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智力欠缺 68歲慈母24小時守護42歲“巨嬰”

68歲慈母24小時守護42歲“巨嬰”

兒子智力欠缺但身強力大,媽媽多處“被誤傷”,但她成天“樂呵呵”的

陳詠

對於世上每個母親而言,生下的孩子不論男女,不論聰明與否,也不論健康或是疾病纏身,都是自己十月懷胎掉下來的心頭肉,世人都說母愛最無私、最偉大。揚子晚報記者上週在高郵市高郵鎮高謝社區,採訪了這樣一個偉大母親:已近古稀的她,24小時不停守護42歲的“巨嬰兒子”。癱瘓的兒子智力欠缺,但身強力大,動作不受控制,寸步不離的老人,經常被兒子“誤傷”,身上佈滿傷痕。通訊員 金宏明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陳詠

從出生開始,他一輩子只能靠父母專職照顧

68歲的趙龍珍,每天推著輪椅上的兒子出現在小區附近道路上,這兒看看,那兒瞧瞧。母親高興,輪椅上的兒子更是手舞足蹈,開心不已的樣子。趙龍珍與她輪椅上42歲的兒子趙邦海,幾十年如一日天天守護的故事,熟悉的街坊鄰居,無不稱道。一位鄰居告訴記者,這個偉大的母親,42年來對毫無認知的兒子,付出全部母愛,真的不簡單。多少年了,大家都看在眼裡。更讓人心疼的是,照料過程中,兒子時常無端掄起拳頭,打得老母親鼻青臉腫、手臂淤青。但即使這樣,她也從沒有產生過放棄兒子的念頭。

記者瞭解到,趙邦海不但智力欠缺,而且雙腿不能直立下地走路。剛出生時,醫生便告知趙龍珍和她的丈夫趙加寶,這個孩子恐怕一輩子需要人專職伺候。醫生善意提醒趙龍珍夫妻必須慎重考慮,這個孩子今後一生一世的生活起居,只能依仗親生父母。面對醫生的提醒,趙龍珍、趙加寶夫妻倆望著襁褓中的二兒子,心裡有些不甘,帶著他去大城市的醫院求醫問藥,希望幸運之神能降臨到這個小男嬰身上。然而事與願違,儘管趙龍珍夫妻倆為了這個兒子花了不少錢,抓了無數次中、西藥,到頭來還得接受殘酷的現實:一輩子不能站立行走,不能自己穿衣吃飯獨立生活,只能一輩子依偎在父母的懷抱中。

捨不得送福利院,一刻看不到兒子就心慌

從此,趙龍珍專職伺候兒子,趙加寶外出掙錢養家。目睹趙龍珍帶著兒子遭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親戚熟人心生憐憫,紛紛勸她花點錢把孩子直接送福利院得了。但趙龍珍就是捨不得自己生的孩子離開自己,也怕兒子去福利院太折騰別人。對她來說,每天只要這個兒子在自己的眼前晃動著,心裡就感覺踏實,一刻看不到就莫名其妙地心慌。

趙龍珍的大兒子趙邦忠和兒媳魏紅梅,為了讓這個弟弟有個舒適的環境,特地花錢買了套85平方米的新房給父母和弟弟住。趙邦忠看見母親的眼睛、手臂時常被弟弟誤傷,眼角發青紅腫,手背淤青發紫,心疼不已。兒媳見婆婆被小叔子打成這個樣子,也於心不忍,就假裝鐵青著臉對傻乎乎呆笑的趙邦海發狠:“下次再敢打傷媽媽,就把你扔到外面去,不給你衣服穿,不給你飯吃!”說來也怪,這傻小子似乎能聽得懂嫂子對他的訓斥,耷拉著腦袋,表現出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低垂著眼簾,像是在認錯。看見這個樣子,趙龍珍又捨不得起兒子來。

揚子晚報記者11日採訪瞭解到,就在當天大早,趙邦海的大小便把床上弄得到處都是,趙龍珍洗了好長時間。這樣的情況,對她來說,是很正常的,她甚至眉毛都沒有皺一下。記者看到,輪椅上的趙邦海一會兒皺皺眉,一會兒咧開嘴笑,一會兒東瞧瞧西望望,他的手上,戴著厚實的手套,這和季節有些不搭。“我給他戴上厚厚的手套,因為他要用手轉動輪椅的輪子,我也怕他亂磨亂甩,怕他傷到手。自己生的,是我的心頭肉呀。”趙龍珍說。

