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把“庚子賠款”的錢退還回來了?

ik20


清朝末年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簡直可以出本書了,至於賠款更是不計其數,而且這裡面賠款總金額不光是條約上賠的錢,還包括了驚人的利息,因為隨著賠款數額的越來越恐怖,清政府一次性拿不出拿不出來這麼多錢,所以清廷只能以海關關稅作抵押,然後向各國銀行借錢去支付戰爭賠款,而借款的利息是非常高昂的,甚至這些賠款所產生的利息要遠遠高於賠款原本的數額。

以《馬關條約》賠款為例,根據《馬關條約》規定,中國一共要向日本賠付2.315億兩白銀,其中包括:賠償軍費2億兩,贖遼費3000萬兩,威海衛守備費150萬兩,雙方約定分8次償還,附有利息,但鑑於日本利息是在是太噁心了,清廷實際上只用4次就還清。即便是如此,清廷仍舊是多支付了2500萬兩白銀給日本。

由於短時間內籌措不到這麼多錢,清政府只得向英、法、德、俄四國借款2億兩,年息四釐或五釐,分36年還清,且不許提前還款,這些利息加起來有3.7億之多,比賠款還要多,真是殺人不見血啊。

清朝覆亡之後,清政府留下的賠款主要就是《馬關條約》的借款和《辛丑條約》的庚子賠款。

雖然清帝國倒臺了,但中華民國作為清帝國的繼承者,同樣繼承了清朝與外國簽訂的所有條約,錢也得照樣賠。對於中華民國而言,相較於《馬關條約》的借款,庚子賠款的數額更為驚心動魄。(《辛丑條約》簽署現場)

庚子賠款的總數額為4.5億兩白銀,這其中各國獲得賠款的比例是不同的,分別是:

沙俄28.97%

德國20.02%

法國15.75%

英國11.25%

日本7.73%

美國7.32%

意大利5.91%

奧匈帝國1.89%

剩下的不到1%賠給了比利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六國,以賠償六國使館在戰爭中的損失。

這麼多錢清政府肯定是拿不出來,結果還是要向各國銀行去借錢,最後連本帶息要支付9.82億兩白銀,比原賠款數額多出了約5.3億兩白銀,相當於賠了兩次庚子賠款。

不過在1908年,清國駐美國參贊梁誠在與美國國務卿會面時,美方人員無意中說漏了嘴,承認庚子賠款美國政府要多了。對此梁誠抓住機會,不斷地遊說美國政府退還部分庚子賠款。(清國駐美國參贊梁誠)

迫於輿論壓力以及調整對華政策的考慮,從1909年起,美國政府將所部分庚子賠款本息退還用於教育事業。因此在中國民國成立之後,美國的這部分賠款就不用還了,到1924年6月退回餘款本利1250餘萬美元。並且隨著一戰的爆發,歐洲各國開始爭相拉攏中國,從1917年12月起,大部庚子賠款暫緩支付5年。

在一戰結束後,因為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戰敗,德奧兩國的錢中國一分都不用再還了。而由於沙俄也發生了革命,欠沙俄的錢也停止了支付。到1924年5月,蘇聯政府正式作出聲明,放棄剩餘賠款。到1925年,在美國的影響下,英國、意大利、比利時等國相繼宣佈退還部分庚子賠款金額。(西方列強退還賠款絕非大發慈悲,但這些退回的賠款確實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清華大學外,今天山西大學的前身山西大學堂也是利用這些退還的賠款建立的)

雖然西方各國退還賠款的動機各不相同,但還錢總之比不還強,唯獨只有日本一直堅持要求中國償還賠款。

其實在一戰後日本政府也同意退回部分庚子賠款,但由於日本人的退款條件太苛刻,中方沒有接受,所以對日本賠款一直在進行著。

國民政府對日本的賠款一直持續到1939年,即便是九一八事變和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後,國民政府也依然向日本支付著賠款!這真是奇葩了。

在二戰時中國和日本的奇葩事件遠不止於此。兩國在1937年7月7日爆發全面戰爭,但是直到1941年12月9日中華民國政府才對日宣戰,雙方打了四年仗,中國竟然都沒有向日本宣戰。

當然,國民政府選擇不宣戰是基於多方面原因的考慮,這其中包括撤僑和對外貿易等眾多問題。在權衡利弊之後,國民政府決定暫時不對日本宣戰,直到美國參戰後,國民政府才正式對日宣戰。

至於日本方面則更加奇葩,在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始終沒有對中國宣戰!至於其中原因,限於本文篇幅有限就不做贅述了。

到二戰結束後,作為戰勝國中國廢除了所有與西方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也收回了國內的所有租界,對外賠款也全部終結了。


千佛山車神


本來庚子賠款的事情我不想再講的,結果昨天我發了一條微頭條,說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是別有目的,結果很多人就說我是“白眼狼”“忘恩負義”。

我並不是說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是壞事,庚子退款對於近代中國的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世界上哪來的免費午餐,雖然這件事客觀上促進了我國教育的發展,但是主觀上,美國還是有著自己的目的的。

(庚子賠款內容)

還是那句話,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在此,我有必要詳細跟大家講講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前前後後,昨天那些抨擊我的人,大家一起來了解了解,我不怕被噴,讓人們瞭解歷史的真相,是我的責任。

庚子賠款是怎麼來的呢?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差點都被滅了,慈禧帶著光緒跑到西安,當時這些列強差點就把中國瓜分了,這個時候美國是最堅決反對瓜分,提出了讓清政府賠款,各列強進行分配的建議。隨後簽訂《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各國共計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多兩。

