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朱廉貽的後人來東臺憑弔先烈

​​ 4月18日上午,位於東臺市五烈鎮興聯村境內的朱廉貽烈士陵園迎來9位特殊客人,祭奠緬懷抗日戰爭中在此犧牲的興化民主抗日政府第一任縣長(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朱廉貽烈士。他們是專程從鎮江、丹陽、蘇州等地趕來的朱廉貽烈士的女兒、孫子、外孫女、曾孫等晚輩們一行。在朱廉貽烈士紀念碑前,後人們敬獻了鮮花,並行鞠躬禮,以表達無限思念之情。


革命烈士朱廉貽的後人來東臺憑弔先烈


革命烈士朱廉貽的後人來東臺憑弔先烈


革命烈士朱廉貽的後人來東臺憑弔先烈


在聆聽了朱廉貽烈士的生平和事蹟介紹後,烈士的後人們環繞烈士紀念碑默默祭奠,他們一邊用手輕輕撫摸紀念碑周邊的碑文,一面喃喃自語,表達著對先人的追思。


革命烈士朱廉貽的後人來東臺憑弔先烈


祭奠活動結束之後,在興聯村老會計郭林保的帶領下,朱廉貽烈士的後人們來到村子南部三面環水的“和尚圩子”附近,探尋先烈當年與日本鬼子奮勇抵抗的故事。當地87歲的郭維喜老人向他們講述了朱廉貽烈士當年被日本鬼子追殺時壯烈犧牲的情景。


革命烈士朱廉貽的後人來東臺憑弔先烈


興聯村的村民們聽說朱廉貽烈士的後人們來到村裡憑弔先烈都非常激動,將烈士的後人們團團圍住,紛紛講述並點贊朱廉貽烈士的豐功偉績。尤其是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們對1941年2月日本鬼子在村裡動用機槍瘋狂掃殺抗日民主愛國人士的罪行記憶猶新。87歲的顧巧女雙手緊緊地拉住朱廉貽烈士女兒朱潤美的手動情地說:“你的父親非常了不起,在掩護抗日同志的撤退轉移過程中,寧可犧牲自己也不落入敵手,他是個真正的大英雄”。


革命烈士朱廉貽的後人來東臺憑弔先烈


朱廉貽烈士的長孫朱群代表烈士的後人感謝興聯村的鄉親們對烈士的敬重和敬仰;感謝鎮、村領導及村民對朱廉貽烈士紀念碑的修繕保護和管理。真心希望烈士的遺志能在東臺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上進一步得到弘揚。


革命烈士朱廉貽的後人來東臺憑弔先烈


朱群說:“爺爺雖然沒有給我們後人帶來物質上的財富,但他思想進步,為尋求救國救民真理,依然走上革命道路,獻出寶貴生命的品格深深影響著我們,激勵著我們,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五烈鎮黨委委員朱華俊、鎮民政、宣傳、文廣中心以及興化市戴窯鎮有關部門負責人陪同朱廉貽烈士的後人參加憑弔活動。(文/圖 何國庭)


革命烈士朱廉貽的後人來東臺憑弔先烈


據資料記載,朱廉貽(1904年-1941年),男,字伯軒,江蘇省丹陽縣河陽鄉後觀村人,1904年出生於一個有聲望的開明士紳家庭裡。1938年初任丹陽縣抗日自衛武裝隊觀鶴自衛團團長,同年2月任丹陽自衛總團秘書長,8月任新四軍挺進縱隊司令部秘書處處長兼第六支隊隊長。1939年春,新四軍挺進蘇北,朱廉貽先後參加攻打揚中、保衛郭村、黃橋決戰等戰役。1940年10月前往東臺任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秘書長。1941年春任興化縣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縣長。同年2月14日,駐紮在唐子鎮附近的興化縣政府機關、新四軍一師二旅七團團部突遭日軍襲擊。朱廉貽率領政府機關人員從唐子鎮轉移到陳家舍。面對窮追不捨的敵人,朱廉貽命令大家迅速轉移,自己留下來阻擊。由於地形不熟,退至三面大河的“和尚圩子”。為了不落敵手,朱廉貽奮不顧身跳入河中,終因不識水性而犧牲,時年37歲。同年10月,興化縣政府將串場河以西、蚌蜒河以北地區命名為廉貽區(後劃歸東臺縣)。1968年,朱廉貽犧牲的地方——陳家舍亦被命名為廉貽村。後來,為悼念朱廉貽烈士,將朱廉貽戰鬥犧牲的地方興化縣梓辛區改名為廉貽區,也就是現在的五烈鎮廉貽社區。

1974年,為了悼念朱廉貽烈士以及讓後人記住這段歷史,政府在廉貽社區興聯村七組選取了一塊地,興建了一座墓碑,供後人敬仰。同時,保護區旁邊的一座橋也因此被命名為烈士墓橋。

為永遠銘記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勳,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2015年8月24日,國家民政部公佈第二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為國捐軀的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朱廉貽烈士名列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