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以汉室后裔自居,建立蜀汉,如果曹丕将汉献帝送去蜀汉,蜀汉是否会因此瓦解呢?

重舟难过千重山


你确定曹丕会这样做吗?如果我是刘备,曹丕把汉献帝送到蜀汉,我睡觉都会笑醒。

为什么?

曹丕的皇帝位是怎么来的?汉献帝禅让的。汉献帝为什么要禅让?因为曹丕逼的,别告诉我汉献帝主动让的,那不存在,人人都明白,汉献帝是怎么让的皇位。



现在曹丕居然把汉献帝送到蜀汉,刘备会怎么做?

很简单,奉为太上皇,刘备按辈份虽是汉献帝的皇叔,但由于刘备已经称帝,只能奉汉献帝为太上皇,太上皇是刘邦发明的,不仅仅是皇帝的父亲,也可以是上一任皇帝,没有血缘的那种。

然后以汉献帝名义诏告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日:今有反贼曹丕逼迫朕将皇位让于他,实属曹丕逼迫,大义不道,逆天而行,前有曹操独揽朝政,祸害汉室,后有曹丕抢夺我大汉江山,可惜我大汉四百余年江山,断送在曹丕贼人手中,今联得到昭烈帝刘备的相助,拜为太上皇,以刘备为汉室正统,向天下发出檄文,请各路英雄以刘备为帝,联合起来,一起讨伐逆贼曹丕,恢复我大汉江山。

然后这个檄文一出,天下哗然,曹丕在政治上陷入困境,曹丕已经诏告天下是说汉献帝禅让的,现在又被打脸,皇帝可是君无戏言啊,曹丕颜面扫地。



然后刘备以汉献帝名义再次发布招贤令,求取天下名士及人才,凡能以兴复汉室为已任的人,都可以到蜀汉来,以助刘备一臂之力。

两汉以孝治国,读书人学的都是儒家经典,忠君爱国的那一套,虽然现实社会很残酷,汉室已经衰弱,但仍然不乏有人才心向汉室,毕竟四百余年江山已经深入人心,一时半会还不会抛弃,总有人来投靠的。



还有刘备北伐也更具号召力了,打着汉献帝的旗号北伐,在政治上更加正确,在道义站在制高点,一边是军事战争,一边派人以政治宣传,曹魏境内总会有各种反抗力量会加入到蜀汉的,只要引起动乱,蜀汉也并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要知道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司直韦晃造反也就是公元218年的事,而宛城候音、卫开的造反也就是公元219年的事,而曹丕称帝是公元220年的事,说明在这个时候,曹魏境内仍有不少反抗势力潜伏着,只是时候不到,而刘备要做的,就是以汉献帝名义搅动这些人联合对付曹魏。



当然了,刘备要想打赢北方,还得靠军事实力,有了汉献帝,就会更有底气,也许打不赢雄据九州的曹魏,但蜀汉也不会瓦解。

至于刘备与汉献帝的关系,你不用怀疑,汉献帝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傀儡皇帝,可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傀儡皇帝了,深知明哲保身之道,而刘备又是有着雄心壮志的帝王之相,把汉献帝奉为太上皇供着,对刘备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叫政治正确,是绝对不可能加害汉献帝的。

最终结局如何,还得看魏蜀双方军事实力的对抗,也许谁也吃不谁,维持现状是最大的可能。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泻药

题主友友的提问,应该是想表达这意思:曹丕将汉献帝送去蜀汉,让自立的刘备打脸,羞愧下下,然后致成乱局,会导致到什么程度地步?

乍一看,这题假设成立,刘备向来以匡扶汉室为明志示人,如今你冒替称尊。真给你个正牌的,你怎么处理,羞不羞。

这只是理论上成立,基于人要脸树要皮之点上。

但是,自古帝王政治权谋之术,在风摇雨动前,有几人要颜面讲颜面的!!政治的近义词只能是厚黑,与良善陌路。

刘备不但不会自打脸,曹丕真能送,刘备就还真能在边境锣鼓喧天的迎接。至于接来怎么处理,办法有的是,但目的还是一个:提线木偶。你曹操能架空,我刘备再做不到,还配“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那句话吗?!