(辛丑條約簽訂)

其中美國分得並不算多3293萬兩,在整個分配中,俄國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餘都不足1%。

這是近代中國賠款最多,影響最大的一次賠款,所有在賠款名單上的國家,都是曾經侵略過我們的,他們歸還了一部分,難道我們就要感謝他們?醒醒吧,兄弟,現在這個時代,誰也不會去故意報復誰,但是道理還是要有的。

1901年簽訂賠款協議後,到1904年清政府駐美國公使梁誠跟美國交涉,美國首次提出退還庚子賠款,1907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向國會提出退還部分庚子賠款,1908美國國會通過。

(西奧多·羅斯福)

這裡面很大一定程度上跟美國的制度有關,當時美國提出索賠的數額,遠遠大於美國實際的軍費,正因為如此才得以讓駐美公使找到機會向美國提出這一請求。美國認為自己不是強盜國家,所以決定退還多出的賠款。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直接原因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正是美國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然而美國的制度和當時的國際形勢並不允許美國有過多的海外原料市場和產品輸出市場。

中國雖然落魄,依然是美國當時重要的市場,然而對於中國,美國始終無法深度介入,究其原因就是美國崛起的太晚,中國被分的差不多了,為此,美國提出對華“門戶開放”政策,什麼意思,就是在承認他國在華權益的同時,要求利益均分,他也想喝一杯湯。

(美國排華法案)

實際上,美國一方面想要打開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卻在搞排華,1904年美國國會通過將所有排華法案無限期延長的議案,當時美國反華勢力不斷迫害華人,引發1905年中國抵制美貨運動,美國在國人眼裡很不友好。

美國在華企業家表示:“中國不用美貨之舉動堅持不懈,美國各廠家須閉歇六閱月。”

美國的那些相關利益集團和個人開始向政府施加影響,敦促政府改善中美關係,當時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就積極提倡退還庚子賠款。

為了讓清政府倒向美國,改善中美關係,擴大其在華影響力,維護美國在華的長遠利益,最終讓美國決定退還庚子賠款。

(中國在美勞工)

除此之外,美國也在試圖尋求與其國家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政治地位,此次退還庚子賠款,極大的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

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更深層次的目的

為什麼庚子賠款一定要用於教育方面,這是美國深層次思考的結果。

美國國會宣佈將庚子賠款退贈一般,發展中國政府派遣學生來美國留學,

當時提出在華“門戶開放”政策的國務卿表示,想要徹底控制中國,首先應該從知識界下手,培養親美人士,實行文化滲透。

(庚子賠款 出國留學生)

1906年提倡退還庚子賠款的人士向羅斯福表示,“ 哪一個國家能夠做到成功地教育這一代的中國青年人, 哪一個國家就能由於這方面的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上、知識上和商業上的影響獲得最大可能的報償。”

“ 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是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的”。

“ 美國將最終贏得一批既熟悉美國又與美國相一致的朋友和夥伴”

“使我們能贏得整個帝國”。

所以,美國對華友誼在當時根本就是假象,美國如果真的是中國的朋友,不會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參與其中,不會獅子大開口,更不會有排華法案。

(庚子賠款建立的學校)

從退還庚子賠款後,大量中國人才到美國留學,回國的自然很多,留下的也不少,這都是中國的精英啊!

對於美國的法制民主,尤其是同意退款庚子賠款這種行為,從根本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更多的是為了他自己,只不過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發展,尤其是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要因此而對美國感恩戴德,我看大可不必。


史論縱橫


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適,“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物理學家楊振寧,語言學家趙元任,氣象學家竺可楨,還有葉企孫、侯德榜、金嶽霖、吳宓、茅以升、吳有訓、周培源、吳大猷、趙九章、馬大猷、鄧稼先等等一大批中國現代史上的聲名顯赫的知識精英,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庚子賠款”美國留學生。

1900年慈禧頭腦發昏怒向十一國宣戰,結果引來了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不堪一擊,不得不與列強議和,在1901年九月清朝與十一國達成了《解決1900年動亂最後議定書》,即《辛丑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各國四億五千兩白銀,以關稅、鹽稅等作擔保,分三十九年還清,利息每年四釐,本息一共九億八千萬兩。這筆錢就是“庚子賠款”。

1908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授權羅斯福總統退還中國“庚子賠款”中超出美方實際損失的部分,用這筆錢幫助中國辦學,並資助中國學生赴美留學。雙方協議,創辦清華學堂,並自1909年起,中國每年向美國派遣100名留學生。這就是後來庚款留美學生的由來。

從1909~1929年,清華學校派送留美預備部畢業學生967名,1929~1932年選送104名,庚款赴美留學生共計1000餘名。

庚款留學生對中國現代化的奠基起了很大的作用,打下了中國現代化的基礎。他們的領域不僅包括了科學、工業、工程這些方面,還包括工、農、醫、辦實業、金融、新聞包括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教育以及外交方面。

鑑於庚款留學生的巨大貢獻,出現了兩張截然不同的聲音。

一種認為應該感謝美國,美國是中國的恩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作家流沙河的觀點,“我的經歷告訴我,美國人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中國人在全世界唯一的好朋友就是美國人。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第二年的庚子賠款,列強中只有一個拿到這個錢沒有動,就是美國。後來以各種方式退給我們了,其中一種方式叫庚款留學生,還拿來補貼我們的大學……”

