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動車政策軟落地現象討論摩托車及電摩城市解禁

討論之前先看兩組數據

電動車事故統計:2013年至2017年,我國共發生電動自行車肇事致人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萬起,電動自行車肇事致人傷亡的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引發火災數目等均呈逐年上升趨勢(實際死亡人數根本沒有一個確確的數字,但總會比汽車少),但是我國電動車保有量至少在2.7億以上(根據銷售量推算)。

汽車事故:

在國內,公安部每年都會統計國內交通事故傷亡人數。中國統計年鑑顯示,近10年來,這個數字呈下降趨勢,2014、2015年保持在5.8萬人左右。但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模型對中國的估算,這個數字超過20萬,幾乎是公安部門統計的4倍。

按照重慶交通醫學研究所所長周繼紅的計算,全球每25秒鐘就有一個人死於交通傷,在中國,每天約8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800×365=292000人

從電動車政策軟落地現象討論摩托車及電摩城市解禁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最新的數據我並未查到,但是肯定也不少,說明以前專家說電動車造成的事故太多,多少有點底氣不足,但是給電動車制定規定的確是有需求的,畢竟誰都知道,電動車行駛亂象的確是比較多,各種配置繁雜,事故頻發,但是死亡事故相對於汽車還是比較少的。

最近電動車新國標落地,但是各省市執行卻都很人性化

目前,浙江、江蘇、河南、廣西、山西等多個城市對現有電動車設置1—7年不等的過渡期,通過備案或上牌,允許現有電動車繼續銷售和使用。張天任說,即使老百姓騎上了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正常時速從50公里一下子降到25公里,也大幅增加了出行的時間成本,打破原有的出行規律。因此,在堅決執行新國標的同時,建議各省平衡各方訴求,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適度延長現有電動車過渡期,為行業轉型升級留足時間,更好滿足公眾接受的心理預期,確保平穩過渡。

“不能把管理問題,集中歸結於一個國家標準。”張天任建議,還可以通過備案或上牌,規範電動自行車使用管理;給電動車上保險,對行駛人員進行安全宣傳、教育和增加培訓力度;對行駛不文明或存在安全隱患的行為進行記分,讓安全、文明駕駛電動自行車成為使用者的自覺行動。

目前我國仍有幾億人口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低於2萬元每年,買車和養車的成本基本不能保證,他們的工作和出行怎麼辦,難道現代化社會了(強調一點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也是現代人呀,要充分享受福利,而不是限制),還讓大家在自行車的活動範圍內活動?就是強制買了汽車,人年均可支配收入低於2萬元每年的人們生活怎麼辦,看著汽車不開嗎?專家也許都買得起汽車,但是更多的人仍然在採用三輪車、電動三輪車、電動自行車及摩托車在養家餬口,在進行通勤、出攤等活動,希望專家和國家不是像摩托一樣一禁了之

但是很多人員的生活怎麼辦,例如工廠子在40公里之外的工人怎麼辦,25公里每小時的電動車根本就達不到按時上班的要求,早起的話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按時起來,並且電動車僅有48V12AH-20AH,電池充電怎麼辦,冬季電池裡程下降怎麼辦(不要說換電池,現在換一套鋰電池市價在1500左右,通勤電動車基本要半年到一年換一次的),現在很多廠區還不讓電動車充電,專家想過沒有

這時候專家和國家就要考慮開放摩托車和電摩限行了,畢竟現在新款摩托車的汙染比汽車小太多了,並且電摩(但是電摩要加裝噪音發生器,防止鬼火摩托(無聲摩托)出現)更是不存在汙染問題。

筆者調查發現,現在每個城市基本都有摩托車駕駛培訓,價格一般在1000-2000元,其實國家完全可以降低培訓價格。例如在50-200元能考下來一個駕駛本,完全可以將超標電動車納入摩托考核上牌,並開放區域限行,讓低收入人群出行及生活交通得到切實保證,而不是一刀切,大家都買汽車去,那不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