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抢了姜子牙的齐国,为何连国名都不改?

YXL独立风中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澄清两个问题:一、姜氏齐国是怎么被田氏齐国取代的?二、为什么田氏篡权后不改国民?

  一、姜氏齐国是怎么玩完的

  姜子牙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建立了周朝。为了便于管理,周武王决定把把全国分成若干诸侯国,分封给姬姓亲族和有功之臣,充当周朝统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就是封建社会的开始和来历。由于姜子牙在伐纣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于是被周武王封于水土富饶、濒临海边的齐地营丘(即今淄博市临淄区)建立齐国,稳定东方。

  姜子牙到齐国后,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 不分亲疏用其所长,不仅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使用先河,也为后来齐国称霸列国奠定了基础。史料记载,自姜子牙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拓展到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正式继位经营齐国。这个齐桓公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在齐国的历史上,除了姜子牙,最厉害的人物恐怕就算齐桓公姜小白了(跟这几年大火的江津白酒没有关系)。他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到了那个时候,周天子的威信日渐下降,已经就像是一个家庭中孱弱的老人了,就像一个家庭一样,那个最强势、最富有、最霸道的儿子虽然很不讨人喜欢,但是还必须去恭维、迎合着,不然随时翻脸,自己可就要流落街头了。

  齐桓公确实很牛,但是他在位的时候,也留下了隐患,导致齐国被篡位。田氏篡齐,其实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漫长过程,最开始到齐国的是田完。按照中国写史的套路,这些开国的人降生的时候都会有别于普通人,要么霞光万道,要么祥云罩顶。田完能够奠定篡权大齐国的基础,自然也得符合伟人降生的套路。史料记载,田完出生的时候,天有异像,有人算卦,就说田完及后人会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

  田完是在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来到齐国工作的,应该是有条件引进,干的工作是“工正”。

  “工正”是个什么官呢?也就是掌管百工之官,管理各类技术工人的头,属于典型的技术官僚,国家经济发达的时候,一般技术官僚都是比较吃香的,要待遇有待遇,要房子有房子,类似于今天的工业部部长。田完干的很努力也很出色,死后齐国国君封田家世袭工正之职。田完的后世子孙也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啃老,一代一代人持续努力,让田家的官职步步高升。

  286年后,到了田完九世孙田和的时候,齐国大权已经被田氏牢牢把握。是让国君干还是自己亲自干,就看田和爽不爽了。公元前391年,估计田和心情不爽了,就把将姜子牙的后世孙齐康公放逐在一座海岛上,后来死了,是被他弄死的还是自己饿死的或者得病死的,天知地知了。姜子牙一系传位数百年,终于成了看客,再也与齐国王族无关。田和摇身一变成为齐国国王,史称齐太公。诸侯国毕竟是周天子家统一分封的,田和取代齐国,自然是需要周天子的承认的,前面说过了,到了春秋,周天子就如同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不是他糊涂了,虽然齐国私下就改了姓,但是外壳还是他们家分封的那个齐国,还是有钱有势,他只能是装糊涂了。公元前386年, 周安王列田和为诸侯,正式成为合法、有证的齐国国君,姜姓齐国为田氏正式取代。

  二、为什么田氏齐国不改国号

  按照中国朝代更迭套路,臣子篡国后都会改国号以有别于前朝,比如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朝,武则天篡唐后改国号为大周等等,所谓的改朝换代,不如此何以体现?但是田和代齐后,没有更改国号,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

  1、 周王朝采取的是分封制,齐国只是周朝旗下的一个分公司,你不过是换了一个经理,改啥国号?改国号你还是得在周天子旗下过日子,如果胆敢自封天子,其它诸侯就有两个爹,大家自然没办法接受昔日的兄弟转眼换了个不认识的当家还要给自己当爹。不管孝顺的不孝顺的,都会突然尊重起了以前的爹,齐心协力来削你。所以田和以田氏齐国取代姜氏齐国,与王莽篡汉等朝代更迭上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为了得到周王朝的承认,田和不能也不敢更没有必要改掉国名。

  2、齐国,不仅仅是国名,也变成了地名,直至今日还有人将山东叫做齐鲁大地。田和篡位的时候,齐也成了地名,如果改成其它名称,势必会引起国内百姓的不适。所以,不改国名,有利于安抚百姓,治安维稳。


明德山人6998


文|小河对岸

在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当一个家族夺得政权之后,总会重新定立国号。故而,江山易姓也就与改朝换代的词义等同起来。明末大儒顾炎武,就曾说道: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但是,在春秋战国之际,齐国却经历了江山易姓,妫姓陈氏(田氏)最终篡夺了姜姓吕氏的江山,但却仍然袭用“齐”的国号。那为何田氏在得了江山之后,却没有另定国号呢?