還有一種則是截然相反的觀點,庚款退還是培養留學生是美國的陰謀,是文化侵略,是培養代理人的手段。章太炎在1908年《民報》上發表《清美同盟之利病》說“美國之返歲幣也,以助中國興學為辭,實則是鼓鑄漢奸之長策”。

我們必須清楚美國也是侵華八國聯軍的一員,退還賠款其性質屬於“強盜退贓”,搶了我們的錢再還給我們,我們還要說謝謝嗎?“庚子賠款”是國恥,由“退款辦學”建立的清華學堂,曾被稱作“賠款學校”,1928年清華學生會的一份公開《宣言》中所說,“清華為美國退回庚子賠款所辦之學校,意義在於紀念國恥,使命在於為國儲才。”

首先應該感謝的是中國人民。1904年底,《中美會訂限制來美華工保護寓美華人條款》簽訂,美國歧視華人的消息傳回國內後。1905年,中國爆發了大規模反美運動,上海等許多通商城市各階層人民紛紛抵制美貨,使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銳減,美國在中國的市場受到沉重打擊。美國駐華公使柔克義請求羅斯福退還餘款以利於讓中國人覺得美國人對中國人是友善的。

還應該感謝一下當時駐美大使梁誠。1908年梁誠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討論庚子賠款的支付問題時,海約翰無意中透露出一句:“庚子賠案實屬過多”。梁誠捕捉到這一消息後就四處遊說美國國會及議員要讓美國退還不實賠款。梁誠的積極努力促成了美國的退還決定。

美國歸還退款是值得肯定的,畢竟客觀上為中國培養了大量的人才,但要什麼大張旗鼓的說感謝美國,有點本末倒置了,國恥有什麼可炫耀的!另一種極端觀點也要不得,說美國退還是用心險惡,文化侵略,控制中國的手段,培養代理人,這是典型的陰謀論。

美國退還賠款培養留學生,與其說是文化侵略不如說是文化策略。美國對外是以文化“軟實力”作為一種特殊政策工具並在國際政治關係中施加其影響,成為美國穿越障礙的一種更重要的強大滲透工具。文化是國家利益的載體,是美國擴張主義外交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國價值觀的體現。

1908年,中國赴美留學人數未超過300人,中國留日的學生數卻有近萬人。詹姆斯是伊力諾依大學的校長,他於年初提交了一份《關於派遣教育考察團去中國的備忘錄》給羅斯福,對當時大批中國學生赴日本留學的狀況感到不安,一旦這些學生從日本學成歸國後,將勸告中國仿效日本,其結果將與美國最終的戰略目標以及在華的利益互不相容。

他認為:“在中國若想要在商業、知識以及精神上獲得最大可能的利益,那麼這個國家就必然要成功地教育中國年輕一代。假如美國在年前能將中國學生成功地吸引進來,並且進一步發展,那麼美國這種從文化上控制中國的方式無疑是最巧妙的”。“我們可以不讓華工入境,但我們必須善待中國學生”。

“這種道德的影響的擴大,甚至從純物質的觀念來說,也能比用別的方法收穫更多”。“哪一個國家能夠成功教育這一代中國青年,哪一個國家就將因此而在精神與商業兩方面收穫最大的回報。如果美國在35年前能成功吸引中國的留學流,並使其壯大,那麼我們此時就能以最圓滿和最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國的發展,那就是以知識和精神操縱中國領袖的方式。”

“與軍旗相比,道義與精神將更有力地支配美國在商業上持久地獲利。”

1906年3月6日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到白宮進謁羅斯福總統。他建議總統將中國清政府的庚子賠款退還一部分,專門開辦和津貼在中國的學校。1907年明恩溥發表《今日的中國和美國》一書,他在書中指出,應該多讓一些中國知識分子去美國留學。

一個大學校長,一個傳教士,都非常看重教育的作用,這就是美國人的價值觀。

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為自己的國家利益服務的,美國也不例外。美國的高明之處在於,與其爭奪土地財富不如爭奪人心人才,教育是回報國家最好的方式。輸出文化,輸出教育,輸出價值觀,這才是美國強大的原因。胡適在為金陵大學建校四十週年紀念冊題寫的詩句中,寫道:“如果美國對華政策是‘文化侵略’,我要大聲喊道‘歡迎’”。

今天的清華大學依舊還是美國的預備學校,畢業的高材生爭先恐後往美國跑,不值得我們反思嗎?與其罵美國文化侵略不如多想想錢學森之問吧。


非常道畢延河


清政府駐美國大使梁誠努力遊說,加上當時中美兩國的形勢,才使得美國國會,同意將到那時為止,應支付的1700萬美元賠款,用於創辦清華大學,和設立庚子賠款獎學金,資助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何況當時,美國人也有自己的打算盤。

根據1901年9月簽訂的《辛丑條約》,清政府支付賠款共4.5億兩白銀。條約規定,所有款項在39年內、即到1940年以前,全部付清,利息為4%。這樣,單是利息就有1億兩白銀。本金和利息相加,賠款高達5.5億。

這筆鉅額賠款是這樣被瓜分的:俄國28.97%、德國20.02%、法國15.75%、英國11.25%、日本7.73%、美國7.32%、意大利7.32%,另外,比利時、奧匈帝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和挪威,也分得少許。