也就是汉末江湖武侠还不流行,要是有什么东邪西毒、神雕侠侣的,我刘备早就请来,去魏地劫窃献帝来了。

汉献帝就一江湖倚天屠龙令牌,曹操用它沾了多少光,我特么就沾了一点儿挂皇叔的光,腰疼都不疼了。再也没捞着沾。这次虽然是我称王,你再送。面子上稍微打点折,但事是活的,有了这“令牌”,打谁也好使,面子算什么,什么谎言找不回来。

言归正说,实则这个假设不成立,从逻辑上先不成立。因为,曹丕断不会送出汉献帝。

曹丕称帝的原因,一是可能火候到了,二是他没有他爹的提线操控能力强,先取之为上策。

但是他不会没有看到,当初曹操持此“令牌”,如何先登高于诸雄,先奋击于南北。

曹丕宁愿闲养献帝,也不会傻到送给敌人,拿去做文章。

不论什么原因,倘若献帝真在了刘备手里,打脸的绝不会是刘备,而只能是曹丕。

曹操奸雄也罢,刘备仁良也罢。献帝在谁手上只会是一个牌子,相信曹刘等雄绝不会傻到拱手以让。

乱世中能够登高,权谋厚黑上,谁也别笑话谁,谁也别说什么颜面第一。自古如是,君不见后世玄武门血溅,莫须有风波等等等吗?


跨越时空—散发弄舟


曹丕是接受汉献帝禅让继位的,可谓“名正言顺”。汉献帝就是曹丕帝位正统性的合理注解。所以曹丕不会把汉献帝送到蜀汉刘备那里的,事实上曹丕也就是这么做的。

历代统治者为什么那么强调帝位的正统性?

当年我的老师动不动就敲黑板,大声说道:“这很重要!”关于曹丕的魏国正统性,蜀汉的应对方法,自然就是国内遍布了汉献帝被害的流言,然后刘备以汉室后裔而登基称帝。

孙权称帝之后,为什么不断地出现祥瑞,就是因为缺乏正统性。孙权以祥瑞来弥补正统性的缺失。

寄暇学宫认为,蜀汉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承认了孙权的帝位。刘禅和孙权互相承认帝位,恰恰得利于曹魏。本来蜀汉还可以拒不承认曹魏的正统性,以汉献帝被害为旗号,对抗曹魏的正统性。正因为承认了孙权的帝位,所以这种旗号就失去了号召性。“天命论”逐渐占领了蜀汉的舆论市场,这也是蜀汉灭亡的一个原因。

我们做历史假设,就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历史,从历史节点上有所借鉴。

假设为了打破汉献帝被害的流言,或者谁也不知道的其它原因,曹丕决定把汉献帝送到蜀汉。

刘备在称帝之后,并没有利用汉献帝被害的流言讨伐曹魏,而是去讨伐东吴。从这点来看,汉献帝对于刘备应该就是一个烫手山芋。

只要汉献帝到了蜀汉,刘备无外乎这么几个选择:

刘备退位,汉献帝重新称帝。

刘备不退位,尊奉汉献帝。

至于实权,那是幕后的事情了。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刘备都很尴尬。

因为汉献帝的到来,曹魏的谋逆罪名被打破。因为已经禅让,汉献帝再作出尔反尔已然无用。此时的汉献帝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

如果曹丕把汉献帝送往蜀汉,就会出现一场围绕汉献帝生死的博弈。曹丕必然要全力保护汉献帝安全到达蜀汉。刘备必然要汉献帝到达蜀汉之前被曹丕害死,从而再次坐实汉献帝被害。

三国的故事将会更加精彩!



【每篇文章都是脑中迸出的小火花。】


寄暇学宫


刘备出身布衣,他有一个金字招牌,即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在成都建立国号汉,自认为是汉政权的继承。如果曹丕把汉献帝送到西蜀,刘被也会"挟天子以令诸候",在政冶上取得更大优势,政权会更加巩固。

公元220年,魏王曹丕用禅让办法从汉献帝刘协手中取得政权,建立魏国,年号黄初。曹丕继承的是汉朝法统,降刘协为山阳公。当初曹操才一万多人,因"挟天子以令诸候"取得政治上的优势,以天子名议讨代不臣。灭吕布,平二袁,收关中统一北方。

曹氏靠汉献帝这个招牌发家,条件成熟时取而代之。如果曹丕把汉献帝送到西蜀,自己政权的合理性将消失,曹丕就成了众叛亲离的人物,所以,他不可能把汉献帝送出去。换言之,汉献帝真的去了西蜀,刘备做梦都会笑出声来,天上掉下馅饼了。



