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單品的取捨

◎ 文| 劉春雄

10億單品的取捨

01


10億算不算大單品?

對於伊利、蒙牛,一個新品,如果第一年沒有超過10億,就要放棄。

統一說,我們只做10億級大單品,多了不做。

同是行業龍頭企業, 10億單品,統一作為上限,伊利、蒙牛作為下限。

這似乎是矛盾的信號。我們該追隨誰的腳步?

02


伊利2018年營收800億,最大的單品安慕希年銷售收入170億,有3個品牌年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

伊利就是一個超級大單品組成的企業。

統一企業2018年收益為217.72億。除早期的超級大單品,如綠茶、冰紅茶、鮮橙多、老壇酸菜銷售收入比較高以外,近幾年推出的湯達人、小茗同學、海之言、A水都只有10億左右的體量,更有一批可能無法達到10億,但很受歡迎的單品,如水趣多、雅哈冰咖啡、開小灶、阿薩姆奶茶等。

統一正在成為一個單品眾多,但單品個性鮮明的企業。

兩個屬性不同,處於不同行業發展階段的行業,可能都在做出正確的選擇。

03


乳製品行業是輸入性行業,仍然處於成長期。同時,行業升級特徵明顯。

但凡輸入性行業,與本土原生態行業相比,產品缺乏區域性,更適合做超級大單品,行業集中度相對比較高。

乳製品行業處於成長期。一般來說,成長期的消費需求有更強的一致性,適合做大單品。

乳製品從蒙牛的特侖蘇開始,就開啟了以超級大單品引領的升級。光明乳業的莫斯利安開啟的另一波升級,最大的收割者是伊利的安慕希。

一般來說,行業升級應該使行業形態呈現金字塔型,高端佔比相對較低。乳製品行業,高中低端目前比較均衡。這可能是兩大行業巨頭佔比較大,而且力推超級大單品的結果。

乳製品行業的狀態是不是特例?我認為有點特殊。以後,各行業的超級大單仍然會有,但超級大單品這麼集中,以後會越來越鮮見。

04


統一所在的食品飲料行業,雖然也有外來輸入性特徵,但本地化特徵更強一些。

食品飲料行業有兩大方向:一是升級;二是分級。

升級,是突破行業天花板。如湯達人所代表的生活面,就是突破原來“方便麵”給人帶來的低端、不健康形象。

與乳製品行業的升級就創造一個大單品不同,飲料的行業形成的是紡錘型結構。比如礦泉水,早期的主流價格帶是1元,現在是2元,正在迎來3元主流價格帶,統一的A水已經是上海的主流價格帶,繼往開來甚至在為更高的價格帶佈局。

每一輪主流價格提升,低一級價格帶仍然存在,但銷量減少,更高一級價格帶又有人佈局。食品飲料行業的“消費分級”特徵更明顯一點,消費分組就是走向個性化,消費分級雖然也有價格帶提升,但個性化才是主題。比如小茗同學、海之方、水趣多等。個性化是小眾,雖然的體量天然不能與大眾相比。所以,對於統一這樣主要服務於中產消費人群的食品飲料企業,10億單品真的已經是超級大單品了。

05


100億是超級大單品,10億是常規大單品。

未來快速消品行業會不會有100億大單品?或許會有,比如,區域性品類走向全國;比如,創新品類,可能誕生超級大單品。但將很少見。

10億大單品,可能是未來的超級大單品,特別是原有品類的升級和分級。當然,不同行業的大單品門檻會有差異。

數據判斷是數字遊戲嗎?不是。反映了對行業狀態的認知和對消費者認知。

營銷,一定建立在對行業認知和消費者變化的認知前提之下。

想當年,統一主推老壇酸菜時,放棄了大量低毛利產品,同時也佈局了今天大熱的湯達人。現在看來,這才算得上佈局。

佈局是基於對未來的洞察而提前做出的超乎常人預料的安排。事後被證實時,難以追趕。

賽尚品牌創意機構(簡稱賽尚)成立於中國品牌快速崛起的2007年。公司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中國的品牌崛起,特別專注於食品領域的品牌創意、設計、策劃。近年來成功服務消時樂,從品牌命名策劃、創意設計傳播等助力消時樂一年實現0-3億快速增長,被中國食品成長之星授予“年度傑出營銷案例”獎。賽尚也一躍成為全國知名品牌創意、策劃機構。

賽尚品牌創意機構不同於傳統智業公司和單純的品牌設計公司。賽尚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從消費洞察、場景創建、品牌創意(基於逆向創意,轉化公共認知為品牌認知) 、品牌命名(可註冊、可傳播) 、品牌設計(堅持原創:品牌形象識別系統、包裝設計、瓶型設計、空間設計、互聯網傳播設計) 、互動傳播(基於互聯網的傳播、互動、UGC等的設計、策劃內容生產、傳播造勢為品牌賦能) 、場景化落地(產品如何連接消費者,實現無人化推廣) 、精準招商、新營銷導入(打造樣板市場,終端快速爆量、實現規模化複製) 、戰略產品孵化(助力有思想企業家、有潛力品牌、產品早日躍升一線) 。

賽尚服務客戶均為一線和快速增長準一線品牌。賽尚品牌創意機構成立十年來,服務消時樂、統一企業、中沃實業、樂天、福森源、北大荒集團、完達山等,取得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