美國的7.32%,按當時的匯率算,本利相加約8000萬美元。由於1882的《排法法案》,中國移民和勞工,在美國的生活越來越艱難,甚至十分悲慘。在那以後的10數年,矛盾有增無減。消息傳回中國,反美情緒日益高漲。到1904年,中國抵制美國商品的運動在全國範圍內蔓延。

成千上萬噸機械、棉花、糧食、汽油、日用產品,還沒進入中國的港口就被退了回去,美國出口中國的商品數量銳減。美國的傳教士,也在中國受阻。在中國已被列強瓜分完畢的情況下,美國如果武力解決商業矛盾,可能會導致與其他歐洲國家的衝突。

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這一問題。此時,梁誠瞭解到,美國實際獲得的庚子賠款數額,遠超他們最初的期望。於是,他聯絡了眾多在中美關係上有影響力的人物,施壓美政府歸還庚子賠款。美國商會、美國基督教協會,也積極配合。

但是,也有更多美國人,不贊同歸還賠款。爭吵之中,美國政府接受了梁誠的提議,將賠款用於教育和文化投入。羅斯福認為,將賠款用於對中國年輕一代的教育,是美國參與中國改革最好契機。改善了中美關係,也會使美國的利益最大化。

然而,這筆錢究竟怎麼花,大家卻都沒有主意。這時,羅斯福總統的私人顧問、伊利諾伊大學校長埃德蒙·詹姆斯,提出設立獎學金、資助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計劃。伊利諾伊大學,是最早接收中國留學生、授予中國學生博士學位的大學之一。

詹姆斯對中國留學生,有非常好的印象,還留下過中國學生任他的助手。羅斯福總統,最終同意了詹姆斯的計劃。要接收大量的中國留學生,自然得為他們接受美國的考試、赴美留學作準備,於是便有了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最初是作為留美預科學堂而設立的。

留學考試十分嚴格,以1927年為例,報名的學生人數是630,最後只有47人通過了考試成功赴美。從1909年到1929年,共有1300名中國學生獲得庚子賠款獎學金,到美國留學,如:胡適、楊振寧、趙元任、錢學森、竺可楨等。他們留美歸來,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思想界、科學界和教育界。

1924年,美國國會通過決議,免除了中國剩下的約5000多萬美元賠款。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行為,對其他政府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俄羅斯(後來是蘇聯)和日本,也建立了類似的獎學金。英國用賠款在中國建鐵路,法國則用來在中國開銀行。


世界真的很大


首先要明確的是,美國從沒有全額退還“庚子賠款”。

作為近代中國的一樁慘痛國恥,“庚子賠款”連本帶利高達九點八億兩白銀,“八國聯軍”之一的美國,分到了其中的七千九百多萬兩白銀,摺合美元五千三百萬之多。這筆從中國狠刮來的“橫財”,美國後來以各種方式退回的,只有其中的一千一百九十多萬美元,勉強五分之一。卻已惹得近代以來,多少“專家”連呼“感恩”,諸如“博愛”“正義”之類的光環,一頂頂扣在美國腦袋上。但問題是,這美國,真有這麼“善良”?

且不論那場“庚子國恥”裡,參與那場戰爭的美國,那一堆連燒殺帶宰割的爛賬。就看“庚子賠款”執行後的幾年裡,美國不但巧立名目,多次強迫清政府更改支付方式,以多宰割錢財,更又在國內掀起瘋狂排華運動,那些曾為建設美國灑下血汗的華工們,不停遭到抹黑甚至屠殺。如此對中國奉行強盜邏輯的國家,怎會突發“善心”?

那麼,長期強盜風格的美國,又怎麼突然“轉性”,從1909年1月1日起,開始對中國啟動“退款”呢?直接原因,就是當時晚清外交官們的艱難交涉。

美國參與侵華且摟走“庚子賠款”的理由,就是“賠償美國的財產損失費”。但他們分到的“庚子賠款”,卻是他們“出兵花費”和“財產損失”的五倍多。這個寶貴情報,也被當時的中國駐美大使梁誠獲知。這位留美幼童出身的傑出外交官,果斷在1904年與美方交涉,並發動輿論攻勢。終於以美國人的“遊戲規則”,迫使尷尬的美方,開始與中方進行“退款談判”。

即使落後捱打,即使弱國無外交,但20世紀初葉,晚清那一代外交官們,為了國家利益,也是真拼!

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美國為其國家利益,做的精明的打算。

當梁誠為“退款”問題展開交涉時,當時的中美關係,也正處在微妙關口:與瘋搶殖民地的英法德列強不同,美國更在乎“利益均沾”,別人搶地盤他要搭便車賺錢,尤其看重對華商業出口。但1904年前後,由於美國多年來“排華”太狠,早已拉夠仇恨,激得當時中國沿海,也掀起了大規模的“抵制美貨”運動,“抵”得美國商家叫苦連天。照一位美國資本家的話說:“中國不用美貨之舉動堅持不懈,美國各廠家須閉歇六閱月。”

所以說,此時的中美仇恨,已經關乎美國“錢包”,為了獲得中國方面的好感(更好的賺中國人的錢),美國也需要拿出實際行動,哪怕放點血。包括美國駐華大使柔克義在內的一批美國政要們,也疾呼美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只要能繼續在中國“割肉”,吐出幾塊嘴裡的肉又如何?

於是,1908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了退賠部分庚子賠款的決議,從1909年1月1日起,開始向中國退還庚子賠款“美國應得之餘額”11955286.12美元,直到1939年止。可美國人的原則也沒商量:這筆錢,就算退給你,也必須再用到我身上。怎麼用?辦教育!

