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Event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亚马逊CEO贝索斯最近的出镜率有点高,前段时间婚内出轨女主播一事,以发妻麦肯齐带着360亿美元的潇洒离场告终。

但此事才刚过不久,又传来 #亚马逊退出中国市场# 的消息。

这也意味着,美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在中国也要“铩羽而归”了。为什么是“也”呢?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亚马逊将自己的“败走”解释为“战略转型”。

4月18日,亚马逊中国表态,公司将于2019年7月18日停止为亚马逊中国网站上的第三方卖家提供卖家服务。

“亚马逊始终对中国市场有着长期承诺。在现有的良好业务基础之上,我们将继续投入并大力推动包括亚马逊海外购、亚马逊全球开店、Kindle 和亚马逊云计算等各项业务在中国的稳健发展。”

放心,你们的kindle没有影响。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15年的时间内,贝索斯登上了首富宝座,迎来了人生巅峰,而亚马逊却在中国接连遭遇滑铁卢。甚至有网友直呼“要不是有退出的消息,我都快把它遗忘了。”

高开低走的亚马逊

亚马逊进入中国时,已经攻克了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贝索斯自然认为——中国市场也“势在必得”。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2004 年,中国电商市场还是一片蓝海。贝索斯看准了中国潜在的人口红利,以 7500 万美元收购了由雷军、陈年等人创立的卓越网(起初叫“卓越亚马逊”),挟着电商老大的实力,亚马逊中国一度占据了国内电商15.4%的市场份额(2008年)。

彼时淘宝才刚成立一年,算得上“羽翼未丰”,京东更是双脚刚踏入电子商务领域的“奶娃娃”,亚马逊唯一会放在眼里的也只有同样以图书业务起家的当当网。

亚马逊当时年销售额已逼近70亿美元,IT及物流经验丰富,时机准确、兵强马壮,看起来是一场必胜之战。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然而剧情急转直下,正当贝索斯将中国市场作为海外市场重点开拓时,亚马逊中国却节节败退。

或许是没有把本土电商放在眼里,亚马逊在中国的行动始终很温吞,甚至花了三年时间和卓越慢慢磨合。同时,战略上还选择了在短期内看不到收益的仓储和物流体系上投入重金,盘算着“广积粮、缓称王”。

但和亚马逊的温吞节奏不同的是,跨境电商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2008年,淘宝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杀出重围,淘宝商城上线,淘宝成交额近千亿元。而京东从中关村的小柜台到转战电商,迅速占领3C领域,并进行了数十亿元的B轮融资。

2014年,淘宝、天猫、京东等本土电商势力迅速崛起。同年,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在美国上市。

之后,亚马逊一路被阿里巴巴和京东甩在身后,甚至连刚入场的小红书、网易考拉、拼多多等“新人”也能踩在它的头上耀武扬威了。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委屈到什么程度呢?

2013年后,亚马逊财报对中国业务惜字如金,2014年后只字未提。甚至到了2018年,亚马逊中国只占据了0.6%的市场份额。要知道——亚马逊在美国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在接连的亏损之下,财大气粗如贝索斯也顶不住了,这么烧钱还看不到希望,那就“战略收缩”了吧。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2018年8月,亚马逊中国不再为中国第三方国内卖家提供FBA服务(Fulfillment by Amazon,是亚马逊向第三方卖家提供的外包物流服务)。

2018年,亚马逊中国裁员超过50%。

到2018年底,亚马逊在中国的13个运营中心只剩下北京、昆山和广州三个城市,广州运营中心也于2019年初关闭。

显然,在中国电商的草莽年代,外来户亚马逊开局风头无两,此后却无限凄惨。

幸好,还有 Kindle 这个“独苗苗”在本土电商平台“天猫”的裤脚下,成为了亚马逊在中国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块业务。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在中国失败的外国企业总是相似的

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公司。

2018年,亚马逊全年营收2329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电商业务创收2079亿美元,同比增近三成,营业利润51.14亿美元。

可以说,亚马逊在全世界都攻城略地,唯独在中国马失前蹄。

“在华经营得不尽人意奖”的获奖者并非亚马逊一个,雅虎、Ebay、沃尔玛、Uber、领英、爱彼迎等耳熟能详的企业在全球市场都高歌猛进,在中国却总碰得满头包。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为什么科技巨头在中国总是难以复制海外市场的成功?

“不够激进,投资不足,本土化不充分。”贝索斯曾总结在中国市场失败的原因。

1.缺乏对中国市场的深刻了解,在中国电商的黄金年代里给了对手崛起的空间。马云们在磨刀的时候,亚马逊在磨合……抬头一看,12*12的马云早已挥一挥衣袖,带走一片红海。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2.亚马逊的网站和APP体验一直被国内消费者诟病。和卓越网磨合的三年里,亚马逊将自己的风格沿用在卓越网的版面风格和业务逻辑上,却没有了解中国消费者习惯。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3.“佛系”营销。淘宝在搞双十一的时候,它沉默;京东去其他网站做引流的时候,它不出声;拼多多重金砸广告的时候……它在发优惠券……

此时被双十一掏空了腰包的消费者,正在吃馒头就咸菜。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4.对本土团队授权不够。曾在亚马逊中国担任过副总裁、原卓越网创始人陈年就说过:

“美国人基本上不听你的,想做一份符合你理解的中国市场规划太艰难。”

“如果中国区负责人都不能决定一件事,谈什么执行?”,刘强东早在2011年接受采访时就预判了亚马逊的弱点。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水土不服、决策链太长、机制僵化,甚至连物流都不尽人意,亚马逊败走中国,似乎并不是偶然。

Fute评论

2018年,拼多多作为电商黑马实现弯道超车,成功在纳斯达克敲钟。

事实证明,15年前贝索斯看好的中国电商市场,并没有让其失望,蓝海已变成了红海,只不过亚马逊已从一个参与者被挤到竞技台下,成为了旁观者。

中国本土创业者们的眼里,“规则”二字有很多玩法。可以说,在加了诸多美颜滤镜的拼多多们面前,亚马逊更像一个素面朝天的“老实人”,在正面交锋时,“一心一意”往往不如“处心积虑。”

最后,给亚马逊颁个“中国电商15年来风起云涌的见证奖”吧。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亚马逊败走中国


Fute 是“未来”与“技术”英文单词前两个字母的缩写,专注于科技相关的前沿资讯,想了解更多科技潮流,欢迎关注 Fute 科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