,正在堅硬的花崗岩體上掘進。

據趙宇介紹,紅豆山隧道賦存有毒有害氣體的危險區域佔全隧70%以上,已經超出了地質勘探的認知水平,也沒有成熟技術可供運用。

目前,中鐵十局聯合高校就隧道非煤系有害氣體區段施工關鍵技術開展科技研究,取得了創新性突破,可對有害氣體超前探測防突檢測和監測。

儘管如此,趙宇坦言,防治措施仍處於研究摸索階段。為防止發生意外,中鐵十局大臨鐵路項目部專門在隧道內有害氣體自動監測報警裝置和便攜式監測設備,實時監控隧道內空氣質量。聘請專業檢測單位,在每次施工前,對隧道內空氣進行檢測,再三確認安全後才能進場施工,防毒面具成為了紅豆山隧道的“標配”。

探访大临铁路红豆山隧道:防毒面具成建设者“标配”

圖為溫度計顯示隧道內氣溫達到36攝氏度。 繆超 攝

除應對有毒有害氣體外,湧水量遠超設計成為紅豆山隧道施工的另一個大難題。在紅豆山隧道2號斜井口,記者看到九條直徑超過20釐米的排水管通過三級泵站接力,源源不斷地向上抽排洞內積水。中鐵十局大臨鐵路項目二工區經理高明成說,湧水量最高一天達4萬立方,可注滿16個標準游泳池,“去年湧水量最大的一段時間,大夥都是泡在水裡24小時不停倒班施工。”

目前,紅豆山隧道已經完成正洞掘進3699多米,整體進度按照施工組織計劃推進,預計2020年9月貫通,待大臨鐵路通車營運後,坐火車通過紅豆山隧道只需要4分鐘。趙宇說,“我們在建設中對有毒有害氣體進行隔絕防治,紅豆山隧道通車時將成為無毒隧道。”(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