為什麼要用來辦教育?一是被清末中國的“反美”運動嚇到了,特別是清末那場讓美國商業損失慘重的“抵制美貨”運動,更叫美國政要們驚呼“中國的下一代是否會變得更壞”!二是既然想長期賺中國的錢,當然要爭取中國年輕人的好感,最好把未來中國的精英階層,都培養成了美國的乖寶寶。辦教育,當然是最有效的辦法。

以美國伊裡諾大學校長詹姆士的話說:這是“使用那從知識上和精神上支配中國領袖的方式。”

所以,從1904年“退款談判”開始,雙方拉鋸的重點,就是中國怎麼用“退款”。直到清政府答應將退款用於“派遣留美學生”後,美國這才開始退錢。1909年6月,清政府成立“留美訓練學校”,1911年更名為“清華學堂”,1928年定名為“清華大學”。期間的近二十年裡,用著美國的這筆“退款”,1300多名學生從這裡來到美國,其中更包括了竺可楨茅以升趙元任等傑出人物。這筆“退款”,對於近代中國的自強發展,確實幫助頗大。

當然,至於“從知識上和精神上支配”?美國還是失算了。“庚子賠款”的辦學,為那落後捱打時代的中國,搭起了一座對外學習的橋樑。但事實證明,踏上這座橋樑的那一代中國年輕人們,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被“支配”,相反更多的人,踏上了另一條拋頭顱灑熱血的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目標,不曾忘!

也正是因為這段特殊的歷史,所以至今為止,依然有許多人,為美國此舉連呼“謝謝”。甚至認為美國對中國有“好感”。但更諷刺的事實是,就是在美國啟動“退款”的1908年,美國更是與日本簽訂《羅脫——高平》協定,承認日本對中國東三省的侵略擴張,且嚴禁中國將“退款”用於東三省建設。一邊“退款”,一邊侵犯著中國主權,前後對比,何來“好感”?

這種對美國的“感恩”,也好有一比,好比一群強盜打劫了受害者,其中一個強盜,為了能從受害者身上多撈錢,特意把自己的一部分分贓退了回來,且給受害者指定退款用途。在那個落後捱打的年代裡,各位強盜的吃相不同,但強盜行徑,根子上一樣。亂喊謝謝,卻是對那個恥辱年代,不負責任的誤讀。

參考資料:《庚子賠款》、《中外關係三百題》


歷史風雲錄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很簡答,美國根本就不缺這筆錢。

之所以八國聯軍打慈禧,和鴉片戰爭、中法戰爭都是不同的。

之所以八國聯軍打進來,說白了都是慈禧的昏招。

自從百日維新以後,慈禧知道光緒試圖政變殺他,勃然大怒,希望將光緒整死。

誰知道,列強對慈禧兇橫保守的的作風極為不滿。

列強本質是來中國撈錢,希望中國能夠實現光緒的主張,進行資本主義改革,開放自由市場,這對列強有利。

而慈禧太后壟斷當時中國所有權力,擺明了就是列強的阻礙,所以雙方矛盾激烈。

列強全力保住光緒,甚至派醫生為光緒檢查身體,一般認為這讓光緒過活了十年。

這就讓慈禧極為憤怒,因為她本來是要廢除光緒的,甚至要他命的。因為列強的干預,被迫放棄。

但慈禧不死心,試圖和列強幹一下,給他們點教訓,讓他們不要干涉慈禧的內政。

但公開和列強開戰,靠垃圾湘軍淮軍都不是對手,袁世凱的新軍又不到1萬人,沒法打。

最終,慈禧想到一個好辦法,就是利用反洋人的義和團。

對於慈禧來說,義和團只是走狗和棋子,用他們對付洋人。如果成功對付了洋人,讓洋人不敢幹涉慈禧內務,慈禧就會殺掉光緒,再立一個傀儡,隨後消滅義和團;但如果義和團對付不了洋人,慈禧也會藉口說是這是人民運動,不管他的事,最後派兵把義和團消滅即可。

只是洋人也很鬼,識破了慈禧的意圖。

最終慈禧見把戲被揭穿,乾脆圖窮匕見,讓義和團聯合清軍一起打洋人,試圖讓洋人怕他。

結果呢?慘敗,簽訂辛丑條約,連內褲都輸了。

但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並不希望得到庚子事變的錢,因為對華貿易的利益更大。

早在鴉片戰爭後10年,英國通過貿易從中國獲取1.5億兩白銀,辛丑條約那麼多國家一起也不過4.5億兩而已。

換句話說,洋人要求辛丑條約賠款,更多是一種羞辱:4億5千萬中國人,“人均一兩,以示侮辱”。

實際上,當時西方社會已經相對文明。以英國為例,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人就認為鴉片貿易是道德淪喪的。之所以國會議員同意開戰,主要是受到義律的宣傳“中國虐殺英國公民”。即便如此,國會最終同意開戰和反對開戰,僅僅相差9票。