关东侠客


如果曹丕把汉献帝送到了蜀汉,那么蜀汉不但不会土崩瓦解反而会更加让刘备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以大汉正统自居,名正言顺地清除曹丕、孙权等“反贼”。同时,由于汉朝正统皇帝在刘备身边,蜀汉也更便于笼络人心。一百多年之后的匈奴人刘渊因为打出了“汉”的国号,就出现了“远人归附者数万”的场景,可见大汉还是非常有号召力的。

再来看刘备如果真的得到了汉献帝,他会怎么处理,我们可以拿后世的几个实例来做类比。在之前文章中,国史君(国史通论)曾经讲到了明朝著名的“夺门之变”,“土木堡之变”爆发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太师也先俘虏,他本来是瓦剌手中一张非常有杀伤力王牌,完全可以用朱祁镇来要挟明朝,事实上也先的确这么做了。只不过明朝方面不买账,于谦等人另立新君,朱祁镇就没什么用了。随后,也先把朱祁镇放回了明朝,这就让明朝比较尴尬了。最终,新立的皇帝明代宗朱祁钰把朱祁镇尊为太上皇,然后软将他软禁,甚至软禁他的大门都用生铁浇筑起来。正常情况下,朱祁镇的一生就这么完了,只是有投机分子石亨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当上了皇帝。如果刘备得到了汉献帝,那么很有可能也会先是惹人闹闹地上演一场“禅让大典”,从法理上得到汉朝正统皇帝的位置,随后把汉献帝尊为太上皇(太上皇并不一定是要比皇帝辈分大,晋朝还有把孙子辈的皇帝尊为太上皇的),然后软禁起来。

宋朝还有一个可以类比的事件可以反向说明,汉献帝在曹丕手中才有价值,送到蜀汉之后,汉献帝对曹魏来说就一文不值了。“靖康之变”后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金国俘虏,宋朝的主战派以及南宋建立初期的宋高宗赵构,都曾经打着“迎回二圣”的旗号组织北伐,但是如果“二圣”真的回来了怎么办呢?所以,这个口号后来就没人再提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他们都没有在在世的时候回到宋朝,并且一直都是金国手中的王牌。金国皇太弟完颜斜也(即完颜杲)在他的遗嘱中就曾经提到,如果南宋真的组织军队大规模北伐,那么金国就可以“遣天水郡公桓,安坐汴京,其礼无有弟与兄争。如尚悖心,可辅天水郡王”。所以,“二圣”在金国手中才有价值,真的送回了南宋,他们俩就一文不值了。


国史通论


如若刘协到四川,刘备里外不是人

如果曹丕在刘备称帝后将汉献帝送到蜀汉,那么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刘备不退位

刘备称帝时,是以复兴汉室为口号的。刘协的到来,将严重挑战刘备帝位,毕竟,虽然是被篡位,刘协与刘备相比之下,更有代言汉朝的正当性,以刘备打出的口号来说,理应退位,由正统的东汉的直系刘协复位,但这牵涉到待会讨论的第二种情况。这里讨论的是刘备若不退位,那他用以号令平民的威信将大打折扣,虽然那时是军阀割据混战的年代,但出兵与号令天下的理由还是要得以服人,不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就不会这么好用了。而此时刘备的行为不就违背自己的口号了吗?

第二种情况,刘备退位但仍于幕后掌权

倘若刘备真的退位了,其底下的大臣该如何安抚呢?刘备手下的大臣,多年来跟随刘备,难道是真的要复兴汉朝?或许有这么一点可能,但以人性来说,更多的是为了荣华富贵吧?如今,自己的主公,因为刘协的到来退位,自己辛苦多年的成果,可能就这样被一个被废的皇帝接手,即使荣华依旧,但汉献帝复位后,敢多重用自己,谁也说不准吧?因此,刘备若是真的退位,很大的机率,会是刘协被架空,实际的权力仍掌握于刘备手中,那这与刘备所反的曹操有什么区别呢?此举仍会遭人诟病。

第三种情况,刘备退位且权归汉献帝

若是发展如此,刘备的一干旧臣,很大的机率,会为了自己的地位,设计让刘协暴毙,再推举刘备重登帝位,但刘备在平民中的威信,必定下跌至谷底。


重舟难过千重山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接替曹操继位丞相、魏王,后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权的曹丕,面对突而其来的权力交接,心理上有些激动和志满意得。为巩固自己得权利,进行了大量的人事调整,大量提拔自己得实力,排除异己,任命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同时任命夏侯惇为大将军。