兒子面色紅潤虎背熊腰,背後是媽媽含辛茹苦

趙邦海雖然身體不正常,由於家人的寵愛呵護,特別是母親趙龍珍的細心照料,生活有規律的他面色紅潤,虎背熊腰,體重達160多斤。每天吃完早飯,趙龍珍就推著輪椅上的兒子到處逛逛,呼吸清晨的新鮮空氣,到點再推著輪椅折返回家做午飯。吃過午飯稍作休息,便按時按點繼續下樓,看哪裡好玩,就把輪椅推向哪裡。坐在輪椅上的趙邦海,別看著他呆呆傻傻的樣子,卻還有個吃下午茶的習慣。到了下午茶時光,母親趙龍珍要是一時大意忘了給他買燒餅的話,他的情緒就會激動起來,坐在輪椅上又哭又鬧,說什麼也不肯回家。一旦吃上蘸有香芝麻的草爐燒餅,才會安靜下來,乖乖地被媽媽推著輪椅送回家。

知道趙龍珍的兒子雙手不聽使喚,有時候會無意識地襲擊傷人,鄰居們若是迎面遇著母子倆,就會下意識地避而遠之。遇到不熟悉他們的人,趙龍珍總是擋在別人和兒子之間,就算自己一次次被兒子暴打,也絕不會讓輪椅上的兒子傷及到無辜的人。

街坊鄰居要宣傳她“了不起”的事蹟

“不簡單,不容易,了不起!”今年80歲的徐志寬,是個退休教師,也是土生土長的高謝人。趙龍珍幾十年來的言行,老人看在眼裡,贊在口中。“我對她太瞭解了,你別看她很瘦,但好像渾身有用不完的力氣,有永遠取之不盡的細心和耐心。這麼調皮的兒子,這麼多年的堅持,完全可以把他送進福利院,但她捨不得,像她這樣的情況,我從來沒見過。”徐志寬老人說,每次看到趙龍珍照顧兒子的吃喝拉撒,看見她身上被兒子誤傷留下的傷痕,自己就會心疼,但趙龍珍總是笑眯眯的,不當回事,她說,自己受點傷,別人就不會受傷。再說,兒子也不是有意要打自己,他畢竟是殘疾人。跟自己沒有關係的殘疾人,大家都要同情、幫助,更何況是自己的孩子呢?是完全應該做的。

“有機會的話,我要做好宣傳員,宣傳趙龍珍的事情,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和諧離不開家庭和諧,退休前我是個教師,教育學生善良友愛,現在退休了,還要用身邊的感動教育大家!”徐老說。

社區負責人:

良好家風有口皆碑,樂觀堅韌更令人敬重

“趙大媽不但善良,而且樂觀、豁達,自己再困難,從來沒有向組織伸過手,很讓人敬重。”高郵鎮高謝社區黨總支陳新書記接受揚子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趙龍珍的老伴賣水果,大兒子和大兒媳婦在企業工作,這個家庭收入不高,幸福指數卻很高,家庭和睦,待人客氣。趙龍珍不用說了,鄉鄰們沒有一個不佩服的,大兒子和大兒媳婦對二老非常孝順,對弟弟也很好,幫助媽媽減輕點壓力,“這實際上是他們家的家風,趙龍珍的公公婆婆在世的時候,她就對兩位長輩孝順,這是鄉親們有口皆碑的,10年前公公去世,6年前婆婆去世,之前趙龍珍把二老照料得非常好,可以說是操碎了心,又要服侍老的,又要照顧小的。”

陳新說,趙龍珍不但孝順、善良,而且也能幹。聽長輩說,她年輕的時候,栽秧、割稻、種菜,樣樣農活拿得起放得下,村民們對她的評價很高,就算到了現在,精力還是這麼旺盛。

“看她確實辛苦,我們社區也儘可能對她進行幫助,每年進行慰問,給她兒子殘疾人待遇,坐的輪椅也是我們送的。因為經常見面,她兒子看見我,也經常會朝我打個手勢、扮個鬼臉什麼的,雖然他不是完全清楚,但我相信他還是有感覺的,也認識一些人,包括家人和一些經常見面的人。在她媽媽的精心照顧下,他不但身體養得壯實,智力也好一點了,這都是母愛的力量。”陳新對揚子晚報記者說,尤其讓人感動的是,趙大媽困難再多、壓力再大,也不向社區伸手,“她的性格里樂觀、堅韌的成分很大,成天樂呵呵的,你問她,她也說沒什麼困難,都是自己默默地扛。我們對她的幫助,哪怕很少,她也很感恩。借她的話說,拆遷了,日子越過越好,苦日子熬到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