所以,英美法受國內文明的影響,尤其是知識界和媒體的抨擊,對賠款並不在意。

最終,英美法的辛丑條約賠款,基本都用作中國的教育事業。

教育事業,說白了,也是對列強有好處。培養一批西方教育的中國人,自然會大大加強中西方的聯繫。

客觀說一句,八國聯軍雖不是好東西,當最壞的就是慈禧。

這老孃們,為了一己之私,搞得國家差點滅亡,老百姓不知道死了多少。

最終被人掘墓毀屍,挫骨揚灰,也是報應不爽。


薩沙


美國有很多人真的是很善良,美國又是個民主國家,很多人在為中國鳴不平,這個事說的多了,政客就要行動,否則失去民心,選票堪憂。那麼其他國家為什麼不退呢?日本不用說,其他那幾個歐洲國家對中國的關注少,百姓也沒幾個關注中國,沒人提,自然不會有這個事。很多人說什麼美國退錢是為了更大的利益,什麼退錢是為了從精神上控制中國!那用大炮不是更方便!吃多了撐得費這個勁!美國人民和中國人民一樣,也是善良的,南京大屠殺那個不肯撤離的美國女人也是為了從中國獲得更大的利益?二戰時候一些以色列人在中國被救助,至今很多以色列人都記在心裡,對中國非常友好,也有些以色列人辱罵中國!難道因為那幾個不友好的就說以色列人對中國是惡意的?好就是好,惡就是惡,不要混淆!


imex


1901年(辛丑年)9月,大清帝國和11個國家達成了《解決1900年動亂最後議定書》,即《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億5千萬兩白銀賠償各國,並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

這筆錢史稱“庚子賠款”,西方人稱為“拳亂賠款”(Boxer Indemnity)。

美國當年按照各國損失比例,分得7.3%的賠款,連本帶息共計5300萬美金。

一、中美關係的發展和美國庚子賠款的迴歸行動

1904年,隨著美國聯邦政府續簽“ 華人排斥法”,對美國華人移民的虐待在整個中國引起了憤怒。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民族主義在中國發展,累積的緊張局勢爆發,憤怒的中國人民在全國範圍內抵制美國商品,抵制運動給美國在華貿易帶來了可怕的後果。

1905年6月12日的洛杉磯時報發表“我們可能會失去中國貿易。” 文章指出:十個月內,僅有21,125,838美元的棉花產品從這個美國出口流入中國帝國。這種出口貿易不僅受到中國抵制的威脅,而且我們對未來更大發展空間的控制實際上已經給予了歐洲國家,美國很少有人不會以這種或那種方式感受到中國抵制的壓力。

上圖是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1904年

美國政府和商人都知道他們不能放棄這麼大的潛在市場。然而,西奧多·羅斯福總統不想通過軍事手段結束對中國的抵制,因為日本,英國和許多其他歐洲大國已經在中國各地展示了他們的軍事力量並佔據了大量資源。如果美國要加入並“分享”中國,美國不僅會獲得很少的經濟利益,還會冒犯其他大國。

1904年12月上旬,中國駐美公使梁誠就中國的賠款是用黃金還是用白銀一事,與美國時任國務卿海約翰據理力爭,談話間海約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賠案實屬過多。”梁誠瞭解到的條款辛丑條約授予美國超過它原本要求,美國國務卿估算的損失應該只有2500萬美金,也就是中國償還數高出實際應得數2800萬美金,那是一筆鉅額。

中國駐美大使梁誠

於是,梁誠大使發起了一場對美國的施壓運動,要求將差額部分返回中國,此外,以在中國的美國明恩溥(Authur Henderson Smith)等傳教士同情中國普通家庭的痛苦,呼籲歸還多餘的賠償金額。

上圖是明恩溥傳教士(1845—1932),原名阿瑟·亨德森·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抓住這個機會,並在亞特蘭大演講中闡述了他“庚子賠款的公正”的意圖,他宣稱:“我們美國人不能指望中國,除非我們對中國公正,我們應該伸張正義”。

羅斯福意識到,如果美國要幫助中國並在所有其他大國佔領其領土並剝削其人民的同時歸還過剩的庚子賠償,“只需很小的努力,表達我們對中國人的善意,就可以贏得勝利。這是令人滿意的方式“ 。

然而,美國駐中國大臣威廉羅克希爾堅決反對將錢直接歸還給腐敗的清政府的想法,因為他相信這筆錢不會逃避他們的貪婪,必須安排另一種解決方案。

二、建立庚子賠款獎學金計劃

在眾多使用庚子退款的提案中,羅斯福總統傾向於通過教育進行“文化投資”,將教育視為整個太平洋地區的一座巨大橋樑,美國可以通過該橋樑將影響力擴展到遠東地區。

隨著日本和歐洲大國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保守的清政府最終尋求學習西方技術,採取西方政策,以改革中國以能夠平等地與西方大國相處。在那段時間裡,許多西方迴歸的學生,如梁誠和唐少義“以前被推到政府邊緣,因西方影響而被避開,隨著改革者掌權,命運而被改善”。

1906年,伊利諾伊大學校長Edmund J. James(1904年至1920年間領導該大學),向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提議建立獎學金計劃,以便將中國學生送到美國。

詹姆斯寫給羅斯福總統的信:中國正處於一場革命的邊緣......成功的教育將使當代中國年輕人成為的國家的主人。通過教育的努力,將會在道德知識和商業影響力方面獲得最大的回報。

上圖1912年詹姆斯(伊利諾州年鑑)

然而,隨著日本軍事和政治影響迅速發展,當時中國的趨勢是“採用日本的政策,因此讓日本作為她的導師,很多中國人赴日本留學” 。羅斯福政府不允許大量中國留學生湧入日本的潮流繼續發展,並旁觀看他們的太平洋競爭對手(日本)通過智力統治影響接管中國。