经过一些列的调整,曹丕政权得到稳固,天下太平,而曹丕对自己的政绩相当的满意,但同时也觉得自己不应该屈居于魏王之位,曹丕的这一相当也得到了很多大臣的附和,因为他们也觉得该往上升一升了,在大臣的附和下,曹丕上书,让汉献帝刘协退位。

公元220年十二月十日,在曹丕的胁迫下,汉献帝刘协被迫将帝位禅让于曹丕,辛未(大概是下午13-15点),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

对于退位的刘协,曹丕并没有太多的威胁,将其封为山阳公世代世袭。

汉献帝被退位的事情,传到了刘备的耳朵里,而刘备以为汉献帝被曹丕杀害,为了延续汉朝,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如果曹丕将汉献帝刘协送到蜀汉,蜀汉会土崩瓦解吗?

肯定的回答是不会,而且曹丕也不会送给刘备,送给刘备相当于放虎归山,曹魏政权岌岌可危。

曹丕不会送走汉献帝刘协。汉献帝刘协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却是汉朝的正统皇帝,在汉民心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早年汉献帝被董卓和曹操囚禁的时候,就曾多次发生过,解救汉献帝的事件,所以相对而言,将刘协送给刘备,也就意味着刘备多了一把尚方宝剑。

蜀汉不但不会瓦解,还会越发的强大,刘备和曹操不同,刘备是真心的想要复兴汉室,所以汉献帝刘协到来,刘备必定会将帝位禅让于刘协,刘备辅佐于刘协,刘协登基之后昭告天下:曹丕谋权篡位,实为汉贼,望天下汉朝子民,与朕共伐之,兴复大汉。

这一昭令一出,有潜在复兴汉室的人必定,各地响应汉献帝刘协,讨伐曹丕,而曹丕的政权也就岌岌可危了。


历史黔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世子曹丕继魏王,巩固自己权利的同时,努力排除异己。十一月,曹丕就迫不及待的逼汉献帝禅让帝位,就此登基称帝,建立魏国,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并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食邑山阳县,终结了维持已久的汉室江山,正式开启了三国时代的大门。

古人做事都讲究个师出有名,所谓名正则言顺,为了不背骂名,正统这个思想根深蒂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干什么都需要汉献帝一纸诏书奉诏讨贼,刘备和孙权给出的理由是“奉衣带诏讨贼”,而这个奉字尤为重要,这一层窗户纸没人捅破就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招揽人心的“合法性”。汉献帝是汉朝正统,不论天下如何大乱,他毕竟是汉室正统继承人,曹操、刘备、孙权依然都是汉臣,如若称帝实属谋反。

何况汉献帝的号召力还是很强大的,他使得曹魏阵营不断从弱变强。尤其是对士族的影响力,一大批文臣武将逐渐向曹操的曹魏阵营靠拢。曹丕僭越称帝后,通过吏部尚书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逐步拉拢了士族。

从曹丕的角度来看,他称帝,打的名头便是汉朝正统汉献帝以“禅让”的方式传位给他,这说明他称帝是汉献帝认可的,而刘备和孙权都是自立为帝,即便实力相当,也有篡汉的污名。这也是曹操至死不愿称帝,誓为汉臣的原因。反正曹操凌驾于天子之上,大权在握,也只是差个名义而已。

从刘备的角度来说,自己代表汉室正统,而篡夺汉室江山的曹魏才是汉贼。可他却在曹丕称帝后的第二年,以曹丕篡汉称帝为由登基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但是呢,汉献帝禅让之后,刘备没有兴兵伐曹,这按理说帝也称了,基也登了,如果此时刘备选择讨伐曹魏,至少还能说明他是将匡扶汉室放在第一位的。而他却选择征讨东吴,为夺回荆州壮大自己的实力,这就表明刘备更看重自身的利益。

