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叙永发展“折耳根”产业 为脱贫添特色“佐料”

泸州叙永发展“折耳根”产业 为脱贫添特色“佐料”

驻村第一书记罗正雄(左)和贫困户一起在折耳根基地劳作

四川新闻网泸州4月19日讯(李欣 张贵元 记者 岳东)“全县市场上销售的折耳根,80%都是由我们方元村提供!”4月19日,在泸州市叙永县合乐苗族乡方元村折耳根示范基地,该村第一书记罗正雄及驻村工作队队员周智锋告诉记者,因为折耳根的“小众”,所以在市场销售上,让折耳根更有针对性和持续性。

泸州叙永发展“折耳根”产业 为脱贫添特色“佐料”

贫困户在折耳根基地采摘

种植折耳根 让脱贫有了特色佐料

“在村上带领下,去年在基地种了两亩折耳根,赚了一万多块钱!”方元村4组的贫困户杨安琴正忙着和驻村干部一起采摘新鲜的折耳根,不多时,新鲜脆嫩的折耳根便装满一背篓。

“折耳根”也称鱼腥草,是南方地区常用佐料,食药同源,根茎和叶子都是深受人们青睐。合乐苗族乡方元村积极发挥村资公司平台载体作用,找准市场的需求,通过“村集体公司+专合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折耳根50亩,带动农户集中种植折耳根共300余亩,依靠土地流转及就近务工,村集体公司加入专合社,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从而实现农户户均年增收600元,集体经济年增收10万元以上,让小山村脱贫“有料”、群众脱贫有方。通过发展折耳根规模种植,有效带动群众脱贫增收。

驻村农技员陈兴廷介绍,此前因为农户零散种植、规模小、缺乏市场等问题,折耳根几无利润可言。2018年年初,在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积极探索下,根据折耳根食药同源且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和采收的特点,一致同意发展壮大本村的折耳根产业,打造方元村“一村一品”,助力农户脱贫增收。

据了解,通过村资公司集中流转24户农户50亩土地,66户农户参与务工,带动46户贫困户及44户非贫困户不同程度增收。其中,第一类是农户自种。通过种植1亩折耳根,可收获4000到6000斤成品,按每斤2.5元计算,可实现纯利润6000元以上;第二类是土地流转+务工。农户流转1亩土地,可获得300元流转费,加上务工收入80元每天,一般可实现年人均增收600到3000元;三是纯务工农户。依托就近在折耳根基地务工,可实现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泸州叙永发展“折耳根”产业 为脱贫添特色“佐料”

驻村农技员陈兴廷(左三)和贫困户一起采摘折耳根

建强村支部 让脱贫有了力量

方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36户482人,在市、县帮扶部门的统筹下,2018年顺利实现整村脱贫,当地贫困发生率也由23.58%降至1.23%。

据了解,作为合乐苗族乡方元村的联系帮扶部门,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叙永县委组织部按照县委的部署安排,紧盯党建这个“总统揽”,通过农民夜校、坝坝会、分社培训等多种方式,将党的大政方针带到基层一线。同时,建强基层班子,按照五级作战体系要求,强化精细化管理。尤其在村支部一级,着力发挥支部在党员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村支部与泸州市水务局机关各支部、县委组织部机关支部等多个党组织建立结对共建关系,通过组织结对、同心共建,引导更多项目、技术、信息集聚到村、落实到户。

在产业方面,联系县领导周之平多次召集县、乡、村相关负责人,专题研究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因地制宜为方元村协调落实集体经济项目3个,争取集体经济发展资金20余万元,为方元村产业发展开出一剂“良方”。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综合协调优势,通过党建引领和党员“三带工程”,着力发展脱贫产业。

泸州叙永发展“折耳根”产业 为脱贫添特色“佐料”

叙永县合乐苗族乡方元村,贫困户分享采摘折耳根后的喜悦

村集体经济 让脱贫有了底气

“方元村折耳根除了在县内市场站稳脚跟,也远销到临近区县的市场。”据合乐苗族乡副乡长项吉林介绍,在帮扶部门的指导下,折耳根如今成了方元村的一张名片,同时也发展起福泰生猪养殖场、林下乌骨鸡养殖基地和林之泉造林专合社等一批村集体经济扶贫产业。

据了解,方元村福泰生猪养殖场今年养殖仔猪596头,通过“村资公司入股+贫困户产业周转金入股+出租+分红”模式,去年已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按入股比例,58户通过产业周转金入股的贫困户,人均分红180元以上;林下乌骨鸡养殖基地,通过贫困户入股鸡苗,技术大户集中代养,带动4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00元以上;林之泉脱贫攻坚造林专合社,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具有劳动力的20多人造林务工,月增收2000元以上。

产业为方元村2018年实现贫困村退出提供了稳定支撑,今年是叙永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高质量摘帽的关键之年,乡、村将发展和壮大产业经济,找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脱贫产业的楔合点,实现了贫困村从“输血”向“造血”的本质转变,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了脱贫实效。(叙永县委宣传部供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