因此,羅斯福總統很快“在1906年4月就贊同史密斯提議的教育交流方案” 並決定設立庚子獎學金計劃,以“將中國留學生的潮流” 轉移到美國。

次年1907年,羅斯福在年度講話中向參議院和眾議院表達了這一信息。

羅斯福先生宣佈,美國政府打算釋放中國所有與義和團戰爭賠償有關的款項,超過美國實際賠償所需的金額,他補充說,“應該用於幫助中國人民的教育中,每一個切實可行的方式,使中國龐大的人口可以逐漸適應現代條件。這樣做的一種方法是促進中國學生來到我們國家,並吸引他們到我們的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學習,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儘可能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

三、美國退還庚子賠款的目的

雖然羅斯福總統聲稱他的意圖是幫助中國“適應現代條件”,但他實際上的目的是通過建立一個有影響力的受美國教育的中國領導人群來指導中國的改革。

在中國改革友好的環境下,由於對美國官僚機構的瞭解,這些美國留學生將在政治中佔據重要地位。他們在美國接受高中和大學的教育,將在他們思想的形成時期進行,將“對他們的政治,情感甚至身體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他們會對美國產生特殊情緒,並會感謝美國政府的教育機會。

隨後,他們將尋求模仿美國而非日本之後塑造新的中國,並更喜歡美國商品。

教育交流的魔力可能遠遠超出教育領域。正如中國駐美國公使梁誠所說,這群學生將能夠“確保遠東地區的和平與貿易,這是條約和軍隊無法保障的” 。

正如史密斯所設想的那樣,“在道德、知識和商業影響力方面獲得最大可能的回報”是最“令人滿意和微妙”的方式,因為“貿易不可避免地跟隨遵循道德和精神支配” 。

庚子獎學金計劃的建立不僅是羅斯福聲稱的“友誼行為” ,也是中國與美國接軌的文化投資,是和平控制中國改革與發展的有遠見的計劃。

四、庚子賠款獎學金計劃的執行

儘管中國提出了在中國境內使用這些資金的進一步建議,但該協議是按美國條款進行的。

1909年開始成立庚子賠款獎學金,給與受益人通過資助選拔、預備培訓、美國的交通以及獎學金等開展學習。

1911年第一次發放是為在美國大學繼續深造的中國畢業生設立預備學校。這所預備學校於1911年4月29日在原皇家園林的遺址上建立,被命名為清華學院。科學教員是由基督教青年會招募的來自美國及其畢業生,清華學院就讀畢業後直接轉學到美國學校。

這所學校後來擴展到提供四年制本科和研究生課程,併成為著名的清華大學。

1924年的第二個計劃時成立了中國基金(中華文化教育基金會);

1926年,基金在紐約市成立中國研究院。

從1909年到1929年,庚子賠款獎學金計劃派遣約1,300名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來自中國各地的候選人參加了考試,考試極具競爭力,如:1937年的630名候選人中只有47人被選中。

鑑於當時中國的洋務運動思想的影響,清政府敦促學生將研究重點放在科學,工程,農業,醫學和商業等領域。因此,麻省理工學院是最受歡迎的目的地之一。

1929年,在清華成為真正的大學之後,庚子獎學金計劃開始向所有候選人開放。

1937年日本 入侵中國之前,共有五組學者在美國接受教育。

五、綜述

1908年,美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向中國返還過剩的庚子賠償金,金額超過1700萬美元,約佔已獲得賠償的60%。美國是西方列強中退還金額和比例最多的國家

儘管有關退還多餘款項的爭議激烈,但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政府決定設立庚子賠款獎學金計劃,以教育年輕一代中國人。

庚子賠款獎學金,由庚子賠款出資 ,是一個獎學金項目,為中國學生在美國接受教育而設立。

羅斯福總統認為這個計劃是“美國主導的中國改革”的機會,這可以通過改善美中關係,將中國與美國文化聯繫起來,以及促進美國的國際形象來最大化美國的利潤。

羅斯福總統沒有模仿歐洲帝國主義,利用軍事手段獲取短期經濟收益,而是制定了“以最令人滿意和最微妙的方式”確保中國和平與貿易的計劃,同時幫助美國贏得尊重並在世界上佔據領導地位。

自成立以來,庚子賠款獎學金計劃被稱為中國學生在美國教育最重要的計劃。據中國留美學生周小娟(音譯,Xiaojuan Zhou)對1949年以前1152名留美庚子賠款獎學金獲得者的研究統計,其中707人在中國從事高等教育,597人擔任教授或副教授,可以說是二十世紀中國整個外國學習運動中最重要和最成功的計劃。


蔣南強讀歷史


曾經有一個美國企業家這麼說,我們在這個地球上面,對於我們企業家來說,最大的資本不是說資源也不是說這些商品,而是你們這些生活在地球上面的消費者和工作者,正是因為你們不停的工作,創造價值,為企業家收穫報酬,並且不停的消費,為企業家打通銷路,最後才讓企業家一步一步成為社會的尖端分子。

對於當時的美國來講,他把庚子賠款還給中國,其實也是打著這樣的目的。

列強用堅船利炮把中國的大門給打開了,結果卻發現待在中國內部的這一批人並沒有帶給他們想象之中的那樣的消費力。為什麼大家不欣賞你這樣的商品,大家並不喜歡你這樣的商品,即便你拿槍指著他腦袋讓他去買,他也不肯買紙能夠從政府上面收一點回扣,這怎麼能行?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他必須得開通市場。還能夠去賺得更多的錢。