汉献帝刘协不可能看不透刘备的野心,对于汉献帝刘协,袁术曾评价道:(汉献帝)聪叡,有周成之质。而汉献帝的谥号“献”,也有聪明睿智的含义。再加上曹丕和汉献帝的亲戚关系,所以汉献帝,也不大愿意投靠刘备。刘备声称汉献帝已死,有可能是因为消息闭塞,但更大的可能是因为汉献帝不死,他向来以汉室宗亲自居,根本无法名正言顺的称帝。因为刘备在进位汉中王以后,就一直在为称帝做准备,有几个大臣反对就是因为汉献帝还在。

曹丕称帝,汉献帝对于曹魏已没有政治用处,曹丕兑现承诺一生没有加害汉献帝,曹丕死后,汉献帝还活了八年。何况,曹操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曹节为皇后,汉献帝的两个女儿又都做了曹丕的嫔妃。并且在禅位后封刘协为山阳公,待遇非常不错(邑一万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后汉书》本纪)。

虽说蜀汉是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存于世间,但跟随刘备四处征战的部下也不可能同意让位汉献帝,把自己辛苦得来的胜利果实白白让给别人。对于刘备而言,他得到汉献帝,既可以学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紧握实权,名正言顺的号召天下能人异士扩大自己的势力,也可以学习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帝位。如此一来,“正统”的位置也会落到他的手里。

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曹丕已经称帝,东吴孙权也然不甘人后,刘备收到汉献帝后,便会派人行刺,杀掉汉献帝,然后嫁祸给东吴或者曹魏,再打着为汉献帝复仇的名号,招揽天下忠于汉室的人才,壮大自己的实力。

而且刘备一定会加害汉献帝,毕竟刘备何曾对刘琦、刘璋手软过?赤壁大战之后,刘琦为荆州牧,赤壁功劳最大的孙权都不好说什么,毕竟荆州以前就是人家刘琦家的。但是刘备打着刘琦的名义取得了荆州江南的长沙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之后,刘琦就莫名其妙的死掉了。

尤其是一直打着匡扶汉室旗号的刘备,却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命名为刘封和刘禅,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只有古代帝王才能在太平盛世或者是天降祥瑞的时候封禅天地。一个帝王野心如此明显的人,怎么会愿意给别人当臣子?

再者,如果曹丕将汉献帝送往蜀汉,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是为了激发蜀汉政权的内部争斗。但当时蜀汉和曹魏各方面相对比来看,完全没有多此一举的必要。

总结:如果曹丕将汉献帝送去蜀汉,蜀汉根本不会瓦解

1.刘备不会让汉献帝活着进入成都(刺杀之后还会嫁祸东吴和曹魏,可能性极大)

2.刘备学习曹操,让位但不交权

3.刘备学习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

但不管是哪种情况,刘备都将坐实正统汉室的旗号。并且,汉献帝都将莫名其妙的死掉。所以曹丕,汉献帝也都不是傻子。


王胖胖聊历史


我是生活问道。

对于《三国演义》中的差辈问题其实不用大惊小怪,毕竟是小说,总有按照主观意志的情况和不严谨的问题出现。所以这个问题咱们做为吃瓜群众,不用太较真的。

还是按照题目来解读吧!

《三国演义》中写到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此时并没有称帝。曹丕于公元220年胁迫汉献帝刘协禅位,建立大魏政权,国号黄初元年。在黄初二年时,消息传到刘备耳朵里后,刘备为了延续汉室香火,在汉中称帝,建政权依旧是汉,年号章武。


曹丕是在219年10月份让刘协禅位,事前不可能一点消息也不漏,即使严丝合缝,从刘协禅位那天起就必须要昭告天下。


按照当时的消息传播速度,快马加鞭六百里加急也得跑个半个月左右才能到刘备那汇报。况且一路上还得小心翼翼的,毕竟是细作。任何年代间谍都是不受保护的。这速度传到刘备耳朵里,估计就到年底了。

那么,按照事先研究好的方案执行(对于称帝这件事先不说刘备是不是知道是不是愿意,手下人是早就有预案的)从准备到执行,也就几天的时间。对于称帝肯定也要昭告天下,要告诉世人为什么要称帝?至少要有几份预案文稿,包括献帝被害该怎么写,被废给怎么写,驾崩(自然死亡,病死之类)该怎么写,还有禅位该怎么写,这些都必须有预案文稿的。至于龙袍之类的,更是早就准备齐全的。这么说吧,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这个东风,无论是什么手段,目的只有一个,献帝不在是皇帝,并且不在传位给刘氏子孙。那刘备就可以第一时间称帝。

