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農村傳統生意,有的10年沒漲價只夠溫飽,有的卻日進1000元


炸油條、剃頭、打鐵匠是魯北農村最常見的三個傳統行當,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三個行當也在市場的考驗下,經歷著變革的衝擊。在胡集街炸了20年油條的大叔告訴我,他今年剛滿50歲,今天的營業額預計超過1000元。

日銷1000元的營業額,大叔說,這個數字如果放到8年前是不敢想象的,因為那個時候他正經歷著行業的低谷。油條,因其多油脂且飽腹感強的特點,一直以來都是從事體力勞動的魯北農民最受歡迎的早餐之一,銷量一直名列早餐類食品的銷售榜前茅。

不過,作為早餐主力的油條,其缺點也很明顯,除去上午好賣,其它時間段就少人問津。大叔說,過去單靠銷售油條,利潤僅能維持微利。為多賺錢,大叔下決心搞多種經營。為此,大叔專門去外地學了製作蜜食和麻花的製作方法。


大叔說,炸油條用油特別費,而炸完油條再炸蜜食和麻花的話,則可以大幅提高效益。

這是當地傳統的鍋餅,也成了大叔的經營項目。

大叔說,相比饅頭,烤鍋餅更密實,更有嚼勁,一直都深受當地村民喜愛,完全不愁銷路。這樣看來,大叔對於自己生意的改造還是十分成功的。

剃頭攤在農村大集上存在了不知道多少年,一個帳篷,一把椅子,再加上各種剃刀、剪刀和推子,就是一個理髮店。在很多人的記憶裡,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理髮。

如今的剃頭攤,環境依然還是那樣簡陋,最大的變化也只是純手動的推子換成了電動的,價格還像過去一樣親民,比如說剃頭,僅需要5元。

不過,剃頭的大爺卻告訴我,現在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其實,想象一下也不難理想,如今還在光顧剃頭攤的大都是老年人,當年剃頭的小孩在成年之後,卻都紛紛去了環境更好的理髮店,哪怕會花費更多的錢。

開春,鐵匠的生意是最火爆的,一進大集,隔著很遠就能聽到叮叮噹噹的敲打聲。大叔告訴我,當前做的最多的活就是伸鐵鍁,價格根據受損情況,一般在5-15元之間。

一把受損的鐵鍁,放在碳火裡燒紅後,放在鐵砧上通過錘打來使其恢復原樣。

最後,用鐵閘將鐵鍁剪齊,一把鐵鍁就修好了。在春季,雖然大叔每天都能接到十多個這樣的活,收入超過100元,但是他卻表示,這個收入依然不理想。

談到原因,大叔告訴我,鐵匠活的季節性太強了,只有農忙之前才會有大量的生意,過去這個階段,基本就很少能接到活了,更多的還是要靠賣各種工具和材料來賺錢。而且,年輕一輩已經不願再接手鐵匠技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