所以說當時怎樣把中國的市場繼續擴大,讓自己商品的銷路更加的好,這就成了美國人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其他國家也是一樣,在這一點上面來講,美國人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他們看到的並不是說逼迫這個國家的人只能購買自己的麵粉,只能購買自己的鋼鐵,這樣的話會侵犯了英國,法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這個時候,年輕的美國還不能夠跟他們相抗衡,所以他選擇利用庚子賠款創造中國的基礎工業基礎設施工程,還有基礎。人才建設為的是什麼?開拓民智讓你們知道什麼東西是好的東西,什麼東西是差的東西,然後再把美國好的商品班給你們開通市場,獲得利益!這就印證了那一句企業家所說的話,這些活著的人是他們的消費者也是他們的爸爸 只有我們想去買他們東西的時候才能夠給他們創造利益,創造價值,美國人當時打的就是這樣的主意。

與此同時,我們得說美國是一個移民的國家,但是並不是說我想移民美國,美國人就同意了。美國人也是需要利益的,你達不到他的利益要求,他是不同意你去移民的。怎樣才能達到他的移民要求?首先第一個你有錢有資源,這樣的話,美國讓你去投資錢或者是投資資源給他們國家,它需要你這樣的人。第二種人就是你有才華,你有科技水平,你有先進的科技理念,它需要你這樣的人去幫他們去建設國家。

說白了,人才越多,這一點現如今很多國家都在做,你比如說中國很多去美國的留學生都不回來了,為什麼美國給他們高額的移民政策,格力這批人就不回來了,你包括當時錢學森也是美國人告訴他你只要不回中國,你可以選擇一份比較輕鬆的工作,同時,錢學森在美國呆的那一年賺的錢足夠她買一靠別墅,而且全額付清,這就是美國人對於人才的理念,無論出生,無論你是來自於何方,無論你之前說過什麼,只要你這個時候能用你自己的努力給美國創造利益,美國人對於你之前所做的事情一概既往不咎,並且想盡辦法把你挽留下來,好聽一點兒,這是美國人的人才政策說的難聽一點兒,這是美國人在掠奪全世界的人才,在為自己所用。四億人裡面當時有多少人才,有多少可以把他打造出來的璞玉,這一點,美國人心裡都沒有底,但是這麼大一個人才市場總該去試試水,總該去投資一點兒,然後看看有沒有回報。事實證明,美國人的回報還是相當豐厚的,你比如說錢學森,楊振寧,還有鄧稼先,這些都為美國人的科技研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幫助,有一些人回來了,但是我們不得不說他們為美國人做的幫助,就連美國人自己都承認了。

除此以外,美國還有一套想法,就是遠交近攻之策,點不止美國人玩兒過,當時的納粹德國也玩兒過這一套,納粹德國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站辦國內缺資源,但是自己有技術卻沒有辦法用資源把它轉化成為工業商品或者是軍事武器,所以當時就跟中國的國民政府雙方一拍集合,你出資源,我給你技術,我給你裝備,這就是遠交近攻的策略,美國人知道中國這麼大,一塊兒蛋糕肯定不是自己能獨吞的。英國人和法國人都在那兒盯著呢。所以這個時候我多給中國一點兒好處,多增加一點好感,以便於接下來如果出現了大的變故,我好在中國提前佔領市場。事實證明,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的橫空出世,美國可能將中國視為自己的小弟,(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就如同現如今的日本一樣。

美國,它制定某些策略的時候都是以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作為計劃來說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現在能夠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強國的原因,美國的面前曾經站著很多的國家,納粹德國,日本,前蘇聯,英國,他們一個一個都倒在了路上,成為了美國的墊腳石,不得不感嘆美國人在這些政策上面的實施。確實有些讓人覺得不寒而慄。


漩渦鳴人yy


那些懷疑“美國退款有陰謀”的人啊,腦子還停留在“天朝上國,無所不有,不求於人”的舊思路,不知道中國當時這麼凋敝窮困,更不熟悉國際交往的規則(可能這種影響現在還在)。

國際之間交往,尤其是大國之間交手,不管是兵戰還是商戰,並不怕誰勝誰負。那麼怕什麼呢?怕的是相互不瞭解。

當時的清朝雖然國力不足,但勝在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未來走向如何,也會對國際政治產生重要影響。

歷史上清朝由於閉關鎖國,對外極其陌生。比如道光皇帝在鴉片戰爭開戰之後竟然問“英國在哪裡?是否與俄羅斯接壤?”比如慈禧太后為了一則“外國人合謀讓她退位還政給光緒”的謠言,就不顧國家實力和國際規則,悍然跟十一國開戰。

對於這樣的大清朝,最可怕的就是,你不瞭解他,他也不瞭解你。從而你完全無法預測他下一步的動向。

所以美國要讓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就是要培養一批瞭解美國,熟悉美國,最好還對美國還產生親近感的中國人。這樣的橋樑作用,對於現代國家之間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大清朝以前是實際上都沒有這樣的人,郭嵩燾自願到英國做大使,去了解英國和歐洲。這樣重要的外交工作,卻被當時中國讀書人不齒,讀書人不再跟他們家交往。如此荒唐的事情,在現代人看來可能難以理解。

所以美國此舉至今看來也是非常高明的(尤其是考慮到美國的孤立主義國策背景)。文化上的相互理解,要比武力和經濟優勢要更為重要,而且可以帶來更為長久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