那曹丕敢不敢把献帝送到刘备那里呢?当然敢。如果需要,刘备只要开口,过来自己接都成。因为献帝已经没有任何的政治价值了。

因为献帝的价值可以分三个阶段来衡量:

一,董卓乱政时期:

董卓乱政时刘备28岁,曹操34岁,属于青年中的杰出代表。

董卓保持朝政顶多是个“罔上专权”,也就是权利之间的利益纠纷。但是他废帝另立(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则属于“大逆不道”了,这是谋反的罪过。

因此,董卓不但激怒了一大批的汉室老臣,同时也激怒了诸侯。别管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那时候是不是真的忠心于汉室,但是表面上文章还是要做的。

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到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在汉献帝利益最大化时的风口进行了最有效投资。让他从诸侯中脱颖而出,占据了“天时”。

第二,讨伐诸侯时期:

占据了天时的曹操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

从剿灭袁术开始,宛城战张秀,官渡败袁绍,荆州的不战而降让曹操收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来的最大红利。

虽然赤壁败给东吴孙氏集团和刘备的联手进攻,没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夙愿,但是北方经过曹操的外攻内治,却是达到了后汉时期最稳定阶段。

这个阶段汉献帝的作用趋于平稳,但政治优势依旧明显。这个阶段也是曹操开始着力于汉灭魏兴的承上启下阶段。

三,完成天下正统交接的使命:

虽然曹操代表的新兴阶级已经根深蒂固,但曹操依旧不希望在他手里完成天下的交接,从而使自己背负千古骂名。曹操生前已经把路铺好,曹操死后,汉献帝主动禅位于曹丕。

禅位不等同于篡位。禅位是有德者居之。因此无论从法理还是朝堂,都是顺应天意的。

禅位之后,原汉献帝刘协基本上没有价值了,可以退居二线了。唯一的价值也就是曹丕好好的养着他,给刚换了天下人看看新皇帝的宅心仁厚。


汉献帝的退位,传到刘备的耳朵里的是汉献帝被杀,给了刘备当皇帝的最充分的理由。这个时候如果曹丕把汉献帝送到刘备那里,刘备虽然难受,但是一样有办法消化。

第一个办法:

直接在交接时斥责皇帝的身份。这个时候,和刘备一般年纪还健在的见过皇帝的人寥寥无几,活着的也都是曹魏的人,谁的话更可信,不言而喻。关键是,就算汉献帝是假的又能怎样?

第二个办法:

刘备将汉献帝接回汉中,奉为天子,也不过是重新上演奉天子以令诸臣了。这个时候的天下曹丕称帝了,还是合法的,不会听刘备的。东吴孙权逐利而争,皇帝的权威在他这里几乎为零。

天下哪里还有别的诸侯存在?留在身边,反而会让自己的阵营分裂为保皇派和刘备派,势必是要一场腥风血雨的。

第三个办法:

将身份正统的汉献帝迎回汉中,立为太上皇,刘备依旧为皇帝。这也是最滑稽的一个方法。

因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汉献帝都不会回到汉中刘备身边的。因为,刘备匡扶汉室不假,但是他要匡扶的,是他的汉室。


生活问道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汉献帝一直被曹魏政权控制,利害相较之下,肯定是利大于弊,否则以曹操曹丕的聪明不会一直实“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既定国策。

其次,需要明确的是,整个东汉末到司马氏晋代一统三国,这中间纷争的三国时期其实始终是笼罩在东汉王朝外衣之下,没有明确的说汉代灭亡了,如果这样,汉献帝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所以只有名存实亡之下,谁控制了天子也就牢牢掌握了政治话语权。这也是汉献帝的最大价值,这样的话,曹魏根本不会把汉献帝送到西蜀。

其三,需要明确的是,如果送到西蜀,对于曹魏来说,也不好受,就会从政治上主动变为被动。会收到刘备集团的更大的政治压力,舆论压力,正统性的绝对挑战。这对于曹魏,无论曹操还是曹丕或者后续之君,都不会允许。

最后,需要明确的是,如果曹魏把汉献帝送到西蜀,刘备集团在初始阶段会接纳,原因正是上述的政治正统性和主动性的考虑,会出现西蜀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东吴也好,曹魏也好,会极为被动。对于刘备集团,只需要学习朱元璋尊小明王那样,早期利用。后期就会找借口废掉,毕竟刘备也是枭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