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动车政策软落地现象讨论摩托车及电摩城市解禁

讨论之前先看两组数据

电动车事故统计:2013年至2017年,我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万起,电动自行车肇事致人伤亡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引发火灾数目等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实际死亡人数根本没有一个确确的数字,但总会比汽车少),但是我国电动车保有量至少在2.7亿以上(根据销售量推算)。

汽车事故:

在国内,公安部每年都会统计国内交通事故伤亡人数。中国统计年鉴显示,近10年来,这个数字呈下降趋势,2014、2015年保持在5.8万人左右。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模型对中国的估算,这个数字超过20万,几乎是公安部门统计的4倍。

按照重庆交通医学研究所所长周继红的计算,全球每25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交通伤,在中国,每天约8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800×365=292000人

从电动车政策软落地现象讨论摩托车及电摩城市解禁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最新的数据我并未查到,但是肯定也不少,说明以前专家说电动车造成的事故太多,多少有点底气不足,但是给电动车制定规定的确是有需求的,毕竟谁都知道,电动车行驶乱象的确是比较多,各种配置繁杂,事故频发,但是死亡事故相对于汽车还是比较少的。

最近电动车新国标落地,但是各省市执行却都很人性化

目前,浙江、江苏、河南、广西、山西等多个城市对现有电动车设置1—7年不等的过渡期,通过备案或上牌,允许现有电动车继续销售和使用。张天任说,即使老百姓骑上了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正常时速从50公里一下子降到25公里,也大幅增加了出行的时间成本,打破原有的出行规律。因此,在坚决执行新国标的同时,建议各省平衡各方诉求,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适度延长现有电动车过渡期,为行业转型升级留足时间,更好满足公众接受的心理预期,确保平稳过渡。

“不能把管理问题,集中归结于一个国家标准。”张天任建议,还可以通过备案或上牌,规范电动自行车使用管理;给电动车上保险,对行驶人员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和增加培训力度;对行驶不文明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进行记分,让安全、文明驾驶电动自行车成为使用者的自觉行动。

目前我国仍有几亿人口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万元每年,买车和养车的成本基本不能保证,他们的工作和出行怎么办,难道现代化社会了(强调一点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也是现代人呀,要充分享受福利,而不是限制),还让大家在自行车的活动范围内活动?就是强制买了汽车,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万元每年的人们生活怎么办,看着汽车不开吗?专家也许都买得起汽车,但是更多的人仍然在采用三轮车、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及摩托车在养家糊口,在进行通勤、出摊等活动,希望专家和国家不是像摩托一样一禁了之

但是很多人员的生活怎么办,例如工厂子在40公里之外的工人怎么办,25公里每小时的电动车根本就达不到按时上班的要求,早起的话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按时起来,并且电动车仅有48V12AH-20AH,电池充电怎么办,冬季电池里程下降怎么办(不要说换电池,现在换一套锂电池市价在1500左右,通勤电动车基本要半年到一年换一次的),现在很多厂区还不让电动车充电,专家想过没有

这时候专家和国家就要考虑开放摩托车和电摩限行了,毕竟现在新款摩托车的污染比汽车小太多了,并且电摩(但是电摩要加装噪音发生器,防止鬼火摩托(无声摩托)出现)更是不存在污染问题。

笔者调查发现,现在每个城市基本都有摩托车驾驶培训,价格一般在1000-2000元,其实国家完全可以降低培训价格。例如在50-200元能考下来一个驾驶本,完全可以将超标电动车纳入摩托考核上牌,并开放区域限行,让低收入人群出行及生活交通得到切实保证,而不是一刀切,大家都买汽车去,那不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