首先,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受到当时的政治礼法制约。田氏篡齐虽在齐国有一定的民意基础,但此举按当时的政治礼法来说,无疑是大逆不道。而按周王朝的政治礼法,当一个诸侯国发生了篡国谋逆之事,不但很难获得他国的承认,还会遭致其他诸侯国的兴兵问罪(周王朝初期,通常由王室兴兵讨伐;而随着周王室衰落之后,则通常由诸侯霸主兴兵问罪),而且会获得仁义之名。这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比如,陈国的夏徵舒弑君,就引来了楚庄王的兴兵伐陈。郑国的高渠弥弑杀郑昭公,并拥立了公子亹为君,而郑子亹及高渠弥最终在参加齐国的盟会上,都被齐襄公诛杀。

正因为行篡国谋逆之事,人人可打,才使得那些乱臣贼子不得不低调。就比如著名的三家分晋之事来说,实际上始于前453年,赵氏策反了韩﹑魏两家,共灭了晋国最强的卿族--智氏(荀氏别支)。但是,韩赵魏在灭掉智氏之后,却并没有立即宣示建国。而是,继续窝在“晋”的旗帜之下。直到五十年之后的前403年,周威烈王受了韩赵魏的贿赂与奉承,正式策命韩赵魏为诸侯,才宣示了韩赵魏的各自诞生。

而司马光亦是以这一事件,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韩赵魏彻底瓜分晋公室,则是到了前376年。也就是说从事实上的三家分晋,到明面上的三家分晋,用了七、八十年的时间。不是韩赵魏不想早日宣布各自独立,而是传统政治礼法的压力实在太大,不得不低调。司马光亦以大篇幅评论此事,并把它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就因为这件事件影响太大、太过恶劣。

司马光强烈鄙视周威烈王,并不是苛责周威烈王应该去征讨韩赵魏,而是认为周威烈王给予了乱臣贼子的名分。自此,乱臣贼子也可全凭武力而光明正大起来。

齐国的田氏亦是在韩赵魏的感召之下,通过魏文侯的关系,而正式获得了周天子的承认,而这已经到了前387年。而实际上田氏掌控齐国,始于田乞时期(--前485年),田乞期间,田氏已灭齐国的两大世卿家族--国氏与高氏。也就是说田氏从掌控齐国,到被策命为诸侯,用了近一百年的时间。

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让各诸侯国及国内的百姓渐渐接受。故而,在这一过程中,袭用旧国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麻烦。韩赵魏还能袭用“晋”的国号,乃是晋一分为三,都无法独自继承“晋”的政治遗产。而田氏代齐,却是独自取代齐国,故可以袭用“齐”的国号。

再则,袭用“齐”的国号,可以继承“齐”的政治遗产。齐国自周初分封,就为东方的大国,更被赋予了东方的征伐之权,据《史记》记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吕尚,即姜子牙)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

虽然,周王室已经衰微,但传统的政治名分还在。齐桓公也是依靠被周王室授予征伐之权的名分,才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并成为了被后世公认的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而田氏袭用“齐”的国号,也可悄然享受“齐”的大国美名与政治名分,而一旦另定国号,就断裂了名分上的继承关系。

第三,偷来的锣,敲不得。篡国谋逆原本就不是件光彩的事,庄子曾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实际上就是讽刺田氏窃取齐国的现象。而在周朝的那种宗法礼仪制影响之下,篡国谋逆是无法做的体面与令人信服的。而改换国号,就相当于去敲偷来的锣,更会引起他人的注目。


有知社


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一样是春秋战国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这两件事情的发生标志着周天子的彻底衰落,也宣告着春秋的结束,战国的到来。

按说田氏取代姜氏后应该更改国号为自己正名,可现实情况却是田氏不仅不改,反而强调自己就是齐国,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无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齐国的国号不是姜氏独有,是周天子封赏的,田氏取代姜氏,齐国原本控制的范围又没有变化,只是内部更替,国号没必要变。相当于某个州的刺史换人了,这个州的名字也要跟着换么,道理是相同的。


其二,齐国统治几百年,百姓对齐国还是比较有认同感的,贸然改名可能会引起百姓的抵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士与后世的士可不一样。

其三就算田氏真的想改国号,一必须向周天子申请,二齐国又不是一家独大,田氏必须向其他诸侯国解释,这就产生了新的问题,本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公开化后,其他诸侯国为了彰显正义,必定会兴兵讨伐,这在春秋很常见。有这么大的潜在风险,田氏自然乐得不引爆这些矛盾。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周武王灭商之后,以分封制立国。把功臣和宗室分封到四方,替周天子治理国家。其中军事兼师傅的姜子牙被封到山东一带,国名为齐。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从公元前1044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享国800余载。

但是齐国的历史比较特殊,公元前386年,姜氏齐国被田和所替代,之后的齐国被称为田氏齐国。有趣的是齐国的这一国运几百年前就被人预测到过。据说,周朝建立之初,姜太公被封到齐国,周公被封到鲁国。临行前相互询问治国之策,姜太公说:“举贤尚功”。周公说:“尊尊亲亲”。

分别后,姜太公对随从说:“鲁从此弱矣”。因为鲁国只重用亲近的人,很难使用优秀的人才。周公对随从说:“齐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因为齐国重用有才能的人,如果忽视了品德的作用,可能会出现弑君篡国的野心家。二人皆看出了彼此存在的问题,却未能解决各自的问题。

齐国毗邻大海,开国君主依靠地利,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到了齐桓公这一代,在管仲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发展实业。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但是,齐桓公晚年变得昏庸无道,尤其是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自己竟被活活饿死,从此国力不断衰落。到了齐康王,大夫田和直接取而代之。在田氏的经营下,齐国国力逐渐复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田氏代齐后,并没有改变国号,一直沿用旧制。为了区别前朝,被称之为田氏齐国。国名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事关政权的合法性。田和之所以做出改变,主要出于以下考量。

第一,诸侯国是周天子下面的一级政府,改变国号必须经过周天子的同意。田氏是通过政变获得的统治权,缺乏合法性,周天子未必会同意。如果不改变国号,就省去了这一道程序。

第二,齐国的称号已存在数百年,而且齐也是当地的地名,这一称号在百姓心中已经深入人心。如果擅自改变,可能会引起国人的反对。沿用旧号可以起到安抚百姓的作用。

第三,没有必要。在春秋时期,经常出现更换国主的事件,他与后世的改朝换代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为了更换国名而付出社会动荡的代价,那就得不偿失了。

第四,过去的信息不是那么发达,田和篡齐影响力有限。但如果擅自更改国名,那动静就大了,容易引起其他诸侯国的反对。如果他们联合起来讨伐齐国,将对新生政权产生巨大的威胁,所以田和也不能更改国名。

国号毕竟是一个虚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出于多方面的考虑,田氏一直沿用齐国国号,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是正确的。

历史,素颜一些会更美。我是素颜历史,期待您的关注。


素颜历史


我觉得有三点原因:

1.不能改。齐国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并不是独立的王朝,它的国名,或者说域名应该是由周天子赐予的,它的统治者实际上并没有改名的权力。就如同现在美国各个州的州长也不能自己改州名一样(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是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应该能懂吧?哈哈。。。)

2.不愿改。齐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将“齐”这个字深深的烙印在了山东半岛当地以及当地人的心中,包括代齐的田家人心中。如果贸然改名,当地人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周围其他诸侯国也可能造成误会,所以田氏在向周天子请愿分封的时候,也是主动请求被封齐国公的。

3.不好改。很多人觉得,改个地名或者国名,还不是统治者一句话的事?其实远远不是!就比如前些年湖北省襄樊市改名襄阳市,改了一个字,损失的都是天文数字般的金钱。你齐国要改名,那以后各国来的文书也要给你改吧?周天子的命令也要改吧?国内人打官司,进行什么官方活动也得改吧?既没必要,浪费还大,所以就。。。算了吧!



神秘失踪的大耳朵杯


因为陈国公族和也是姜子牙后裔啊,武王未下车而先封女婿胡公于陈,陈国作为大姬的后代正好就是齐国的外甥,否则为什么田完去齐国后的待遇和齐国另一个外甥家的晋公子重耳一个地位,那年头流亡公子辣么多,直接像齐桓公这样给个世袭卿的真不多。还有现在济南那边还有舜耕山什么的,人家也有法统啦,当然也可能是田氏的附会。


昼冕


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可以叫中国


孤芳自赏20190411


当时周朝天下共主相当于董事长,其他国家相当于开的分厂,分厂厂长换了新厂长工作能力强得到董事长确认,分厂厂名不变。


浪漫星空81808118


齐这个牌子太响亮了,换个牌子,最有可能的是陈,但陈这个牌子太不响亮了,所以就不改了吧。


齐野周裔


田氏虽然取姜代齐,但是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也就是分封制仍然健在。即便王室更替,国家改姓那也仍然是周天子的封臣。如果更改国号也就意味着拒绝承认周天子,那么就没有了法理基础。没有了法理基础也就没有了立国根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